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血液课件.ppt
《第三章 血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血液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三 章 血液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 血液属于一种结缔组织,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脂类、无机盐等。 把经过抗凝处理的血液置于离心管中进行离心(3000r/min,30min)后,可使血细胞被压紧沉积于离心管的底部,血液被分为明显的上下两层,上层液体部分称为血浆,下层为红细胞,两层之间为很薄的一层为血小板和白细胞,此时红细胞的容积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或红细胞压积,简称为血液比容或血液压积。大多数动物的血液比容在34% 45% 之间。 (二)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浆去
2、除纤维蛋白原之后的部分,称为血清。 1. 无机盐血浆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分子或与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存在。主要的阳离子有Na+、K+、Ca2+和Mg2+等;主要的阴离子有HCO3-、HPO42-和SO42-等。 2. 血浆蛋白血浆蛋白是指溶解在血浆中的蛋白质,主要由肝脏合成。按分子量大小可分为白蛋白(也称为清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白蛋白分子量最小,数量最多,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体,此外还参与运输游离脂肪酸、胆色素、激素等脂溶性物质。球蛋白又可分为-、-和-球蛋白,-、-球蛋白由肝脏合成,可作为载体运输脂类以及脂溶性维生素;-球蛋白(IgG)也称为免疫球蛋白,参与机体免疫
3、反应。纤维蛋白原在血液凝固中起重要作用,活化为纤维蛋白后可网罗血细胞,形成血凝块。 血浆蛋白中还有补体系统,主要包括9种补体蛋白 ,参与机体的免疫过程。 3. 血浆中的其他有机物(1)非蛋白氮类有机物:这些物质都含氮元素,但不属于蛋白质,主要是一些蛋白质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酐、氨基酸、胆红素和氨等,这些化合物中所含的氮称为非蛋白氮(NPN)。(2)不含氮的有机物:包括葡萄糖、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等,与糖代谢和脂类代谢有关。(3)微量活性物质:如酶、激素和维生素等。 二、血量 动物体内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占动物体重的5-9%。安静时有一部分储存在肝、脾、皮肤等处,称为
4、储备血量,大部分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称为循环血量。一次失血不超过10%,一般不会影响健康,超过20%将引起机能障碍,超过30%危及生命。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颜色、密度和气味 血液的颜色与红细胞中含氧量有关系,血液中含有挥发性脂肪酸,带有特殊的腥味,含有氯化钠而有咸味。 血液的比重在之间,红细胞的比重最大。 (二)血液的粘滞性液体流动时由于内部分子间相互摩擦而产生阻力,导致流动缓慢和粘着的特性,称为粘滞性。阻力越大,则粘滞性就越大。血液中由于含有血细胞和血浆蛋白,其粘滞性也较大,全血(包括血细胞和血浆)的粘滞性比水大4.56.0倍,血浆的粘滞性比水大1.52.5倍。血液的粘滞性是形成血压的
5、因素之一,并能影响血流速度。 (三)血浆的渗透压 血浆的渗透压为770KPa,与0.9%的氯化钠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等渗。血浆渗透压分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只占3.3KPa,对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起重要作用。 (四)血液的酸碱度血液为弱碱性液体,动物血浆的酸碱度稳定于pH7.357.45之间,变动的范围很窄,pH过高和过低都会直接影响组织细胞的兴奋性,并损害代谢活动所需要的酶类。生命能耐受的酸碱度极限约为pH6.9和pH7.8。血液酸碱度之所以能保持相对恒定,是因为血液中存在酸碱缓冲物质,以及肺、肾等器官参与酸碱调节作用。 1. 血液中的酸碱缓冲物质血液中存在多种酸碱缓冲物质,
6、且都是成对存在,通常是由弱酸和碱性弱酸盐构成缓冲对。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NaHCO3/H2CO3,除此之外还有Na2HPO4/NaH2PO4、Na-蛋白质/H-蛋白质等。 2. 肺、肾等器官的酸碱调节作用肺的呼吸作用排出CO2可调节血浆中H2CO3的浓度,肾脏在尿的生成过程中,既可以将H+分泌到尿液中,又可重吸收原尿中的HCO3-,从而对血液的酸碱度产生调节作用。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 (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其数量以每升血液中含有多少1012个表示(1012/L)。红细胞的数量因动物的种类、品种、性别、年龄、生理状态和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大
7、多数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双面内凹的圆盘形,这种形态可使红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而且使红细胞具有很强的形变可塑性,提高物质交换的效率,尤其对于O2和CO2的快速扩散非常有利。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1.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红细胞膜的通透性 水、氧和二氧化碳等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Cl-、HCO3-和H+较容易通过;葡萄糖、氨基酸和尿素也较容易通过;Ca2+则很难通过。正常状态下,Na+进入红细胞后又被推出膜外,并经过Na+-K+交换而将K+转运到细胞内,以维持膜内外K+和Na+的浓度差,保持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2)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和渗透脆性 红细胞经常要挤过口径比它小的
8、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这种变形称为可塑性变形。红细胞这种易破裂的特性称为红细胞脆性。若将红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膨胀而发生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这种现象称为溶血。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特性,称为渗透脆性。渗透脆性越大,表示红细胞对低渗的抵抗能力越弱,越容易发生溶血;反之,对低渗的抵抗能力就越强。 (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能均匀地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的大小常用红细胞沉降率来测定。将经过抗凝处理的血液垂直静置于小玻璃管中,通常以1h内红细胞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率,简称血沉。贫血、溶血性疾病时血沉往往加快;大量脱水时血沉则常常
9、减慢。 2. 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并对酸、碱物质具有缓冲作用,这些功能均与血红蛋白有关。(1)气体运输功能 血红蛋白(Hb)是红细胞内容物的主要成分,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构成,是一种含铁的特殊蛋白质。血红蛋白既能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形成的氧合血红蛋白也易于将氧释放,形成还原(或脱氧)血红蛋白(HHb)。释放出来的氧,可供组织细胞代谢需要。此外,二氧化碳也可以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进行运输。 (2)血红蛋白的酸碱缓冲功能 Hb和HbO2均为弱酸性物质,它们一部分以酸分子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与红细胞内的钾离子构成血红蛋白钾盐,从而构成
10、了2个缓冲对,即KHb/HHb,以及KHbO2/HHbO2,共同参与血液酸碱平衡的调节。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1.红细胞的生成 (1)造血器官 (2)红细胞的生成所需要的原料 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C、铜离子等是影响红细胞生成的重要因素。 (3)红细胞的生成过程 造血是指各类血细胞发育、成熟的过程。血细胞生成和成熟的过程是一个连续又分阶段的过程。 红细胞生成的基本过程为:造血干细胞各系造血祖细胞红系定向祖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4)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主要受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调节,雄激素也起一定的作用。 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章 血液课件 第三 血液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