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细则(共24页).doc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细则(共2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细则(共24页).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编制人:批准人:批准时间:*公司*年*月目 录一、工程概况1二、工程特点1三、监理工作依据2四、监理工作流程(框图)3五、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3六、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3七、旁站监理项目方法及要求3八、现场监理检查记录表式15一、工程概况略二、工程特点2.1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范围有:根据本建筑的功能分布及使用特点,依照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本建筑智能化系统分为以下几个子系统:建筑设备管理及节能控制系统(包括联网型风盘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背景音乐系统、
2、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包括大屏幕显示系统)、建筑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等、。2.2 专业工程特点*大楼将建立以“综合布线系统”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桥梁,以“系统集成管理系统”为核心,将大厦内的“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等子系统有机的连接在一起,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完成对*大楼全面的现代化管理、监视和控制,营建一个安全、舒适、快捷、高效、节能、环保的一流办公环境。为保证电子设备免受浪涌过电压的破坏,楼内的弱电机房、楼层弱电间设备均进行防雷保护。整个建筑物采用联合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外引线的引入端设过电压保护装
3、置。南侧弱电竖井内的综合布线桥架采用(300+300)*300桥架、UPS桥架采用(300+300)*300,北侧弱电竖井内综合布线桥架采用300*200,弱电桥架采用400*200,内部采用H型绑线架,并加金属盖板保护。所有桥架均采用钢质热浸镀锌件,所有连接和固定配件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夹层内由强电竖井至电源室的市电引入电缆采用400*150的封闭式桥架,其他均采用网格式桥架。电缆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跨距一般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点间距不大于2m。直线段钢制电缆桥架超过30m,应有伸缩节,其连接宜采用伸缩连接板。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电缆的金属导管应可靠接地,全场不少于2处与
4、接地保护导体(PE)相连。三、监理工作依据1、监理委托合同及建筑施工合同2、经批准的监理规划3、施工设计图纸及有关说明、与本专业工程相关的标准设计文件、技术资料。4、施工组织设计等本工程其他文件5、国家和某某省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规定6、设计变更文件及工程洽商记录7、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8、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四、监理工作流程(框图)参加设计交底参加智能化方案及图纸会审审(审核)智能化工程承包单位资质审核智能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审核施工单位技术管理体系、质保体系施工前检查环境要求:土建施工情况;土建工艺(机房面积、
5、预留洞);施工电源; 地板铺设等 器材检验:外观检查,型号、规格、数量;电缆电性能测试;管线测试;仪器仪表及设备检查安全、防火要求:消防器材;危险物品堆放;孔洞防火措施等施工过程监理(巡视、旁站、检查、测试参加隐蔽工程验智能化设备安装:框架、机箱、配线部件、仪器仪表等架空缆线、管道缆线、埋式缆线、隧道缆线及其它线缆布放电缆桥梁、线槽、电管敷设按检验批审核评定各分项工程质量智能化系统各子分部(含主要分项)系统测试审核评定子分部及分部工程质量组织竣工验收(预验收)监督施工单位整改参加竣工验收开展保修期监理工作五、监理工作的控制点及目标值1、施工前期监理工作的控制点及目标值1.1审核本工程设计图及有
