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共123页).doc
《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共12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共123页).doc(1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永乐镇土地整理项目规 划 设 计 报 告项目承担单位:负 责 人:联 系 方 式: 规划设计单位:规划设计技术负责人:规划设计项目负责人:规划设计人员:基础资料提供单位: 联系地址:联 系 人: 联系方式: 目 录专心-专注-专业第一部分 规划报告1 前 言土地整理是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高土地质量和生产能力,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和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加快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土地
2、整理的开展,首先必须作好充分、可行的规划设计。因此,为了切实有效地开展仪陇县永乐镇省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工作,并为项目的施工提供依据,在仪陇县永乐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编制本项目的规划。本次规划的项目为省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1.1 项目建设背景仪陇县思德水库始建于1970年,1997年竣工验收,总库容4170万方,有效库容2043万方,配套干渠与部份支渠已基本结束,可控灌9.43万亩农田,解决10.4万人的饮水困难。但没有相应的斗、农、毛渠配套,灌区内的农田还处于串灌串排和无法灌溉的情况,为了充分发挥思德水库在灌区的效益,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最大效益地发挥土地整理项目资金效
3、益,改善灌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地力,增加耕地,省政府张忠伟省长2005年6月来仪视察时指出:土地整理项目也要尽快与思德水库干、支渠相结合进行。省国土资源厅宋光齐厅长也作了重要批示:将思德水库干渠灌区内选二万多亩作为省上重点项目进行实施。同时,为深入贯彻落实新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提高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仪陇县根据该县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特点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拟在具有良好的光、热、水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且交通方便,种植适宜性较广,相对集中成片,存在较大的整理潜力和价值的永乐镇穆家坝、柑子园、大柏树、骡子坎、檬子梁、堰塘坝、赵家坝、史家沟等8个村70个
4、社开展土地整理。仪陇县国土资源局依据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川省土地整理专项规划、仪陇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仪陇县土地整理专项规划(20052010年)以及土地开发整理标准的要求,按“先易后难,生态优先,综合效益最大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于2005年6月向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申报了该整理项目的立项报告。仪陇县国土资源局根据省国土资源厅的意见,开展了项目的外业踏勘工作,并请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专家和技术人员对项目区进行了现场踏勘,作了技术审查。根据踏勘和审查意见,仪陇县土地开发整治中心组织农业、水利、交通、林业及国土专业技术人员对该项目作为省重点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并按照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
5、和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川国土资发2004147号文)和关于印发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4164号)的有关规定来编制规划设计报告。1.2 项目建设目的(1)通过土地整理,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缓解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2)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3)因地制宜,完善项目区配套的基础设施, 特别是完善项目区与思德水库渠系配套的农田水利和田间道路设施,尽力消除旱涝灾害对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便农民生产、生活,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增加粮食产量;(4)结合项目区实际,通过切
6、实可行的改坡改土工程和土壤增厚培肥措施,建设高产、稳产农田;(5)合理布置水土保持工程,改善生态环境,塑造项目区农村新景观,提高项目区人民的生活质量;(5)调整土地产权关系,保护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项目区社会稳定。1.3项目规划任务(1)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具体落实仪陇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仪陇县土地整理专项规划(20052010年)以及省委、省政府与省国土资源厅该项目的批复,制定项目区土地整理的目标、任务和方针,并落实土地整理指标;(2)根据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土地适宜性分析的要求,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的方向和土地利用布局;(
7、3)尊重现状,通过水资源平衡分析,改善现有灌排系统,并根据需要完善田间路网;(4)确定项目区主要工程的布局与设计;(5)充分论证,保证公众的广泛参与,确定规划方案;(6)制定规划实施的相关政策和措施。1.4 项目规划依据1.4.1相关规划及报告(1)仪陇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2)仪陇县永乐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3)仪陇县土地整理专项规划(20052010年)。1.4.2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踏勘报告仪陇县永乐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4.3行业技术标准(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
