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共108页).doc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共10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共108页).doc(10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二一年十一月目 录专心-专注-专业总 则为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切实有效地防治工程质量通病,针对集团属下在建工程的“多发病、常见病”认真分析,对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国家有关规范、标准为依据,特编制了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一、手册作为集团内部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办法和业务培训教材,在集团开发建设的工程项目统一实施执行。各项目于工程开工前应组织参建各方(总承包、设计及监理单位等)成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管理小组,加强对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与技术管理,督促建设各方制定相关的通病防治方案和实施细则,并严格监督落
2、实和考核。二、手册针对每项质量通病,分别介绍了通病的现象,分析了产生原因,并重点介绍了预控措施和治理方法。在质量通病控制中,工程(监理)部要从源头上做好防治工作,加强图纸会审和进场材料验收;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部位要加强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对于违章操作或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及时予以纠正。三、地区及项目要把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纳入质量控制目标,加强对施工单位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引导和服务,组织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检查、指导,一定要高度重视防治工程质量通病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创新质量工作方法,确保质量通病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在编写时,力求做到通用性强、内容完整、简明扼要,手册内容如存在与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相
3、抵触之处,应以国家的规范和标准为准。为不断扩充完善手册,各地区及项目在执行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注意总结经验,待施工工艺条件成熟时再进行相关内容的补充和修订。第一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第一节 基坑(槽)边坡开挖一、挖土时放坡未按措施或设计要求进行 (一)现象:机械或人工开挖放坡未达到设计要求。 (二)原因分析: 1.对施工人员交底不清,开挖时施工人员未认真查看设计或措施要求;2.未认真查看地质资料,对地质情况不熟悉; 3.现场开挖测量标记不清; 4.施工人员及各级管理人员未从思想上重视。(三)防治措施: 1.开挖前要对开挖措施进行仔细查阅,弄清开挖措施中的要求,施工前要认真查验施
4、工单位的技术交底;2.测量人员在对现场进行开挖放线时应严格按图纸设计及措施要求进行,并在现场做出明显的标记; 3.开挖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也应熟悉措施,看到不符合措施或设计要求的开挖现象应及时制止,并提出正确的处理方法,使现场按要求进行开挖。 二、边坡塌方图1:边坡塌方(一)现象: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如图1)。(二)原因分析:1.基坑(槽)开挖较深,经过不同的土壤层时,没有根据土壤特性分别坡度,致使个别土层边坡不稳定,造成塌方;2.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开挖基坑(槽)时,降、排水措施不当,地表水较多时,边坡上土容重增大,凝聚力降低,滑动力增大,造成塌方; 3.坡顶荷载过
