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基础知识(共16页).doc
《文言文基础知识(共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基础知识(共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古今异义 例词 例句 古义 今义 1 居 居十日 过了 居住 2 走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跑 走 3 再 一股作气,再而衰 第二次 又 4 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水池 5 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停驻 质量差;次数 6 戾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暴戾 7 令 何患令名不彰耶 美好的 命令 8 寻 未果,寻病终 不久 寻找 9 狱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案件 监狱 10 坐 停车坐爱枫林晚 因为 坐下 11 渠 问渠哪得清如许 它(他) 水渠 12 微 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 微小 13 迁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官吏调职 迁移 14 形 无案牍之劳形
2、 身体 形状 15 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目光短浅 卑鄙 16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下 品质低下 17 牺牲 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祭祀用的物品 为正义事业而奉献 18 亲戚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父母兄弟等 姻缘亲属 19 交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错相通 交通运输 20 妻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儿女 男性的配偶 21 绝境 同上 与世隔绝的地方 山穷水尽的地步 22 无论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条件关系连词 23 几何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多少 数学学科之一 24 开张 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开业 25 会计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聚集商议 财务人员 倒装句 倒装
3、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1)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 了”
4、 (2)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a 介宾倒装 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 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b谓宾倒装 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5、。 二、 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三、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 介词“以”的
6、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例: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五、 其他,表示强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3)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峰回路转,有亭
7、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 ”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二、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三、数量词做定语后置 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 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
8、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
9、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2、句末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 3、用“者”表判断 “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4、 用“为”表判断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不能说是设法生财) 5、用“乃”表判断 “是乃狼也。”(这是狼) “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
10、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
11、“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
12、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夫战,勇气也。(曹判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
13、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 (苏轼石钟山记)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胄。(同上)省略现象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例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
14、,(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录毕,(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左传曹判论战) 2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例如: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同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尉剑挺,广起,夺(
15、 )而杀尉。(司马迁陈涉世家) 每字为一印,火烧( )令( )坚。(沈括活板)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斗卮酒。(司马迁鸿门宴) 有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竖子不足与( )谋。(同上)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4省略介词。文言中介词“于”也常常省略。例如: 今以钟磬置( )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苏轼石钟山记) 激昂( )大义,蹈死不顾(张博五人墓碑记)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6、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7、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 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 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 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 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7、(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
18、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
19、: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適: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
20、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基础知识 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