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教学设计.doc(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教学设计窦娥冤教案教学目的:1、联系剧情,把握窦娥的性格,认识窦娥善良美好的灵魂。2、认识元朝社会的黑暗与腐败。3、感悟悲剧美,理解悲剧的教育作用。教学重点:对“三桩誓愿”的理解教学难点:1、“三桩誓愿”是浪漫主义手法 2、悲剧的教育作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 二、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
2、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
3、列。三、介绍元杂剧: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
4、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
5、: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四、女生齐读端正好,男生思考:此曲中哪些字词说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生答,讨论,明确:“没来由”“不提防” 可见窦娥是冤枉的,是蒙冤。“动地惊天”表明她冤屈之深。 (板书:蒙冤)窦娥临刑前不禁要将天地生埋怨。五、在把握剧情的基础上揣摩试读滚绣球,共同思考:窦娥为何埋怨天地?女生读,男生点评。男生读,老师点评。感情是:信赖(天地)怀疑(天地)控诉(天地)悲愤。 联系剧情讨论,明确:窦娥和婆婆在生活上相依为命,年仅二十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地守自己的寡,苦度青春,但做个顺民而不得,真冤啊!冤之极,怨天
6、地。明为怨天地,实为诉说自己蒙受了冤屈。 ( 板书:怨)六、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可为什么屈招?又怎甘心忍受这冤屈?这样做的代价可是生命啊。 (板书:忍冤)明确:屈招是怕婆婆受刑。真善良啊。善良的性格还体现在什么样的情节安排上?明确:不走前街走后街 怕婆婆伤心 善良还体现在临刑前对婆婆的叮嘱上。一生读叨叨令后道白最后三行,一生读快活三、鲍老儿,感受其善良,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富于牺牲精神的有价值的女子啊!鲁迅四次强调刘和珍“始终微笑着的和蔼” 衬出反动政府的凶残。窦娥越善良越显有价值,显冤屈之深。善而蒙冤又忍冤,令人悲痛。 (板书:悲)人们不由不为三岁丧,、七岁离父做童养媳,二十岁即守寡
7、三年,遵守礼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一洒同情之泪。七、窦娥不想不明不白地死去,于是她发下三桩誓愿。分角色朗读,一男生扮监斩官,一女生扮对白中窦娥,一女生读三桩誓愿。其他同学思考:三桩誓愿是如何从时间、空间、地点及监斩官态度来写的。点评朗读。讨论,逐一填表:内容雪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时间瞬间一段时间三年时间越来越长地点法场荒野山阳范围越来越广监斩官态度答应不信(呵斥)怒喝态度越来越强烈窦娥发三桩誓愿,是在鸣冤,让世人知道她被迫蒙冤、忍冤。(板书:鸣冤)并且表达出了她的愤怒之情。 (板书:愤)窦娥还希望感动天地,惩治邪恶。被毁灭的过程,就是抗争的过程。八、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应验了吗?不,只应验了两桩
8、。可现实生活中这反常的情况是不可能实现的。反常是能说明她冤,可这不是封建迷信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可否联系已学过的文章来讨论。讨论,明确:是迷信。从艺术上看,大胆想象、夸张,属浪漫主义手法,生活中不可能的让它在艺术舞台上实现。孔雀东南飞中“化鸟”,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化蝶”,都让苦难中的人们悲苦的心理得到一丝慰藉。屠刀砍了窦娥,但砍不倒天理;邪恶毁灭了窦娥,但战胜不了正义。九、窦娥勤劳、善良、孝顺、安分、刚烈,这样一个有价值的女性被毁灭的原因是什么?请男生齐读一煞讨论,明确:官吏桃杌太守(联系剧情:给告状者下跪,“但有告状的,便是衣食父母”,昏官后居然升官) 流氓无赖张驴儿在元代那个动荡不安
9、的社会里,官吏昏庸无能,是非不分,流氓横行霸道,谋财害命。黑暗的社会滋生了他们,并纵容他们,他们相互勾结,构成了虐民的罗网。这张网下,人的生命没有什么保障,哪怕她是有价值的。因此,窦娥的冤狱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悲剧的时代产生时代的悲剧。十、让我们给这位善良的女性献上一副挽联:贞洁敬孝,哀怨 1 雪飞六月 2 争抗, 3 动地 4 斟酌,填空:1、感天2、刚烈3、悲愤4、旱亢三年十一、小结:读窦娥冤见到了腐败与昏庸,丑恶与无耻,但悲剧是那个时代的。如今的时代,仍有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光明与黑暗的交锋。若干年后,在正义和邪恶的斗争中你站在哪一边?如果你犹豫了,请你再读窦娥冤,再次感受有价
10、值的东西被毁灭时的悲愤,感受悲剧给你心灵带来的震撼。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懂得欣赏悲剧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来。十二、作业 1掌握元杂剧的相关知识。 2完成学习风暴。附:板书设计雷雨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及分析: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所接触的戏剧微乎其微,我们可以借本文的学习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戏剧常识。因为这些常识难度不大,可以放在课前,让学生自主完成,老师课内检查即可。我们节选的雷雨篇幅较长,不适合细讲,可以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具体的问题展开探讨。又因为本文涉及到“人性”这样一个比较抽象而且内涵又极为丰富复杂的话题,所以本文比较适宜的学习方式为问题探讨式。戏剧是一种表演性极强的文学形
11、式,通过表演可以再现人物的真实情感,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所以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由阅读和分角色朗读,是一个较好的学习方法。既可以帮助学生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学习目标:1、分析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2、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3、认识旧中国封建性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学习重点:1、通过分析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2、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学习难点:理解人的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学习方法:(1)分角色朗读法:通过表演,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2)合作
12、探究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了解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ddA;it 学习时数:一课时或两课时(其中第一课时可安排学生自学,包括戏剧的分类、戏剧的要素,了解雷雨的概要、字词、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课前,让同学们自学了戏剧的基本常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中国现代一部著名的戏剧雷雨。根据戏剧的分类,雷雨属于现代剧、话剧、多幕剧(四幕)和悲剧。雷雨是一部家庭悲剧,那么,它到底有多悲呢?它最后的结局是这样的: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留下的是两位疯掉的母亲和一位形影相吊的老头。那么,到底这样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呢?今天我们学习课文,一起来探讨。二、知人论世
