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知识必背提纲第一单元.pdf





《2022年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知识必背提纲第一单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知识必背提纲第一单元.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知识必背提纲第 一 单 元 : 中 国 古 代 的 中 央 集 权 制 度第1 课夏 商 制 度 与 西 周 封 建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前 1600 年,出现了公共权力,是我国古代的第一个国家政权。二、商朝:约公元前1600前 1046 年 1、主要的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2、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3、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三、西周:约公元前1046前 771 年都镐京1、分封制: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最高统治者:周王。以都城为中心的附近
2、区域是周王的直接驻地。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殷商降族、被商灭掉的古国后裔。意义:使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宗法制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特点 :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大、小宗体系。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称为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弟为小宗。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实质:不仅是家族等级制度, 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 防止内战、 强化王权、 把“国”与“家”密切的联系在一起。3
3、、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第 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春秋时期 (前 770前 476 年) :分封制、宗法制破坏;兼并、争霸战争频繁。战国时期(前475前 221 年) :兼并战争激烈;各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二、秦朝的统一1、建立:前 221 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历史条件:客观上历史潮流(民族融合、渴望统一、大国兼并小国);秦国实力最强(商鞅变法) 。 主观:嬴政的正确决策。疆域: 地图(东到东海、 南到南海、 西到陇西、 北到长城一带 ) 。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表现:皇权至
4、上、皇位继承制措施: (1)确立皇帝制度(2)设三公九卿三公是丞相、 御使大夫、 太尉(职能?) (3) 地方: 废分封,置郡县(4)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选拔和考查官吏的制度;( 5)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6)修筑长城;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影响: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 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第3 课第三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第 2 页 共 28 页基础知识: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演变。 选官制度的发展。监察制度。 重点问题: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一、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朝代中枢
5、权力体系职能(作用)备注 秦朝 丞相最高行政长官建立西汉武帝中朝决策 ,与丞相制衡巩固东汉尚书台取代三公的权力魏晋南北朝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权力分配未定型隋内史省中书省门下省同唐朝完善唐 中书省起草诏令相互牵制 ,互为补充 ,分工明确 ,提高办事效率,分割相权 ,加强皇权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下设六部宋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_ _ _) 宰相办公机构 ,行政权军权 (发兵权) 财政 ,长官”计相”加强,相权再分割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元 中书省下设六部发展明 废丞相 ,设内阁丞相制度被废除顶峰三省六部保留 ,无实权清军机处跪奏笔录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决策、审议、
6、执行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互相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小结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秦至前清):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宋朝)中书一省制(元朝)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 - 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增设军机处(清朝)二、选官制度补充官僚队伍朝代制度 备注影响(作用)西周“世卿世禄”贵族世袭土地、人口、职务、待遇战国、秦、汉军功爵制商鞅变法汉武帝察举制、征辟制察举制
7、:察廉、举孝。地方每年推荐人才。征辟指:策问当时重大政治经济问题,不定期,政府向社会招聘。扩大官僚队伍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举人容易形成小团体。 东汉末年九品中正制前期标准家世资力和个人行能,后期看门第高低三年一次前期积极,后期重家世轻才德,累世公卿,门阀政治。日益腐败。魏晋南北朝门阀世族门第高低隋 开创分科举人每州每年贡士三人,分科举人隋炀帝设进士,以策取士唐完善科举制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进士与明经,后期经文并重,理学主导。武则天开创殿试,武举。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进一步成熟,是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明、清发展八股取士四书五经为
8、主,试经义制策,定以八股文。束缚人们思想,弊端更多,不得不废科举兴学校。三、监察与谏议官僚制度的维系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从秦汉时期,官员监察制度就成为中华帝国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职能朝部门名称备注第 3 页 共28 页代监察官员秦 御使大夫监察百官汉御使府御使大夫监察和弹劾百官刺史监督郡国长官地方专职监察官员谏议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隋唐门下省谏议和封驳,可以对宰相决策提出异议,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的意见。宋 谏院独立的谏官机构谏议机构取消明清中央“科道”督察院监察御史分十三道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六科给事中监督六部业务,分监察御史之权地方按察使司省级机构设立,负责司法、监察意义
9、: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但它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总结评价: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这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非此不足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又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吸纳新生力量,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固。这两个方面正是汉唐以来政治制度基本特点 。秦 代: 丞 相 制 度汉 代: 中 朝 制皇 帝皇帝御使大夫丞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岳麓版 历史 必修 知识 提纲 第一 单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