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生物化学简答题整理.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生物化学简答题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生物化学简答题整理.pdf(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生物化学简答题一、糖类化合物1、糖类物质在生物体内起什么作用?(1)糖类物质是异氧生物的主要能源之一,糖在生物体内经一系列的降解而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2)糖类物质及其降解的中间产物,可以作为合成蛋白质脂肪的碳架及机体其它碳素的来源。(3)在细胞中糖类物质与蛋白质核酸 脂肪等常以结合态存在, 这些复合物分子具有许多特异而重要的生物功能。(4)糖类物质还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2、血糖正常值是 3.89 6.11mmol/L ,机体是如何进行调节的?肝脏调节:用餐后血糖浓度增高是,肝糖原合成增加,是血糖水平不致因饮食而过度升高;空腹时肝糖原分解,
2、提供葡萄糖;饥饿或禁食,肝脏的糖异生作用加强,提供葡萄糖。肾脏调节: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但是不要超过肾糖阈。神经调节:用电刺激交感神经系的视丘下部腹内侧核或内脏神经,能促使肝糖原分解,血糖升高;用电刺激副交感神经系的视丘下部外侧或迷走神经时,肝糖原合成增加,血糖浓度升高。激素调节:若是血糖浓度过高,则胰岛素起作用,若血糖浓度过低,有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等起作用。3、简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的来源:食物经消化吸收的葡萄糖;肝糖原分解;糖异生血糖的去路:糖酵解或有氧氧化产生能量;合成糖原;转变为脂肪及某些非必需氨基酸;进入磷酸戊糖途径等转变为其它非糖类物质。4、试
3、述成熟红细胞糖代谢特点及其生理意义。成熟红细胞不仅无细胞核,而且也无线粒体、核蛋白体等细胞器,不能进行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也不能进行有氧氧化,不能利用脂肪酸。血糖是其唯一的能源。红细胞摄取葡萄糖属于易化扩散,不依赖胰岛素。成熟红细胞保留的代谢通路主要是葡萄糖的酵解和磷酸戊糖通路以及 2.3 一二磷酸甘油酸支路。通过这些代谢提供能量和还原力(NADH ,NADPH) 以及一些重要的代谢物, 对维持成熟红细胞在循环中约 120 的生命过程及正常生理功能均有重要作用。5、简述糖酵解的生理意义在无氧和缺氧条件下,作为糖分解功能的补充途径在有氧条件下,作为某些组织细胞主要的供能途径:成熟红细胞( 没
4、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氧化神经、白细胞、骨髓、视网膜、皮肤等在氧供应充足时仍主要靠糖酵解供能。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35 页 -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6、简述糖异生的生理意义在饥饿情况下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补充和恢复肝糖原。维持酸碱平衡:肾的糖异生有利于酸性物质的排泄。回收乳酸分子中的能量(乳酸循环) 。7、糖酵解与有氧氧化的比较糖酵解:反应条件:供氧不足或不需氧;进行部位:胞液;关键酶: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
5、 、磷酸果糖 -1、丙酮酸激酶;产物:乳酸、ATP ;能量: 1mol 葡萄糖净得 2molATP ;生理意义:迅速供能,某些组织依赖糖酵解供能。有氧氧化:反应条件:有氧情况;进行部位:胞液和线粒体;关键酶:己糖激酶等三个酶及丙酮酸脱氢酶系、异柠檬酸脱氢酶、柠檬酸合酶、-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产物:H2O 、CO2 、ATP;能量: 1mol 葡萄糖净得 36mol或 38molATP ;生理意义:是机体获取能量主要方式。8、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的反应过程:丙酮酸脱羧形成羟乙基-TPP,由丙酮酸脱氢酶催化 (E1) 。由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 催化形成乙酰硫辛酰胺 -E2。二氢硫辛酰胺转乙
6、酰酶(E2) 催化生成乙酰 CoA, 同时使硫辛酰胺上的二硫键还原为2 个巯基。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 (E3) 使还原的二氢硫辛酰胺脱氢,同时将氢传递给FAD 。在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 催化下,将 FADH2 上的 H转移给 NAD+ ,形成 NADH+H+。9、乳酸循环是如何形成,其生理意义是什么?乳酸循环的形成是因肝脏和肌肉组织中酶的特点所致。肝内糖异生活跃,又有葡萄糖6- 磷酸酶水解 6-磷酸葡萄糖生成葡萄糖; 而肌肉中除糖异生活性很低外还缺乏葡萄糖6- 磷酸酶,肌肉中生成的乳酸即不能异生为糖,更不能释放出葡萄糖。但肌肉内酵解生成的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运输入肝,在肝内异生为葡萄
