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数学论文捕捉动态生成,点亮课堂之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小学数学论文捕捉动态生成,点亮课堂之睛.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捕捉动态生成点亮课堂之睛摘要当新的课程改革深入人心的时候,我们的课堂越来越活跃,越来越开放,生成性资源也越来越多, 出现了动态生成,你是不是对它进行了有效利用,把它变成精彩一瞬?在教学实践中, 有些教师缺乏生成意识和及时捕捉、随机处理课堂新信息的能力,生成就像一个个小精灵突然冒出来又悄然离去,学生有可能产生的创新火花就在我们的不经意间瞬间即逝。所以我想说:当动态生成悄然而至时,我们要抛砖引玉,做生成性资源的铺路者;巧妙点拨,做生成性资源的引领者;机智筛选,做生成性资源的重组者;灵活驾驭,做生成性资源的活用者。关键词生成性资源有效引导“动态生成” 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所谓动态生成就是
2、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实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今天,学生的这种突如其来、意料不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正确地面对,有效地引导,必会大大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一、抛砖引玉,做生成性资源的铺路者数学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已有数学现实相互作用融为一体的过程,数学学习的任务是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所拥有的数学现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抛砖引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铺路者。在教学简便计算练习课时,为了让学生不觉得练习是那么的枯燥、乏味, 我没有出示一系列的简便计算的题目,而出示:0.25 0.27 ,
3、要求学生在圆圈里填入符号,在横线上填入数字,使它成为一道简便计算的题目。生:我在圆圈里填乘号,在横线上填4。师 : 他填的有道理吗?为什么?生:有道理,因为 0.25 4 刚好能凑整。 师:看来要想能简便计算,我们要想办法使它能凑整。接下来我就请你们在练习纸上编一些简便运算。同学们兴致盎然地编出了 0.25 0.27+0.25 0.63 ,0.25 0.27+0.27 0.75 ,0.25 0.27+2.5 0.063, 师:小学数学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 -
4、- - - - - - - - - 2 请你们开始挑战这些同学编的题目吧!学生对于同学们自己编的题目做得更有兴趣了。就这样,一道题目变出了很多道不同的简便计算。最重要的是, 学生在编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简便运算。二、巧妙点拨,做生成性资源的引领者面对课堂上的“阴错阳差”、 “节外生枝”、 “灵光一闪”,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不知所措,也不能不加选择地、被动地视为“生长源”而进行随意开发,而需要我们教师巧妙地点拨、智慧的引领, 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让学生在动态生成中感受到快乐,让课堂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家园。1当学生各抒己见时,适时留白,以理服人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5、设置一定的思维障碍,使之更具有探索性,这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前提。但当学生各抒己见时,教师如何引导呢?例如, 角的初步认识 拓展练习中的 “滑滑梯” 问选哪种设计成“滑滑梯”好?生1:好;刺激,生2:好;生3:好。学生可能是为了凑热闹故意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可能是真的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 教师不是当裁判直接告诉他们哪种设计好,而是当向导,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以为这种设计好,指出其它的为什么不好。通过“辩一思一辩”,学生知道了“滑滑梯”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刺激性,还要考虑到安全问题,从而达成一致的意见,达成“以理服人”。这样一导,使各抒己见的学生有了渲泄口;这样一导,使数学有了突破口。
6、在充满生成的课堂中交往不仅有师生间的交往,往往还有生生间的交往;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发出信息,学生在接受来自其他人的信息的同时也向外发出自己的信息,这样,就会产生来自多种学生的不同的信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抓住这些生成性资源,巧妙地进行点拨,让它们绽放出精彩一刻。2当学生有多种思路时,比较择优,内联沟通当学生经过独立学习和合作交流想到了多种思路,但这些思路往往比较零散、孤立或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面对生成性资源多而且正确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提炼概括,一方面要从学生多而杂的方法中引导他们通过比较择优提炼出其中合理的、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7、-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 - - - - - - - - - - 3 简便的方法, 以利于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另一方面要将多种思路之间的联系进行沟通,因为数学学科的重要特征就是内在的“联”,沟通内在联系能使数学学习达到融会贯通的高度。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中,关于1224 的答案是多少,学生经过独立尝试与合作交流后,想到了多种计算方法,算法1:12+12+12+12=288,24+24+24+24=288,算法 2:12 38=288 ,算法 3:12 4 6=288 ,算法 4:24 26=288 , 算法 5:
