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历史高考试卷分析及复习对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江苏历史高考试卷分析及复习对策.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8 年江苏历史高考试卷分析及2009 届复习对策转载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2008 年是江苏新课程改革后第一年高考,在考前大家心中都没有底,试卷出来后,第一感觉难度较大,但考试结果还可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呢?首先结合一些专家和同行的观点说说我的一些体会。第一,变化大。 1. 整体结构和题型的变化。以前几届高考给我们的感觉是基本很平和,整体结构和题型上往往变化不大,但新课程改革后第一年高考试卷在整体结构和题型上与往年有所不同,变化较大但也基本沿袭了历次模拟考试的风格,学生也已经习惯。整卷分客观与主观两大部分,其中主观题分必做和选做两类。客观题部分由20道单项选择题组成,每题3 分,共 60
2、 分,其中政治史部分8 题(选1 籍贯题、 3 三省题、 10 西藏题、 11 外交题、 13罗马法、 16 代议制、 19冷战题、 20 国际关系),经济史 5 题(选 4 唐文化、 5 洋务运动、 8 经济解体、 9 合作化、 14全球化)和思想文化史部分 7题(选 2 书法、6 习俗、7 进化论 12 东西文化、 15科技史、 17冯如飞机)。主观题中的必做部分为3 道材料解析题,政治中日外交、经济发展模式、思想文化史戏曲各一题,分别赋 12、14 和 10 分;选做部分仍为4 道题,每本选修教材涉及一题,由考生选做其中的 2 题(江苏地区大多选做“改革”和“人物”两题),各12 分。分
3、数分布分别是必修一政治部分 36 分,占 30% ,必修二经济部分29 分占 24% 左右, 必修三文化部分 31 分,占 26% 左右,选修一和四各占10% 。2. 题量、覆盖面和考试时间的变化。与去年相比, 今年的题量比去年减少5 题,今年总题量 25 题 (选择 20 题,非选择 5 题),去年 30题(选择 24 题,非选择 6 题);考试的时间由以前的120分钟改为现在的100分钟,分值也由以前的 150分改为现在的 120 分; 试卷所引用的图片由去年的11幅减为今年的 7 幅;考查历史知识点的覆盖面有所减少,往往摘取其中一点来考查,不求面面俱到,力求做到少而精, 2008 年历史
4、考试说明必考部分26 个大专题,没有考到的专题有5 个:6.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2.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6. 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其他专题或多或少的涉及一些知识点。选考部分考查的知识点也是蜻蜓点水,改革只考了7 个改革的其中之一孝文帝改革、人物评说 17个人物中只考了3. 华盛顿和拿破仑、 探索奥秘 6 个中考了一个 5. 玛雅文明、世界文化遗产荟萃5 个文化遗产中只考了4.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3. 难度的变化。今年江苏高考历史卷因试题活,立意新,变脸快,注重考查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
5、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难度陡增的震感给惯于做易题的考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少高三教师对此也颇有微词,认为这个急转弯似乎太陡了。但掩卷遐思,细细想来,在新课程背景下这份历史试卷还是富有导向意义、有质量、有分量的高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 - - - - - - - - - 考卷。有很好的区分度, 0.6 左右,感觉考生做选择题就是是一种极度蹦跳,既有考时心理的蹦跳,也有试卷难度加大的蹦跳。(1)考试时心理的蹦跳。 2008年江苏历史成绩
6、分布是四个阶梯A、B、C、D的跳跃,尤其向高一层次的跳跃的确让考生惊心动魄,最后一天的选修考试,不少考生心理格外紧张,因为稍一疏忽意味着天壤之别,谁都明白,2008 年历史考试绝对比去年历史考试残酷,尤其是我们这个地方的考生。因为是全省排名,我们面临苏北考生的压力,所以历史考试纯粹是心一蹦一跳地考的。 说实在的考前我们心里都没有底,况且 2008年江苏历史卷难度一下子跳越式抬高,最突出的特点是注重“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它要求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全面考查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与人文素养。所以综观试卷:今年历史试卷与前几年的江苏高考卷相比,试卷的难度增加了不少,也有相当的
7、区分度。考生历史成绩要跳到 A、 B不易。这再次告诉一线教师, 必须实现新教学理念的转变, 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过渡,注重学生平时的知识积淀与能力培养。江苏历史高考高喊了这么多年,不要光死记书本,今年终于来了,这对应试老师而言也是一次深刻的反思和心理的蹦跳。(2)做选择题的蹦跳。和2007、2006 年的试卷相比,今年的试卷难度明显增加,出题方式新,取材开阔是主要原因。江苏历史试卷延续几年难度不大之后,今年的难度有比较大的提高,选择题的难度比以往有所上升,多少都有些小门槛,就要看你有没有能力识破陷阱,机智地跳过去,学生在考完后对有些题目的答案感觉不是很明确。比如第2 个选择题,在考查唐朝狂