7、糖再释放入血又可被肌肉摄取利用,这样就构成乳酸循环。生理意义在于避免损失乳酸以及防止因乳酸堆积而引起酸中毒。10、三羧酸循环: 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过程的酶,除了琥珀酸脱氢酶是定位于线粒体内膜外,其余均位于线粒体基质中。主要事件顺序为:乙酰 CoA与草酰乙酸结合,生成柠檬酸,放出CoA 。柠檬酸合成酶。柠檬酸先失去一个H2O而成顺乌头酸,再结合一个H2O转化为异柠檬酸。顺乌头酸酶异柠檬酸发生脱氢、脱羧反应,生成a-酮戊二酸,放出一个CO2 ,生成一个 NADH+H+。异柠檬酸脱氢酶a- 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放出一个 CO2 ,生成一个 NADH+H+。酮戊二酸脱氢酶琥珀酰辅
8、酶 A合成酶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生成1 分子 FADH2 ,琥珀酸脱氢酶延胡索酸和水化合而成苹果酸。延胡索酸酶苹果酸氧化脱氢,生成草酸乙酸,生成1 分子 NADH+H+。苹果酸脱氢酶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35 页 -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11、三羧酸循环的要点经过一次三羧酸循环,消耗一分子乙酰CoA ;经四次脱氢,二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 1 分子 FADH2 ,3 分子 NADH
9、+H+,2 分子 CO2 , 1 分子 GTP ;关键酶有:柠檬酸合酶,-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异柠檬酸脱氢酶。整个循环反应为不可逆反应。12、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最终进入 CO2和 H2O的途径。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到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分解代谢产生的甘油可通过糖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酸经 -氧化产生的乙酰 Co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碳骨架可经糖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同时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NH3后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因此,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的共同通路。
10、13、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三羧酸循环是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1 个分子葡萄糖经无氧酵解仅净生成2 个分子 ATP ,而有氧氧化可净生成32 个 ATP ,其中三羧酸循环生成20 个 ATP ,在一般生理条件下,许多组织细胞皆从糖的有氧氧化获得能量。糖的有氧氧化不但释能效率高,而且逐步释能,并逐步储存于 ATP分子中,因此能的利用率也很高。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主要有机物在体内彻底氧化的共同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的起始物乙酰CoA ,不但是糖氧化分解产物,它也可来自脂肪的甘油、脂肪酸和来自蛋白质的某些氨基酸代谢,因此三羧酸循环实际上是三种主要有机物在体内氧化供能的共同通路,估计人体内
11、 2/3 的有机物是通过三羧酸循环而被分解的。三羧酸循环是体内三种主要有机物互变的联结机构,因糖和甘油在体内代谢可生成-酮戊二酸及草酰乙酸等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以转变成为某些氨基酸;而有些氨基酸又可通过不同途径变成- 酮戊二酸和草酰乙酸, 再经糖异生的途径生成糖或转变成甘油,因此三羧酸循环不仅是三种主要的有机物分解代谢的最终共同途径,而且也是它们互变联络机构。14、磷酸戊糖途径分哪两个阶段,此代谢途径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磷酸戊糖途径分为氧化反应和非氧化反应两个阶段(1) 是机体生成 NADPH 的主要代谢途径: NADPH 在体内可用于:,参与体内代谢:如参与合成脂肪酸、胆固醇
12、等。参与羟化反应:作为加单氧酶的辅酶,参与对代谢物的羟化。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保护含-SH 的蛋白质或酶免遭氧化,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由于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遗传性缺陷可导致蚕豆病,表现为溶血性贫血。(2) 是体内生成 5- 磷酸核糖的主要途径:体内合成核苷酸和核酸所需的核糖或脱氧核糖均以5-磷酸葡萄糖的形式提供,其生成方式可以由G-6-P 脱氢脱羧生成,也可以由3-磷酸甘油醛和F-6-P 经基团转移的逆反应生成。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35 页
13、 -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15、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 : 脱氢反应以 NADP+ 为受氢体,生成 NADPH+H+。反应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酮基和醛基转移反应,经过了3、4、5、6、7 碳糖的演变过程。反应中生成了重要的中间代谢物5- 磷酸核糖。一分子 G-6-P经过反应, 只能发生一次脱羧和二次脱氢反应, 生成一分子 CO2 和 2分子 NADPH+H+。16、巴斯德效应机制有氧时, NADH+H+进入线粒体内氧化,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而不生成乳酸; 缺氧时,酵解途径加强,NADH+H+在胞浆浓度升高,丙酮酸作为氢接受体生成乳酸。17、胰
