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共20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共2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共20页).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评卷人得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天地。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主人怪而问衡。 怪:_2翻译下列句子。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_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现出匡衡的什么精神?_【答案】1 到,及,这里是照到。 奇怪。 2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3写
2、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二是借书苦读。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阅读铁杵成针,回答问题。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4李白小时候的读书态度任何?(用短文原句回答)_5他在路过一条小溪的时候,遇见了谁?她在干什么?(用短文原句回答)_6李白了解情况后,反应如何?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短文原句回答)_7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_8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答案】4未成,弃去。5逢老媪方磨铁杵。6太白感其意,还卒业。7示例
3、:干什么事只要有毅力、下苦工夫就能克服困难做出成绩的。我今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像老婆婆和李白那样坚持下去直到成功。8持之以恒阅读天地。画荻教子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或:_惟读书是务。 务:_10翻译下列句子。(1)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_(2)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_11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_【答案】9 有时 致力,从事 10 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
4、时趁机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11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阅读囊萤夜读,回答问题。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2晋朝人车胤学习态度和学识如何?(用短文原句回答)_13他因“家贫不常得油”,又时如何解决这一困难的?(用短文原句回答)_14我还知道古人勤奋苦读的事例有_、 _ 、_。1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_。【答案】12恭勤不倦,博学多通。13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4 韦编三绝 刺股悬梁 目不窥园
5、15示例:古代的小朋友在艰苦的环境下都能通过努力取得成功,我们条件那么好,反而不好好学习,今后我一定天天向上,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保叔塔:塔名。突兀层崖中: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昭庆:寺名。棹:用桨划船。娥:借指女子的眉毛,这里是说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目酣神醉: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16找出原文中描写西湖风景的句子,用“ ”画出来。17文中画“”的句子写出了作者_的心情。18文中的西湖给你
6、留下了怎样的印象?_【答案】16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17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西湖美景18西湖真是太美了!小古文阅读。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注释:诵:背诵。辍(chu):停止。諠(xun):忘记。19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意思。其母方织(_) A正在 B方向 C相当以此戒之(_) A命令 B告诫 C戒备20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_21读完以后,请说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_【答案】19 A B 20从此以后,孟子背诵不再忘记。21做任何事都
7、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可分心。读弟子规节选,完成练习。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注释)冠: 。俱: 。置: 。定: 。勿: 。(译文)(出门)帽子要戴正,扣子要系好,袜子和鞋都要穿平整紧凑。(在家)衣帽都要摆放好,各自都要有固定的位置,不要乱丢,把家里弄得又脏又乱。22请根据译文内容,猜一猜加点字的意思,补全注释。23这段话所讲的事情中,哪些你还没有做到呢?以后准备怎么做?_【答案】22帽子 都 摆放 固定 不要23“置冠服,有定位”我还没有做到,大部分都是妈妈帮我做的。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自己的衣帽自己整理。吴起守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
8、“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吴起: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昔:从前。止:留住。求:寻找。俟(s):等待。为:坚守。24“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一句中的“之”指的是()A吴起B朋友C食物D军队25“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一句中的“恐”的意思是()A恐惧B恐慌C担心D使害怕26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吴起守信的一项是()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
9、食。ABCD27吴起“不食待之”的原因是()A朋友告诉吴起不要先吃。B吴起不想在答应别人后又食言。C吴起要在军队里树立威信。D吴起怕被人说闲话。2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_【答案】24B25C26D27B28想要让军队信服,不守信用是不行的。阅读理解。孟母诫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日:“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诵:背诵。缀然:突然中止的样子。喧:遗忘。引:拿来。29这个小古文蕴含的道理是( )A母亲要教育孩子B教育孩子要用暴力C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不能半途而废30解释加点的字。其母方织
10、(_) 以此诫之(_)3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答案】29C30 正在 告诫 31从此以后,孟子不再遗忘。课内阅读。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32文中加点字“之”的意思是()。A老媪B用铁杵磨针这件事C没有实际意义33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_34理解本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老媪。B这个故事发生在象耳山下的一条小溪边。C李白受到了用铁杵磨针的老妇人的启发,完成了学业。35能够概括本文中心的四字词语是_,本文带给你的启示:_【答案】32B33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
11、磨铁棒。34A35 持之以恒 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肯下苦功,就能成功。 开心阅读。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穿:凿穿。其:它的,指蜡烛。之:指代书。邑人:同县的人。偿:报酬、回报。遂:于是、就。36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不逮:烛光照不到。B穿壁:在墙上凿洞。C大姓:姓“大”的人。D佣作:做雇工,劳作。37“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_。(用文中原句回答)38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_【答案】3
12、6C37愿得主人书遍读之38本文写了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到大户人家帮佣只为借书这两件事。小古文阅读文徵明习字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zh),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选自书林纪事(注释)临:临摹。日:每天。率:标准。遂:于是,就。于:对,对于。尝:曾经。苟且:敷衍了事,马虎。简札:信件,书信。少:同“稍”,稍微。易:改换,更换。愈益:愈加,更加。39(字词理解)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与“文徵明临写千字文”中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玉树临风B兵临城下C身临其境D唐临晋帖40(句段理解)对下面这句话翻译最准确的
13、一项是( )故愈老而愈益精妙。A因此,他的年纪越大,书法就越发精致巧妙。B因为他越来越老了,所以书法更加敷衍了事。C因此,愈老的书法水平更加精致巧妙。D因此,他的年纪越大,千字文就背得更加熟练巧妙。41(提取信息)文徵明之所以“愈老而愈益精妙”,是因为他( )A有兴趣,肯用功。B人聪明,练得多。C练得多,不随意。D不随意,有耐心。42(分析判断)下列句子中不是文徵明勤奋刻苦习字的具体行动的一项是( )A日以十本为率B书遂大进C平生于书,未尝苟且D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43(评价人物)读了这篇小古文,你觉得文徵明是个怎样的人?_【答案】39D40A41C42B43文徵明是一个勤学苦练、坚持不懈
14、、一丝不苟的人。阅读课文,完成练习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4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未成,弃去:_(2)逢老媪方磨铁杵:_(3)太白感其意:_(4)还卒业:_45“问之,曰:欲作针。”这句话的意思是:_46“铁杵成针”的故事最后成为一句俗语:_【答案】44 放弃。 碰到。 被感动。 完成学业。 45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人在干什么。老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4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
15、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47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_)(2)破之(_)48翻译下面的句子。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_49“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_【答案】47 离开 击破 48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49曹冲称象;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50用“”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取之满
16、握 “之”的意思是(_)(A代词,指手 B代词,指果)(2)母曰 “曰”的意思是(_)(A说,告诉 B日子)(3)汝勿贪多 “汝”的意思是(_)(A你 B女孩)51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文中的小孩愚蠢无知,软弱爱哭。B做人不能太贪婪,要学会取舍。C小孩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D我们做事要善于动脑筋。【答案】50 B A A 51B文言文阅读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至:等到,直到。操:拿、持。度(d):量好的尺码。52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下学 文言文 阅读 专项 练习 2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