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pdf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必修一知识总结必修一知识总结 第一章第一章 行星地球行星地球 1)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 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河外星系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小行星带)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适宜温度;适宜温度;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液态水液态水 2)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赤道最大,向两侧高纬度递减。 3)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太阳大气层经常发生的大规模运动。太阳活动周期 11 年,活动标志黑子和耀斑。 黑子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光球层,耀斑耀斑发生在色球层色球层,太阳风暴太阳风暴发生在日冕层日冕层。
2、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 a 干扰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讯受阻;干扰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讯受阻; b 扰乱磁场,出现磁暴现象;扰乱磁场,出现磁暴现象; c 两极出现极光现象;两极出现极光现象; d 气候异常,出现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 4)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黄赤交角:赤道面和黄道面之间的交角,2326) 5)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进行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进行往返运动,其运动周期是一个回归年。 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6)昼夜长短:同一条纬线,昼夜长短均相同,日出日落时间时间均相同。 a a、 某地的昼长,即昼弧占整个纬
3、线圈的某地的昼长,即昼弧占整个纬线圈的比例比例,再乘以,再乘以 2424 小时。小时。 b、 夜长 = 24 小时昼长 c、 某地日出时间(当地时间)= 12h昼长/2 = 夜长/2 d、 某地日落时间(当地时间)= 12h+昼长/2 = 24夜长/2 = 24日出时间 自转 公转 旋转中心 地轴 日地共同质心 从北极北极上空看 逆逆时针 旋转方向 永远自永远自西西向向东东 从南极南极上空看 顺顺时针 1 个恒星日 23 小时 56 分 4 秒 1 个恒星年 365 天 6 小时 9 分 10 秒 周期 1 个太阳日 24 小时 1 个回归年 365 天 5 小时 48 分 46 秒 角速度
4、其他各地均相等,约为其他各地均相等,约为 1515 / /小时小时 线速度 南北两极为南北两极为 0 0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减少 1 1 月初月初 近日点近日点 速度最速度最快快 7 7 月初月初 远日点远日点 速度最速度最慢慢 02326N2326SN更多精品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习塾公众号:学习塾 和我一起逆袭!- 2 - 7)晨昏外壳: 就相当于表盘上的指针,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即昼半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12 时; 夜半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24 时或次日 0 时; 赤道和晨线的交点,所在经线的
5、地方时为赤道和晨线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6 6 时时; 赤道与昏线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赤道与昏线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1818 时时。 8)区时、地方时计算:东加西减,东早西晚东加西减,东早西晚。区时(中央经线所在地方时为所在时区的区时) , 地方时(因经线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 (计算:15/时,1/4 分) 9)日界线变化规律:顺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1 天); 10)正午太阳高度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90 该地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该地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 纬度差:赤道同侧,大值减小值;赤道两侧,度数相加。纬度差:赤道
6、同侧,大值减小值;赤道两侧,度数相加。 即“同减异加”即“同减异加” 11)五带名称(热带、温带、寒带),划分依据: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12)沿地表水平运动偏向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愈向高纬偏向越大。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愈向高纬偏向越大。 应用: a 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沉积左岸(北岸),冲刷右岸(南岸); b 北半球气旋(逆时针)和反气旋(顺时针); c 气压带风带的形因;d 洋流的形成动力因素等。 13)地球内部圈层的认识基于地震波的研究, 地震波的变化规律: 横波横波(字母 S)速度慢慢,仅通过固体固体传播, 纵波纵波(字母 P)速度快快,
7、可通过固、液、气固、液、气传播, 不连续面:33km 处莫霍界面莫霍界面,2900km 处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 14)大气圈分布最广,水圈连续不规则、生物圈一跨三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两部分。 第二章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 1)地面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直接的热源的热源。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根本热源。 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特指大气辐射中射向地面的一部分,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保温作用。 无阳光直射无阳光直射有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 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N NS S更多精品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习塾公众号:学习塾 和我一起逆袭!-
8、 3 - 2)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夜晚云层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阴天比晴天温差小阴天比晴天温差小。 3)月球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 4)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高低纬度间热量差异。 热力环流:热热上升上升,冷,冷下沉下沉; 上升气流的上升气流的近地面近地面对应对应低低压,压, 下沉气流的下沉气流的近地面近地面对应对应高高压。压。 高压处等压面向上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凸, 低压处等压面向下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凹。 应用: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北半球为例( 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 低压气旋:低压气