6、关设计文件,并就上述所发现的设计错漏及有违现行国家标准之处、设计不确定及其设计深度、系统设计与建筑功能的不一致性、系统优化等问题,通过图纸会审、设计交底或其它形式向设计、建设等有关参建方提出。通过共同努力,以求得一个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符合建筑功能要求、现场施工基本可行、设计意图表达清晰、布局及系统基本合理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平台,为今后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安装施工过程质量、投资、工期等三控制打好基础。1.2审核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分包单位资质,其中包括:分包单位的企业资质、工商执照、企业业绩;所承包的工程内容及范围;特殊行业的施工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本工程项目经理资质及等级证书;特种专业
7、施工人员上岗证书等。要求如下:1.2.1企业资质、工商执照、项目经理证书、专职管理人员及特种专业上岗证,特殊行业的施工许可证;1.2.2企业资质等级与本工程内容、范围及等级相符。1.3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要求如下:1.3.1适时性(分包单位应在施工前提出);1.3.2技术保证(方案中提出的施工工艺技术符合本工程设计及工程技术难点的施工要求,施工技术管理措施有效);1.3.3人力资源保证(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满足合同规定的质量、工期目标要求);1.3.4施工机械保证(企业提供的施工机械设备配置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工期要求);1.3.5安全保证(企业提供的安全及消防管理体系完整、组织网络
8、完善、措施落实、手段合理满足不同气候、不同场所、夜间及多工种联合施工的安全要求)。1.3.6质量保证(方案中提出的安装质量目标明确,管理措施到位)1.3.7计划进度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符合合同总工期要求,并且与土建及其他专业施工周期适配)1.3.8物流控制及成品保护(弱电安装材料设备等储运应适时合理,成品保护措施落实)1.4审核承包单位现场项目部的质量、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审核要求:工程质量目标明确;技术及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三级(企业、项目部、施工班组)管理网络完整;专职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资质及数量符合要求;技术管理制度健全,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原始记录表格齐全,所用仪器
9、仪表合格有效;过程质量控制计划合理;质量反馈及时到位,实施良性循环。1.5审核及认定进场材料、设备审核要求:1.5.1进场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安装材料、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符合本工程设计要求,合格证、质保书、生产许可证等质保资料齐全有效;主要材料、设备进场检验应有施工、监理共同进行,施工单位为主,监理单位确认,检验结论应有记录;有异议送有资质(即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经相应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认可)的试验室抽样检测,试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确认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相关技术标准规定,才能在施工中应用;进口材料、设备除上述要求外,还需提供商检证明及中文的规格、型号、性能检测报告、安装使用说明
10、书等技术文件。1.5.2审核进场材料、设备的物流及储运计划,其运输和储存应符合材料、设备要求,符合施工进度计划。1.5.3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新材料、新设备的进场,应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并附有合格的新试报告,除需符合上述规定外,还需提供安装、使用、维护保养和试验要求等有关技术文件。1.6监理工作的技术准备1.6.1熟悉设计图纸、深化现行国家标准学习,通过图纸会审、设计交底、专家咨询、专题技术讨论、现场勘察等途径熟悉掌握本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特点及关键的施工工序,为旁站监理的定点选择创造条件。1.6.2依据建筑弱电安装工程的特点及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通过协调、落实建筑智能化工程总体(大配套)和室内(小
11、配套)各专业工序及施工界面的衔接、交叉、预留、预埋等施工作业的工艺、质量措施及其成品保护手段;进一步落实建筑智能化工程与电气安装、通风与空调、给排水及土建相关专业工序的衔接、交叉等施工作业的工艺、质量措施及其成品的保护问题。1.6.3依据不同建筑及其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要求,审核建筑智能化系统设备安装施工条件(对土建及其它配套工程要求),其中包括:设备房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室内预留、预埋工作符合设计要求;设备基础轴线标高、强度符合设计及设备安装要求;吊具等安装设备到位,施工通道畅通;配套动力及安全防护设施到位。2、施工过程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一)线缆敷设安装工程(1)在允许焊接的金属结构
