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试卷及答案(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标准试卷及答案(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语文课程标准试卷学校: 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 平等对话 )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 ( 主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3、语文课标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4、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5、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和(良好习惯 ),掌握最
2、基本的( 语文学习方法)。6、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的观点是:( C ) A、 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 A、 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 B )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3、4、阅读教学过程是:(D )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 )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交往中 6、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中,到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D ) 个,其中会写 (C ) 个左右。A.1800 B.2000 C.2500 D.30007、在12年级学段中,学生要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 D)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带。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
4、字母表A声母 B汉语拼音字母表C声调 D整体认识读音节8、语文课标要求。12年级学生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 C )、地朗读课文。A正确 B.流利C.有感情 D.有节奏9.语文课标要求,34年级的阅读、能在理解语句过程中,能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 C )号的一般用法.A.句号,B.逗号,C.冒号,D破折号10.课标对口语交际的要求,56年级与人交流能( A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 C )表达要有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A.尊重理解对方 B.发表自己的意见C.抓住重点,并简要转述 D.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三、多选题。(每个小题2分,共10分)1.
5、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12年级要多认少写。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朗读 分角色读。 表演读。默读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 ( )合作精神 创新意识 参与程度 探究精神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 )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 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注意考察学生
6、修改作文方法四、简答题(50分)(一)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15分)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什么是语文素养?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
7、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二)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什么?(10分)答: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三)在教学中如何落实“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基本理念?(10分) 答: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四)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和“课外阅读总量”在各学段的要求分别是多少?(15分)答:第一学段: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A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B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A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B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