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教案(共15页).doc
《古诗十九首教案(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十九首教案(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经开一中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古诗十九首选讲开发者:刘巍 申容 2011年11月古诗十九首选讲课程名称:古诗十九首选讲任教教师及课程开发者:刘巍、申容(其中第一、二、三、八课时为刘巍老师开发并讲授,其余课时内容由申容老师开发并讲授)内容简介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2、。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考核方式及要求:结合教师给出的思考题,对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进行相关研究后写出小论文课程正文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2.明确古诗十九首的
3、价值及不足3.能批判性看待古诗十九首的生死观教学方式:讲解、讨论相结合教学时数:八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本课教学要点:古诗十九首简介一、导入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每当吟诵起这样的诗句,人们总不免感慨人生短暂,世事无常。古希腊著名智者普罗泰哥拉也曾说过:“人生是短暂的,问题是晦涩的。”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一方面试图追求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永恒,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弃人间的诸般享乐。可生命终究是有限的,发出这样的叹息似乎就是必然的了。这十九首一千多年前的古诗,今人读来仍深有同感。但这些古诗的作者今人已无法确知,这不也表明了世事无常吗?二、古诗十九首简介东汉末
4、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许多人认为,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因为,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言体式。在中国的旧诗里,人们写得最多的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直到今天,写旧诗的人仍以五言和七言为主。而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
5、品。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然而奇怪的是,如此杰出、如此重要的一组诗,我们大家却始终不知道谁是它们的作者!晚唐诗人李商隐曾写过一组非常美丽的诗燕台四首。有一次,他的一个叔伯兄弟吟诵他写的这四首诗,被一个叫作柳枝的女孩子听到了,就十分惊奇地问: “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这两句话里充满了内心受到感动之后的惊喜和爱慕,意思是什么人的内心竟有如此幽微窈眇的感情,而且竟有这么好的写作才能把它们表现出来?我之所以提到这个故事,是因为每当我读古诗十九首的时候,内心之中也常常萦绕着同样的感情和同样的问题。这十九首诗写得真是好,它有非常丰厚的内涵,外表却很平淡。后来的
6、诗人也能写很好的诗,但总是不如十九首这样温厚缠绵。比如卢照邻有两句诗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写得当然也很好,可是你要知道,这两句太逞才使气。也就是说,他有意地要把话说得漂亮,说得有力量,结果在感情上反而太浅露了。诗人写诗讲究“诗眼”,就是一首诗里边写得最好的一个字。例如王安石有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据说他在诗稿上改过好几次,写过“又到”、“又过”、“又满”,最后才改成“又绿”,这个“绿” 字就是诗眼。因为江南的草都绿了,其中不但包括了“到”、“过”和“满”的意思,而且“绿”字又是那么鲜明和充满了生命力的颜色,改得确实是好。但古诗十九首不属于这一类,你不能从中挑出它的哪一句或哪
7、一个字最好,因为作者的感情贯注在全诗之中,它整个是浑成的,全诗都好,根本就无法摘字摘句。更何况,这十九首诗互相比较,其水准也不相上下,全都是这么好。课后作业:朗诵古诗十九首并试背自己最喜欢的几首 思考诗中的思想内容,选取其中一种分小组进行研究第二、三课时本课教学要点: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一、教师导入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既非一人,所以它们反映的思想内容是很复杂的。二、学生分小组汇报古诗十九首展示了游子思妇的复杂心态,它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在古代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同时,这些作品还透彻地揭示出许多人生哲理,诗的作者对人生真谛的领悟使这些诗篇具有深邃的意蕴,诗意盎然而又不乏思辨色彩。古诗十九首涉及以下关系
8、:永恒与有限的关系。人生有限的感慨,自古便已有之。古诗十九首和以往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是把人生的短暂写得特别充分,特别突出,给人以转瞬即逝之感。在表现这一主题时,诗人采用两种手法,一是写物长人促,人和物的异质,以外物的永恒反衬人生的有限。所谓“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回车驾言迈)就是把人和金石视为异质,以金石的坚固反衬人的寿命短暂。青青陵上柏、驱车上东门都是把永恒之物和有限的人生相对照。古诗十九首有时也写物我同构,外物和人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多首诗篇出现的节序之感,都是推物及人,点出人生的短暂。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的关系。行行重行行和冉冉孤竹生皆为女词,其中都有“思君令人老”之语,前者是思妇的叹