13、:介绍作者及背景(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完成)要了解一个人的作品就要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请同学们将课前查阅到的关于作者的背景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一】、写作背景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
14、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二】作者简介 曹禺(19101996)现代著名戏剧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出身封建官僚家庭。1924年入南开中学读书,广泛阅读“五四”以来优秀文学作品和外国戏剧名著,参加了戏剧团体“南开新剧团”。1928年入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3年写成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次年在文学季刊发表,以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引起剧坛震动,成为暴露封建的资产阶级大家庭罪恶的优秀现实主义悲剧。曾先后到保定中学、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上海复旦中学教书,同时从事剧本创作。1935年写出四幕剧日出,揭
15、露半封建、半殖民地上层社会的种种腐败和罪恶。1936年至1942年,他任教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此间他创作了反映农民与土豪恶霸斗争的三幕剧原野。1938年至1940年,还创作抗战剧黑字二十八以及与宋之的合作的蜕变。1941年创作北京人,通过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崩溃过程,揭露封建主义衰败与新一代追求新生活的必然性。1942年将巴金小说家改编成四幕话剧。1946年应邀赴美讲学,一年后回到上海。编写和导演了反映国统区人民渴望光明的电影艳阳天。解放后担任全国剧协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务。1954年创作揭露美帝国主义罪行的话剧明朗的天。1962年与于是之、梅阡合作,编写出优秀历史剧胆剑篇。粉碎“
16、四人帮”后,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他的创作,融合了中外戏剧的表现手法,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他的戏剧文学创作标志着中国话剧的成熟。雷雨、日出、北京人等,不仅使中国有了长演不衰的传统保留剧目,也得到国外戏剧界的高度赞扬。三、解题:雷雨【是自然环境,联系小说中自然环境的作用,分析雷雨的用意。】参考答案:1.整剧背景环境是雷雨前沉闷的环境,故事发生在即将下雷雨的午后,所有矛盾冲突都集中在雷雨发生时,如四凤被雷击死.2.雷雨象征人物内心的不平静3.雷雨前的沉闷象征当时压抑的社会四、整体感知、读懂文意、熟悉剧本。1、提生复述故事情节。2、要求学生用一个图表展示雷雨全剧中人的关系?3、问题:有多少同学看过雷雨
17、全剧吗?你对雷雨中哪一个人物印象深刻?(借以检查学生对雷雨的熟悉情况)4、(导入节选部分)问题:我们节选的部分主要情节是围绕哪几个人物展开的?答:周朴园 鲁侍萍(引出对人物的分析)五、提供鉴赏人物视角及方法: 1、“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黑格尔美学2、方法: (1)联系上下文语境品读 (2)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 (3)探究舞台说明 (4)借助心理学分析法分析戏剧中人物的方法:六、文本探究1、周朴园在不知眼前的人是鲁侍萍时,周对“死去”的侍萍是什么态度?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对“死去”的侍萍: 到处打听“梅小姐”的
18、情况,准备为她修墓。 保持侍萍住过的房间原样,记着她的习惯和生日。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和侍萍绣了花的衬衣总结:一 片 深 情2、两人围绕三十年前在无锡发生的事件展开对话,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周朴园几次问鲁侍萍的姓氏和身份?这些问话和动作展现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你,你贵姓? 似曾相识,内心仍很平静(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感意外,疑惑(忽然立起)你是谁? 更疑惑,感有事发生(有不祥之感),有点慌(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心中释然,有些不知所措哦,侍萍!(低声)是你? 知道眼前是谁,但抱侥幸心理,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总结:冷 酷 无 情3、周朴园在知道是眼前的这个老妈子就是鲁侍萍之后,
19、周对鲁(活着的鲁侍萍 )的态度又有何变化,在哪里体现?听到侍萍还活着,感到惊谔,更是避而不愿见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厉声责问)你可以冷静点。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用缓和的语调稳住)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用感情软化)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想用金钱收买打发)4、研读课文,讨论问题。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他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你觉得周朴园是怎样的人?从课文的对话可以看出,周朴园三十年来一直没有忘记过鲁侍萍。每年四月十八日,都不忘为她做生日,一切都按照她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我们也的确看到他屋子里的家具还是从前侍萍喜欢的旧物,而且陈设布
20、置仍按三十年前侍萍用时的样子。甚至因为侍萍在生周萍时生了病,总要关窗户,还是不许人打开。他穿衣服不管是雨衣、衬衣,都爱穿旧的而不爱穿新的。周朴园年轻时的确是真心喜欢侍萍的。他曾经到德国留学,有着年轻人的热情和上进。而侍萍当时是周家的待女,漂亮伶俐,还读过些书,而且对周朴园服侍得很周到,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年轻人是很容易产生感情的。从周朴园和侍萍分别后的家庭生活来看,他怀念侍萍也是有根据的。周朴园的后妻繁漪傲慢不驯,不吃他一套,于是周朴园就自然而然地从她身上联想到温顺多情的侍萍,引起对她的怀念。他的确曾喜欢她,何况她还是周萍的母亲,怎能不常常想起她呢?所以: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有真诚的成分的,但他
