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学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时,教师准备联系其他抗日战争题材的课文渗透爱国教育,下列不合适的是()。A孙犁芦花荡B艾青我爱这土地C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D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2教学王维鹿柴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五言绝句,下列不合适的是( )。A王之涣登鹳雀楼B王翰凉州词C李清照夏日绝句D卢纶塞下曲3设计乡愁教学方案时,教师将审美教育作为教学重点,下列挖掘本诗“美点”的方法,正确的是( )。A利用海峡两岸山水的自然之美反衬诗歌情感的凄美B抓住夸张手法探讨诗人内心隐藏的多年企
2、盼C通过诗歌意象体会作者层层推进的写作手法D体会诗歌节奏,品味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的乡愁4在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讲解“古今异义阋”的用法,下列不合适的是(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D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5教师讲授朗读技巧时,举例说明词语的变谪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发音,下列可以作为案例使用的是( )。A洗手一般B朋友 异同C统一五个D今年六天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课后练习题是“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并选择几个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把它背下来”。对该练
3、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引导学生体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B提高学生概括文本大意的能力C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D通过朗读和背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7某教师在九年级开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多彩的戏曲世界”展开阅读。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A红与黑B雷雨C钦差大臣D西厢记8在某次“口语交际”教学的主题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特别讨论了“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A注重师生合作,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B营造说话情境,激发学生表达交流的兴趣C鼓励学生多说,任意表达个人观点和见解D小组相互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9.某版教科书敬业与乐业课后有一段补自,介
4、绍了“因果类复旬”的特点。这段补白属于教科书的什么系统?()A练习系统B知识系统C助读系统D选文系统1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稀综合性”,对该教学建议的理饵,不恰当的是()。A注重听说读写的有机联系,整合教学内容,统筹安排教学活动B注重语文知识的系统讲授,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打好语文基础C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增加语文实践机会D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空间11阅读学写行楷字教学实录(节选),接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多媒体展示王羲之作品,能让
5、学生感受书法艺术之美B呈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目标C生动、形象地讲解了行楷字知识,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D指导细致、周到,具有操作性,便于学生自主练习写字12阅读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评价内容具体,对全班学生书写具有引导作用B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利于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C即兴唱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偏离教学重点D朗读后直接分析结构,缺乏过渡,略显突兀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l6题20分。第17题5分第18题15分。共40分)阅读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实录(节选)。完成第
6、l6题。问题:16请结合案例评析该教师课堂导人的优点(说出两点即可)。(20分)17、18题略。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l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欧阳修醉翁事记原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
7、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单元导语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
8、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课文导语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还写出了这篇传诵千古的文章。阅读时要注意体会文中描写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寄托。课后练习一、朗读并背诵全文。(注意文中连用的21个“也”字,它具有表示判断和舒缓语气的作用,要读出它的味道来。)二、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三、下面是宋代文学家黄庭
9、坚改写醉翁亭记而成的一首词,名为“瑞鹤仙”。你喜欢醉翁亭记还是这首词?写一段文字,简要说出自己的想法。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 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学生情况八年级,班额50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问题:19请评析欧阳修醉翁亭记的语言特色,不少于200字。(20分)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20分)21依据
10、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A项,孙犁的芦花荡主要写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老英雄的故事。B项,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诗人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D项,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写于1941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一个十分艰难的阶段,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表明了作者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C项,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写于20世
11、纪20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2B【解析】五言绝旬,简称五绝,是出现于汉朝、成熟于唐代的一种近体诗。五言绝句共四句,每句五个字。A项王之涣的登鹳雀楼、C项李清照的夏日绝句、D项卢纶的塞下曲都与王维的鹿柴一样,属于五言绝句。B项,王翰的凉州词是七言绝旬。3D【解析】语文中的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语言文字的美,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在乡愁一课中,教师应该通过对诗
12、歌节奏和语言的赏析,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之美,感受其中蕴含的乡愁,这是教师可以挖掘的“美点”。4C【解析】A项中的古今异义词为“中间”,古意为“其中间杂”,今意为“其中”。B项中的古今异义词为“植”,古意为“立”,今意为“种植”。D项中的古今异义词为“垄断”,古意为“山川阻隔”,今意为“把持独占”。C项中无古今异义词。5A【解析】每个音节、每个字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单位,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词语、句子中有的音节的声调发生了变化,这种音变现象叫作变调。A项中的“一”本为第一声,但在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字前面念第四声,因此,“一般”可以作为词语变调的案例。6B【解析】练习题中提到“体会雨果充满激情
13、、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这是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A项正确。练习题中“选择几个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把它背下来”,这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C项正确。练习题中“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把它背下来”,其目的是通过朗读和背诵两种方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D项正确。丽设计该练习题并没有提高学生概括文本大意能力的目的,B项错误。7A【解析】A项,红与黑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小说。B项,雷雨是我国现代剧作家曹禺的话剧作品;C项,钦差大臣是俄国讽刺作家果戈理的剧作;D项,西厢记是元代戏剧家王实甫的戏剧作品。这三部作品都适合“多彩的戏剧世界”这一主题。8C【解析】在口语交际
14、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说话的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注重师生合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小组中互相评价。当然也要鼓励学生多说,但并不是任意表达个人的观点和见解,而是要围绕话题,简洁、清晰、有条理地叙说。9C【解析】助读系统是指教科书为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材料。助读系统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课文提示、注释、题解,作者介绍,等等。敬业与乐业课后介绍“因果类复句”特点的文字,就属于助读系统。10B【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具体的阐述如下: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