8、草大家张旭这一知识点时,用了杜甫的诗句“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在考查第 15 题大科学家牛顿这一知识点时,选用了其墓碑铭文 “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证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象”,学生要在片言只语中作出正确判断,除了要具有一定历史知识外,还要具有相关的人文与科学素养。选择题为什么难度增加, (1)主要原因在于题目设计新颖,陷阱不少。选择题是考生最容易得分也是最容易失分的题型,一字之差,上下3 分。自江苏高考自主命题以来,选择题一贯以考查书本基础知识为主,几乎没有难题。今年的试题一改往年风格,不仅尽量不让考生一眼就把题目“看穿”,还时不时设下一个陷阱。就如第1 题,命题者明显是看了不少的模
9、拟卷,信手准备了陷阱让粗心的考生往里跳,考后不少学生反映只看到 “齐人”、 “鲁人”、“楚人”就立马选择A分封制,这也是陷阱之所在。第14 题,“ 1500年至 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陷阱是命题者在引用材料时故意放上两个时间段,而第二个时间段恰恰是影响学生视线的关键,不看清题的表述易将后句话看成主语。A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从孤立走向紧密联系的整体。B项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很多地方也纳入这些殖民国家的控制之下,打破了之前这些地方的封闭状况。 D项英国通过一系列的殖民战争,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家,到18 世纪中期,成
10、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确立了殖民霸权。所以选C项,而且 C项中的“密切了国际交流”,表述也不对。第18 题,关于格尔尼卡等四幅名画创作风格的判断,学生基本了然于心,但题目要求排出这些创作风格的先后顺序,有的学生就难以完成了。陷阱在要注意各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A项是 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画家西班牙的毕加索的作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 - 品,出现最晚,是正确选项。 B项是 19 世纪中期现实主义画家俄国列宾的作品,C项是 19
11、 世纪前期法国的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的代表作。D项日出印象是 19世纪后半期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第 20 美国态度转变的原因题,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态度由“强加”(1946年)到“很好的倾听”( 1972 年),主要原因在于欧洲的联合使欧洲的实力大大提升,冲击了战后的两极格局。所以正确选项是D项。其陷阱在 A. 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而美国实力衰弱是在 19731975 年,教材中没有这方面的交代。(2)作为江苏“一纲(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多本(多个版本的教科书)”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第一张历史卷,试卷所考查的知识与书本内容间的结合度已不像旧高考那样紧密,增加了一定的思维含量,也直接
12、提高了试题的难度系数。如“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模式”一题中,要求以英国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现行人教版教材中只在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中提及相关知识。说明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进一步提高。 而 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只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背景中提及到,可这一部分考试说明专题 9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中不作考试必考要求,这对老师的震动也是非常大的, 究竟以后历史复习不是必考内容要不要给予关注。想想还是懂一点比较稳妥。(3)难度增加,也与江苏高考新方案有关。以及命题人员组成有关。第二,试卷命题立意鲜活,富有时代感,紧扣新课程改革脉搏。譬如,选 6 接生题
13、,就很富有时代生活气息, 有与 2007年广东用水选择题异曲同工之效。选 6 材料的话意思是西方男医生接生,但在中国不太合适。应该男医生给男的看,女医生给女的看。体现出到 1869 年,中国虽然由于列强的入侵, 被迫开放,思想受到西方的冲击影响,但是还是比较保守。所以选A. 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该题给一向呆板的历史试卷透渗出新鲜的人文气息,说明社会习俗和思想文化史也可以以生活化的材料为题目创设新情境,这种鲜活导向的新题型终于在传统型江苏历史高考中浮出水面,不可小看。还有选2 书法家杜甫的诗“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将已草书见长的书法家的书法风格潇洒不羁、酣畅淋漓、“快如云烟
14、”鲜活的表现出来,而没有借助历史书法图片。2008 年江苏历史卷就紧跟时代热点步伐,体现以史为鉴的育人功能。如“暖春之旅中日关系”、“京剧进入中学课堂”、 “改革开放 30 年”、“和睦大家庭西藏自治区”、“民族大融合”等。譬如,关于“戏曲”一题,虽然前一阶段有“京昆进课堂”的热议,“昆曲”又有江苏特色,但老师总觉得教材讲得很少,不太容易出大题,选择题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可怎么也没意料到小小的知识点京剧进校园也变成大题,有10 分之多。该题以戏剧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题目较为平直、简单。第(1)小题答案很简单,“瓦肆”主要指的是娱乐场所,考察知识的识记和再