21、怀念的是30年前的梅小姐,是不会对他的现在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点看,他又是虚伪的。现在,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侍萍的出现会破坏他的形象,威胁他的名誉、地位。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曹禺七、拓展延伸: 精读有关鲁侍萍的对话部分,找出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话,分小组讨论。参考答案:当她感觉到周朴圆对侍萍的思恋和怀念时:“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 嘲笑、讽刺周朴圆的卑鄙无耻冷 静、清 醒当她面对周朴圆的声色俱变的责问时:“不是我要来的。”“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22、!”“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叱责周朴圆的始乱终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刚 强、自 尊小结: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她正直、善良,在周公馆备受凌辱和压迫。大年三十的晚上,被周家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跳河自杀。遇救以后,一直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含着怨愤生活了三十年。生活磨炼了她,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这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对周朴园的蔑视和对不公平社会的抗议,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八、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戏剧语言的揣摩,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感受
23、了雷雨的魅力。一个周朴园就令人捉摸不透,更何况其他人物呢?总之,雷雨是一部内涵丰富、有点说不清的伟大杰作,因为它写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阅读雷雨全剧,细细揣摩人物语言,读出一个属于你心中较完整的周朴园或其他人物 。九、作业:问题探讨当时鲁侍萍是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呢还是不想让她认出自己呢?十、板书:周朴园人物性格:狡猾、自私、虚伪、真情、文雅鲁侍萍人物性格:冷静、清醒、坚强、自尊、情意 柳永词两首雨霖铃导入新课:学生唱李煜词虞美人(以唱代背检查上节课内容),带出热烈的课堂气氛。解读作者,明确目标(均用投影展示):(1)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柳永的资料,教师略加
24、补充。(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第一步:美美地听感受词的语言美。播放Flash课件,学生听情感真挚的配乐朗读。()第一次听:进行语感熏陶,注意节奏。()第二次听:感受词的意境,注意情感的运用。第二步:美美地读语感训练。()第一次读:再播放Flash课件,学生小声仿读。()第二次读:教师范读一小节,作节奏指导,学生自主朗读训练。()第三次读:抽检学生朗读情况,来个小比赛,看谁朗读得最好。(先抽两个学生分别朗读上片和下片,由同学评价,若认为自己朗读得更好的,可以向他们挑战)第三步:美美地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掌握技巧。1.老师作诗词鉴赏技法指导(1)由意象品味意境。(2)语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
25、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3)写作技巧:把握写作技巧。2.小组讨论(1)找意象,说作用。(幻灯片上逐一展示有关意象的词及其表达的感情)明确: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杨柳岸晓风残月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2)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说表达的情感。明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难分难舍)良辰好景虚设更与何人说(惨不成欢)(3)写作技巧的探讨:请同学们回顾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说说本词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明确: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补充相关的写作技巧: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3.个人体悟请闭目凝神,通过
26、意象想象离别场面,品味词中美的意境,然后说说你感受到的意境。(学生各抒己见,同学们评点谁的感悟最好)4.小组交流讨论鉴赏词中美的词句,说说你认为写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词句美在哪里?(学生开始堂上发言,其他同学评点,教师点评穿插其间)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赏析发言,要准备足够的应对材料,以便生动自如地应答学生的发言。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美在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美在用白描的手法,极为传神地写出了千言万语又无言以对,泪眼相看,难分难舍,情意绵绵的眷恋之情。“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美在展现了一个别后的暗淡景象,衬托出旅人前途
27、的渺茫,情人相见之无期,充满无边无际的离愁之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美在将杨柳、风、残月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为一幅画,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团聚,言尽而意无穷。又让这幅画出现在“酒醒”之后,让离人产生了浓烈的“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感,昨日离别情景历历在目,眼前凄清景象,前路“千里烟波”却还须前行,离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而“晓风残月”写出别后心境的凄凉冷落,“杨柳”则更添愁思。“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美在写出诗人别后的孤寂,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5.评选佳句对比同学们谈的美句,结合刚才的
28、评价,你认为哪一句是最美、最传神的千古名句。明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注意不可一锤定音,允许百家争鸣)6.交流学习体会,学生小结7.课外延展,能力迁移运用本节学到的知识鉴赏张先的江南柳,并与本课学的雨霖铃相比较,说说它们的异同。江南柳 张先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明确:同:都写别情,都描写了别时的典型环境。都写了别后,都是情景相生。异:柳词想象别后远行的情景,虚实相生。张词着重写送行者别后情景,而未写别时情事。8.课外练笔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或喜。要求:体裁不限,也
29、可填词作诗。要写真情实感,不得无病呻吟。第四步:美美地唱感受美妙的韵律。望海潮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知识。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3.学习铺陈手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
30、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二.导入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三.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
31、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鹤冲天 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四 .朗读本诗教师范读 学生齐读 学生自由朗读五.试着背诵第二课时一.导入学生试着背诵二.学生齐读三.解题望海潮,词牌名,柳永开创的。四.具体分析词(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