15、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由此可知,A项、C项和D项对该教学建议的理解均恰当,B项对该教学建议的理解不恰当。11C【解析】A句,通过多媒体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能够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让他们直
16、接感受书法之美,故A项正确。B句,“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基本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可以使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故B项正确。D句,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姿势提出了要求,指导细致,便于操作,这使学生在自主练习写字时有可以把握的标准,故D项正确。C旬,教师只是用语言简单介绍厂行楷书的由来,并不生动、形象,故C项错误。12C【解析】A句,教师从笔顺、结构两夯面具体评价了学生的字,这能够对全班学生的书写起到指导作用,故A项正确。B句,采用了小老师范读、学生齐读等方式朗读课文,能使学生初步了解文本的内容,故B项正确。D旬,各种方式的朗读之后,教师直接转到课文结构分析,缺乏过渡,显
17、得有些突兀,故D项正确。C句,教师的即兴唱歌,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故C项错误。13-15题略。二、案例分析题16【参考答案】(1)在导人新课时,教师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将零碎的信息汇总,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与母爱有关的内容,同时教师在引导时并不局限于课内的文学作品,而是要求学生积极回忆课外与母爱有关的内容,包括歌曲、电影等。(2)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以图片形式引入相关社会新闻,扩展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同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图片讲述故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7、18题略。三、教学设计题19【参考答案】醉翁亭记一文的语言极有特色。其词句凝练,含义丰富
18、,格调清丽,音节铿锵,抑扬顿挫,灵动活泼,使人读后宛如身临其境。其中有两个特点最为突出:(1)文章语言简练,寥寥数字即概括殆尽,而且内涵深刻,意味深远。尤其是作者在本文巾首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等词句,被许多同时代和后来的作家所使用。(2)本文虽是散文,但借用了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安排了大量的对旬。且全文几乎都用“也,收束句尾,一贯通篇,有灵动之妙,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具有音乐节奏感。20【参考答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结合古汉语词典,正确认读、书写并理解本课的字词句。过程与方法臼标:掌握全文的脉络,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9、明白“与民同乐”的含义,理解这一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与他人分享、互相帮助的好习惯,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2)制定依据理解、掌握字词句是学习古文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因此,将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为“能够结合古汉语词典,正确认读、书写并理解本课的字词句”。本文的语言极具特色,节奏感强,且将写景叙事与抒情融合在一起,本课语言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写作十分有好处。因此,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为“掌握全文的脉络,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
20、韵方法”。初中时期,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正是培养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好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向学生传达一种正向的观念,因此,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制定为“明白与民同乐的含义,理解这一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与他人分享、互相帮助的好习惯,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21【参考答案】(1)问题导入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本文有什么独特的魅力,使这么多人都沉醉其中呢?现在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这篇美文吧!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学生思考,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自号为“醉翁”?学生讨论后指名
21、回答,教师对学生多加激励、点评、补充。教师小结: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仪是酒醉吗?出示问题:太守为何而醉?我们为何而醉?【教学内容:提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交流讨论,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教学方式:讨论法。】(2)合作探究太守为何而醉?请大家领悟其思想内容。让学生依据预习时读书的感受,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学生讨论后指名试答。教师小结: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课文中哪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A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B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是
22、怎样的?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一琅琊秀色图一酿泉流水图一溪亭展翅图。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C再读写景文字,读出欣喜、热爱之情。领略文中人们欢乐的场景。师: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
23、有人来欣赏。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A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小结: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B我们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师:太守真是太高兴了。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同乐。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找出带乐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写乐,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明确:不是的。是乐中含
24、悲,为什么?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其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所以,他的乐中也含悲。C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读出欢乐的气氛。D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齐读第四段。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小结:“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E我们为何而醉?赏析其写作特色。师:欧阳修为这里的景、人、情而醉,写
25、出了如此优美的一篇散文。而我们诵读此文,是否也能感到一份浓浓的醉意呢?那么,我们为何而醉?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读,用心去体会。思考:这些句子或段落为何能让我们陶醉?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小结:描写形象、精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能抓住特征,生动传神。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灵活,对散结合。韵律独特,回环往复。全文共用了21个“也”字和24个“而,字,这产生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增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一方面领悟文章思想;另一方面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双管齐下,有的放矢。教学方式:讨论法,引导法,陶冶法。】(3)反思阅读方法师: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应如何欣赏一篇散文佳作?学生朗读课文、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小结:诵读感悟内容;探究思想背景;赏析行文特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欣赏散文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教学方式:讨论法,引导法。】(4)迁移练习根据下列情境,用醉翁亭记中的语句填空。【教学内容:根据练习进行知识的巩固,使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名句及其引申义。教学方式:练习巩固法。】(5)作业学生朗读背诵课文,要求动情、动容,以“醉翁”的身份去感受那一份浓浓的醉意与乐趣。课后习题。【教学内容:布置作业,巩固知识。教学方式:搜集、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