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温州市第二十中学初中语文八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教案新人教版 .pdf
《2022年温州市第二十中学初中语文八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教案新人教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温州市第二十中学初中语文八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教案新人教版 .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单元第 30 课 诗四首 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5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6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7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8. 这四首诗,描绘自然山水,歌咏田园风光,文笔优美,情真意醇。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教学重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2背诵并默写四首诗。教学难点激发学
2、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 通过朗读, 把握其节奏韵律,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通过反复吟诵,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要求眼到、口到、心到,把自己融入诗歌中去,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诗人的心声。2联想法。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教学时宜让学生充分张开联想的翅膀,想像作品的画面,充分体会诗歌的意境。3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4讨论法。学生互动,交流读诗的感受以及对诗歌的认识。教具准备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排4 课时第一课时归园田居一、导入。陶渊明可算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因为他写出了大量歌颂田
3、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他做过几任小官,41 岁那年辞官而归,从此住在农村,亲自参加田间劳动,直至63 岁去世。这首涛是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诗题的意思是回到园田居住。附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 - - - - - - - - - - 带说一下,在封建时代,皇帝及大臣死后朝廷都要根据他们的行事给一个谥号;陶渊明不是大臣,“靖节”这个谥号是他死后朋友和门人私下给的,为的是表彰他高尚的节操,可以叫“私谥”。二、读读讲讲问问。问: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 从
4、“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问: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 锄草 ) 锄了多长时间 ?( 从 “晨兴” 到 “带月荷锄归” ,可以看出他干了一整天。) 讲:诗的前四句只记给豆田锄草一事。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南山”当指庐山,诗人家在柴桑,在庐山之北,故以庐山为“南山”。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i 草长得茂盛,把地里的营养都吸收了去,豆苗长不起来,自然非锄不可。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兴”,原来的意思就是“起”, “晨兴”即今语“早早地起身”; “理”,清理,这里可引申为清除;“荒”,杂草;“秽 ( 穢) ” ,本作,是草字头,也指田中杂草( “秽”的这个意义
5、现已消失, 只作污秽解 ) 。第四句说归家已是月儿初升之时。“荷” ,担、扛 ( 按: “荷”是“何”的俗字,“何”的古义有二:担;谁。不用讲给学生听) 。小结: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劳动情形。问: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说的?( 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 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为夕露所湿。) 问: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讲:诗人写劳动生活,也是为了表明他终生归隐的意愿,尽管劳动了一整天,却不以此为苦;及至在归途中夕露沾衣,就巧妙地利用这个细节表
6、述了他的意愿。这生动地表现了 诗人自然朴实的风格。小结:后四句为第二层,以抒情为主。五、布置作业预习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第二课时使至塞上一、导入1、简单介绍唐诗的类型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2、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精品资料 - - -
7、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 - - - - - - - - - - 上 。二、简介背景1. 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并思考以下问题:王维是怎样的一个人?(之后提问)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出名。 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2. 谈谈创作背景和意境情感开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
8、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 一问才知道 ) ,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三、课文赏析1. 让一学生朗读,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由此导入讲解全诗。2.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讲解: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翻译:我只身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3.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讲解: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提问( 1) : “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提
9、供的答案:“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提问( 2) :说说这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供的答案: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4、让学生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沙漠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醒目,“直”字,使景物一下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5、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问:这里“在燕然”是不是说都护真的在燕然山呢?提
10、供参考:这是引用典故,汉朝的窦宪在燕然山打仗胜利后在石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6、谈谈本文的情感变化(本环节由学生自由发挥,点拨:“抑郁到慷慨” )四、画诗通过你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理解,用简笔画把此景画出来。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译文: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 - - - - - - - - - -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恰是路边的蓬
11、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五、写诗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你画的内容写下来并与其他同学分享。六、布置作业第三课时渡荆门送别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唐宋诗词历来脍炙人口,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渡荆门送别,唐代的名家名篇。学习时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和默写。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自号青莲居士。拓展:欧阳修六一居士,李清照易安居士,白居易香山
12、居士,苏轼东坡居士。二、学习渡荆门送别。 1 、教师朗读或学生听录音。2、学生自读,初步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指名学生读,要读出思想感情,齐读诗歌。4、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交代了什么?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5、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的好,想一想好在何处。“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温州市第二十中学初中语文八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教案新人教版 2022 温州市 第二十 中学 初中语文 语文 上册 第六 单元 30 课诗四首 教案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