5、大,如建筑物距离较近,而且又无挡土墙;坡顶堆料过多;坡顶施工振动荷载过多、过大,都可能造成边坡的失稳而塌方或滑坡;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三): 1.基坑开挖前应仔细研究地质资料,并根据不同土壤特性设计不同坡度; 2.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时,基坑(槽)四周或两侧要挖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将水位降低至坑、槽底以下500mm。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础完成(包括地下水位下回填土);3.雨季施工时,基坑(槽)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在基坑两侧设置土堤或挖排水沟,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槽,同时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护情况,以防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4.弃土应及时运出,在基坑(槽)
6、边缘临时堆土或堆放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基坑边缘保持1m以上的距离,以保证坑边直立壁或边坡的稳定;5.若发生塌方时应立即停止开挖,立即作临时性支护(如堆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等)措施,将坡脚塌方清除,确定支护稳定后继续开挖。 第二节 回填土一、填土出现橡皮土(一)现象:夯打土体时发生颤动,形成软塑状态而体积并没有压缩。 (二)原因分析: 在含水量大的腐殖土、泥炭土、黏土或粉质黏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回填,当对其进行夯实或碾压,表面易形成一层硬壳,使土内水分不易渗透和散发,因而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 (三): 1.夯实填土时,要控制填土的含水量,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原状土上进
7、行回填。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如有地下水应降低至基底; 2.可用干土、石灰粉等吸水材料均匀掺人土中降低含水量,或将橡皮土翻松、晾干、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压)实。二、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如图2、图3)(一)现象:回填土经碾压或夯实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图2:肥槽回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夯实图3:肥槽回填土经沉积,大面积坍塌(二)原因分析: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淤泥或杂填土作填料; 2.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优含水率的密实度要求; 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遍数不够; 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影响深度较小,使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8、。 (三): 1.选择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按所选用的压实机性能,通过实验确定含水量控制范围内每层铺土厚度、压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加强现场检验,使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2.如土料不符合要求,可采取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措施压实加固;土料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晾晒、风干或掺入干土重新压、夯实;含水量过小或碾压机具能量过小,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碾压等措施。 第三节 深基坑排桩支护一、悬壁式排桩嵌固深度不足(一)现象:挖土至坑底时发现桩倾斜,桩身出现裂缝,坑边地面产生裂缝,附近道路下沉,邻近房屋出现竖向裂缝等;严重时排桩倒塌,连接圈梁折断,桩后土方
9、陷入基坑内,基坑支护破坏。(如图4、图5)图5:深基坑支护边坡坍塌图4:深基坑排桩支护效果较好(二)原因分析:悬臂桩的埋深嵌固深度没有通过计算确定或计算不准确,未按要求施工;其次是未做好排水和止水措施。(三)防治措施: 悬臂桩的嵌固深度须通过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土的物理参数。不按土的物理参数计算确定或按经验确定嵌固深度的将发生重大事故。二、钢板桩渗漏钢板桩是由带锁口或钳口的热轧型钢制成,将单块钢板桩互相连接就形成钢板桩墙,在基坑工程中用以挡水和挡土。在软土地区基坑深在5m以上时,必须采用拉结方式,悬臂式桩只能用于5m以下(按规范规定)。钢板桩施工,先安装围檩,分片将钢板桩打入土中,筑成封闭式
