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南京古城格局形成的深层文化因素_阳建强.doc
《影响南京古城格局形成的深层文化因素_阳建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南京古城格局形成的深层文化因素_阳建强.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影响南京古城格局形成的深层文化因素 阳建强 南京古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古代都城尤其是江南都城 的杰作。在其规划上,一方面吸取和继承了中国传统营国制度的 精华,呈现以宫为中心、主次分明且结构严谨的空间秩序;另一 方面又深受江南筑城传统的影响,其不规则形都城轮廓与历代都 城方整形式大 异其趣,十分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江南都城的传统格 局与艺术成就。因此,探究和分析南京古城空间形态与格局表象 后面隐藏的深层文化原因,无疑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的理解与保护 具 有重要意义。 管子因地制宜规划思想的影响 管子认为城市建设应“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 中规矩”(乘子篇)。换言之,即城的形制应充分发挥城址
2、的地 理条件,按地形实际情况而定,不必强求形式上的规整,打破了 以往井田规划概念的约束。南京古城空间形态与格局很好地体现 了这一规划思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当时的都城规划出于对南京 特有的地形地貌和历史沉积深厚的旧城的尊重,同时还更多受当 时经济力量的制约以及对军事防卫方面的考虑,从而突破传统都 城“王城居中”典型模式的束缚,不拘一格,采取了因地制宜的 做法。 在中国的著名古都中,南京的“山川形胜”可谓独一无二。 整个南京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及沿江河地等地形单 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为宁、镇、扬山地的一部分 ,地貌上形成 宁 镇 山脉 两端 的三 个 分支: 北支 沿长 江 南岸 向西
3、延续 ,海 拔 米;中支至南京城墙山脉延伸入市区,海拔 米; 南支绕城东南部,海拔 米。长江南京段长度约 公里, 江心有八卦洲等 多个大小江心洲,江北有滁河,江南有秦淮 河,为境内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整个古城位于长江下游的秦淮 河河口地区,周围群山对古城起着屏障和军事防守的作用,呈现 山环水抱的态势。三国诸葛亮曾将南京的地理形势描述为“钟阜 龙 蟠,石头虎踞”。 与此同时,南京 古城经历时性变迁,其城市形态亦变得十分 复杂。东吴自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还都置业,南京首次作为 封建王朝的首都,并为南京奠定了一座全国性城市的雏形。西晋 灭吴,建业都城并未遭到破坏,仅改建业县为建邺县,至西晋末, 又
4、改建邺县为建康县。东晋王朝,再次以建康为首都,都城的范 围 与东吴时相 同,只是在 布局上依照 魏晋洛阳城 的规制略有 变 动。之后,相继建都于建康的南朝宋、齐、梁、陈四代,仍沿用 东晋的都城、宫殿、外围城堡和各种制度和设施。东晋时仅宫城 (台城)用砖砌筑,南齐时用砖加固了都城的城门。到 梁武帝时, 建康都城的范围发展到东西南北各 里,人口 万户,成为当 时全国的第一大城。隋唐时期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低潮时期, 隋灭陈时,平毁了建康都城和宫殿,废丹阳郡和陈代设置的建兴 郡。唐代前、中期更将金陵降为一般县治,称江宁县或上元县 , 唐后期才恢复为州治。五代十国时期,金陵逐渐恢复元气,成为 杨吴国的
5、重镇和西都,杨吴末期还兴筑了金陵城。其后的南唐更 以金陵为首都,改称江宁府。杨吴和南唐修筑的金陵城将秦淮河 的河口地带包入城内。南唐金陵城之后为宋元时期所沿用,也是 明南京城东南部分的基础。 作为现今南京老城基础的明南京城,基于当时的现状条件, 依据管子倡导的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从环境与实用角度出 发,顺应自然在城中保留了较多的水面和山丘,并将南唐金陵和 六朝建康及东府城尽包在内,形成颇有特点的都城形态。根据有 关资料,当时朱元璋在选择宫城位置时,避开了整个旧城,在其 东侧富贵山以南的一片空旷地建造新宫,并把旧城西北广大地区 围入城内,供军队建营驻扎之用。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出于皇朝 经济实力及
6、民心向背考虑,不需倾注全力拆迁整个旧城,大大节 约了建设成本,又避免了对悠悠两千年秦淮文化的破坏; 另一方 面选 择东侧为宫 也避开了六朝 宫城旧区, 因朱元璋对定 都应天 曾有“ 六朝国祚不 永”的忌讳 。这样就形成 了南京城 内三大区 域的 明确功能划分 :城东是皇 城区,城南 是居民和商 业区,城 西北 是军事区 。整个古城的外 廓沿着这三 大区的用地 ,并按照 山丘、 湖泊、河流等地 理形势,东 北靠近钟山 西南麓,北面 紧 靠玄 武湖, 把鸡笼 山、覆舟山包 入城中,西 北角直伸到长 江边 的狮 子山,东南包 括秦淮河, 于是古城平面 自然成为西 北角伸 出且 南部突出的 不规则形
7、状。这一屈曲 多变、颇不 规整的形态 和格 局一直延 续至今。 周礼传统礼制规划思想的影响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套理想的都城布局,那就是周礼 考 工记中的“匠人营国”制度,如“王城居中”、“左祖右社”、“前 朝后市”等。这与中国人尊奉中庸的指导思想是并行不悖的,王 城居中既利于皇宫保卫防御,又符合帝王居天地之中的象征。这 套营国体系虽随社会变迁几度革新发展 ,但营国制度的礼制实质 与精神却始终 从未改变。 一些都城对“王城居中”的处理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按周 礼的解释,在京城中央布置皇宫,如宋东京、元大都等;另一 种是皇城居中靠北,如曹魏邺城和隋唐长安。南京古城在大的布 局形态上,遵循管子倡导的
8、因地制宜规划思想,顺应自然, 巧妙布局,可谓独具匠心,而在整个城的规划形制上以及宫城的 布置上则按照周礼的原则却又有所变通与发展,其关键之处 在于它更加强调“王城”居天地之中的政治意义,而没有拘泥于 居大城之中的形式。后代都城正是受到这种思想的束缚,在布局 方面走不出新路,而南京古城的布局在遵循传统观念,创造新的 形式方面,堪称一个良好的范例 。 首先南京古城继承“城为重城环套”的传统营国形制并有所 发展,采取 了“四重城廓 ”布局方式。整个明南京城内为宫城 , 外为皇城,再外为京城,而后环以广阔的外廓。南京的皇城在应 天府城的东部,宫城居于皇城中部而略偏东,宫城的布局以富贵 山作为中轴线的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影响 南京 古城 格局 形成 深层 文化 因素 阳建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