8、24 4 3=288 , 算法 6:24 2=28,24 10=240 , 48+240=288, 算法 7:124=48 ,12 20=240, 48+240=288,算法 8:竖式计算。教师板书了这么多种算法后,让学生进行评价和概括,学生讨论后得出:算法1 太麻烦,算法2、3、4、5 都是把一个数拆成两个数相乘,同时提出了疑问:万一碰到31 17,怎么办?因此这种算法用处不广泛,生:我喜欢用竖式计算,它的过程很简单,而且很清晰,更大的优势是什么题目都能解决。我顺势引导:那你能说说它的计算过程吗?生:先算242=48 ,再算 2410=240 ,最后48+240=288。师:听了他的介绍,你
9、们有什么要说的?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就是上面的第 6 种算法,师:那第7 种算法是怎么回事?生:就是把竖式中的两个数交换下就可以了。该环节,从原来的8 种计算方法,最后归一为一种:竖式计算,教师将竖式计算与横式计算进行了有效的内联,学生明白了横式其实就是竖式的拆开,竖式其实就是横式的综合,让学生“有据可循” , “有理可说” 。三、机智筛选,做生成性资源的重组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更重要的是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生成性资源的“重组者”。面对新的问题,教师要有调整和意识的能力,尽快形成新的互动方案,只有教师对生成性资源进行重组,才能使
10、教学过程真正出现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动态生成。1当学生知识掌握超前时,调整跟进由于学生的认知、生活经验以及家庭教育背景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差异,必然会出现学生新知的理解与教学进程不同步,而且往往高于、快于所预想的,即“超前生成”。这时教师应该如何捕捉、筛选,利用这些生成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调控呢?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 - - - - - - - - - - 4 如:在学生学会了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后,教师准备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结一结论时
11、,教师出示:174,184,19 4,20 4,让学生先独立计算,看看能发现什么,话音刚落,一学生就大声说:老师,我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此时,有许多学生也附和着。教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爸爸告诉我的。师:那老师想问问,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呢?学生说不清楚。师:看来还说不清楚其中的道理,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虽然揭题比预料的早了所多时间,但是这位老师引导得恰到好处。课堂是复杂的, 运动变化的。 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和相互作用,预设不可能也不必穷尽课堂所有可能的变化。当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价值的生成,教师除了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肯定学生的表现外,还得适当调整,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即使
12、偏离预定目标,也应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制定新问题的“生长点” ,为新的生成提供支点和空间,鼓励继续生成。2当学生知识掌握偏离时,引回正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受到已有知识和思维能力的限制,探究思路往往会偏离方向,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将偏离的方向引回到正轨中来。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当学生得出1/3=2/6=3/9后,教师让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发现了这样的规律:第一个分数的分母乘第二个分数的分子等于第二个分数的分母,第一个分母乘第三个分子也等于第三个分母,教师得到这个信息后,先是有些出乎意料,但是发现现场的学生有些还点头示意同意,有些在发呆中,显然学生的
13、思路没有进入预设的轨道,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回归。于是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部分的分数:2/3=4/6=6/9,再让他们观察有没有刚才的规律,这个时候学生恍然大悟刚才的发现是没有规律性的,从而把学生引回正轨继续研究。3当学生知识掌握巩固时,稍作拓展新知识比较单一或属于后续型的一些教学内容,学生有能力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完成任务,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素材将内容进行拓展,让他们尽情挥洒自己的所见所思,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发展。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 - - -
14、- - - - - - - 5 如:一堆废纸大约3 吨,用它们大约可以生产白纸2.4 吨,相当于少砍51 棵树。 (1)平均每吨废纸大约生产白纸多少吨?(2)回收 1 吨废纸相当于少砍多少棵树?在学生独立完成后,得出平均每吨废纸大约生产0.8 吨白纸,相当于少砍17 棵树,学生发表感想,一致认为要注意节约,少砍树,保护环境。这个时候,我说:假如全国有2 亿小学生,每人每年课本大约有5 千克,全国小学生的课本共多少吨?少砍了多少棵树?最后同学通过计算得出相当于少砍了17000000棵树,学生张大嘴巴,无不惊叹.我说如果我们的课本能循环使用,我们国家的环境会越来越美丽,他们忙点点头,趁机我对他们提
