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学期全套教案(共89页).docx





《初二物理上学期全套教案(共8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上学期全套教案(共89页).docx(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第1讲:机械运动1 5第2讲:机械运动2 9第3讲:声现象 11第4讲:物态变化1 21第5讲:物态变化2 26第6讲:光现象1 33第7讲:光现象2 39第8讲:透镜及生活中的透镜 45第9讲:凸透镜成像规律 51第10讲:眼睛和眼镜及显微镜和望远镜 56第11讲:质量和密度 61第12讲:密度的测量及应用 64 第1讲 机械运动1一、【教学要求、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二、【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参考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三、 【课堂精讲】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2、长度单位: 国际-米 用字母 m表示常用: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 微米(mm)、纳米(nm)换算:省略3、 一般常识:4、 刻度尺读数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a零刻度线与被测物边缘对齐b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c对于厚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课 堂 练 习
3、1.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你选用单位填在横线上(1)一位同学的身高175 (2)一本物理书长2.67 (3)一元硬币的直径18.0 (4)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 (5)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约16_。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3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4201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对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是8844.43m数据表明,这次测量所用仪器的精度(最小分度值)是()A1m B1dm C1cm D1mm
4、5.要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正确的是( )知识点2:时间的测量1、实验室常用测量工具:停表(秒表)2时间单位: 国际:秒 符号:s 常用:小时 符号:h 分 符号:min1h=60min 1min=60s(2)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或秒表)。停表小刻度盘显示的是分钟(min),大刻度盘显示的是秒(s)左图时间为1min40s(分针在1.52间故算为1min,秒针为40)注意:小盘的分度值是大盘的量程。课 堂 练 习1、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1)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l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 m.(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
5、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 s.(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 ,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 m/s.2、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次B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70C.一元硬币的面积约为5.0mm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3、对下列物理量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 正常人的体温是32 B你的脉搏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1minC正在考试用的一张物理答题卡的质量约100gD一张书桌的高度约0.8m知识点3:测量的误差1、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与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就叫做误差;2、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尽量选用精密
6、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3、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等造成的,是不应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课 堂 练 习1、有6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他们的数据记录如下:L1=18.81cm,L2=18.61cm,L3=18.82cm,L4=18.80cm,L5=18.805cm,L6=18.80cm。那么(1)错误的数据是:;(2)不合理的数据是:(3)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4)该物体的长度应该是:。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测量方法都是正确的,那么不论是哪个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都应得到相同的结果B两个人测
7、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出的数值不同,其中一定有一人的测量方法不正确C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一定的,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一定不会有误差D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一定的,即使测量方法正确也会产生误差四、 【课后作业】1、 如图12-3-1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能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就用科学计数法)(1)1m= mm; (2)30m= n (3)1600mm= dm;(4)0.0025dm= km;(5)210-3km= cm;(6)1m= m (7)63000m km;3、 某人测得一本字典正文400页厚度为18.0mm,则该字典正文每张纸厚度为_mm。
8、4、 用右下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mm,所测铅笔的长度为5.25_(填单位)。5、有三把刻度尺,规格不同。钢板尺:量程25cm,分度值是mm;钢卷尺:量程2m,分度值是mm;皮卷尺:量程20m,分度值是cm。请把完成下列测量需要选用的测量工具填在横线上的空白处:(1)测量课桌的长度用_;(2)测量三级跳远的成绩用_;(3)测量小笔记本的长度用_。家长建议及评价: 家长签名 : 第2讲 机械运动2一、【教学要求、目标】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3、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
9、程,并求出平均速度;知道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2、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三、【课堂精讲】知识点1: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1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问题:静止的山和地面是绝对不动的吗?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3、 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在运动还是在静止,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做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注意:a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
10、的,不能以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b没有特殊指明时以地面或地面固连体为参照物c一旦被选为参照物,就假定他为静止的,速度为04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相对静止条件: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课 堂 练 习1 电影闪闪的红星中一句歌词是“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歌词中第一句是以_为参照物,第二句是以_为参照物。2、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行星转动 B鲜花怒放 C枯叶飘落 D骏马奔腾3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上的房屋是静止的 B巍峨的喜马拉雅山是静止的C恒星是静止的 D
11、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4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照物就是静止不动的物体 B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C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照物 D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5、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静止的物体是()A飞奔的猎豹 B放在桌面上的书C慢慢爬行的蜗牛D站在上升扶梯的人6、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的他不懂得_的物理知识知识点2:运动的快慢(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理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 km/h; 关系:1 m/s13.6 km/h 1 km/h m/s m/s2、 匀速
12、直线运动:定义: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3、平均速度的测量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课 堂 练 习1、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之比是32,运动的时间之比是53,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2、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v=s/t可知( )A.v与s成正比Bv与t成反比Cs与t成正比D以上说法都不对3、一辆长30m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70m长的大桥时,所用时间是10s,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了20s的时间,那么这座桥的长度是()A.140mB.170mC.200mD.230m4、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
13、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B6.25m/sC6.75m/sD7.5m/s5、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8所示,图9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6、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D.乙图和丁图四、 【课后作业】1、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电动小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根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1)观察图可知,甲车通过0.6
14、m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s.(2)观察图可知,乙车运动1min通过的路程 m.(3)比较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C.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3、 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以4m/s的速度步行,后1000m以10m/s的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7m/sB、5m/sC、8m/sD、9m/s4、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
15、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5、 A1.5m/sB2m/sC1m/sD2.5m/s6、一位同学以3ms的速度跑完全程的一半后,立即又用5ms的速度跑完另一半路程.问该同学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大?7、某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h后通过全程的一半,要想在40min内到达目的地,它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多少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家长建议及评价: 家长签名 : 第3讲 声现象一、【教学要求、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及传播途径2了解声音的特性二、【教学重点、难点】1、声音的传播和特性的应用三、【课堂精讲】知识
16、点1:声音的产生及传播1、 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 声音的传播速度(1)声音在固体(金属)中传播最快,在气体(空气)中传播最慢。(2)v声340 m/s(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受温度的影响。(4)利用声速计算公式:v (5)回声: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人耳只能区分时间间隔0.1s以上的两个声音。如果回声与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那么人耳就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这时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如果回声和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s,
17、人耳就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从而听到回声课 堂 练 习1、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出声音; B、声源一定在振动 C、振动快的能发声,振动慢的不能发声; D、不振动的物体不发声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3、 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及描述中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的是( )4、 夏天,我们通常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种声音是由于()A 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 B蚊子细嘴尖叫发出的C蚊子小腿抖动发出的 D蚊子腹部鼓动发出
18、的B 5、人对着远处的高山大喊一声可以听到美妙的回声,一个人对着距离自己1360m远的高山大喊一声,他要听到自己的回声需( )A、1360s B、680s C、8s D、2s知识点2:声音的特性(三要素)1、 音调:主要指声音的高低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频率 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简称:赫Hz)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频率的高低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频率越低,音调越低。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2、 响度:就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强弱)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振幅。 振幅: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二 物理 上学 全套 教案 8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