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0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20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2分)认识物质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空气B干冰C液氧D生铁2(2分)变化无处不在。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柏油路面曝晒变软B水放冰箱结成冰块C铜器锈蚀颜色变绿D电流过大灯丝熔断3(2分)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能源的推广利用,节约了化石燃料B新材料应用于航空制造,利用的都是其物理性质C煤炭的脱硫处理,能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D新药品的研发,可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4(2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2、A将饮料瓶放入厨余垃圾桶B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C使用煤炉时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5(2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要求。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量液体体积B加热固体C收集气体D稀释浓硫酸6(2分)碳、氢、氧、氮是地球的生命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和化合物,其化合物都是有机物B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符号是O2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水,水是由分子构成的D这四种元素可以组成铵态氮肥,其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7(2分)关于以下三个反应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CaCO3CaO+CO22NaHCO3Na2CO3+H2O+CO2NH4HCO3
3、NH3+H2O+CO2A三种反应物均可在食品加工中用作膨松剂B用加热的方法无法区分NaHCO3和NH4HCO3C充分加热等质量的三种反应物生成CO2的质量相等D三个反应均属于分解反应8(2分)下列各组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验证Mg、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向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各放入一根镁条,观察现象B检验黑色固体中含有碳和氧化铜高温加热固体,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固体颜色及石灰水的变化C除去Na2CO3中的NaCl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蒸发D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将两根铁钉分别密封在盛有干燥空气和盛满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AABB
4、CCDD9(2分)某溶液中溶质可能是HCl、Na2CO3、H2SO4、CuCl2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溶质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样品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溶液中一定没有Na2CO3和H2SO4Bb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Cc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OHD沉淀出现前烧杯内溶液的pH不断增大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4分)10(4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人们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1)口罩是防疫的必备品,其生产原料中用到的聚丙烯属于 (填“
5、无机非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2)洗手、消毒能有效防止病毒感染。“84”消毒液能迅速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3)测量体温是防控的重要环节。家庭常备体温计中的液态物质是 。(4)加强营养有利于增强体质,合理补充维生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下列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填字母)。A鸡肉B黄瓜C面包11(4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承载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1)制作毛笔常用羊毛、兔毛等,检验笔毛是动物毛发的简易方法是 。(2)用墨汁写绘的字画能从古代保存至今而不褪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 (填“稳定”或“不稳定”)。(3)宣纸制作过程中,有道工序是从纸浆
6、中用竹帘捞纸,该操作相当于 (填字母)。A蒸发B过滤C结晶(4)砚台产地不同,成分也有差别,但其中的主要成分都 (填“易溶”或“难溶”)于水。12(4分)含义丰富的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根据以下符号回答:2N2Al3+2H SO4 2CH4(1)能表示宏观物质的是 (填序号)。(2)表示两个 。(3)由和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4)中数字“4”的含义是 。13(4分)如图所示,室温下将120g NaOH固体加入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恢复至室温后,析出11g固体。(忽略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1)丙中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乙中溶液的质量为 g。
7、(3)室温时NaOH的溶解度是 g。(4)上述实验说明NaOH的溶解度曲线与如图2中的 (填“a”或“b”)相似。14(4分)黄金、黄铜(铜锌合金)、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都是金黄色固体。(1)将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划时,有明显划痕的是 。(2)将黄铜片放入稀硫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工业上用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第一步的反应为:4FeS2+11O28X+2Fe2O3则X的化学式为 。15(4分)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多姿多彩。如图所示,“一”两端的物质相互可以发生反应。 请回答:(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一种符合条件的Y的化学式: 。(3)X的溶液与Y的溶液反
8、应时,一定能看到的现象是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3分)16(6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4)当气体从m口进入时,利用C装置还可以进行许多实验。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填序号)。C中盛澄清石灰水时,可以检验实验室制出的二氧化碳气体C中盛烧碱溶液时,可以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气体C中盛浓硫酸时,可以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C中盛适量冷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时,可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7
9、(7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归纳反应规律时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没有伴随明显的现象,他们就此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怎样证明NaOH溶液分别与CO2及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分析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思路:验证有 ;思路: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实验探究】同学们分两组分别设计方案进行探究。组别第一组第二组实验示意图 【实验结论】(1)第一组同学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升高,认为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但有同学指出,还应进行CO2与 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2)第二组的小文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
10、,观察到溶液颜色 ,得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l你认为小亮的结论是 (填“合 理”或“不合理”)的。(3)第二组同学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如果将乙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若在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 (填“”、“”或“”)7时,则能证明有NaCl生成。【拓展应用】第一组同学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某无色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也得出了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的结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只写一个)。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18(5分)为测定某赤铁矿中F
11、e2O3的含量,取10g该赤铁矿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1)10g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 g。(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20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分析】根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C、液氧是液态的
12、氧气,氧气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D、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含有碳等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单质与混合物的判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抓住单质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柏油路面曝晒变软、水放冰箱结成冰块、电流过大灯丝熔断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柏油路面曝晒变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水放冰箱结成冰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
13、错误;C、铜器锈蚀颜色变绿,铜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电流过大灯丝熔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分析】A根据使用新能源的意义来分析;B根据新材料应用来分析;C根据煤炭脱硫的意义来分析;D根据研制新药品的目的来分析。【解答】解:A新能源的推广利用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节约了化石燃料,选项说法正确;B新材料应用于航空制造,有些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有些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如物质的稳定性等,选项说法错误;C煤炭
14、的脱硫处理有效降低了煤炭中硫元素的含量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能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选项说法正确;D新药品的研发生产出很多新型药品,可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对化学的用途有个大致的了解,熟记与生活、生产、交通、医疗保健、环境等方面联系密切的相关化学知识。特别是一些典型的关键的事例,并将其与相关知识关联起来理解。4【分析】A根据垃圾的分类来分析;B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C根据预防煤气中毒的方法来分析;D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来分析。【解答】解:A饮料瓶属于可回收垃圾,应放入可回收垃圾桶,选项说法错误;B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
15、,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选项说法正确;C使用煤炉时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防止因氧气不足而发生煤气中毒,选项说法正确;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因此可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之一,也是维护生命和健康安全的基本保障。5【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
16、分析判断。【解答】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为利于空气的排出,导管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分析】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17、碳酸和碳酸盐等物质除外;B、氧原子的核电荷数是8;C、氢元素和氧元素可以组成水和过氧化氢;D、铵盐能和碱反应生成盐、水和氨气。【解答】解:A、碳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和化合物,其化合物不都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核电荷数不是10,应该是8,符号是O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水,也可能是过氧化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这四种元素可以组成铵态氮肥碳酸氢铵,其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是因为铵盐能和碱反应生成氨气等物质,降低肥效,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陕西省 中考 化学 试卷 解析 1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