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卖炭翁一、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2.学习诗歌多种塑造人物的方法,品析卖炭翁、宫使的形象。3. 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怒与抗议。二、学习的重点及难点2.学习诗歌多种塑造人物的方法,品析卖炭翁、宫使的形象。3. 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怒与抗议。三、学法指导 1)独立思考; 2)知识迁移; 3)学以致用;四、导学过程(一)导学预习1.走近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的诗,
2、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2. 写作背景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什么叫“宫市”呢?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自注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唐宪宗元和初年(公元806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
3、卖炭翁来。3. 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注音鬓 辗 辙 骑 敕 叱 将 系4、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二)互动学习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2、 分析卖炭翁和宫使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刻画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4、、动作描写、心理描写)3、 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分别找出,并说说各自的作用。4、 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三)因材达标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劳作的辛酸。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2.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B.“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