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导型x射线闪烁屏技术研究_刘昊.docx





《波导型x射线闪烁屏技术研究_刘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波导型x射线闪烁屏技术研究_刘昊.docx(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硕士学位论文 波导型 x 射线闪烁屏技术研究 研究生姓名:刘昊 学科、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二一年六月 分类号: TN 282 密级: UD C : 编号 : 波导型 X 射线闪烁屏技术研究 The Technology Research of Waveguide X-ray Scintillation Screen 学位授予单位及代码 : 长春理工大学 (10186)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077303) 研究方向: 电子薄膜与 MEMS 技术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指导教师: 端木庆铎教授 研 究 生 : 刻 _ 论文起止时间 : 2008. 10 20
2、09. 12 学 号: S070100111 联 系 电 话 : 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波导型 X 射线闪烁屏技术研究是本人 在指 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 容外,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 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 声明的法律结果由 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 1/ 年 /月 _Lir 日 长春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 “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版权使用规 定 ”,
3、同意长春理工大学保留并向中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 文 数据库和 CNKI 系列数据库及其它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 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长春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学位论 文。 作者签名 : 年 月曰 年 / 月 曰 由于 X-ray 具有高光子能量、穿透力强等特点,已在科研、生产、生活等多 个 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目前的 X-my 成像探测器存在成像分辨率低、 X-my 剂 量偏 大等问题,为了优化成像的空间分辨率、减少 X-my 剂量,本文针对
4、波导型 X-ray 闪 烁屏的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此闪烁屏基于硅微通道阵列,采用 CsI(Tl)闪烁晶体为光转换材料,将 CsI(Tl) 晶 体填充于大孔列阵中,使其形成波导,从而形成波导屏。使用硅微通道阵列主 要可以 达到抑制可见光扩散、提发光效率的目的。 本文首先利用电化学刻蚀设备,制备微通道阵列,其次根据闪烁晶体的不同 性 质, .选择出适合于本课题的闪烁晶体材料 CsI(Tl)。然后,根据 CsI(Tl)与硅 片 的熔点不同,提出采用高温溶解 封闭冷却的方法将 CsI(Tl)填充于硅微通道 阵列 中,使其成为波导。由于发光效率只与波导长度有关,与截面形状无关,为 了减少变 量,简
5、便计算,选择圆柱形波导来代替长方体波导,并建立光电效应模 型及康普顿散 射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并用 matlab 对其发光效率进行模拟,得到 使发光效率达到 80%时的波导尺寸, L400pm, D12Mm。 关键词: 闪烁晶体电化学刻蚀微通道阵列 X- ray 成像探测器 Abstract The X-ray has been widely used 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duction, life and many other fields, as it has high photon energy, penetration and other charac
6、teristics. But recently the X-ray imaging detector has a lot of problems, such as low resolution imaging, large dose of X-ray and so on.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spatial resolution and reduce the dose of X-ray, this article studies for the Several of these key technology of the waveguide X-ray Scint
