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感官分析技术》最全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pptx
《《食品感官分析技术》最全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感官分析技术》最全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pptx(3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食品感官分析食品感官分析技术技术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一、感官分析的定义一、感官分析的定义 食品感官分析食品感官分析是利用感觉器官评价食品感官特性的科学。 感官分析的原理和实践包括定义中所提及的四种活动: 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 通俗的讲,食品感官分析食品感官分析就是以“人”为工具,利用科学客观的方法,借助人的眼睛、鼻子、嘴巴、手及耳朵,并结合心理、生理、物理、化学及统计学等学科,对食品进行定性、定量的测量与分析,了解人们对这些产品的感受或喜爱程度,测知产品本身质量的特性。 二、感官分析的起源与发展二、感官分析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起源 真正意义上的感官评价起源于20
2、世纪30年代。 2、发展、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的Boggs,Hansen,Giradot,Peryam等人建立并完善了“区别检验法”,5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排序法”和“喜好打分法”,1957年,Arthue D.Little公司创立了“风味剖析法”。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现代食品感官评定的发展则借助了统计学、生理学及心理学的原理,这三门学科构成了现代感官评价的三大支柱。 (1)引入统计学方法 (2)引入心理学的方法 (3)引入生理学的方法 (4)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三、感官分析的特点三、感官分析的特点 1、简易、直接和便捷性、简易、直接和便捷性 2、准确性、准
3、确性 3、综合性、综合性 实验当中对人和进行实验的过程也有着它自身的局限性和要求。 (1)人作为仪器的局限性 (2)解决方法 四、感官分析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四、感官分析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食品感官评价用于市场调查、食品感官评价用于市场调查一是了解市场走向,预测产品形式,即市场动向调查;二是了解试销产品的影响和消费者意见,即市场接受程度调查。 2、食品感官评价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食品感官评价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 3、食品感官评价应用于产品质量控制、食品感官评价应用于产品质量控制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五、感官分析的一般任务五、感官分析的一般任务 1、项目目标的确定、项目目标的确定 2、实验目标的
4、确定、实验目标的确定 3、样品的筛选、样品的筛选 4、实验设计、实验设计 5、实验的实施、实验的实施 6、分析数据、分析数据 7、解释结果、解释结果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一节第一节 食品的感官属性食品的感官属性 一、感觉的属性及分类一、感觉的属性及分类 感觉是指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和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综合反应。 人的感觉器官主要有眼、鼻、耳、舌、身5种,与之对应,人的感觉也有5种类型,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二、感官的特征二、感官的特征(1)对周围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2)一种感觉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
5、激。(3)只有刺激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对感官产生作用。(4)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官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基本上,所有的感官均有这样的现象。(5)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很大的影响。(6)不同的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相互影响。 三、感觉的基本规律三、感觉的基本规律 (一)适应现象(一)适应现象 适应现象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降低的现象,也称为感觉疲劳现象。 (二)对比现象(二)对比现象 对比现象是指当两个刺激物同时或连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一个刺激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或减弱的现象。 (三)相乘现象(三)相乘现象 相乘现象是指两种或多种刺激的
6、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各种刺激各自的效应的叠加,又称为协同效应。 (四)变调现象(四)变调现象 变调现象是指两个刺激先后施加时,一个刺激造成另一个刺激的感觉发生本质变化的现象。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二)感觉阈值的定义(二)感觉阈值的定义美国检验和材料学会(ASTM)对阈值的定义是:存在一个浓度范围,若低于该值,某物质的气味和味道在任何实际情况下都不会被察觉,而高于该值,任何具有真正嗅觉和味觉的个体都会很容易地察觉到该物质的存在,也就是分辨出物质存在的最低浓度。感觉阈值指从刚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是通过许多次实验得出的。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识别和分辨能力
7、称为感受性,又称敏感性。每种感觉既有绝对敏感性和绝对阈,又有差别敏感性和差别阈。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1)绝对阈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至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绝对阈。 (2)差别阈 当刺激物引起感觉之后,如果刺激强度发生了微小的变化,人的主观感觉能否察觉到这种变化,就是差别敏感性的问题。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四种基本味的感觉阈和差别阈有较大差别,见表2.1。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19世纪40年代,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H.Weber)在研究质量感觉德变化时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定律,也就是韦伯定律。德国的心理物理学家费希纳(G.