10、围圈,然后在圈内挖土。(一)现象:基坑挖土过半时,发现钢板桩渗漏,主要在接缝处和转角处。(二)原因分析:1.钢板桩旧桩较多,使用前未进行矫正修理或检修不彻底,锁口处咬合不好,以致接缝处易漏水。转角处为实现封闭合拢,应有特殊型式的转角桩,这种转角桩要经过切断焊接工序,可能会产生变形;2.打设钢板桩时,两块板桩的锁口可能插接不严密,不符合要求;3.桩的垂直度不符合要求,导致锁口漏水。(三)防治措施:1.旧钢板桩在打设前需进行整修矫正。矫正要在平台上进行,对弯曲变形的钢板桩可用油压千斤顶顶压或火烘等方法矫正;2.作好围檩支架,以保证钢板桩垂直打入和打入后的钢板桩墙面平直;3.防止钢板桩锁口中心线位移
11、,可在打桩进行方向的钢板桩锁口处设卡板,阻止钢板桩位移;4.为保证钢板桩垂直,应用2台经纬仪从两个方向控制锤击人土;5.由于钢板桩打入时倾斜,且锁口接合部有空隙,封闭合拢比较困难。解决的办法一是用异形板桩(此法较困难);二是采用轴线封闭法,此法较为方便;6.如发现有渗水现象时,采用水玻璃水泥浆以阀管双液灌浆施工堵漏。三、钢板桩倾侧,基坑底土隆起,地面裂缝(一)现象:开挖土方的挖土机及运土车设在地面钢板桩侧,开挖不久即发现钢板桩顶侧倾,坑底土隆起,地面裂缝并下沉。(二)原因分析:1.设计嵌固深度不够,坑底土隆起是管涌现象;2.挖土机及运土车在钢板桩侧,增加土的地面荷载,导致桩顶侧移。(三)防治措
12、施:图6:钢板桩搭接排布规范1.钢板桩的嵌固深度必须经计算确定;2.挖土机、运土车不得在基坑边作业,如必须施工,则应将该项荷载计入设计荷载取值内,以增加桩的嵌固深度;3.钢板桩设计时尚须考虑地基整体稳定。(如图6)第四节 预应力土层锚杆与支护预应力土层锚杆是一种典型的受拉杆件,它的一端与挡土桩、墙连接,另一端锚固在地基的土层中,以承受桩、墙的土压力、水压力等水平荷载,利用地层的锚固力维持桩、墙的稳定。为不致使桩、墙的位移太大,锚杆在安装后即在锚杆顶部预加应力以使减少变形。锚杆的有效锚固长度先由计算得出,然后在现场作实地试验得出极限摩阻力后最后确定。多层锚杆的施工程序为:挖土至第一层锚杆位置下0
13、.5m,制作第一层锚杆并预加应力,然后再挖土到第二层锚杆位置下0.5m,作第二层锚杆,如此类推。所有用多层锚杆或多层支撑的基坑支护工程都不能一次挖土到基坑底面。一、锚杆被拔出,桩折断,排桩倒塌(一)现象:当挖土到基坑底,发现桩顶部挡土墙倾斜位移较大,顶部地面裂缝发展并延伸至围墙,随即排桩倒塌,上部土体滑动,下水道塌陷,水涌入基坑,第一层锚杆从土中完全拔出,护坡桩折断,折点一般在二三层锚杆处、折点处混凝土破碎,钢筋弯曲,第二三层锚杆锚头拉脱,腰梁扭断开裂。(二)原因分析:第一层锚杆被拔出足以说明锚固长度不够,开始产生桩顶的大量位移和裂缝发展,足以说明其前兆。当第一层锚杆的有效锚固长度不能承受桩的
14、水平推力时,锚杆被拔出,此时桩受的水平推力集中到第二层锚杆支点,桩受到过大弯矩作用而折断,锚头拉脱、腰梁扭断、开裂是受到复杂的扭矩拉力所致,直至整排桩被巨大水平推力所破坏。(三)防治措施:1.计算锚杆长度时,现场应认真核查计算书,避免错误;2.在工程现场必须作测试(如图7),提早发现计算上可能出现的错误;3.从事故发生的情况看,第一层锚杆的锚固长度非常关键,应特别重视。图7:预应力锚杆现场拉拔检测二、锚杆不起作用,桩折断,支护结构倒塌(一)现象:基坑较深时,基坑挖到设计标高后不久,发现支护结构局部破坏,先是锚杆端部脱落,横梁掉下,桩间土开裂,继而裂缝增大,桩顶地面较远处发生裂缝,最后导致桩断、
15、支护结构倒塌,土方坍塌。(二)原因分析:锚杆端部脱落,说明预应力张拉后锚头没有锚固住,横梁脱落说明锚杆在桩端没有受力,也就是锚杆起不到拉结作用,使大直径桩变成悬臂桩,受力后倾斜,桩间土开裂,最后排桩因受弯矩太大而折断。(三) 防治措施:1.预应力施工应由有经验技术工人操作。当锚头锚固后还应检查横梁(一般为工字钢)是否受力。当发现横梁脱落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倒塌;2.基坑开挖时应做排桩的位移监测(建议委托第三方专业队伍监测),以随时检查桩较大位移现象。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工程第一节 钢筋工程一、钢筋加工(一)箍筋弯钩形式不对 1.现象:箍筋末端未按规定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制
16、成相应的弯钩形式。 2.原因分析:不熟悉箍筋使用条件;忽视规范规定的弯钩形式及应用范围;现场配料及钢筋加工管理混乱。 3.防治措施: (1)熟悉半圆(180)弯钩、直(90)弯钩、斜(135)弯钩的应用范围和相关规定,特别是对于斜弯钩,是用于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在钢筋加工的配料过程中要加强检查(如图8); (2)对于已加工成型而发现弯钩形式不正确的箍筋,可做如下处理:斜弯钩可代替半圆弯钩或直弯钩;但半圆弯钩或直弯钩不能代替斜弯钩。图8:箍筋下料、加工规范(二)直螺纹丝扣加工1.现象:丝扣缺损、数量不够、丝头端部不平整等(如图9、图10)。图9:部分钢筋直螺纹丝扣加工不合格图10:钢筋直螺纹
