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学说的早期遭遇给我们的启示(共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德尔学说的早期遭遇给我们的启示(共4页).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孟德尔从1856年开始,经过8年的专心研究,得出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并写成一篇题为植物杂交实验的论文。在好友的鼓励和支持下,他于1865年2月8日和3月8日举行的布尔诺学会自然科学研究会上,报告了这一论文。然而这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没有人对此论文予以提问和讨论。1866年,该学会在自己的刊物布尔诺自然科学研究会会报上全文发表了这篇论文。但这样重大的发现可惜没有引起任何的重视,不是当时学术情报交流传递不通,没有人知道(因为他印了40份单行本,而且该期刊也寄出了115本,远至英美各地),主要是那时候大家没能接受他的理论,因为大家都还沉醉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当时有至少
2、5位权威人士了解他的工作,但是,刊物也好,论文也好,都如石沉大海,没有得到明显的反响。这样,孟德尔的为遗传学奠定了基础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竟被当代人们所忽视和遗忘,被埋没达35年之久,直到1900年杜佛里、柯林斯和谢麦克在几个月里分别发表了他们对孟德尔理论的证实,才唤醒了人们对孟德尔学说的重视,乃导致遗传学的迅速发展。而这时孟德尔已逝世16年了。(去世于公元1884年1月6日)那个时代,科学界正急切地需要这样一种学说的问世。然而,孟德尔的工作及成果全然埋没了。其后,除了有人说孟德尔不懂自己发现了什么以外,对于孟德尔最大的冤枉 是说他编造了实验结果。英国统计学家和遗传学家费舍尔于1936年
3、首先发难,他对孟德尔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断定孟德尔的数据过于接近理想数据。轻一点说,孟德尔可能有我们不知道的助手,在做了前两年实验导 致孟德尔有理论后,助手为了满足孟德尔的理论而在后面几年给孟德尔提供他喜欢的数据。重一点说就很难听:“多数如果不是所有的实验结果都伪造了,以期贴切地符合孟德尔的预期”。以后每过一些年,就有人小聪明又发现孟德尔的“问题”。 为什么孟德尔能创立这种学说,而其他人还没有思想准备接受呢?使孟德尔学说遭受埋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呢?我认为,这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加以综合考察。 历史的局限性1866年,孟德尔正式发表自己的论文时,正值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发表的第7个
4、年头,学术界仍然醉心于达尔文的进化论,一些著名生物学家主要兴趣是生物的变异。在进化论思想的强大洪流下,孟德尔在修道院后花园里默默从事的豌豆试验显然难以引人注目。何况,孟德尔的某些观点与达尔文理论有明显违背之处。而事实上,孟德尔在植物杂交试验中获得的成功,正好弥补了达尔文理论的漏洞。但是,在孟德尔时代,科学界尚缺乏完全认识孟德尔学说的思想基础。那时,很多生物学家(包括达尔文)都把融合遗传论奉为经典,而孟德尔则提出了完全不同于融合遗传的另一种理论,即颗粒式遗传,这种理论超越了他的同时代人。在核内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现象发现之前,要从本质上认识孟德尔学说价值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孟德尔在杂
5、交研究中所体现的新颖独特的科学思想方法不同于传统的研究方法,这也给人们认识他的学说带来一定的困难。此外,孟德尔本人对自己的实验结果的重要性还不能完全认识和充分肯定,他的学说尚存在局限性和薄弱环节。这也是导致孟德尔学说早期遭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孟德尔发表他的新发现时,当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修士,在一个专业学者的眼里,他还够不上一名地道的生物学家。因此,他的具有挑战性的发现,自然不易被人们所相信。从已知的少数几个看过他论文的人的反映和态度看,怀疑以至不相信孟德尔这个小人物能有什么新发现,是忽视他的成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科学界不理解其成果的重要意义 孟德尔的发现本身,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当时的流
6、行观念。在当时,传统的遗传学观点是融合遗传理论,而孟德尔的思想则是粒子遗传;其次,当时在生物学领域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定性的观察和实验,而孟德尔用的是定量的数学统计分析。所以,即使一些认真地看过他文章权威人士(如H霍夫曼),由于跳不出传统框框,也没能理解其重要意义。权威人士的专横和压制是造成孟德尔学说遭遇的一个重要原因。孟德尔曾将论文的油印本寄给他最崇敬的耐格里。耐格里是当时植物学界权威,也是当时最了解孟德尔的一位学者,但他辜负了孟德尔的期望,认为他的学说是 “依靠经验而不是依靠理性的”,而且反对孟德尔在遗传研究中运用的数理统计方法。如果耐格里这位当时的大生物学家提出孟德尔并予以介绍的话,孟德尔学
7、说会更早地沐浴着灿烂的光辉而登场,不但如此,生物学肯定不用等到20世纪就会取得相当大的进步。启示:一、科学发现并不是权威的专利,更多的是底层默默研究者所提出的,很多观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旧学说需要被替代。历史上很多重大的发现,都是由不知名的学者提出的,如PCR技术的创立者穆利斯,很难界定他是个什么专家。他产生PCR技术的构想,仅仅是凭借了DNA复制的原理。然而在学术领域,甚至日常生活中,人们却往往盲目迷信权威,对不知名的研究者的发现置之不理。由于孟德尔的低调和普通,造成当时学术界对他的忽视延伸到对他的成果的轻视,甚至有人说他“不过是为了消遣,他的理论不过是一个有魅力的懒汉的唠叨罢了”,从而酿成