9、息,后者是待嫁女子的怨艾。这两位主人公都因婚嫁变故而有迟暮之感,流露出青春易逝的惋惜。她们不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自然衰老,而是思念使得芳华早逝,这就更令人悲哀。“思君令人老”是痛苦的人生体验,在它背后隐藏着许多潜台词。古诗十九首中男主人公的羁旅情怀,也不是有早衰、速老的感慨。抑郁、思念使他们的生命周期缩短,衰老的速度加快,诗人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忧郁与欢乐的关系。人的忧和乐相反相成,经常纠缠在一起。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揭示了忧与乐的这种关系,并提出一种消极地解脱方式。“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是嘲笑有些人活得太累,人生有限而忧愁无限,难免如负重物,压得喘不过气来。诗人提出的解脱办法是及时行乐:
10、“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生年不满百)今朝有酒今朝醉,甚至要秉烛夜游。诗人是从精神解脱的高度看待及时行乐,对物质条件并不十分注重。良宵聚会,新声逸响固然“欢乐难具陈”(今日良宵会),就是斗酒娱乐,也不觉得菲薄。即使是“驱车策驽马”,也不妨到洛阳、南阳这样繁华的都市游戏一番。(青青陌上柏)他们是得乐且乐,化忧为乐,甚至是以忧为乐。来去亲疏的关系。“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去者日以疏),这是诗人见到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所产生的感触,也是对人际关系富有哲理的概括。诗人是从去来相继、新陈代谢所形成的历史长河中看待亲疏的推移变化揭示出时间之流给人带来的角色转换。其实,不仅生者与生者相亲,生者与死
11、者疏远,就是再生者之间亦有来去亲疏之异,相亲而来,相弃而去,友则相亲,弃则相疏,此亦人情世态之常理。西北有高楼、明月皎夜光等诗篇对此作了形象的表现。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多为羁旅他乡的游子,漂泊不定的生活使他们在诸多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敏锐的节序感。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对季节的变特别敏感,这些作品中明确标示出季节的有6篇,其他以物候按时节序的诗篇亦为数不少。上述两项加在一起,占据19首诗的绝大部分。那些或明或暗表示节序的物象不是孤立地置于作品中,而是作为激发诗人情感的对象出现,同时也是表达情感的载体。诗人以感伤的情调回应季节的变化,不同季节的多种物候都被轻烟薄雾般的愁思所笼罩。萧瑟的秋风固然引起游子的
12、苍凉之感,就是“东风摇百草”的春天,在他们心中产生的也不是欢快喜悦,而是“所遇无故物”(回车驾言迈)的失落和孤独。至于闺房思妇,更因春天的到来而牵动愁肠。微妙的空间感。古诗十九首所展开的空间方位是多维的,诗人把自己置于不同的空间方位,产生许多微妙的感受。“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客从远方来),这是远距离的心灵沟通,是天涯咫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这是近距离的感情交流受阻,是咫尺天涯。诗的作者多是行旅之人,饱尝长途跋涉的艰辛,所谓“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回车驾言迈),就是通过展现空间距离的遥远,抒发未能及时建功立业的惆怅,道路的漫长暗示宦游的渺茫前程。诗人旅居他乡,四
13、处漂泊,他们本身是离家而去的远行客,对于人生也按照自己的生存方式加以描述:“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这是以远距离的行走比喻人生的历程,人生短暂感和距离遥远感交织在一起,时空贯通而又背反。深切的世态炎凉感。古诗十九首的许多作者寓居他乡,饱经忧患,他们需要同情和帮助,对人间冷暖的感受特别深切,西北有高楼的作者被楼上飘下来的歌声所吸引,心有所感:“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他把歌者设想成一个失意之人,自名为歌者的知音,和对方同病相怜,实际是慨叹知音难遇。明月皎夜光是有感于朋友间的友谊不牢固而发:“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富贵易交,严重伤害了那些仕宦无门的游子
14、,他们本已脆弱的神经实在难以承受这样的打击,抚今追昔带来的只有悲伤和怨愤。三、师总结大体说来,其中有写热中仕宦的,如“今日良宴会” 、“西北有高楼” 、“回车驾言迈”三首。有写游子思妇的,如“去者日以疏” 、“明月何皎皎”及“行行重行行” 、“青青河畔草” 、“冉冉孤生竹” 、“凛凛岁云暮” 、“孟冬寒气至” 、“客从远方来”八首。有写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如“青青陵上柏” 、“东城高且长” 、“驱车上东门” 、“生年不满百”四首。有写朋友交情的凉薄的,如“明月皎夜光”一首。此外还有主题不明确的,如“涉江采芙蓉”和“庭中有奇树”二首,可能是指夫妇,也可能别有寄托。“迢迢牵牛星”一首,表面上是咏
15、物的诗,实际上也是借牛女双星比男女离别之情。这是由于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外戚宦官交相执政,结党营私,排斥异己。文人不仅得不到重用,而且随时可能罹祸,因此对现实不敢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作品内容总是闪烁其词,或是避重就轻,因而其真实内容较难猜测。古诗十九首的思想感情虽然复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人生易逝、节序如流的感伤,大有汲及皇皇如恐不及的忧虑。如“今日良宴会”云:“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回车驾言迈”云:“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青青陵上柏”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生年不满百”云:“昼短苦夜长,何不秉
