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教案9-人教课标版(实用教案)(共9页).doc
《商鞅变法教案9-人教课标版(实用教案)(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鞅变法教案9-人教课标版(实用教案)(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第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程标准】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商鞅的成长历程;初涉政坛;秦国政坛上的主角;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实行“二十等爵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严格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理解商鞅变法和秦国完成统一之间的关系;()探究杰出人物对社会进程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商鞅在秦国从政的史实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商鞅变法的目的、经济措施、作用的学习,提高
2、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和奖励军功、加强集权措施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形式,设置历史情境,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进步发展紧紧连在一起;()“重农主义”是农业社会的主要指导思想。商鞅“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商鞅“奖励军功、加强集权”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教学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难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
3、他改革比较,归纳商鞅变法的特点。课时安排 课时【教学思路】王充在论衡书解中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即商鞅变法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奖励军功、加强集权。战国进入中期,由于列国都急于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优势,变法改革运动也被推向高潮。在各诸侯国的变法中,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商鞅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都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讲授本节内容时,注意和已经学过的知识
4、相联系,构建知识结构。建议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历史材料,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对商鞅变法的认识。【教学过程】导入:秦在战国时期起初只是一个西部边陲荒蛮国家,然而,最终一统六国,这本身就是一个历史奇迹。而商鞅变法无疑是这个传奇式的国家崛起的关键。商鞅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变法为什么能促进秦国的强大?让我们透过尘封的岁月,走近商鞅一变法的前夕战国初期,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落后于六国。秦国地处西陲,一向为诸侯各国所轻视,称之为“夷狄之邦”。秦穆公时,称霸西戎。步入了强国的行列。但是,秦国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表现). 秦孝公变法图强。公元前年,秦孝公继位。那
5、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秦孝公受到很大刺激,认为这是莫大的耻辱,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商鞅的变法准备:看图片,商鞅长的什么模样?史书没记载,教科书里的画像也是根据他的性格想象的,一幅冷面孔,看上去坚毅、果敢。冷静、坚毅、自信有很高的政治智慧商鞅是卫国公子的儿子,他姓公孙,应该叫他公孙鞅,或卫鞅,后来他率秦国军队打败了魏国,秦孝公把商这个地方赐给他,封号“商君”,史记中有一篇他的传记,司马迁按封号取名“商君列传”,后人习惯上叫他“商鞅”。小小的卫国实际上是大魏国的附庸,地域都在现在的河南省,因此,商鞅应该算是河南人。他起初投身于魏国丞相的门下。 魏国丞相公叔痤非常赏识商鞅的才
6、干,公叔痤病危时,魏惠王亲自来探望,问:“您要有个三长两短的,谁能接替您呢?”公叔痤说:“商鞅虽然年轻,但是个难得的人才,可以把全部政务交给他。”魏惠王沉默不语。公叔痤让左右的人都出去,又对魏惠王说:“大王不用他,一定要杀了他,不能让他去别的国。”事后,公叔痤本着先国君后臣子的原则,把原话又告诉了商鞅,让他赶紧逃走。商鞅却不以为然,说“魏王不听你的话起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话杀我呢?”结果正如商鞅所料,魏惠王认为公叔痤的建议很荒唐。惠王不听,商鞅既没有得到任用,也未被杀。但是,他要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在当时只有一个渠道把自己推荐给一个能够赏识自己、重用自己的国君。于是他跑到现在的陕西,投奔决心发
7、愤图强的秦孝公。一个河南人跑到陕西来想当官,成就一番事业,难度不小啊。商鞅也得走门路,怎样打通的关系?史书没有记载,这已不重要了。他通过秦孝公的亲信景监求见。第一次见孝公,他大讲“帝道”,即:黄帝、尧、舜等统治经验。孝公听了昏昏欲睡,事后很生气地斥责景监:你怎么介绍这样的混入?我怎么可能用这样的人呢!景监挨了训,责备商鞅。商鞅却说,我在试探他的想法呢,要求再次接见。天后,第二次见孝公,商鞅大谈“王道”,就是夏禹、商汤、周文王的治国方略,秦孝公耐心听下来,但不以为然。事后又责备景监,景监又责备商鞅,商鞅说,我还没说到正题呢,请再安排接见。第三次商鞅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到战胜各国、富国强兵的话题。
8、秦孝公对景监说,这个人行。我还要和他谈谈。商鞅就争霸之道、强国之路,再次与孝公交谈时,孝公越听越入迷,不知不觉地挪动双膝,凑近商鞅(那时还没有椅子。席地而跪坐)。两人一连谈了几天,孝公还不满足。(得到赏识,进行变法)秦孝公决心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但又怕舆论非议,于是让商鞅与守旧大臣们对话。大臣甘龙认为:“依照民俗而施政,不费力就会成功;沿袭成法治国,官吏习惯,百姓也平安。”商鞅说:“你这是凡夫俗子的言论。你这类官员可以当官守法,但是不能与你讨论变法问题。”大臣杜挚又提出:“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不能更换旧器;效法古代不会有过失,遵循旧制不会出偏差。”商鞅回答说:“治世不一