8、H.Fechner)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于1860年出版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中,他提出了一个经验公式:S=K1gR其中:S为感觉强度,R为刺激强度,K为常数。他发现感觉的大小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增加10倍,感觉强度增加1倍。此规律被称为费希纳定律。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二节第二节 味觉与食品味觉检查味觉与食品味觉检查 一、味觉的概念一、味觉的概念 味觉是指可溶性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中,进而对味感受器进行刺激后产生的反应。 从实验角度讲,纯粹的味感应是堵塞鼻腔后,将接近体温的试样送入口腔内而获得的感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二、味觉生理学特性二、味觉生理学特性 (一)味感受体(一)味感
9、受体 (二)味觉的产生(二)味觉的产生 味觉的产生过程是:能产生味觉的物质进入口腔,刺激味觉细胞, 并形成生物电信号,通过膜离子通道或膜受体传导给G蛋白,产生效用酶,由第二使传递,产生动作电味,引发神经冲动,经过神经传导,传给大脑,大脑识别后产生意识。 味觉的敏感性往往受食物或刺激物本身温度的影响。 物质呈现的味觉和其结构有关。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三)味觉的生理特点(三)味觉的生理特点 1.味觉和嗅觉的关系密切味觉和嗅觉的关系密切 实验证明,把鼻子堵上后人能辨别的只有酸、甜、咸、苦,除此之外不能辨别其他的任何味道。 2.味觉适应味觉适应 味觉适应是指味物质在口腔内维持一段时间后,感觉强度逐
10、渐降低的现象。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3.味觉的相互作用味觉的相互作用(1)味觉的对比现象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味道的呈味物质以适当浓度调和在一起,其中一种呈味物质的味道更为突出的现象。(2)味觉的消杀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以适当浓度混合后,使每种味觉都减弱的现象。(3)味道的转换是指两种不同味道的刺激而产生另一种味觉的现象。(4)味觉的相乘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以适当浓度混合后,使其中一种味觉大大增强的现象。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四四) 影响味觉的因素影响味觉的因素 1.感觉到的时间不同感觉到的时间不同 从刺激味感受器到出现味觉,一般需要1.510-4.010-s,其中咸
11、味的感觉最快,苦味的感觉最慢。 2.温度温度 味觉与温度的关系很大,最能刺激味觉的温度在1040,其中在30时味觉最为敏感。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3.溶解性溶解性 味觉的强度和出现味觉的时间与呈味物质的水溶性有关。完全不溶于水的物质实际上是没有味道的,只有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才能刺激味觉神经,产生味觉。 4.介质的影响介质的影响 由于呈味物质只有在溶解状态下才能扩散至味感受器进而产生味觉,因此味觉也会受呈味物质所处介质的影响。这个影响主要是介质黏度、介质的性质,同时呈味物质的浓度也有一定影响。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5.身体状况身体状况 (1)疾病的影响身体患某些疾病或发生异常时,味觉会发生变化,会
12、导致失味、味觉迟钝或变味。(2)饥饿和睡眠的影响人处在饥饿状态下味觉敏感性会明显提高。 缺乏睡眠对咸味和甜味阈值不会产生影响,但是能明显提高酸味的阈值。(3)年龄和性别的影响 不同年龄的人对呈味物质的敏感性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味觉逐渐衰退。性别对味觉的影响,目前有两种不同看法。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三三 、食品的基本味、食品的基本味我国是“酸、甜、苦、辣、咸”,欧洲是“甜、酸、咸、苦、金属性、碱性”等。一般认为,味觉与颜色的三原色相似,具有四原味即甜、酸、咸、苦,是四种基本味觉。这是德国人海宁(Henning)提出的一种假设。除四种基本味外,鲜味、辣味、碱味和金属味等也列入味觉之列。 武汉理
13、工大学出版社 四、食品的味道及味觉检查四、食品的味道及味觉检查 (一)食品的味道(一)食品的味道 1.酸味酸味酸味是由舌粘膜受到氢离子刺激引起的。酸味强度主要受酸味物质的阴离子影响。有实验表明,在同一pH值下,酸味强度的顺序为:醋酸甲酸乳酸草酸盐酸。乙醇和糖可以减弱酸味强度。不同的酸呈现出的酸的风味不同。常用酸味剂包括食醋、醋酸、乳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甜味甜味 糖的甜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为浓度。甜度与糖溶液浓度成正比。 甜味剂有山梨醇、麦芽糖醇、木糖醇,以及糖类中的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3.苦味苦味 单纯的苦味让人难以接受,但应用