16、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所有这些,都是失意士人正当社会大动乱的前夕,对于现实生活和内心要求的矛盾、苦闷的反映。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通过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等等内容的描写,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他们和乐府民歌的作者不同,大都是属于中小地主阶级的文人,为了寻求出路,不得不远离乡里,奔走权门,或游京师,或谒州郡,以博一官半职。这些人就是诗中所谓“游子”和“荡子”。他们长期出外,家属不能同往,彼此之间就不能没有伤离怨别的情绪。这对思妇来说,就会有“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叹息;对游子自己来说,就会发生“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和“客行虽云乐,不如
17、早旋归”的感慨。前面提到秦嘉的留郡赠妇诗,正好说明这种情况。徐干中论?谴交篇叙述汉末游宦风气之盛以及公卿大夫、州牧郡守,下及小司,莫不以接待宾客为务,“冠盖填门,儒服塞道,饥不暇餐,倦不获已”,“送往迎来,亭传常满”。于是士人“乃离其父兄,去其邑里”,“窃选举,盗荣宠者,不可胜数”,“桓灵之世,其甚者也”。最后他对这一社会病态提出批评道:“且夫交游者出也,或身殁于他邦,或长幼而不归,父母怀茕独之思,思人抱东山之哀,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 非仁人之情也。”由此可见,那时候为什么“游子” 、“荡子”会这样多;古诗十九首中所流露的游子思妇的伤感,正是东汉末年政治社会的真实的反映;
18、其中浓厚的消极情绪更是封建统治阶级走向没落时期的反映。至于那些“游子”和“荡子”或出身于太学,或起家于征辟,大都是有较好的文学素养之士。他们的遭际是不同的,其中有遇时得意的,有不遇时不得意的,失意的人羡慕得意的人。当他们游宦四方,想着策高足,据要津,却得不到帮助时,就不免愤愤不平地感叹:“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失意者的牢骚就是这样来的。试看那时陈重、雷义互相推荐的友谊被人称为比胶漆还坚固,就可以了解诗人的心情了。他们既然落拓失意,自然容易感到寂寞、苦闷,所以一当听到动人的“慷慨有馀哀”的清商曲调随风传出楼外时,不禁触物
19、兴感,自然而然地沉吟:“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而由此出发的消极情绪也会油然而生,于是“人生非金石” 、“人生忽如寄”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等等想法都来了。加以东汉末年已是大乱将临的时候,到处农民起义,严重地威胁着剥削阶级的每一个人。在次危机四伏、朝不保夕的环境中,那些感到人生短促、没有出路的游子,眼前看到京洛等地的繁华,又不禁发生一连串的纵情享乐思想:“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甚至秉烛夜游的想法也都一齐来了。课后作业:细读十九首,品析其思想内容第四课时本课教学要点:分小组例析思想内容一、小组汇报比如对人生易逝的感慨的诗句有: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今
20、日良宴会)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回车驾言迈)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写游子思妇的有: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出门独彷徨,愁思当告谁。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行行重行行)写人情淡薄的有: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明月皎夜光)写及时行乐的有: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生平不满百)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驱车上东门)二、小组代表总结:这些诗句虽然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但是都反映了当时文人一种普遍的人生遭际。热衷仕途却又生不逢时,空有抱负却又屡遭打击。于是,在前途渺茫之
21、时,或感时伤怀,或及时行乐。十九首古诗的整个情调都流入消极颓废中去了。他们做不到陶渊明之寄兴山林、忘情于自然,更无力像农民阶级之陈胜、吴广去反抗那个时代。他们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小知识分子,只好在这苦闷的人间寄托于烟花柳巷、声色犬马以麻木自己的神经,但是有些东西是无法被麻木的,于是就凝结成了这些古诗。在对乡土的眷恋之中,在男女相思的情爱之中,无疑已淡化了富贵功名,透出一种质朴的生活气息来。总的来说,十九首不论正面提出,还是托物寄意,都明显地绘写当日社会的状况生离死别、男女怨思、友情浅薄、乘时窃位,刻画时人的心态慨叹人生短促、纵情及时行乐、祈望服食成仙、追求传世荣名、逃避社会现实。这就是古诗十九首的
22、全部思想内容,也就是东汉末年现实生活的一个侧面镜头。它们的思想情趣虽不高,却也有一定的历史认识意义。沈德潜说诗晬语说:“古诗十九首大率逐臣弃妇、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他的见解是对的。可惜历代不少笺注家多以君臣关系、讽谕美刺、比兴寄托来解说十九首,陷入穿凿附会、繁琐援引、芜杂寡要的毛病。陈祚明采菽堂诗话说:“十九首所以成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呼?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但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极致。”
23、这说明了十九首所以能够深刻地、广泛地感动读者,是由于它能够真实的、确切地写出一个时代人们共有的情感!三、教师总结古诗十九首所出现的游子思妇,徘徊于礼教与世俗之见,他们既有合乎传统礼教的价值取向,又有世俗的人生选择;时而有违礼之言,但见不到违礼之行,不及与乱。游子即使决心“涤荡放情志”,一旦真的面对燕赵佳人,又“沉吟聊踯躅”。()妙龄女子先是埋怨对方的迎娶过迟,但随即又表白:“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冉冉孤竹生)如果说游子聪立功立名转向佳女美酒体现了古代失路士人的普遍趋势,那么徘徊于礼教与世俗之间的做法,则是东汉士林风气的折射。课后作业:总结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第五课时教学要点:把握古诗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 十九 教案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