15、现。第(2)小题让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作答,从商业、城市、阶层三方面作答。第(3)问第一问注意材料中“花、雅两部”的别称;第二问依据材料概括。材料三体现的是休闲娱乐功能,材料四体现社会教化功能。第( 4)问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和题目开头法国的历史学家的话相呼应,考生可理解作答。主观题相对选择题来说比较平实,题目的范围点比较紧扣考试说明,考查的都是历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 - - - - - -
16、 - - - - 史的主干知识。但从题目大部分关注社会生活的热点来看,还是紧跟新课程的脚步。文字题的 5 个题目分别考查了传统文化中的戏曲;中国的对外关系,材料显示的是中日关系;以中国、美国和苏联为题材,探讨经济发展的模式,从历史角度论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选修部分考到了改革和人物,是江苏考生擅长的。其中改革部分的内容涉及民族关系,材料涉及孝文帝改革。人物部分则是民主政治,涉及拿破仑和华盛顿。出题者的意图明显是要求中学生能够了解和关注社会,以此凸显中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如第22 题,本题主要考了抗日战争和中日关系的基本史实。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解答
17、这些题目的时候,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新情境和新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按照试题的设问整理出正确的答案,使高考的考查从知识的细度、准确度向知识的广度、运用的灵活度转变。第(1)问主要是找理由从政治、军事两方面说明观点,考察学生对抗日战争整体的把握。陷阱在军事上要结合所学知识。第(2)问要分析材料中话错在哪里。陷阱是没有明确指出是依据材料还是结合所学知识;第(3)问考根据材料概括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第( 4)从民间、政府两个角度根据材料概括。陷阱是依据材料是看不出中日民间交流活动的推动,只有教材中讲了“在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下。”再第 23 题,经济发展模式题。该题不回避今年热点“改
18、革开放三十年”,主要考察了经济危机、斯大林体制、罗斯福新政、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等知识点,难度系数中等难度。陷阱在第(4) 问相对较难。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 你能得出什么启示?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第三,考试紧扣考试说明,突出主干不变。综观2008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基本上是依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相关知识吓能力的要求,实现了从历史结论向历史的认知过程转变,注重考查能力和学科素养,有利于鉴别考生在学科学习方面的潜能,把真正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生凸现出来。本次考试得A 不易,这再次告诉一线教师,必须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过渡,注重学生平时的知识积淀与能
19、力培养。第四选修考查注重细节。但题目综合性不强。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整本书只考了一个“孝文帝改革”的知识点,考得很细微,如“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这观点在教材的一般文字表述中才有,今后人物评说复习看来也不能粗枝大叶了,这次考试没有把几场改革串起来考,师生均感到纳闷。再如历史人物评说题,考查了华盛顿和拿破仑,要求考生根据当时的特定的历史环境来分析华盛顿建立民主政权、拿破仑实行独裁帝制的不同历史因素。该题主要考察了拿破仑和华盛顿两位人物。两人都声名显赫,然而一个确加冕称帝,成立了法兰西帝国;而一个则功成身退,开创民主共和政体。第(1)问从材料一中“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
20、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以及“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可以概括得出结论。第(2)问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察对独立战争基本事实的理解和掌握。第(3)问要考察了美国的政体,要回答清楚对欧洲封建君主制度的冲击;第(4)问从多个方面简练作答。教师感到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也只考了拿破仑和华盛顿两人,覆盖面太窄,而且只考两人次要的社会功绩,关键的两部法律只字不提,具有回避热点重点之嫌。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 - - - - - - - - - - 总
21、之, 2008年江苏历史卷可谓亮点频出,试卷的命题终于走出小家子气的束缚,因为今年江苏独具特色的新高考让它跳出往年受历史难度的束缚,一改以往江苏高考历史卷中的平易、浅显的本色,今后命题者只要着重研究历史命题的区分度,是否有利于高考历史等级的划分和优秀人才的遴选,它的问世说明江苏历史单独命题渐趋成熟,已开始侧重对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习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考查,这是否也暗示着今后江苏历史高考的万能钥匙“背”多分已经不灵了、失效了呢?二、反思与复习对策。1、2009 年高考命题趋势:( 1)从命题的依据看: 2008 年高考体现“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
