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教案(共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教案(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教案(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三章 声现象教案一、 声音的产生: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2、研究方法: (1)、转换法: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其他物体以某种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两种现象存在内在的联系,是因果关系。 (2)、应用举例: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时,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屑、泡沫、乒乓球的跳动或溅起的水花。例题: 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声音消失了,原因是手( ) 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二、 声音的传播:1、形式:以声波的形式传播。2、条件: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
2、、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例题: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的空间站建设正式开始,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空间站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其原因是(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信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三、 声速:1、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时空气的声速为340m/s。2、声速的比较:一般情况下,v气体 v液体 v固体四、回声: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2、能够区分开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时,人们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若不到0.1s
3、,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就使原声加强。因此,在屋子里讲话听起来比较响亮。 根据s=vt知,人耳要区分自己的回声和原声,人与障碍物间距离至少是s=340m/s0.1s=17m。3、 回声的应用: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可以测定海水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距离。4、 测量原理:s=v声t,其中t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声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五、 声音的三种特性的比较:音调响度音色物理意义指声音的高低(声音的粗细)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大小)声音的特色、品质决定因素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不同的发声体可以通过调整发声频率来发出相同频率的声音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决定音
4、色的重要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当发声体的材料和内部结构改变时,音色也会随之变化相应关系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振幅大,则响度大振幅小,则响度小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相关联系音调与响度毫无关系,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性。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甲的频率低,音调低;乙的频率高,音调高。甲的振幅大,响度大; 乙的振幅小,响度小。三种不同音色的声音的波形图。例题: 1、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指的是( );“高”指的是( )。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物理 年级 上册 第二 现象 知识点 复习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