7、illation Screen. The Scintillation Screen is based on the silicon micro-channel array. CsI(Tl) is used for the scintillation crystal as the light conversion materials, and filled in large array holes to come into being waveguide. Then the whole system is fonned a scintillation Screen. The silicon mi
8、cro-channel array can inhibit the diffusion of the visible light, and also can raise the luminous efficiency. In this article, the silicon micro-channel array is manufactured with electrochemical etching equipment at first. And then scintillation crystal materials-CsI(Tl) is chosen which is suitable
9、 for this subject by the different nature of the scintillation crystal. Then a method of high-temperature melting - closed cooling brought forward to make the CsI(Tl) fill in the large hol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lting point between CsI(Tl) and silicon, and the waveguide is formed. Because t
10、he length of the waveguide can affect the luminous efficiency, but the shape of the section can not. So the cuboid waveguide is replaced by the cylindrical waveguide. At last a photoeffect model and a Compton scattering model are set up to the waveguide. The waveguide dimensions is got when the lumi
11、nous efficiency is reached by 80%, through analysis and using matlab to simulate luminous efficiency. The waveguide dimensions is L400fxm, D12fxm. Keywords: scintillation crystals electrochemical etching micro-channel array X-ray imaging detector 目 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m-s . i 1.1 CR 与 DR 的发展 . 2 1.2 波导
12、屏 X 射线成像技术的发展 . 5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8 第二章波导屏的组成及原理 . 9 4.1 CsI(Tl)闪烁晶体材料基本性质 . 9 2 .2 电化学刻蚀微通道阵列形成原理 . 13 2.3CCD 原理 . 19 第三章娃微通道阵列的加工 . 21 3.1 微通道阵列刻蚀装置 . 21 第一章绪论 1895 年,伦琴在一个阴极射线实验中发现一种未知的射线。他用锡纸和硬纸板把 真 空放电管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以防止任何可见光线从管中透露出来,然后,拉上 所有窗 帘,接通感应线圈,接通电源,使高压放电通过放电管。此时伦琴发现,在距 离放电管不 到 1 米的亚铂氧化钡小屏上
13、发出了绿色的荧光。他找来书本、木头、硬橡 胶等各种各样的 材料做障碍物,挡在放电管和荧光屏之间,反复进行实验,除了铅和 铂以外,其它物质都 能被这种射线穿透,这种看不见的射线还能使包在黑纸中的相纸 感光。后来,伦琴让他的 妻子用手捂住照片底片,并用这种射线照射,当显影后,夫 妻俩在底片上看见了手指骨头 和结婚戒指的影象。伦琴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并把该射 线取名为 X-ray 。而一直到 1912 年,在德国的著名的物理学家 Ma-劳厄成功做成了 X-ray 的衍射实验之后,人们才逐步对 X-ray 的内部本质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本 身 来 说 , 它 是 一 种 波 长 很 短 的电 磁 波
14、, 我 们 确 定 它 的 波 长 范围 在 IX 10_3 nm 10nm 这 个 区 间 内 , 并 且 它 的 波 长 还在 紫 外 线 射 线 与 y 射 线 之 间 。 而 X-ray 在 它 的 波 长 区 间 内 , 又 被 划 分 为 三类 , 在 这 其 中 超 硬 X-ray 是 指 波 长 小 于 IX l _2 nm 的 , 于 此 相 比 较 来 说 , 硬 X-ray 和 软 X-ray 的波 长 分别 在 lXl(T2 nm lXHnm 和 IX lOnm lOnm。由 于 X-ray 的波 长 较短 且 直线传播, 所 以它要比可 见 光具有更高 的 能 量(