9、道,便国不法古。这是商鞅留传后世的名言,意思是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发展就不能拘泥于旧制度。商汤和周武王因为不遵循旧制才成就大业,夏桀、商纣因为不改旧制而亡国。违反旧制不能否定,因循守旧不值得赞美。”辩论的结果更加坚定了秦孝公变法的决心,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通过与旧贵族展开论战,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当变法的法令拟好了,商鞅是如何推行变法的呢?南门徙木二、主要措施与内容: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法家理论;宗旨是富国强兵;性质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范围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各个方面。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斩者,各以轻
10、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军事上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以吏治国”是法家思想的核心。法令靠官吏贯彻,百姓靠官吏治理,官僚制度是“家天下”的保证。商周以来的官吏是世袭贵族,“世卿世禄制”就是贵族世世代代当官掌权,有封地享用。一般百姓立有军功,也可受爵。军功爵共分二十级,根据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官位、田地等。军功爵制的推行,提高了士兵作战的积极性,加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也打击了旧贵族特权,培养了大批军功地主,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该规定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因而,
11、招致了他们的怨恨。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严肃军纪提高军队战斗力严格户籍制度,实行什伍制度 规定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在籍男子皆为后备兵源,战时从征,平时耕种,全民皆兵,使兵源有了可靠保证。同时推行连坐制度,规定什伍互相监督,奖励告密。“不告者腰斩,告者与斩敌首同奖,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连坐法主要内容是: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按照编制,登记并编入户籍,责令互相监督。一家有罪居民无论男女老少,都要登记,建立户籍,隐瞒户口,逃避赋税,严惩不
12、贷。基层官吏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管理居民,按户按人口征收赋税。想一想,严密的户籍制度与富国强兵是什么关系?意义:兵源得到可靠保证通过户籍和连坐、告奸,农民被纳入政府紧密控制之下;户籍制度是赋役的征收依据;赋税是强兵的保证;赋税也是支付官吏薪俸的保证。发展生产所获得的财富就这样使秦国强大起来了。、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由国家按土地亩数向土地的所有者征收土地税,从法律上确立起了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提高生产积极性承认土地私有,那么生产积极性就能够提高;配之鼓励耕织的政策,产量
13、就可以增加。因懒惰而贫穷,全家都要失去自由,这就逼着懒人干活。看阅读与思考强制到年龄分户,史学家考证,岁就要另立门户(你们这个年龄),也有说以身高尺、尺定年龄,不分户就要多交税。这些都是以农求富的政策。探究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结构单一这种所谓的“重本抑末”的做法尽管收益于一时,可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却是很大的。秦以后的中国社会主要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和排它性,对此,许多学者都有精辟的论述。小农经济社会
14、的一治一乱的循环规律造成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停滞,中间即使在汉、唐、宋、明几个朝代都有商业生产的发展,可最终都被重农抑商的社会政治和传统文化压下去而没有形成气候,而产生这种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源头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思想被历代秦君所继承,严格地说,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观念是从秦国开始的。汉承秦制,重农抑商的做法在汉代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此,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里又多了一项新的重要内容,在几千年里丝毫没有得到改变。这种重农抑商的思想传统所产生的直接后果是:社会发展停滞,社会行业单一,因为在这种社会中很难有新的社会阶层和思想产生,原因是社会上缺乏平等公正的竞争机制,人文精神没有产生的土壤,人的
15、权利得不到尊重和保证。为什么中国古代多次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甚至变法者本人的生命都得不到保证,应该说这是深层次的原因之一。统一秦国度量衡为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便利条件;利于统一赋税和俸禄;利于消除割据势力;为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政治上:废分封,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全国划分为个县,县令为一县之长,配副手县丞、县尉等,所有官吏均由国君直接任免,采取俸禄制,官吏按职位高低领取薪俸。俸禄,又叫薪俸、薪金、薪水,现在叫工资。当时薪俸主要是粮食。官吏的政绩突出还可以得到国君的额外赏赐。如此,秦国建立起以国君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君与官吏实质上是什么关系?“以吏治国”是法家思想的核心。法令靠官吏贯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变法 教案 教课 实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