14、岛素的作用机制促进肌、脂肪组织等的细胞膜葡萄糖载体将葡萄糖转运入细胞。通过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cAMP 水平,从而使糖原合酶活性增强、磷酸化酶活性降低,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通过激活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而使丙酮酸脱氢酶激活,加速丙酮酸氧化为乙酰CoA ,从而加快糖的有氧氧化。抑制肝内糖异生。这是通过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合成以及促进氨基酸进入肌组织并合成蛋白质,减少肝糖异生的原料。通过抑制脂肪组织内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可减缓脂肪动员的速率。18、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制:经肝细胞膜受体激活依赖cAMP 的蛋白激酶, 从而抑制糖原合酶和激活磷酸化酶,迅速使肝糖原分解,血糖升高。通过抑制
15、 6- 磷酸果糖激酶 -2 ,激活果糖双磷酸酶 -2 ,从而减少 2,6- 双磷酸果糖的合成,后者是 6-磷酸果糖激酶 -1 的最强的变构激活剂以及果糖双磷酸酶-1 的抑制剂。于是糖酵解被抑制,糖异生则加速。促进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合成;抑制肝L 型丙酮酸激酶;加速肝摄取血中的氨基酸,从而增强糖异生。通过激活脂肪组织内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加速脂肪动员,从而间接升高血糖水平。19、在糖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丙酮酸可进入哪些代谢途径?在供氧不足时,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有还原型的辅酶供氢,还原成乳酸。在供氧充足时,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 A
16、进入三羧酸循环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及ATP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后者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下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异生成糖。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后者与乙酰辅酶 A缩合成柠檬酸,柠檬酸出线粒体在细胞浆中经柠檬酸裂解酶催化生成CoA ,后者可作脂肪、胆固醇的合成原料。丙酮酸可经还原性氨基化生成丙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决定丙酮酸的代谢方向是各条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这些酶受到别构效应剂与激素的调节。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17、 -第 4 页,共 35 页 -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20、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 合成、储存糖原;分解糖原生成葡萄糖,释放入血;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21、糖代谢和脂代谢是通过那些反应联系起来的?(1)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可转变为磷酸甘油,可作为脂肪合成中甘油的原料。(2)有氧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乙酰CoA 是脂肪酸和酮体的合成原料。(3)脂肪酸分解产生的乙酰CoA 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4)酮体氧化产生的乙酰CoA 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5)甘油经磷酸甘油激酶作用后,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进入糖代谢。、22、食糖多为什么发胖 (仅要
18、求写出物质的转变过程,不要求酶)答:人吃过多的糖造成体内能量物质过剩,进而合成脂肪储存故可以发胖,其基本过程如下:葡萄糖丙酮酸乙酰CoA 合成脂肪酸酯酰CoA 葡萄糖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酯酰 CoA + 3磷酸甘油脂肪(储存)二、脂类化合物1、脂质的生物功能生物膜的组分是碳及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作为缓冲屏障以防止热、电及机械冲击保护机体表面以防止感染及水分的过度丢失溶解一些维生素及激素是其他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参与细胞识别,是与免疫有关的细胞表面物质2、脂肪酸的共性一般为 偶数碳原子绝大多数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双键为顺式不饱和脂肪酸双键位置有一定的规律性动物的脂肪酸是直链的,所含双键可多达6 个