15、介 于 20eV 与 1.2MeV 之间), 这 使 得 X-ray 的 粒 子 特 性 较 为 明 显 。 X-ray 的 光 子 呈 现 电 中 性 , 所 以 它 不会 在 电 场 或 磁 场 中 偏 转 。 同 时 , X-ray 具 有 很 多 光 学 性 质 , 如 衍射 、 透射 、 相 千 散 射 、 不 相 干 散 射 、 偏 振 等 。 但 X-ray 被 人 们 应 用 最 多 的 还 是 它 强 大 的 穿 透 能 力 , 它 可 以 将 分 子 或 原 子 分 离, 让 底 片 感 光 , 也 能 对 生 物 细 胞 的 产 生 极 大 的 破 坏 作 用 。 由于
16、X-ray 较强的穿透能力, X-ray 在被发现后的数周后就被应用于医学诊断。随 着 科研技术的发展,人们对 X-ray 的本质及特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将 X-ray 越来越 多的 应用于各个领域。然而,我们在获取事物信息时,用到最为直观的方式就是观察 , 人们发明 了望远镜、显微镜等仪器就是用来不断地提高观察的广度和精度,从而获取 图 1.1 伦 琴 拍 摄 的 首 张 X-ray 成 像 影 像 , 指 骨 和 指 环 清 晰可 见 X-ray 就 其 更多的信息。但无论如何,人眼是无法直接观察到除可见光以外的其他射线的,而可 见光 只占整个自然界电磁波的一小部分。于是人类打破可见光的
17、局限,对与可见光相 邻的红外 线和紫外线展开了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紫外线的成像性能不够理想; 而红 外探测 方面,研制出了单色仪、光谱辐射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多种红外 辐射测量仪器, 技术己经较为成熟。此时,人们又将目光转向了具有较宽波谱范围的 X-ray。从宏观角度 来看, X-ray 探测及成像技术的发展可以使我们更清晰的观测太空 中的 X-ray,这对于我们 加深对宇宙的了解有很大的帮助;从微观来看, X-ray 的穿透 能力广泛的应用于测量、医 疗、安检等方面,而其在这些方面的优势,是其他探测技 术所无法替代的。因此, X-ray 成像探测器的研发就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焦点 1
18、 。 (1)CR 与 DR 的发展 如今,随着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放射影像领域先后出现了 一系 列新的成像技术和设备,构成了当代新的影像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极 大丰富了 形态学诊断信息和图像层次,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图像信息的数字化。 X-ray 成像技术在医疗成像、无损检测及安全检查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在过 去 的十年中,数字 X-ray 成像探测器己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发展。如现在市场上比较流 行的 CR、 DR 等技术。 CR 即为计算机 X-ray 摄影系统, DR 为数字化 X-ray 摄影系统。 这些 探测器替代了原始胶片,能够实现实时成像,对 X-ray
19、的光转化效率达到了 60% 以上 (传 统仅为 20% 30%), 密度分辨率高达 21( M4 灰阶 (传统仅为 26 灰阶 ),在一定程 度上降低了 X-ray 的使用剂量 2 。 CR 与 DR 它们拥有的共同特性是将 X-ray 的影像信息统一转化为数字类型的影像 信 息 3 ,不像以前一样以 X-ray 胶片本身为保存和显示信息的载体。老一代的 X-ray 在 照相 的时候,必须使用大量的曝光剂,同时影像的质量只能在照相时候完成就不能再 进一步得 到改善,如果一时遇到了质量达不到要求,那么当时就往往需要重新拍摄, 增大了复拍工 作量、胶片的消耗也是不可预计、工作效率当然会大大降低,造
20、成了无 法弥补的负担,但 是为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当时还不得不进行下去。现在我们拥有了 CR 与 DR 两种技术,它们 拥有动态范围广、曝光容度宽、线性好等优良特性,可在数据 存储、分辨率、反应速率等 方面,远远超越老式显影系统,即使在测试条件不是很清 楚的情况下,也可以很好的获得 图像,加之 CR、 DR 才用了新一代的图像显示增强技 术,大大的降低了重拍的次数,降低 工作量,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 。 3 图 1.3 DR 照 片 图 1.2、 1.3 即为 CR 和 DR 在做人体扫描时得到的数字化影像,在成像原理方面, CR 技术是借助荧光存储板间接将 X-ray 转化后成像, DR
21、技术可以直接得到数字格式 的图像。 而这两种技术在获得了数字化信号图像并经精细的图像处理系统处理完毕后, 都可以在一 定范围内,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改变图像的特性,然后通过图像处理,实 现图像的优化用 于以达到所想要的最佳的视觉效果,因此可以提高了图像本身的质量。 而传统的 X-ray 照 相技术所得到的影像是固定的,不能优化或改变,这就使得 CR、 DR 的优势更加明显。 目前数字化图像的灰阶己提高了丨倍的胶片级,图像无论是层次、细节、分辨率 都 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并且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专用的图像软件实现对于图像的噪声 滤波、 对比度、画面平滑等调整。这种相应的软件技术还有很多种就不一一详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波导 射线 闪烁 技术研究 刘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