22、依据”。所以,凡考试说明没有规定的内容我们可以大胆舍弃,要求较高的内容我们要细心研读,多角度分析,力求揭示其内涵和外延。如考试说明对中国古代科技中四大发明以外的科技成就都没有作出要求,这部分内容教学中就可以不上。而“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书本没有明确交代,就需要对其从政治、经济、阶级、思想文化、近代化等角度去分析。(2)从考查方向上看:将“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这表明 2009 年高考仍将突出对三维目标的考查。能力要求上:”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说明的12 条考核目标与要求都突出强调了历史学科
23、知识考查和唯物史观的结合。(3)从考查内容的呈现上看: “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 、“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体现了新课标重视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念。试题会尽可能利用丰富多样的历史材料制造新情境,要求考生从新情境、新角度去分析认识历史,把历史事件、事物等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理解、分析,并充分认识这些历史问题。(4) 从试题考查内容来看,对识记能力的考查逐步下降,注重对能力多层次考查,充分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考试说明明确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种能力测试目标和要求放在大高的位置就体现了这一点。
24、(5)试题命制将吸纳最新的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这几种学术观点来整合基础知识。高考命题人员大多为高等学校历史领域的研究专家,他们对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的某些领域具有深入的研究。在命题的过程中,必然渗透他们关于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的学术观点。高三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新学术观点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当前新的学术观点有近代化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教师要理解这些学术观点,在教学复习中对教材知识从新的角度构建新的体系,对重大历史问题运用新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6)、试题在对热点问题的设计上将体现出适度隐性关注的趋势。适度关注热点问题和现实的结合,强调依托历史材料来认识并逼
25、近真实的历史,从而发挥史学以史为鉴和为现实服务的作用。复习备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 - - - - - - - - - - (7)、课程改革的精神将得到充分体现。2008年高考事新课程全面展开的第一年,哭哦暗示中必然会体现新课改精神。在教学中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境,呈现多样而相应的研究资料(实物证据、文献史料、后人记述及当代史家的观点等),要激
26、发学生质疑设问、辨析真伪、运用资料来探究学习,初步懂得运用史料、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形成学科素养。如收集资料、编写纪实报道或调查报告、根据信息绘制图表等能力。(8)、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将在考试中得到充分体现。新课改强调了探究性、创新性和开放新。虽然08 年高考试卷没有充分体现,但08 各模拟试卷中大量出现“某学生欲探究,请你为他拟定一个探究题目。并提供两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等类型的题目。教学中可以适当组织12 次研究性学习或社会调查之类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操作步骤、结论呈现方式等研究性学习知识运用到历史教学和备考中来。2. 复习对策。(1)依托教
27、材,夯实基础将此定为高三总复习的指导思想。不管考什么,教材是本,能力的前提是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有组织地指导学生熟悉教材,将历史学科最基本的再认、再现能力落实到位,确保基础分。(2)将课程改革的新要求适度体现在高三复习中今年主观题的设计非常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复习时要根据新课程理念,练习时要适度做开放性、探究式的试题。(3)平时复习教学要时科培养学生掌握答题步骤的要领选择题得分高低是高考历史取胜的关键,所以在复习中应在选择题上多下功夫,特别要注意老师在平时讲评试卷时的基本解题思想,了解选择题的基本题型和命题技巧。审清题干要求,找准关键词,理解其含义,明确发问点,准确判断题意。非选择题是高考得高分的关键,要注意平时的训练。针对学生灌输“点全、面广、句精、字美”。7、全面复习,特别是要注意教学中容易忽视的知识及知识体系比方说 08 高考就涉及戏曲题,在教学中内容很少的知识,覆盖面较广,表明考纲里的内容要完整、全面地掌握。8、关注学科前沿研究问题和江苏历史9、加强备课组的精诚合作,打团体战,充分挖掘学生的“情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 - - - - - - - -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