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分析这条标准,其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1)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地貌;(2)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3)本“标准”的重点在于要求学生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4)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应以某种常见地表形态为例,分析其形成变化的外力因素,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的形成与演化。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分析这条标准,其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1)本条“标准”旨在学习自然条件对
2、人类活动的影响;(2)举例说明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课标解读: 本节课标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举例”,对学生达到水平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通过对实际例子的分析来得以实现;该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是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教材内容分析 河流是自然界非常活跃的外力因子之一,它塑造的河流地貌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非常密切,所以,与第二节山岳相对应,本节以
3、河流地貌为案例,剖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以及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节课的目地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 “河流地貌”的重点。本节教材在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时,分别选取河谷和冲积平原作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案例进行剖析,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理解,并初步了解分析地貌形成过程的方法。这是这段内容的重点。 在河流侵蚀地貌部分,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在河流堆积地貌部分,介绍了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和它的形成过程。“冲积平原”这个名词学
4、生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组成是新知识。图4.18示意性地指出了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大致分布位置。这三种平原虽然都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但是具体的形成机制还是有差别的,对此,教材一一做了简要介绍。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活动实验演示山前洪(冲)积扇的形成,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一步认识冲积扇形成的过程,形象直观的获得有关冲积扇的知识。“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内容组织。河流地貌总是发育于一定的地貌单元之上,而地貌单元有大有小。这里选择的是大地貌单元,因此,教材中所说的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是河流地貌对所在大地貌单元的聚落分布的影响。教材从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河流对聚
5、落选址的影响以及河流对聚落分布提供的有利条件三方面阐述了文中已经涉及到的河流堆积地貌,即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对所在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随后,教材还设计了“活动”,让学生对分析与聚落分布有关的地理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流水侵蚀地貌类型,读图分析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说出河谷演变过程;(2)掌握流水堆积地貌类型,读图分析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读各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说明其形成原因及地貌特点。(3)理解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分析流水侵蚀的三种方式及其对河谷的影响。(2)通过阅读
6、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3)设置情景案例,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推导出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4)插入本土地理知识,学会从身边地理事物人手学习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2)在学习中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同时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观。(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4)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5)合理运用自然规律,促进人地和谐发展。教学重点 1河谷的演变过程。2不同类型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3河流地貌对聚落
7、分布的影响。教学难点 1怎样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2在河流堆积地貌形成的各个位置水流变缓的原因。教学方法 1运用观察法、比较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进行教学。2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活动参与、活动探究,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与运用。3知识整体建构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本节的知识概念图,以便于知识整体的构建与掌握。4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直观的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5通过达标训练,巩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学法指导 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学、小组研讨、共同交流,理论联系实际。2观察法、读图分析法和比较法相结合。3实验演示法。教学用具
8、多媒体设备、课件、实验用具教学过程 课标要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导入新课: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通过提问学生有没有游览过长江的全程,展示长江上游金沙江的图片,设置情景顺势导入新课。学生通过背景音乐感受长江,观察长江上游河段的形状。提出本节课的主线:长江。使学生能够尽快的融入课堂,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讲授:环节一、河流侵蚀地貌1.针对演示视频河流侵蚀地貌提问问题。2.播放演示视频。3.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了解河谷演变的过程。4.重难点:河流在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的原因。多媒体展示河流弯曲处水流快慢的图片。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演示视频,边看视频边思考
9、,观察出河流的侵蚀方式及其对河谷的影响。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惯性的原理推到出原因。将理论知识以直观形象的视频演示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抽象的知识。为河流的堆积地貌河漫滩平原做铺垫。过渡:通过成都平原过渡到河流堆积地貌。环节二、河流堆积地貌1.针对课本78页图4.18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提出有关河流堆积地貌分布及形成原因的问题。2.引导学生做实物演示实验:冲积扇的形成。3.展示实际地貌图片,学生观察产生直观印象。教师在此阶段注意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做铺垫。学生带着问题读图,通过图文分析及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答案。学生带问题活动:分小组实物演示冲积扇的形成。实验完成后评出实验效果
10、最好的小组。学生做完实验后,解答问题。使学生明白三种堆积地貌的形态及异同。增强学生图文分析的能力。实验演示法,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的方法获得知识,加深印象。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过渡:通过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到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环节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出河流影响聚落的规模。2.设置问题情景,使学生应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推导出“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的知识点。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小组团队分析、讨论、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新模式的课堂教学。通过对所
11、学知识的应用,达到温故知新的结果,享受学习的乐趣。小结:学生通过构建的知识概念图,归纳总结本节的知识点。知识概念图 板书设计 学习评价 1.沉积物颗粒不分大小,杂乱堆积,主要发生在 ( )A河流冲积扇 B黄土沉积 C海岸沙滩 D冰川沉积2.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其中凹岸侵蚀属于 ( ) A溯源侵蚀 B下蚀 C侧蚀 D垂直地面的侵蚀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34题。3.河流在a、b、c三处与三幅横剖面对应正确的是 ( )Aa BbCc Da4.对a、b、c三处所受到的侵蚀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Bb处以下蚀作用为主,侧蚀减弱Cc处以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为主D下蚀作用是a、b、c三河段共有的主要作用5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点哪个地方更适合建货运码头?并请说明理由。(提示:货运码头要注意航道深浅) (2)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河水内湾环抱处,即图中的A岸凸岸),试从农业生产、安全、古代取水等方面分析原因。 (3)孝感地区常常流行这样的俗语: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根据上图分析,这句俗语的地理学依据。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