19、;细菌中还含有支链的、羟基的和环丙基的脂肪酸;植物脂肪酸中有含炔基、环氧基、酮基等脂肪酸分子的 碳链越长,熔点越高;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比同等链长的饱和脂肪酸的熔点低3、甘油三酯的性质甘油三酯性质与其中的脂肪酸性质有关(如熔点:组分中的脂肪酸碳链越长、饱和度越高则熔点越高)皂化与皂化值:可用来推算油脂的平均分子量酸败与酸值:测游离脂肪酸含量,表示油脂品质好坏卤化与碘值:可用来测定油脂中脂肪酸的不饱和度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35 页 - - - - - - - - - -
20、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4、类固醇化合物在生物体中的作用转化为维生素 D3 ;转化为胆酸和胆汁酸盐;转化为激素(如性激素)5、胆酸和胆汁酸盐体内天然的乳化剂;促进肠道内脂肪、胆固醇以及脂溶性维生素的乳化;活化脂肪酶6、生物膜结构模型特点生物膜的结构是 流动镶嵌模型膜结构的 连续主体是极性的脂质双分子层,脂双层中的脂类既是内在蛋白的溶剂,也是物质通透屏障;膜脂与特定的 膜蛋白 专一的相互作用, 膜蛋白穿入膜的任一边或跨膜完全伸展;脂双分子层具有 流动性 ,膜是 不对称 的,膜蛋白可以做侧向扩散,但一般不能从膜的一侧翻转到另一侧;双分子层中的脂质分子之间或蛋白质组分与脂质之间无共价结
21、合。7、按脂类化学结构分单纯脂类:由脂肪酸和醇形成的脂复合脂类:除上述物质之外还有其他物质如磷脂、糖苷脂等。异戊二烯系脂类:萜类,类固醇类衍生脂类:如脂肪酸的衍生物前列腺素结合脂类:如糖脂、脂蛋白8、生物膜的功能 : 能量转换;物质转运;信息传递;免疫功能9、脂类的消化条件、部位条件:乳化剂(胆汁酸盐、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等)的乳化作用; 酶的催化作用部位:主要在小肠上段10、PG 、TX及 LT 的生理功能PG PGE2 诱发炎症,促局部血管扩张。PGE2 、PGA2 使动脉平滑肌舒张而降血压。PGE2 、PGI2抑制胃酸分泌,促胃肠平滑肌蠕动。PGF2 使卵巢平滑肌收缩引起排卵,使子宫体收缩
22、加强促分娩。 TX PGF2 、TXA2 强烈促血小板聚集,并使血管收缩促血栓形成,PGI2 、PGI3对抗它们的作用。TXA3促血小板聚集,较TXA2弱得多。 LT LTC4 、LTD4及 LTE4被证实是过敏反应的慢反应物质。LTD4还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LTB4还可调节白细胞的游走及趋化等功能,促进炎症及过敏反应的发展。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35 页 -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11、胆固醇分布:广泛分布于全身各
23、组织中, 大约 ? 分布在脑、神经组织;肝、肾、肠等内脏、皮肤、脂肪组织中也较多;肌肉组织含量较低;肾上腺、卵巢等合成类固醇激素的腺体含量较高。存在形式: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胆固醇的生理功能: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对控制生物膜的流动性有重要作用;是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12. 载脂蛋白功能:结合和转运脂质,稳定脂蛋白的结构;参与脂蛋白受体的识别;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13、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来源、主要生理功能?CM 由小肠黏膜细胞合成 , 功能是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VLDL由肝细胞合成、分泌,功能是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LDL由 VLDL在血浆
24、中转化而来 , 功能是转运内源性胆固醇, 即将胆固醇由肝转运至肝外组织;HDL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分泌,功能是逆向转运胆固醇, 即将胆固醇由肝外组织转运到肝。14、软脂酸的合成软脂酸是十六碳饱和脂肪酸,在细胞液中合成,合成软脂酸需要两个酶系统参加。一个是乙酰 CoA羧化酶,包括三种成分,生物素羧化酶、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转羧基酶。由它们共同作用,催化乙酰CoA转变为丙二酸单酰CoA 。另一个是脂肪酸合成酶,该酶是一个多酶复合体,包括6 种酶和一个酰基载体蛋白,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催化乙酰CoA和丙二酸单酰 CoA ,合成软脂酸其反应包括4 步,即缩合、还原、脱水、再缩合,每经过4 步循环,可延长
25、 2 个碳。如此进行,经过7 次循环即可合成软脂酰ACP 。软脂酰 ACP 在硫激酶作用下分解,形成游离的软脂酸。软脂酸的合成是从原始材料乙酰CoA开始的所以称之为 从头合成途径。15、硬脂酸的合成在动物中,合成地点有两处,即线粒体和粗糙内质网。在线粒体中,合成硬脂酸的碳原子受体是软脂酰 CoA ,碳原子的给体是乙酰CoA 。在内质网中,碳原子的受体也是软脂酰CoA ,但碳原子的给体是丙二酸单酰CoA 。在植物中,合成地点是细胞溶质。碳原子的受体不同于动物,是软脂酰ACP ;碳原子的给体也不同与动物,是丙二酸单酰ACP 。在两种生物中,合成硬脂酸的还原剂都是一样的。16、比较脂肪酸氧化和合成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生物化学 答题 整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