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与普通话使用现状的调查报告(共19页).doc





《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与普通话使用现状的调查报告(共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与普通话使用现状的调查报告(共19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录参考文献17 专心-专注-专业昭通市昭阳区方言与普通话使用现状的调查 摘 要:调查通过对现居住在昭通市昭阳区城区内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提供的数据,从所调查的对象对普通话和昭通方言的使用情况入手,分析普通话和昭阳区方言在昭通的使用现状。根据分析,提出一些在国家大力推行普通话的前提下保护昭阳区方言的有效措施。 关键字:普通话;昭阳区方言;使用情况一、昭通方言的形成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世界各民族的语言,在它历史发展过程中时而分化,时而统一,方言就是在分化和统一的复杂的历程中形成的。一般情
2、况下,民族共同语总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汉语共同语言,即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就是在汉语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昭阳区方言属于昭通方言,昭通方言的形成原因包括了昭阳区方言,所以本次调查以昭通方言的形成为介绍对象。昭通方言是在昭通地区使用的地方话,昭通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下西南官话区滇东北片。昭通方言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昭通地处云南的东北部,这里高山峻岭,交通闭塞,但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据历史记载,早在夏、商时期,中原王朝就在昭通建制,当时属梁州地域;周为窦地甸,大雄甸;春秋为蜀国地靡莫部;秦为蜀郡辖地;西汉辖朱提
3、;东汉置朱提郡;三国为蜀地;两晋、南北朝仍置朱提郡,曾一度设置南广郡。明洪武年间由四川布政司管。到了清雍正年间从四川划归云南管辖,实行“改土归流”最早开发昭通的当属彝族先民希母遮的后裔,随后其他民族不断迁入昭通,促进了昭通经济文化的发展,秦开五尺道,昭通成为中原地区进入云南的必经之地。唐宋时期一些汉族或商贾、或为汉语方言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自汉唐以降,随着汉文化的影响日盛,少数民族文化不断融汇,形成了昭通地域性的文化格局,昭通方言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气质。昭通方言语调铿锵,多具阳光之气,在整个云南多方言中特点鲜明。尤其是昭通方言里的词汇,更是透露出浓厚的地域色彩。本文着重对昭通方言和普通话
4、在词形、词义、词的来源等方面的差异做研究,旨在从词汇方面凸显昭通方言的独具特色。二、调查动机 昭阳区方言是昭阳区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昭阳区的人们用于表情达意的最主要工具,同时也对古现代文学创作、古汉语研究及丰富汉语词汇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使得地方文化不可避免的遭到了冲击。昭阳区方言在国家强制推广普通话的政策下,昭阳区方言的的话语权逐渐被削弱。许多非昭通人(昭阳区人)判断一个人的口音是否是昭通方言(昭阳区方言)只是单凭这个人是否可以区分语音n、l,也就是说在非昭通人(昭阳区人)看来除了语音n、l之分,昭通方言(昭阳区方言)就
5、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在普通话的大力推广下,昭阳区的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使用普通话,很少使用方言。导致昭阳区方言很多富有特色的方面被人遗忘甚至消亡。因此如何让昭阳区的人们在使用普通话的同时也不忘继承和发展昭阳区方言是本次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为了让昭阳区的人们在说普通话的同时,不忘家乡的方言,继续传承下去,让人们意识到作为昭阳区非物质文化的昭阳区方言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正在衰弱。此次调查会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昭阳区文化传统的继续发展奠定语言基础。三、调查时间2014年12月30日2014年1月2日四、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在昭阳区市一中周围开展,采用问卷、资料收集相结合形式来进行调查,在
6、设计调查问卷时采用以客观问题和主观问题相结合的方法。五、调查问卷分析本次调查从四个年龄段(18岁以下、1930岁、31-50岁、50岁以上),在每个年龄段随机选取25名昭通市一中附近的人进行调查。本次调查一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0份。通过这100份问卷从被调查者的职业因素、文化因素等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如下:(一)主观题调查结果1.调查总人数的普通话和方言的使用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认为自己普通话水平很好的占了总人数的22%,而认为自己方言水平很好的占了总人数的50%;普通话水平很差的占了总人数的6%,方言水平很差的仅占1%。单看总人数的图表似乎方言没有因普通话的推广而影响它的使用
7、现状,昭阳区的人们还是以昭阳区方言作为他们的主要交流语言,而普通话只是一部分的人在使用。但是上表只是方言和普通话使用现状的表面现象,当把调查对象按年龄段来分开调查时,得出的结果与总人数图表是截然不同的,下面是分析不同年龄段方言和普通话的使用情况:2.不同年龄段方言和普通话使用情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多数人都能熟练的使用普通话和方言,但是在国家大力推行普通话的政策下,普通话的使用人数略多于方言。另外,调查数据还显示,不能熟练或不会使用普通话的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由于这类人长期居住在本地,很少或者没有接受过普通话的教育、训练,方言成为了他们交流的主要语言,故其普通话水平低下。青少年相对于中老年人的普