12、和混凝土构筑物的金属预埋件上,安装支架时,应采用焊接固定。(2)支架不应安装在具有较大振动、热源、腐蚀性及排污沟道的位置;也不宜安装在具有高温、高压、腐蚀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及能移动的构筑物上。(3)线槽拐直角弯时,其最小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电缆外径的10 倍。(4)强弱电如采用PUC 管时,弱电配管宜避免与强电配管平行敷设,若必须平行敷设时,相隔间距宜大于0.5m。(本工程采用JDG管,对屏蔽抗干扰比较好)(5)保护管与检测元件或接地设备之间,应用金属软管连接,并设存水弯,金属软管长度宜小于2m。(6)黑色钢管与镀锌桥架之间跨接时,应在黑色钢管端焊一只铜螺栓,用4mm2 的
13、铜线与镀锌桥架连接。(7)保护管埋设于墙内或混凝土内时,其保护层应15mm。(8)敷设在电缆沟道内的保护管,不应紧靠沟壁。(9)线槽的直线长度超过50m 时,宜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10)地面暗敷设线槽一般为3m,留0.6m 处设一出线口,超过6m 宜加装分线盒;线槽出线口和分线盒必须与地面平齐。(11) 弱电缆需同一线槽内敷设时,应用金属隔开,分开敷设。(12)保护管弯成角度应大于(等于)90。(13)保护管的弯曲半径:明敷设,穿无铠装的电缆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6 倍,穿铠装电缆以及埋设于地下与混凝土内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10 倍;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缝及明显的弯扁。(14)单
14、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宜超过两个。(15)保护管的两端管口应带线箍或打成喇叭形。(16)智能建筑电管内有PE 线时,每只接线盒都应与PE 线相连。(17)采用镀锌电管配管时,其跨接应符合设计及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 的规定。(18)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的保护管,其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19)穿过楼板(或平台)继续向前明敷的保护管段,宜高出楼板(或平台)1m。(20)敷设在电缆沟道内的保护管,不应紧靠内壁。(21)当配管采用镀锌电管,设计又规定管子间需做跨接时,应满足下列要求:明敷配管应采用设计指定的专业接地线卡跨接;埋地或埋设于混凝土中的电管,可采用熔焊跨接;若电管
15、不允许采用熔焊跨接,可采用穿PE 线方式;若管内布有裸软PE 铜线,电管可不跨接,但PE 线应与它所经过的每一只接线盒相连。(22) 护管连接后应保证整个系统的电气连续性。(23)一般线缆敷设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7C。(24)多芯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6 倍;同轴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10 倍。(25)线缆穿管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应大于(等于)40%;线槽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应大于(等于)60%。(26)信号电缆(线)与电力电缆(线)交叉敷设时,宜成直角;平行敷设时,其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27)信号线路、供电线路、连锁控制线路及有特殊要求的仪表信号线路,应分别采用各自的保护管。(2
16、8)每一个接线端上最多允许接两根芯线。(29)敷设光缆前,应检查光纤;光纤应无断点,其衰减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光缆长度应符合施工图要求的敷设长度;架空光缆的接头应设置在杆旁1m 范围内。(30)敷设光缆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20 倍。光缆的牵引端头应作好技术处理;可采用牵引力自动控制性能的牵引机进行牵引。牵引力应加于加强芯上,其牵引力不应超过150kg;牵引速度宜为10m/min;一次牵引的直线长度不宜超过1km;光缆接头的预留长度不应小于8m。(31)光缆敷设完毕,应检查光纤有无损伤,并对光缆敷设损耗进行抽测。确认没有损伤时,再进行接续。(32)管道敷设光缆时,无接头的光缆在直道上敷
17、设应有人工逐个人孔同步牵引。预先作好接头的光缆,其接头部分不得在管道内穿行;光缆端头应用塑料胶带包扎好,并盘成圈放置在托架高处。(33)光缆与电缆同管敷设时,应在暗管内预置塑料子管,将光缆敷设在子管内,使光缆与电缆分开布放,子管的内径应为光缆外径的1.5 倍。(34)光缆的接续应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操作,接续时应采用光功率计或其他仪器进行监视,使接续损耗达到最小;接续后应做好接续保护,并安装好光缆接头护套。(35)光缆敷设后,宜测量通道的总损耗,并用光时域反射计观察光纤通道全程波导衰减特性曲线。(36)在光缆的接续点和终端应作永久性标志。(二)智能化接地系统安装工程(1)为防止外界电压危害人身