8、了这个悲剧。现在很多学术研究都有所谓的“门第之见”,很多人常常以毕业学校、文凭和单位等级来判定一个研究者的实力,或者以研究者在某领域的声望来衡量其研究成果的价值,盲目地迷信权威而忽略底层研究者的成果。这种由权威压制新成果,埋没科学人才,科研成果需要权威说了算的现象,很容易导致科学研究进展缓慢。然而事实上,很多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和思想都是由一些不知名的人提出来的,虽然在专业知识上可能不及那些高学历的“专家”,但是他们有创新的思想、思路和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发展仍然有很重要的作用,绝对不能予以忽略。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防止绝对化的权威,鼓励学术界正视新成果,让它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从科学史上看
9、,由于权威漠视小人物,从而压制科学新成果,埋没科学人才的例子是俯首即拾的。就是在今天,一些科研成果也往往要权威说了算,而许多人又容易重视和相信权威的话。当然,某一学科领域权威的形成,是这门学科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学术权威对科学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带领和指导广大研究者向科学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但是,权威是相对的,作为一个学术权威只意味着他在科学的某一领域曾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他可能是科学发现的权威,却不一定是评价、发现和培养科学人才的权威。尤其在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新学科如林的今天,情况更是如此,所以,作为一个权威,如果把自己绝对化,看不见或瞧不起他人的成果,甚至妨贤忌能,采取学
10、阀作风,那么,他就不仅不可能起到火车头牵引作用,而且还会压制科学新发现,扼杀科学创造精神,结果阴碍科学新生力量的成长,酿成科学上的悲剧。因此,科学评价中的权威主义倾向对科学事业的发展是有害处的,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摆正学术权威与小人物的关系,既要尊重学术权威,又不能漠视小人物。二、孟德尔作为一个希望把自己成果展示出去而非仅仅满足自己兴趣的研究者,其低调的作风本身就有一定原因。孟德尔一生很少发表论文,从着手研究到结束研究,虽然其中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成果,但他仅发表过两篇关于遗传的论文,并只在布尔诺地方自然科学学会作了演讲,他没有对自己新颖独特的研究成果作广泛的宣传,或者说是对自己成果的过度信任,以至
11、于学术界竟没有对此成果予以重视。另外,孟德尔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努力和其他植物学家等取得广泛的联系,这也是他被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种种因素表明,社会认可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同样是重要的,作为一个研究者,不仅仅要专注于研究问题,同时也有责任将自己的成果推向社会,让大众接受,这同样是一个科学家良好素质的体现,显然对于孟德尔来说后者可能比前者更难,在这方面他做的还不够好。三、获得新发现,建立新的科学学说固然困难重重,让这个新发现和新学说被社会所接受、认可同样是艰难的。后者甚至更加重要,如果一个重要的学说被发现而未流向大众,其结果相当于没有产生该学说。在这两个方面,研究者都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
12、首先,研究者本身需要克服自己在思想上不受权威和社会常理、习惯的约束,提出并着手一个新的研究;其次,对于外界是否能重视并接受这个新的学说,对于提出者来说更是一个挑战。除了科学界和社会本身对它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外,提出者还需要尽力完善这个学说,以获得理解和认可。孟德尔学说的早期遭遇告诉我们,科学发现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现象。任何科学理论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因此”我们只能在我们的时代的条件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恩格斯语)人的认识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由于受科学发展水平、技术条件、个人经历的因素的限制,人们无法简单地、直线式地认识某些特定过程的客观规律,所以人的认识
13、是不平衡的,不可能同时达到一个水平。就是在时代条件基本成熟的情况下,有些科学新发现、新学说也常常不能及时得到公认和传播。孟德尔在归纳和总结历时8年的试验工作成果时,引入了大量数学知识,用数理统计法来精确地分析他的试验数据,从比例数字来推论他的试验结果,这是一个开创性的科学研究方法。可惜,那时候的遗传学思想还没有达到这种水平,人们对这种统计方法还很陌生,而且缺乏对细胞构造和功能的实质认识,尤其对细胞分裂、生殖细胞及其成熟过程尚示明了,缺乏这些基础知识,要从根本上认识孟德尔学说的重要性是很困难的。所以,尽管孟德尔的研究已纳入19世纪后期生物学发展的主流之中,但从人类认识发展逻辑过程来看,孟德尔的科学方法超越了他同时代的学者,恰如美国著名遗传学家斯坦特所说,孟德尔的见解似乎远远超出了他的时代,而“超时代”的发现是由个别人完成的,并且是供个别人利用而不是供社会利用的。因此,作为一种超时代的发现,往往只能引起少数人的共鸣,在少数人那里找到知音。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应注意在研究工作中不断提高科学鉴赏力,这也是科学家良好素质的具体体现之一。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