15、出了要求:善待自己的书本,不乱涂乱画,不撕页折角。同学们都很赞同,很高兴地接受了我的意见。四、灵活驾驭,做生成性资源的活用者一些教师为了生成而生成,对生成的过分热衷非但不能收获期待的精彩课堂,反而会导致课堂低效,失控,生成也最终沦为无成,教师也就成了生成性资源的作秀者,因此我们要灵活驾驭课堂,做生成性资源的活用者。1灵活驾驭,让“游离”信息回归文本学生的回答往往是最直观的,也是源自他们内心深处的,有时是错误的, 有时是和课堂上的内容没关系的,倘若教师能抓住这些信息生成有效资源,就能演绎不曾预约的精彩。如教学找规律一课,在学生找到规律后,老师问(整幅图)你们还能发现什么,生:五角星是斜着的。 老
16、师没有理会这位学生的回答就问下一位学生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是直观的, 但是作为老师要把学生的回答引回到我们教学的内容上。教师可以这样处理:斜着的,你能具体解释给大家听吗?从而指引到第一行五角星在第4 个,第二行在第3 个,第三行在第 2 个, 第四行在第1 个,也就是每一个都比原来往前移了一格,从而把学生的感受 “五角星是斜着的” 转化为“下一行的五角星都往前移了一格”。从而让学生原本的“游离信息”乖乖地回到了文本信息。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很多的,如果我们能利用好这些源自学生最直观的资源,把他们转化为我们课堂的资源,相信我们的课堂会时时绽放光彩。2. 灵活驾驭,让错误
17、信息为我所用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 - - - - - - - - - - 6 精彩课堂是教师对各类教学资源有效管理动态生成的课堂。自然,精彩课堂离不开教师对“错误” 资源的有效管理,因为“错误” 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何况是在学习路途中蹒跚行走的学生们。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如果教师能用一种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犯下的“错误”,并灵活地对这些错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从而让课堂绽放别样的精彩。如:在教学倒退的策略这
18、一课中,有这样一个习题:小军收集了一些卡片,他拿出卡片的一半多一张送给小明,自己还剩25 张。原来他有多少张画片?(1)出示习题,学生默读题目。(2)理解题意。师:他拿出画片的一半多1 张送给小明,这里的“一半多1 张”表示什么意思?(3)学生尝试练习。 (4)学生展示结果,互动分析。(5)教师总结倒退策略的优越性。同样的环节两次执教引起了我的反思。第一次: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同学的答案都是51 张,就问:是51 的举手,不同意见的举手,有3 个举起手来,我挑了班级最好的一个讲解,问:你们明白了吗?学生点点头, 然后我就进行了小结。看着学生似懂非懂的神情,在二班执教的时候我进行了修改
19、。第二次:巡视学生的练习,和一班一样大部分同学的答案都是25 2+1=51张,只有几位同学的答案是(25+1 )2=52张,我把 2 中算法都板书在黑板上,问同学们:同一题只有一个答案,肯定有一个是错的,同学们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证明对方的是错的,你的事对的?于是巧妙地把皮球又踢回给了孩子们,同学们纷纷议论,马上就发现第一种是错误的, 51 的一半就已经不是整数了,我表扬了他们会用验算的方法来证明结果的对错,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再让作对的同学进行汇报,同学们就听得非常认真。同一个环节,同一个设计,同样的资源,不同的处理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第一次的处理在学生还没清楚自己为什么错了就去接受其他同学
20、对的观点,他们在不理解的情绪下,效果自然不好,第二次的讲解在学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之处,又急切的想知道52 是怎么来的情况下,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想说错误是孩子们最朴实的思想,是他们经验最真实的暴露, 是课堂最本真的状态教。教师要树立课堂学习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和产生的疑惑都是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 - - - - - - - - - - 7 课堂生成资源的理念,不仅要学会发现学生生成的亮点资源,也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错误的问题所在,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错误资源,灵活
21、地利用好这些错误资源,通过分析、比较,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等方式,把错误资源化为一次新的学习。我们教师要在课堂中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把这些生成性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利用,从而帮助学生储备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等各方面能力。“有效生成”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辛劳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将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参考文献: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3 赵秀杰 .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新课程 .2011 (04)4 陈惠芳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追与思 小学数学教育 , 2009 年第 1-2 期5 王顺宾 善用错误资源构筑精彩课堂 小学数学教育 ,2012 年第 11 期第 21 页;6 刘京莉 . 教师在教学预设与生成过程中的作用,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年第 9 期版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 - - - - - - - -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