18、安全和对设备的损害,抑制电气干扰,保证通信设备正常工作,电信设备的以下部分均应接地;直流电源、电信设备的机架、机壳、入站通信电缆的金属护套和屏蔽层;交流配电屏、整流器屏等供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直流配电屏的外露导电部分;交直流两用电信设备的机架、机框内与机架、机框不绝缘的供电整流盘的外露导电部分;电缆、架空线路及有关需要接地的部分,如放电器、避雷器、保护间隙等。(2)当低压配电系统采用取TN 制式供电,电信设备若要求严格限制工频交流对其干扰,且电信设备不易做到与站内各种金属构件绝缘时,应采用TNS 制式。(3)配电屏、整流器等外露导电部分,当加固装置将其与机架、机框在电气上已连通时,仍需与PE
19、线或PEN 线相连。(4)电信设备的工作接地,一般要求单独设置,亦可与建筑物内变压器的工作接地共用一个接地装置。但必须通过绝缘的专用接地线与接地装置相连。(5)电信设备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宜用两根截面不小于25 mm2 的铜芯绝缘线穿管敷设到共同接地极上,当采用基础钢筋作为共同接地极时,连接处应有铜铁过渡接头。(6)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等,一般合用一个接地极,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当电子设备的接地与工频交流接地、防雷接地合用一个接地极时,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7)对抗干扰能力差的电子设备,其接地应和防雷接地分开,两者相互距离宜在20m 以上,对抗干扰能力较
20、强的电子设备,两者距离可酌情减少,但不宜小于5m。(8)当电子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为了避免雷击时遭反击和保证设备安全,应采用埋地铠装电缆供电。(9)电缆屏蔽层必须接地,为避免产生干扰电流,对于控制及信号电缆应一点接地。(10)为减少趋肤效应和通道阻抗,直流工作接地的引下线应采用多芯铜导线,截面不宜小于35 mm,当需要改善信号的工作条件时,宜采用多股铜绞线。(11)输入信号的电缆穿钢管敷设,或敷设在带金属盖板的金属桥架内,钢管及桥架均应接地。(12)架设在建筑物顶部的天线金属底座必须与建筑物顶部的避雷网相连,构成避雷系统,通过至少在不同方向的两根引下线或建筑物内的主钢筋进行接
21、地。(13)演播室宜采取防静电接地,所处环境电磁场干扰严重时,演播室、控制室及编辑室宜采取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可接到系统的接地装置上。(14)接地环母线的截面,用铜箔80mm0.35mm。(15)电子设备的接地极宜采用地下水平敷设,做成耙形或星形。(16)强弱电采用联合接地极时,接地电阻必须小于1。(17)采用联合接地极时,智能建筑接地引出线和强电接地引出线不能从同一点引出,两者相距大于3m。(18)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中的接地干线应与强电系统的接地干线分开敷设,在设计无规定时,其接地干线截面不宜小于25mm2 的绝缘铜导线,并固定在绝缘子的接地排上。(三)、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工程(1)电
22、缆的电气性能抽验应从本批量电缆中的任意三盘中各截出100m,加上工程中所选用的接插件进行抽样测试,并做好测试记录。(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采用光缆时,若工程需要可测试光纤衰减和光纤长度,要求如下:采用光纤测试仪进行测试,若测试结果超出标准(或与出厂测试数值相差太大),应采用光功率计测试复测以确定衰减超标原因。若在同一盘光缆中,长度差异较大,则应从另一端进行测试或做通光试验以判定断纤情况。(3)光纤接插软线(光跳线)两端的活动连接器(活接头)端面应装配合适的保护盖帽。(4)机架、机柜安装的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3mm。(5)8 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采用直立
23、或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面应与地面齐平。(6)8 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底座盒宜采用预置扩张螺钉固定等方式。(7)缆线终接后,应留余量,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0.51.0m,工作区为1030mm,光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留存。(8)非屏蔽4 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 倍;屏蔽4 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 倍;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 倍;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 倍。(9)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PVC 管,布放多层屏蔽电缆、扁平缆线和大对数主干电缆或主干光缆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智能化 系统工程 监理 细则 2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