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设计(共20页).doc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设计(共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设计(共20页).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1.怎样理解文中的词语2.怎样理解句子酌含义3.怎样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4.怎样弄请段与段之间的联系5.怎样划分段落6.怎样划分层次7.怎样概括段落层次酌六意8.怎样概括主要内容9.怎样拟小标题10.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11.怎样归纳文章的中的思想12.怎样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13.怎样从阅读酌内容想开去14.怎样根据文章的内容写感悟15.怎样领悟文章的表述方法修辞手法16.怎样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其他表述方法17.怎样积晷优美词句18.怎样朗读文章19.怎样从阅读中学观察20.怎样从阅读中学阅读21.怎样从阅读中学写作文22.怎样写读书笔记23.
2、怎样做好阅读检测题24.怎样阅读写人的文章25.怎样阅读记事的文章26.怎样阅读写景的文章27.怎样阅读状物的文章28.怎样阅读童话29.怎样阅读寓言30.怎样阅读科学小品文31.怎样阅读应用文32.怎样阅读现代诗歌33.怎样阅读古诗34.怎样阅读浅显的文言文35.怎样阅读名著 一、写人的文章:一、抓住人物的语言举止,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二、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三、分析写作目的。正确归纳中心思想。主要内容的归纳方法有:综合个段段意,抓关键词句;抓重点段,抓过渡段句;抓标题等。 一般写人类文章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在具体事例中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
3、想品质。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分析人物的外貌。 外貌描写是作者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绘。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和内 心。阅读时可以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及个性特点。(二)、读懂人物的语言。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文章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文章时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有助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三)、分析人物的动作。 人物的动作同样能反映人物的个性。在阅读文章时要细细地品味,并感悟其特别的地方。(四)、分析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活动。对人的心理上活动描写能直接反映人物的内
4、心世界。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好,人物品质就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五)、注意侧面烘托描写的作用。注意:1、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每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时,认真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内容,从而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人物的美丑善恶。2、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物的形象服务的。有的写人文章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表现某一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表现某几方面的特征。所以在阅
5、读时,我们应抓住典型的事例,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3、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写作目的。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看文章通过记叙或者描写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了中心,有利于更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接着应该做:1、分清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2、弄清文章中记叙的事情,共写了几件事,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3、分清文章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以及心理的描写。4、概括人物的品质和精神。考查形式:归纳中心思想;回答问题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课内练习: 二、记事的文章一、 抓住事情的“六要素”即抓住事情发生的
6、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而感知文章的内容。二、掌握分段方法,概括中心思想。1、划分段落可以把事情经过按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分段。另外,记事的文章如果是通过几件事来揭示一个中心,还可以按不同内容的事情来分段。 2、归纳中心思想。可以借助事情篇首或篇尾点题来归纳,也可以通过主要事件或重点段落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来概括。 三、理清叙事的顺序1、 顺叙: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来叙述;2、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3、 插叙:在叙述某一事件的过程中,要对所叙述的事情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事 四、抓住叙事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叙述文章,一般有详有
7、略,凡是能反应文章中心思想的地方,作者都要选取典型的事例进行详细。三、写景的文章 写景,也就是描写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 1、 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一般有以下三类: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如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类是描写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象,如课文火烧云、第一场雪;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如课文梅雨潭、鸟的天堂。我们如果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别,阅读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2、 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因此明确了作者的描写顺序对理解全文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写景文章一般有
8、这样的几种顺序:1、按空间顺序写。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2、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进行顺序落笔写景,条理清楚。如参观的顺序、游览的顺序。 3、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如春、夏、秋、冬、早、中、晚,时间变化,景物也随之变化。4、按景物的不同类型来写。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就分别写了小兴安岭夏天里树木、雾、阳光、草地等景物,层次分明。 3、理解写景文的层次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两种:一是总分结构。这种结构的表现形式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课文
9、桂林山水就是先总的赞美桂林山水,再用两个自然段写桂林的山和水,最后又总起来说桂林山水。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采写。观察点的移动,必然引起景物的相应变化,或者是随着游览顺序安排层次,这时,文章中一般都有“提示语”,告诉你作者走动了,笔下的景物变了,或者观察点移动了,把景物的不同方面并列铺开来写。4、 体会写景文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感染读者,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借景抒情,景中寓
10、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5、体会文章的修辞手法(1) 对比法:把两个相同或相反的景物,或一景一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列写,形成反差,目的是突出所要描写的景色。(2) 拟人法:为了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作者把所要描述的景物直接当做人来描述,赋予其行为、动作、语言来反应景物变化过程。四、 状物的文章 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状静物文”和“状动物文”“状植物文”。如长城一文就是“状静物文”,它介绍了长城的位置和构造特点;燕子一文是“状动物文”,介绍了小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特点、停歇特点;我爱故乡的杨梅是“状植物