14、苦味可以起到丰富和改进食品风味的作用。如茶叶、咖啡、可可、巧克力、啤酒等食品都具有苦味,却深受人们的喜爱。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4.咸味咸味 除去部分糕点外,绝大部分食品都添加咸味剂食盐。咸味是中性盐所显示的味,只有氯化钠才产生纯粹的咸味。 5.辣味辣味 辣味能刺激舌部和口腔的触觉神经,同时也会刺激鼻腔,这属于机械刺激现象。适当的辣味刺激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并具有杀菌作用。 辣味按其刺激性不同分为火辣味和辛辣味两类。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6.涩味涩味 涩味不是由于作用味蕾所产生的,而是由于刺激触觉神经末梢而产生的。未成熟柿子的味道含有典型的涩味。 7.鲜味鲜味 食品中的肉类、贝类、鱼
15、类等都具有特殊的鲜美滋味,能引起强烈的食欲。味精是最常用的鲜味剂。当味精与食盐共存时,其鲜味尤为显著。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二)食品的味觉检查(二)食品的味觉检查 1.食品的味觉检查方法食品的味觉检查方法 食品味觉的检查一般从食品滋味的正异、浓淡、持续时间长短来评价。 滋味的浓淡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评价。 2.味觉检查的应用味觉检查的应用 味觉检查主要用来评价、分析食品的质量特性,是食品感官鉴别的主要依据。 评价人员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味觉嗜好、样品的温度等都对味觉器官的敏感性有一定的影响。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三节第三节 嗅觉与食品的嗅觉检查嗅觉与食品的嗅觉检查 一、嗅觉一、嗅觉 (一)嗅
16、觉概述(一)嗅觉概述 1.嗅觉器官嗅觉器官 鼻腔是感受气味的嗅觉器官。 嗅觉细胞是嗅感受器中最重要的成分。 图2.4为鼻腔的基本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二)嗅觉的生理特点(二)嗅觉的生理特点 嗅觉对气味的适应性嗅觉对气味的适应性 嗅觉适应会产生三种反应: (1)从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嗅感减弱到消失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2)在产生嗅觉疲劳的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 (3)嗅觉对某种刺激产生疲劳后,嗅敏感性再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 嗅觉交叉适应:嗅觉交叉适应: 嗅觉对一种气味物质的适应会影响其它刺激的感受性。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嗅味的相互影响嗅味的相互影响当两种或两种以上
17、的气味混合到一起时,可能会产生下列结果:(1)气味混合后,某些主要气味特征收到压制或消失,从而无法辨认混合前的气味。(2)产生中和作用,也就是几种气味特征受到压制或消失,从而无法辨认混合前的气味。(3)混合后某些气味被压制而其它气味特征保持不变,即失掉了某些气味。(4)混合后原来的气味特征彻底改变,形成一种新的气味。(5)混合后保留部分原来的气味特征,同时又产生一种或者几种新的气味。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愉快气味的掩蔽或掩盖愉快气味的掩蔽或掩盖 各种气味之间存在掩蔽现象,所以,有时为了去除某种讨厌的或难闻的气味,就用其它强烈气味加以掩盖,或者使某种气味和其它气味混合后性质发生改变,成为令人喜欢
18、的气味。 气味混合中,比较引人注意的是用一种气味去改变或遮盖另一种不愉快的气味,即“掩盖”。 气味掩盖在食品上经常应用。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三)影响嗅觉的因素(三)影响嗅觉的因素 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有嗅觉敏锐者和嗅觉迟钝者。 容器的形状容器的形状,在食品品尝过程中,可通过选择品尝食品的容器形状和提高品尝技术,来改善这一感觉的敏锐度。 人的身体状况人的身体状况可影响嗅觉器官。 年龄影响年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嗅觉灵敏度也会下降。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二、气味二、气味 (一)气味的概念(一)气味的概念 至今没有明确的定义。 按通常的概念,气味就是“可以嗅闻到的物质”。 在人类和高等脊椎动物中,通
19、过吸入鼻腔和口腔,在这些感官的嗅感区域上形成一个感应,产生一个不同于所见、所闻、所尝和情感的感觉,具有产生这种感觉潜力的物质就是气味气味。 气味的种类非常多。借助分析仪器可以准确区分各种气味。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二)气味的分类(二)气味的分类 气味分类是气味分析的基础。 对气味的分类曾有许多学者做过尝试。海宁(Henning)曾提出过气味的三棱体概念,他所划分的六种基本气味分别占据三棱体的六个角(图2.5)。 Amoore的气味分类法也很有名。 索额底梅克氏分类法(Zwardemaker) 和舒茨氏分类法(Schutz)是典型的 气味分类方法。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现在公认的气味分类方法是