9、旋: 近地面低压,中心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近地面低压,中心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高压反气旋:近地面高压,中心为下沉气流,多晴天。高压反气旋:近地面高压,中心为下沉气流,多晴天。 5)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6)风的方向是由以上三个力共同决定的。 理想状况(只有 F梯 ) 高(考虑 F梯和 F偏) 近地面(考虑 F梯、F偏、F摩) 风向与等压线垂直,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由高压指向低压 相对于 F梯“南左偏北右偏” 相对于 F梯“南左偏北右偏” 7)绘制某地的风向(高空或近地面、高压或低压、南北半球):)绘制某地的风向(高空
10、或近地面、高压或低压、南北半球): 从该点为起点,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从该点为起点,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然后根据半球位置偏转然后根据半球位置偏转 45,画出箭头。,画出箭头。 8)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风速越快。 9)三圈环流(环流方向,气压带风带位置、名称、性质)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高压与低压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二分日气压带以二分日气压带以 0,30,60为中心,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而南北移动。为中心,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而南北移动。 热冷冷低高低高低高990 hpa1010 hpa气 温T时间 t甲乙ABCD更多精品资料,请
11、关注微信公众号:学习塾公众号:学习塾 和我一起逆袭!- 4 - 寒冷干燥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寒冷干燥 温和多雨温和多雨 温暖湿润温暖湿润 炎热干燥炎热干燥 炎热干燥炎热干燥 高温多雨高温多雨 10)北半球冬季、夏季的气压中心名称: 夏季:亚洲大陆上较热,形成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较冷,形成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11)我国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春末春末(3-4 月月),雨带,雨带在华南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夏初夏初(5-6 月月),雨带,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
12、雨(准静止锋); 7-8 月,雨带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东北和华北, 而而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反气旋); 9 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短暂的雨季。 因此,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12)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13)冷锋和暖锋 共性: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上升,形成降雨。 区别:冷锋 冷气团主动 暖气团被迫抬升 速度快 时间短 降雨强度大 伴随大风、降温、降雨 暖锋 暖气团主动 暖气团主动爬升 速度慢 时间长 降雨强度小 多连续性降水 14)几种典型的气候类型 15)近百年来,
13、全球气候增温的原因: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多所致。 16)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海平面上升(南极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 、影响农业(中低纬减产,高纬度增产) 、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成因 特点 热带雨林 南北纬 10之间, 刚果河流域、东南亚、亚马逊流域 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终年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 3040 大陆西岸,除南极洲外各洲都有分布,地中海最为典型 副热带高压(夏)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 南北纬 4060 大陆西岸, 西欧、南、北美大陆西岸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多雨 更多精品资料,请关注
14、微信公众号:学习塾公众号:学习塾 和我一起逆袭!- 5 - ABCD第三章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 1 1)河流补给来源及其作用方式: 以雨水补给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降雨量变化一致 以冰雪补给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气温关系密切。夏季气温最高,流量夏季最大。 河流水与地下水地下水、湖泊之间可相互补互补给。 (河水水位高时,河水补给地下水河水水位高时,河水补给地下水,反之相反。 ) 2 2)我国河流汛期差异: 我国东部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夏汛型), 我国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河流一年有两次汛期(春汛和夏汛春汛和夏汛) 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河流以冰雪融水冰雪融水
15、补给为主(夏汛型夏汛型, ,冬季断流冬季断流) 3 3)水循环的类型、过程及其意义: 类型: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 蒸发蒸发 水汽输送水汽输送 降水降水 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 各环节其中,最容易受人类影响的的是:地表径流地表径流 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 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4 4)世界大洋洋流分布规律)世界大洋洋流分布规律:(注意:记的是图和模型,而
16、不是下面总结的文字) 中低纬度 洋流圈:北半球 顺 时针; 南半球 逆 时针; 北半球 中高纬 逆 时针方向洋流圈 北印度洋(以 赤道赤道 为中心)形成季风洋流,冬季 逆 时针,夏季 顺 时针。 南极绕极环流方向:自 西 向 东 。 5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气候:暖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减温减湿; 影响海洋生物渔场(四大渔场) 顺流节约燃料,加速航行;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不利航行 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扩大污染物范围 更多精品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习塾公众号:学习塾 和我一起逆袭!- 6 - 6 6)四大渔场成因:北海渔场北海渔场 A A、北海
17、道渔场、北海道渔场 B B、纽芬兰渔场、纽芬兰渔场 C C寒暖流交汇寒暖流交汇; 秘鲁渔场秘鲁渔场 D D上升流上升流 7 7)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 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8 8)水资源短缺资源短缺问题的原因原因:水资源供需矛盾供需矛盾突出。 水资源短缺资源短缺问题治理措施措施:开源开源与节流节流。 第四章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的塑造 1)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和外力。 (内力使地表高低不平,外力使地表趋于平缓内力使地表高低不平,外力使地表趋于平缓) 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外力作用:地表