11、文”,描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所以,阅读此类的文章,我们先要在结构上弄清它有那些突出的特点。 一、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状物”不但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一般物体的写作都有一定的顺序,如形状、颜色、滋味、外形、生活习性、结构、用途等,弄清了这些顺序,既能很快地划分段落,还能很准确地把握义章的内容。描写顺序,可以从概括到具体,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可以按总分总的顺序。就全篇而言,写静物的一般按照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写动物的一般按照外形、动态、习性来写;写植物的一般按照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写,也可按照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写,或是写根、茎、叶、花、果来写。弄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
12、,能够很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加深理解。二、 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思想情感。也就是通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言情和托物言志。在阅读文章时,一定通过表面的描写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寄什么情,言什么志。要善于抓住字里行间的关键语句,特别是文首或结尾的话语另外,注意分析作者在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也是理解其写作目的的方法之一。 三、 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 在文章结构方面,此类文章通常按照采用按照事物的不同方面的特点来安排材料的方法。如高大的皂荚树就是按照皂荚树一年四季不同的四个方面的特点来写的,写出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13、。经常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总之,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联想,体会作者借描写这个事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五、如何阅读童话一、了解童话的特点和类型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起到教育、歌颂或讽刺的作用。童话和寓言相比,不同的是在故事情节上更富于幻想,人物活动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篇幅较长。阅读童话除了要依据这些特点外,还要分清它是属于下面几种类型中的哪一种:(1)拟人化童话,即将动物、植物或者世界上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人的生命,模拟人的言行,成为童话的“人物”。(2)人物童话,即以普通人作为主人公的童话。(3)
14、超人化童话。即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属于一些超自然的、幻想的、想象中的形象。(4)知识童话(也称科学童话)。即把神奇的科学世界或者其未来远景用童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少年儿童的浓厚兴趣,阅读童话,首先就要搞清楚是属于哪种童话,再根据各类童话的不同特点去理解。二、领悟童话的生活道理童话总是通过有趣、离奇的故事反映生活,揭示某种道理,对儿童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在阅读时,外貌要通过对童话中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去领悟做人或生活的道理。小青石一文,揭示把小青石当作人来写,让它会说、会想、有感情,通过小青石的变化,思想的转变,说明了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为大众服务的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三、正确理解童话内容,体会作者的写
15、作意图、思想感情和生活真谛。 用阅读记人、记事文章的方法来阅读童话同样是切实可行的,而且童话更浅显易懂,更能轻松地领悟其内容只要我们去分析领会童话里的人物的语言或行动,我们就能自然而然地领悟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和做人或生活的道理。六、如何阅读寓言寓言,就是“寓义于言”,在具体的故事里面寄托阅读时,我们要根据其特点去理解思想内容。一、把握寓言中的“故事” 寓言从结构上看,大多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所以,首先要把寓言当作故事去读,弄清楚寓言中的主要人物(有时采用拟人手法写的动物、植物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有时是采用拟人手法写的植物、动物等),主要“人物”是谁,他们
16、(它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二、领会寓言的寓意寓言一般采用一事一理的写法,它通常使用拟人、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来批计、讽刺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所以要通过对故事的分析,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含义。三、进行情景转换,弄懂生活的哲理由于寓言故事是虚构的,其主要艺术手法是拟人化,大都是将动物、植物等当作主人公,往往带有夸张浪漫的色彩,所以阅读中,还要将其中的艺术形象和情景进行转换。即将那一情景转换成这一情景,将那一人物转换成这一人物,将非人的情景转换成人的情景,进而分辨善恶、美丑和好坏,弄懂其中的道理。如把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转换成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凭做假、蒙混度日的人;把“滥竽充数”比喻为
17、缺乏才干而混充行家,或是比喻拿次要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七、如何阅读科普文(说明文)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或事理说明文科普类文本的文体特征 :科普文章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文章。就其内容看,一般是对科学知识的讲解、对新兴学科的介绍、对某种规律的阐述、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说明,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两种文体类型的特征和性质。就其写作看,主要是运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文结构,兼以或形象生动、或通俗易懂、或亦庄亦谐的语言来展示科普知识。 1、 明确说明对象和作者的写作目的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某个方面。科普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它说明的内容具有科学性
18、,不夸大,不缩小;表述具有条理性,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顺序清楚,层次分明。我们在阅读时,首先弄清文章叙述的事物的概念、特点、构造、作用等等,才能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2、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阅读科普小品文,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理解说明内容。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文章的关键。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 3、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19、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科普文作为典型的说明文,其结构常见形式有:总分式(从“概说”到“分说”)、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科技小品文常用的说明顺序主要有空间、时间、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又包含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总说到分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阅读时在段落中尽量找到表示说明顺序的显著的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特别是关联词和代词。 4、分析说明方法。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列数字:具体而准
20、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21、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5、体会语言特点:准确性、生动性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科普小品文要以优美的画面、富于诗意的形象的艺术手法,来表达科学的内容。它避免教科书式的平板、枯燥的说教,而常常采用口语化的语言,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阅读过程中应该关注其语言特点,命题者常会在这些地方设置考题。 5、提取科技信息:提取文本中科技信息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组合重点段落,有些科普文中的科技信息相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阅读 教案设计 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