8、通话水平较好,大多数青少年表示可以熟练的运用普通话。在调查过程中,还有部分18岁以下的人表示老年人说的某些方言他们都不是很了解。两种语言都能熟练运用的则是青少年居多。3.人们对普通话和方言的态度图1在交流时普通话和方言哪个更频繁普通话方言一样213221图2普通话和方言哪个更重要普通话方言一样582616图3在交流时普通话和方言哪个更频繁普通话方言一样423622 图1的数据显示,在主观上与普通话相比更多的人在交流时愿意用方言,他们认为用方言交流更显亲切,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人们更喜欢普通话和方言混用,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方言会更加亲切自然,而在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更显得得体。倾向两种语
9、言共用占47%,是占比最大的。 然而从图表2和图表3可以看出, 虽然人们主观上更愿意使用方言交流,但是在昭阳区城区的居民普通话使用更频繁占了42%,此次调查涉及了不同年龄段的人,但大部分是学生或是有工作的人,他们认为会说普通话对工作和学习都比较重要,可以提升自己的形象。近年来,昭阳区许多学校扩招了外地学生、外来务工的人口也不断增多,这使得昭阳区人日常用语单一化的局面有所变化,大家为了更好的交流都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社会威望较高的共同语普通话来作为交流的主要语言。所以在调查所得数据中也显示,人们认为普通话重要的占58%、方言重要的只占了26%,说明在大部分人们心中普通话的重要程度高于方言。这个结果与
10、普通话推广工作历年在昭阳区的不断深入、普通话教育的影响不断扩大是相符合的。 4.职业因素不同职业的普通话使用水平职业因素学生公职人员教师农民其他很好84802还可以1681309较差522611很差00033 根据调查可以看出,昭阳区人们由于职业的差异导致普通话水平存在很大的不同。在调查中,作为公职人员的有14人,只有4人的普通话水平很好,占了公职人员的28%,其他职业中有11的普通话水平是较差的,仅有2人的普通话水平达到了很好,有3人是普通话很差,占了12%。农民的普通话水平相对于其他职业较低,普通话水平没有人达到很好或是还可以,且普通话很差的人有3人,占了33%,比其他职业的占比多。与这三
11、种职业相比,学生和老师的普通话水平明显比较高。学生中普通话水平很好的有8人,占学生总人数27%;教师中普通话水平很好的也有8人,占了老师总人数的34%。学生中普通话还可以的有16人,占学生人数55%;教师中普通话还可以的有13人,占教师总人数56%,此次调查学生和教师普通话没有很差的人。不同职业的方言使用水平职业因素学生公职人员教师农民其他很好9710617还可以115837较差82501很差10000 根据调查可以看出,其他职业有17人的方言水平很好,占了68%,方言水平较差的其他职业人数仅有1人。其次农民有6人的方言水平很好,占了66%,被调查的农民中没有方言较差或者很差的人。与这两种职业
12、相比,学生、公职人员和教师的方言水平差不多,不及农民和其他职业的方言水平。其中,学生方言很好的人有9人,占比31%;公职人员有7人的方言很好,占了50%;教师有10人方言很好,占比43%。 由职业的不同可以看出,农民和其他职业者的职业对普通话的要求不高,导致这两个职业的普通话水平低下。公职人员虽然在职场中也会使用到普通话,但并没有硬性要求一定要说普通话,使得公职人员的普通话水平较弱。教师和学生需要普通话交流,不断的使用普通话,使得他们的普通话水平比其他职业好很多。与普通话的使用情况相反,方言的使用水平却是农民和其他职业者高,因为他们没有或者很少接受普通话教育,昭阳区方言这种土生土长的语言成了他
13、们交流的必要语言。学生和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在交流时因为有语言的特别限制,让他们对普通话很熟悉,很少运用方言,对方言的陌生感的加剧。5.不同文化程度使用普通话水平不同文化程度的普通话水平没有受过教育小学中学大学大学以上很好06466还可以0721117较差57761很差42000 从上图表可以看出,昭阳区人们的普通话水平与他们的文化程度密不可分。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普通话水平只达到较差或很差的水平,且在被调查的100个人中共6人是普通话很差,没有受过教育的就有4个,占普通话很差总人数的67%。小学是普通话学习的初级阶段,语言能力好的人接受普通话较快,普通话相对要好,但有的学生由于初次接触普通话还不适
14、应,所以学习普通话的效果一般。中学、大学和大学以上文化水平较高,在学校长期学习普通话,虽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达到很好的水平,但是中学以上就没有普通话很差的人。其中,中学普通话很好的人占中学总人数的12.5%;大学普通话很好的人占大学总人数的26%;大学以上普通话很好的人占大学以上总人数的42.8%,这个比例是随着文化程度的变化而不同的,文化程度越高,普通话水平就越高。反之,文化程度越低,普通话水平就越低。6.使用普通话和方言的情境 具体到使用方言的场合,在家里使用方言的比例相当高,占了69%,但在家使用普通话的比例却为0;相反,普通话的使用场合以学校占优,占比43%,但在学校使用方言的比例也是为0
15、,这样的调查结果是出人意料的。使用普通话的场合,多以工作单位学校等公共场合为主,这一方面是职业规范所致,另一方面也与城市内人口流动增幅度增大有关。在与陌生人交谈时人们用普通话的比例也大大高于方言,因为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人们对周围环境的陌生程度较高故而会选择普适性更强的普通话,加之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昭阳区是昭通的中心城市,这种情况实属正常。而在交流氛围轻松的家庭中,方言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仍然在家庭交流中占据优势。所以人们在非正式场合(如家庭)习惯用方言交流,而在正式场合(如学校)则倾向于用普通话交流。7.普通话习得途径普通话习得途径学校父母指导媒体与人交谈4231738 根据调查可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昭通市 昭阳区 方言 普通话 使用 现状 调查报告 1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