8、-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7)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8)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2001;(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10)四川省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11)四川省中部丘陵地区改造中低产田项目技术工作要点(试行);(1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1988);(13)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5
9、084-1992);(14)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5791-1993);(1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1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1992);(17)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1997);(1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1997);(19)渠道防治工程技术规范(SL18-1991);(20)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1995);(2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1989);(22)林业工程制图标准(LY/J002-1987)。1.4.4有关法律法规政策(1)中华
10、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7)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8)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9号);(9)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1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11)关于申报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耕发2000007号);(12)关于印发的
11、通知(川国土资发2004164号);(1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川国土资发2004147号)。1.4.5其它相关资料(1)仪陇土地;(2)仪陇县永乐镇土地统计台帐;(3)仪陇县国土志;(4)南充市仪陇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5)仪陇县水资源调查与评价;(6)仪陇县统计年鉴20032004;(7)南充市工程造价信息,2005年2月。1.5项目规划的理论基础1.5.1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利用理论环境伦理是指研究人与自然关系时应遵循的人类道德行为规范。其中,最重要的为土地伦理观。该观念由美国学者利奥彼德(Aldo Leopold)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他将人类群体的边界扩
12、大,从而包括土壤、水、植物和动物,它们的总和便构成了一个群落整体,利奥彼德称之为土地。这样土地伦理观将人类从土地群落征服者的地位改变为土地群落的普通一员,人类应该尊重其共同体及土地群落总体。根据土地伦理观,我们在开展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时,不要完全将其看成只是一个经济和工程问题,还应该考察其伦理上是否正确、美学上是否有价值和经济学上是否可行,以便判断规划设计方案和拟实施的土地整理工程措施是否倾向于保护土地整理项目区生物群落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美学属性。土地可持续利用是指土地的利用不能对后代的持续利用构成危害。换句话说,土地的利用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要影响人类今后的长远需要。土地可持续利用包
13、含两层含义:一是土地资源本身的高效持续利用;二是土地资源与社会其他资源相配合共同支撑经济、社会的持久发展。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目的在于具有持续性特点的利用。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的增长性构成了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土地数量的有限性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出了宏观要求,土地的可更新性和利用永续性又使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成为可能。协调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永恒主题,也是我们开展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中遵循可持续利用理论,首先应将“新增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作为规划设计的目标,统筹规划后备资源的开发,并充分考虑其生态环境的适宜性,以增加符
14、合生态建设要求的新耕地。其次,各规划设计方案要有利于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肥力,提高土地的抗旱、抗洪、抗涝能力,降低酸碱度,改良土壤结构,从而有效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实现项目区土地资源的更新和持续利用。第三,应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费用/效益分析,以保证按规划设计方案开展的土地整理所获得的综合效益大于所耗费和所损失的效益(费用),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1.5.2生态经济理论土地资源是无法替代的重要的自然环境资源,它既是环境的组成部分,又是其他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载体。土地本身就是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多种要素组成的一个多重结构的生态经济系统。也就是说,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由土地
15、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在特定的地域空间里耦合而成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及其组成部分以及与周围的生态环境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素的相应变化,从而影响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任何土地利用的措施(包括土地整理)不仅仅是自然技术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生态经济问题,并同时承受着客观上存在的自然、经济和生态规律的制约。根据生态经济理论,我们在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时,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全局观念和系统观念,要考虑到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相互关系,不能只考虑如何制定规划设计方案来加强对土地的利用,而忽视了所规划