20、根据Spurrier(1984年)的建议,将气味概括地分为八大类: 1.动物气味 2.香脂气味 3.烧焦气味 4.化学气味 5.香料气味(厨房用) 6.花香 7.果香 8.植物与矿物气味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三)嗅味阈影响因素(三)嗅味阈影响因素 嗅觉和其他感觉相似,也存在可辨认气味物质浓度范围和感觉气味浓度变化的敏感性问题。 人类的嗅觉在察觉气味的能力上强于味觉,但对分辨气味物质浓度变化后气味相应变化的能力却不及味觉。 影响嗅味阈测定的因素包括:测定时所用气味物质的纯度;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时各项条件的控制;参加实验人员的身体状况和嗅觉分辨能力上的差别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三、食品的
21、嗅觉检查三、食品的嗅觉检查 (一)食品的香气(一)食品的香气 任何一种食品的香气都不是由某一种呈香物质单独产生的,而是由多种呈香的挥发性物质所组成,是多种呈香物质的综合反映。判断一种呈香物质在食品香气中所起作用的数值称为香气值,也称发香值,它是呈香物质的浓度和阈值之比,即:香气值香气值=呈香物质的浓度呈香物质的浓度/阈值阈值 当香气值1时,人们的嗅觉器官对这种呈香物质就没有感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二)嗅技术(二)嗅技术 嗅技术是食品感官评价时识别嗅感受的一个过程。 通常对同一气味物质使用嗅技术不超过三次,否则会引起“适应性”,使嗅敏感性下降。 嗅技术并不适应所有气味物质。 武汉理工大学出
22、版社 (三)气味识别(三)气味识别 1.范氏实验范氏实验一种气味物质不被送入口中而在舌上被感觉出的技术,就是范氏实验。这个实验已广泛地应用于训练和扩展评价员的嗅觉能力。 2.气味识别气味识别要记忆气味就必须设计专门的实验。训练实验通常是先用一些纯气味物单独或者混合后用无水乙醇做溶剂稀释成1或10的溶液,装入试管中或用纯净无味的白滤纸制备嗅味条,借用范氏实验训练气味记忆。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四)香识别(四)香识别 1.啜食技术啜食技术 品茗专家和鉴评专家发明了一个专门的技术啜食技术,来代替吞咽的感觉动作,使香气和空气一起流过鼻后部被压入嗅感区。 2.香识别训练香识别训练 香识别训练首先应注意
23、色彩的影响,通常多采用红光以消除色彩的干扰。 训练用的样品要典型,可选各类食品中最具典型香气的食品进行。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五)食品嗅觉检查(五)食品嗅觉检查 1.嗅觉检查的方法嗅觉检查的方法 一般从食品香气的正异强弱持续时间长短等几个方面来评价食品香气的好坏。 2.食品嗅觉检查的应用食品嗅觉检查的应用 在生产检验和鉴定方面嗅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许多方面的分析是无法用仪器和理化分析方法代替的。 由于嗅觉细胞有易疲劳的特点,所以对产品气味的检查或对比,在数量上应尽可能少,在时间上应尽可能短。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一、视觉一、视觉 (一)视觉器官(一)视觉器官 视觉是眼球受到外 界光线刺激
24、后产生 的感觉。(图2.6)第四节第四节 其他感觉其他感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二)视觉的形成(二)视觉的形成当人们用眼睛看东西时,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使得物体的影像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在受到光刺激后,将光信号转变成生物电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至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再根据人的经验、记忆、分析、判断、识别等极为复杂的过程而构成视觉,在大脑中形成物体的形状、大小、明暗、运动、颜色等概念。广义的视觉功能广义的视觉功能应由视觉感觉、量子吸收、特定的空间时间构图及心理神经一致性四个连续阶段组成。 武汉理工大
25、学出版社 (三)视觉的生理特征(三)视觉的生理特征 1.视觉的产生 2.明暗视觉 3. 彩色视觉 4.眼睛的适应性 5.对比效应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四四)视觉的感官检查视觉的感官检查 1.食品的颜色食品的颜色 (1)食品的呈色原理食品的呈色原理表表2.2 不同光波颜色及其互补色不同光波颜色及其互补色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颜色的分类和基本特性颜色的分类和基本特性 颜色可分为彩色系列和无色系列两大类。 彩色系列指除无彩色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 无彩色系列指黑色、白色和由两者按不同比例混合而产生的灰色。 颜色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3)食品颜色的来源食品颜色的来源 食品呈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感官分析技术 食品 感官 分析 技术 完整版 课件 全套 ppt 教学 教程 最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