32、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
33、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二)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写了山河水量个方面。“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
34、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时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
35、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祝愿。五.艺术特色本文是慢词,所以在艺术手法上与小令有所不同。本词重在用铺叙的手法,例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六.背诵本词。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二、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36、。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三、思想教育目标根据本诗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四、根据诗歌学习的要求、诗歌的体裁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诗人悲苦心情。3、通过比较,加深对诗词艺术特色的理解。【教学难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教学方法】倾情诵读 整体感知,体会情感 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的方法。【
37、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黑板【教学过程】一、 激情导入,名诗对接师: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诗对接。青山遮不住,毕竟动流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师: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
38、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师:谁愿意为大家朗读大屏幕上这段关于辛弃疾的介绍呢?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注音)师:那么,你们想不想听听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示范朗读呢?2、听读 (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师:你们认为读得怎么样?那就请一位同学也饱含激情地朗读这首词。哪位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呢?3、抽读 (要求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师:
39、你读得真好!读出了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了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也读出了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我们为你精彩的朗读而喝彩!4、译读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师: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并把你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你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一起探讨。5、质疑 (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师:读过辛弃疾的这首词,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一些东西,那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呢?(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师:是的,我和同学们一样,读完这首词心里涌动着太多的感动和感慨。让我们一起深入词人内心最深处,去触
40、摸他的情感脉搏吧。一)分析词的上片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 借景抒情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学生讨论完成)( 1 )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北望
41、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师:是呀,愁苦万种,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3、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
42、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 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学生讨论完成)(1)看、拍、会、登(2)“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
43、在读者面前。“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5、全体女生朗读师:女生读的如此有气势,男同学想不想和她们比比?那就请男同学激情饱满的朗读下片。二)分析词的下片、全体男生朗读师: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张翰 乐于归隐许汜 谋取私利刘备 雄才大略桓温 叹时光流逝、师: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张翰 乐于归隐_(正)许汜 谋取私利刘备 雄才大略_(反)桓温 叹时光流逝3、请大家思考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 1分钟后),
44、大家不妨和你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1) 用“尽西风,季鹰归未?” 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
45、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用典师: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可见,辛弃疾可谓是用典高手。6、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亦与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师: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教师小结:真是“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呀!我真的很佩服同学们的理解,很多话是老师想说的,你们都说到了。五、咀嚼涵咏,品味语言师: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与语言的完美结合,这首水龙吟也不例外,相信词中的许多句子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现在请大家合上课本,试着回忆一下,哪些句子让你一见倾心?并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玩味着句句言近意远的诗句,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