16、设计的对土地开发、整治和利用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实施对系统内其他要素和周围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和破坏。也不能只考虑项目区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而忽视了涵盖项目区在内的整个地区乃至于更大范围内对其的合理利用。因此,应当将各种生物技术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和经济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山、水、田、林、路、村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实行综合治理,以期更大范围地改善生态环境。1.5.3系统工程理论 系统工程(System Engineering)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组织管理技术,是以大型的复杂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并有目的地对其进行规划、研究、设计和管理,以期达到总体最优的效果。当前,系统工程已被
17、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城镇建设、交通运输、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人口控制等社会经济领域,并在资源环境管理等方面发挥着有效的作用。系统工程是把对象系统看成是一个整体,同时把研究过程也视作为一个整体。这样,人们把系统作为若干子系统有机结合成的整体来设计,对每个子系统的技术要求都首先从实现整体技术协调的观点来考虑,对研究过程中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矛盾或子系统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矛盾都要从总体协调的需要来选择解决方案。同时,把系统作为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来研究,对它的所有技术要求,都尽可能从实现这个更大系统技术协调的观点来考虑。在土地整理实践中,某土地整理项目作为一个大型复杂的系统,在对其进行规划设计
18、时,一方面,要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基础,运用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多种工程技术,合理科学地进行安排。另一方面,就某项工程技术措施从子系统来看效果很好,但从项目的全局来看就不一定好,同样有些工程技术措施从局部看效果不太理想,但从整体来看却有应用的价值。因此,为了保证土地整理系统的整体性效益,在进行项目规划设计时,就需要运用现代管理技术,特别是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平衡,并对项目区的各项土地整理工程,如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等进行均衡配置和布局,使项目区各处的土地利用均能受益,以期取得最大的综合效益。1.5.4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是关于土地利用投入和所得报酬之间
19、相互关系的理论。其基本思想是,当土地的投入不断增加时,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技术条件下,人们从土地上获得的报酬也随之增加,但当投入达到一定量时,报酬将不再随土地的投入而增加,相反趋于减少,只有当科学技术有突破性进展时,才能重新出现报酬递增现象,一定程度后,又呈报酬递减现象。因此,在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时,对项目区土地整理的各项工程安排及投入不能过多和盲目,要遵循集约经营规律,寻求项目区内各资源要素投入与土地资源的最佳配合比例,优化土地、劳力、资本三种资源的搭配,并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以达到依靠先进技术提高项目区土地生产力和合理投入生产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的目的。这也是合理组织土地开发整理中必须顾及
20、和落实的。1.5.5相关的工程技术原理由于土地整理是在一定区域内,主要通过采取一定的工程技术手段,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以改善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因此,对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主要涉及到如何采用并布局一定的工程、生物措施,在项目区内平整土地,归并零散地块,修筑梯田,整治坑塘水面和农田水利设施,规整农村居民点用地;建设道路、机井、沟渠、护坡、防护林等农田和农业配套工程;治理沙化地、盐碱地、污染土地,改良土壤和恢复植被等。这样就需要依据和运用相关的工程技术原理和方法作为指导,如农田平整工程的技术原理
21、及方法、农田水利、排灌电气工程的技术原理及方法、道桥工程的技术原理及方法等,并要求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设计标准来进行规划设计。1.6项目规划设计的技术路线本项目规划设计的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道桥工程布局居民点整理工程布局农田灌排水工程布局形成最终规划设计成果,并提交审核修改规划设计报告、工程投资预算和有相关图件征询专家意见反馈到项目区征求当地意见反馈及意见征询制作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整理规划图和各单工程设计图撰写规划设计报告编制工程投资预算 统计分类工程量典型田块设计防护林设计交叉建筑物工程设计道桥工程设计农田排灌工程设计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单体工程设计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22、防护林工程布局土地平整工程布局项目工程总体布局形成初步的沟、渠、路、土地平整等主要工程的规划布置方案分析、评价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适宜性确定项目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目标、任务和要求项目预算表及说明各单体工程设计横纵断面图项目位置图设计平面布局图项目规划图项目现状图 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电力、通讯设施现状道路设施现状水源水系渠系种植制度地形地貌气候土地利用类型征询当地对土地整理的意见和要求了解项目区土地利用状况图件资料各文案资料和相关信息资料 现场踏勘勘; 资料收集确定项目范围和项目区土地整理建设规模1.7项目建设期限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7.1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的建设期限为1年。1.7.2项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 整理 项目 初步设计 报告 1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