18、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对地表形态塑造(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2)受风力、流水、冰川和生物等外力作用影响,地表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3)岩石成因分类: 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有化石、分层),变质岩。 4)地壳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三大岩石转化关系: 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冷却凝固岩浆岩岩浆岩, 地表的所有岩石经过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沉积岩沉积岩, 所有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变质岩变质岩, 所有的岩石经过重熔再生作用重熔再生作用岩浆岩浆 关键:岩浆岩浆 (三进一出)(三进一出)-岩浆岩浆只能形成只能形成岩浆岩岩浆岩。 岩浆岩(一进三出)岩浆岩(一进三出)-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
19、只能由岩浆岩浆冷却形成。冷却形成。 5)板块构造学说内容: 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构成,除太平洋板块全部由海洋构成,其余五个均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板块间存在相对运动,板块边缘多火山地震,如板块边缘多火山地震,如地中海地中海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A 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由非洲板块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B 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由亚欧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C 落基山落基山由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D 安第斯山脉安第斯山脉由南极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美洲板块碰撞
20、形成。 6)断层及断块山: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若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就形成了断层。断块山有我国的断块山有我国的华山华山、庐山庐山、泰山泰山。 (平地起高山-断层) ABCD更多精品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习塾公众号:学习塾 和我一起逆袭!- 7 - 7)背斜和向斜是受内力挤压形成的,判别的关键关键要看要看岩层岩层的弯曲方向的弯曲方向。 背斜背斜:岩层岩层向上弯上弯; 向斜向斜:岩层岩层向下弯下弯。 而地表的形态则是内力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乙背斜易被侵蚀变成谷地,甲向斜不易被侵蚀反而保留成山地) 。 8)流水
21、侵蚀地貌 落差大落差大的区域以溯源侵蚀溯源侵蚀和下蚀下蚀为主,形成 V 型谷; 地形平坦地形平坦的区域以侧蚀侧蚀为主,形成宽浅的槽形谷( ) 。 9)流水堆积地貌:山前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10)河流凹岸侵蚀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凸岸堆积。 第五章第五章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1)区域内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区域内各要素间统一演化;牵一发而动全身。 2)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热量差异);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水分差异);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水
22、分和热量组合差异)垂直地带性。 3)判断迎风坡)判断迎风坡-背风坡,要看雪线:背风坡,要看雪线: 迎风坡降雪多,雪线低。迎风坡降雪多,雪线低。 判断阳坡判断阳坡-阴坡,要看自然带的倾斜:阴坡,要看自然带的倾斜: 阳坡热量充足,自然带较高。阳坡热量充足,自然带较高。 判断山脉所处的位置,要看山麓基带对应的自然带类型。判断山脉所处的位置,要看山麓基带对应的自然带类型。 更多精品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习塾公众号:学习塾 和我一起逆袭!- 8 - 必修二知识总结必修二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 1)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表现不平衡。 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采取了鼓励生育的政
23、策;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快速增长原因:政治上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采取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降低死亡率降低开始,到开始,到出生率下降到较低水平出生率下降到较低水平结束,根本原因是结束,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的不断提高。 3)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分布:发达国家或地区从发达国家或地区从 20 世纪世纪 70 年代中期已步入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现代型; 我国由于大力开展了我国由于大力开展了计划生育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工作,目前已基本上实现了基本上实现了向向现代型现代型转变转变。 4)人口
24、迁移的特点: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10 年|) 、空间移位(跨行政界限) 。 二战前后,大洋洲、北美洲都是人口的净迁入地区。 目前,国际人口迁移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5)1984 年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特点:流动量大、频繁:流动量大、频繁,其迁移原因:务工、经商务工、经商 6)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 推力表现在: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拉力表现在: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交通便捷、文化设施齐全。 7)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和相对确定性。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 资源资源(正) 、 科技水平
25、科技水平(正) 、 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正) 、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负相负相关关) 。 8)我国缓解人口与环境矛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 第二单元的城市与城市化第二单元的城市与城市化 1)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平原地区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 山区和丘陵地区往往形成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 (交点即功能区边界交点即功能区边界) 2)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地域结构, 常见的模式有:同心圆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多核心模式。 3)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城市土地用途: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知识点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