17、丝头加工机械2.原因分析:(1)操作工人未经培训,现场交底不清;(2)过程质量控制不严格,加工机械维护不到位;(3)丝头加工后未及时加戴保护帽进行保护;(4)钢筋端部直接采用切断机切割。3.防治措施: (1)钢筋接头丝扣加工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2)现场须配备通规、止规等检测工具,对加工的丝头要经常性抽查;(3)合格的丝头应及时加装保护帽;(4)钢筋端头应采用无齿锯切割,以保证钢筋端部平整。二、钢筋安装(一)柱子纵向钢筋偏位图12:柱纵向钢筋间距均匀、无移位图11:柱纵向钢筋间距偏差大,移位1.现象: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基础插筋和楼层柱子纵筋外伸部分常发生偏位情况。因此,在施
18、工中必须及时进行纠偏处理。(如图11、图12)2.原因分析:(1)模板固定不牢,在施工过程中,时有碰撞柱模的情况,致使柱子纵筋与模板相对位置发生错动;(2)因箍筋制作误差比较大,内包尺寸不符合要求,造成柱纵筋偏位,甚至整个柱子钢筋骨架发生扭曲现象;(3)不重视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如垫块强度低被挤碎,垫块设置不均匀,数量少,垫块厚度不一致及与纵筋绑扎不牢等问题影响纵筋偏位。(4)施工人员随意摇动、踩踏、攀登已绑扎成型的钢筋骨架,使绑扎点松弛,纵筋偏位;(5)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极易触动箍筋与纵筋,使钢筋受振错位;(6)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筋往往被梁筋挤歪而偏位;(7)施工中,有时将基础柱插筋连
19、同底层柱筋一并绑扎安装,结果因钢筋过长,上部又缺少定位箍筋约束,整个骨架刚度差而晃动,造成偏位。3.防治措施:(1)设计时,应合理协调梁、柱、墙间相互尺寸关系。如柱、墙比梁边宽50至100mm,即以大包小,避免上下等宽情况的发生;(2)按设计图纸要求将柱、墙断面尺寸线标在各层楼面上,然后把柱、墙从下层伸上来的纵筋,用两个箍筋或定位水平筋分别在本层楼面标高及以上500mm处用柱箍点焊固定;(3)基础部分插筋应为短筋插接,逐层接筋,并用定位箍筋固定;(4)按设计要求正确制作箍筋,与柱子纵筋绑扎应牢固,绑点不得遗漏;(5)柱、墙钢筋骨架侧面的垫块应绑扎牢固,所有垫块厚度应一致,并为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
20、度;(6)在梁柱交接处应用箍筋与柱纵向钢筋点焊固定,同时绑扎上部钢筋。(二)框架节点核心部位柱箍筋遗漏1.现象:框架节点是框架结构的重要部位,但节点处的梁柱钢筋交叉集中,使该部位柱箍筋绑扎困难。因此,遗漏绑扎箍筋的现像经常发生(如图13、图14)。图13:梁柱核心区箍筋数量不足图14:梁柱核心区箍筋绑扎规范2.原因分析:因设计单位一般对框架节点处柱梁钢筋排列顺序、柱箍筋绑扎等问题都不作细部设计,致使节点处钢筋较为集中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核心部位钢筋绑扎困难的局面,因此在绑扎时经常遗漏柱箍筋的现象。3.防治措施:(1)施工前,应按照设计图纸,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框架节点处钢筋绑扎顺序;(2
21、)纵横向框架梁底模支撑完成后,即可放置框架梁下部钢筋。若横梁比纵梁高,先将横梁下部钢筋套上箍筋置于横梁底模上,并将纵梁下部钢筋也套上箍筋放在各自相应的梁底模上。再把符合设计要求的柱箍筋一一套入节点部位的纵向钢筋进行绑扎。然后,先后将横纵梁上部纵筋分别穿入各自箍筋内,最后,将各框架梁箍筋按设计间距拉开绑扎固定。若纵梁断面高于横梁,则应将上述横纵梁钢筋绑扎顺序颠倒,即按“先纵后横”进行绑扎即可;(3)当梁柱节点处梁的高度较高,或实际操作中个别部位确实存在绑扎节点柱箍困难的情况时,可将此部分柱箍做成两个相同的两端带135度弯钩的“L”型箍从柱子侧向插入,钩住四角柱筋,或采用两相同的开口“U”型箍,套
22、入后焊牢箍筋搭接接头。(三)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1.现象: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连接区段内(对于绑扎接头,在任一接头中心至规定搭接长度的1.3l内,所存在的接头都认为是没有错开,即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过多,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规定的数值。2.原因分析:(1)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合理搭配原材料的下料长度;(2)忽略了某些构件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的规定;(3)错误取用连接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数值;(4)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3.防治措施:(1)配料时钢筋编号要清晰,注明各个区段的搭配情况,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工程 施工 质量 通病 防治 手册 10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