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第一章-第四章经典题型方法整理(共9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章-第四章经典题型方法整理(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必修)第一章-第四章经典题型方法整理(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中物理(必修)第一章第四章经典题型方法整理专心-专注-专业(一)“六法”求解直线运动问题 在处理直线运动的某些问题时,如果用常规解法,解答繁琐且易出错,如果从另外的角度巧妙入手,反而能使问题的解答快速、简捷,下面便介绍几种处理直线运动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一、假设法 假设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的要领是以客观事实(如题设的物理现象及其变化)为基础,对物理条件、物理状态或物理过程等进行合理的假设,然后根据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在物理解题中,假设法有较广泛的应用,有助于我们寻求解题途径,便于简捷求得答案。【典例1】一个以初速度v0沿
2、直线运动的物体,t秒末的速度为v,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关于t秒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 D无法确定二、逐差法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第M个T时间内的位移和第N个T时间内的位移之差xMxN(MN)aT2。对纸带问题用此方法尤为快捷。【典例2】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24 m和64 m,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 s,求质点的初速度v0和加速度a。三、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是解答物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某些问题,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会十分繁琐甚至解答不出,而采用逆向思维,即把运动过程的“末态”当成“初态”,反向研究问题,可使物理
3、情景更简单,物理公式也得以简化,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决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可采用该法,即把它看做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样,v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速度公式、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公式、连续相等位移内的时间比公式,都可以用于解决此类问题了,而且是十分简捷的。【典例3】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粗糙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下来,若此物体在最初5 s内和最后5 s内经过的路程之比为115。则此物体一共运动了多长时间?四、平均速度法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v0与末速度v的算术平均值,也等于物体在
4、t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如果将这两个推论加以利用,可以使某些问题的求解更为简捷。【典例4】一个小球从斜面顶端无初速度下滑,接着又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它共运动了10 s,斜面长4 m,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为6 m。求:(1)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2)小球在斜面和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五、图像法 利用图像法可直观地反映物理规律,分析物理问题。图像法是物理研究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运动学中常用的图像为vt图像。在理解图像物理意义的基础上,用图像法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如往返运动、定性分析等)会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解题既直观又方便。需要注意的是在vt图像中,图线和坐标轴
5、围成的“面积”应该理解成物体在该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典例5】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被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击穿,若子弹击穿木块的过程中子弹受到木块的阻力大小恒定,则当子弹入射速度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获得的速度变大B木块获得的速度变小C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变长D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变短六、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需要牢记几个推论,这几个推论都是比例关系,在处理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首先考虑用以上的几个比例关系求解,可以省去很多繁琐的推导或运算,简化运算。注意,这几个推论也适应与刹车类似的减速到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典例6】一列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
6、个人站在第1节车厢前端旁的站台前观察,第1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 s,全部车厢通过他历时8 s,忽略车厢之间的距离,车厢长度相等,则第9节车厢通过他所用时间为_,这列火车共有_节车厢。(二)追及问题的解题研究 追及问题是运动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问题,此类问题的综合性强,往往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运动过程,每个物体的运动规律又不尽相同.追及问题的解题方法较多,题目常常可以一题多解,从而培养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一、追及问题的特点分析1追上与追不上的临界条件两物体(追与被追)的速度相等常是追上、追不上及两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2常见的两类追及形式 (1)速度大者减速(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小者(
7、如匀速运动)两者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追者位移与初始两者间距之和,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间距最小两者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恰等于被追者位移与初始两者间距之和,则刚好追上,也是两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若相遇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能再一次与追者相遇,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间距离有一个较大值(2)速度小者加速(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如匀速运动)一定能追上,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间有最大距离当追者位移等于被追者位移与初始两者间距之和时,后者追上前者即相遇二、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1.物理分析法 分析追及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是否到达同一位置.追
8、及问题的求解一般要涉及两物体的不同运动性质,以及两物体之间的运动关系.所以,在分析追及问题时,要紧抓“一个图三个关系式”,即过程示意图,速度关系式、时间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同时在分析追及问题时,要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解决追及问题的思路如下:分析两物体的运动情况 画出过程示意图 抓住两者速度关系 由时间和位移关系列方程【典例 7】 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A10 m/s,B车在后,其速度vB30 m/s.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700 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要经过1 8
9、00 m B车才能停止问A车若按原速度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说明理由 2.数学方法 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重点考查的五种能力之一.所谓数学方法就是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运用数学关系式来解决,在追及问题中常用的数学方法有不等式、二次函数的极值、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等.【典例 8】 甲、乙两车相距s,同时同向运动,乙在前面做加速度为a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甲在后面做加速度为a2,初速度为v0的匀加速运动,试讨论两车在运动过程中相遇次数与加速度的关系.3.图像法 图像在中学物理解题中应用十分广泛,它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直观地叙述物理过程,并简洁地表示物理量间的各种关系.所以图
10、像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追及问题中,一般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情况,画出运动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或者速度-时间图像,然后根据它们的运动关系解题.【典例 9】 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驶的距离为s,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 ( ) A.s B.2s C.3s D.4s4.相对运动法 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通常选取地面作为参考系.有时为了研究方便,可以灵活选取参考系.当选取其他物体作为参考系时,被研究的物体
11、的运动就是相对这个物体的.【典例 10】 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和B相距x,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2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车与A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则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什么条件?点评 本题巧选B车作为参考系,从而使解题更简单.在用相对运动方法解题时,当选取恰当的参考系后,要特别注意被研究物体的相对速度、相对位移和相对加速度等. 三、类追及问题的例析 狭义的追及问题指两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等)在公路上相互追赶所涉及的追及、相遇问题,广义的追及问题指两运动物体在同一直线或封闭图形上运动所涉及的追及、相遇问题.我
12、们把两运动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所涉及运动学规律的问题都可以看成类追及问题.这类问题可以用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来解决.【典例11】 在水平长直的轨道上,有一长度为L=2 m的平板车在外力控制下始终保持速度v0=4 m/s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将一质量为m=1 kg的小滑块轻放到车面的中点,已知滑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g=10 m/s2)(1)当滑块放到车面中点的同时对该滑块施加一个与车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要保证滑块不从车的左端掉下,恒力F大小应该满足什么条件?(2)在(1)的情况下,力F取最小值,要保证滑块不从车上掉下,力F的作用时间应该在什么范围内?【分析】 (1)物理分析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物理 必修 第一章 第四 经典 题型 方法 整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