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公司配网自动化推广技术方案(共71页).doc
《广东电网公司配网自动化推广技术方案(共7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电网公司配网自动化推广技术方案(共71页).doc(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推广技术方案广东电网公司配网自动化广东电网公司二一二年十月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广东电网公司配网自动化推广技术方案配网自动化是实现配网故障快速复电,提高配网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自2000年以来,公司先后组织广州、深圳、佛山、中山、东莞、珠海、茂名等供电局开展了配网自动化试点建设,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为指导各地市供电局更加稳妥有序地推广应用配网自动化技术,特此制定本推广技术方案。11.1 名词解释1.1.1 配网自动化配网自动化是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现代电子传感技术,以配网自动化系统为核心,将配电网设
2、备的实时、准实时和非实时数据进行信息整合和集成,实现对配电网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及控制等。配网自动化系统包括配电自动化主站、配电自动化子站、配电自动化终端以及配网通信通道,配电自动化主站与配电自动化子站、配电自动化终端之间的通信通道主要有光纤、载波、无线等。1.1.2 馈线自动化馈线自动化通过配电自动化终端(DTU或FTU)实现对配电线路运行状态的监测,当配电线路发生故障时,根据配电自动化终端监测到的故障电流或故障电压,判断故障发生的区域,并控制自动化开关设备(负荷开关或断路器)实现故障隔离和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按照馈线故障处理控制逻辑的不同,馈线自动化主要分为主站集中型和就地型两
3、种,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又再细分为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和电流电压型馈线自动化。1.1.3 故障自动定位故障自动定位是通过安装在线路上的故障指示器检测故障电流的特征来判别配网线路故障,并利用通信单元将故障信息远传至配电自动化主站来确定故障发生的区域和类型(相间短路或单相接地)。按照安装位置的不同,故障自动定位分为电缆型故障自动定位和架空型故障自动定位。2 总结为进一步减少配网故障查找和隔离时间,在充分调研、分析国内外配网自动化的应用经验的基础上,自2000年以来,公司先后组织广州、深圳、佛山、中山、东莞、珠海、茂名等供电局进行了配网自动化试点建设。截止至2012年9月,试点单位(除广州、深圳)已累计
4、3955回10kV线路实现配网自动化覆盖(包括馈线自动化和故障自动定位),试点单位配网自动化覆盖率达到40.78%。2.1 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情况试点单位结合自身的配电网网架特点,分别开展了主站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就地馈线自动化(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电压电流型馈线自动化)和故障自动定位等多种技术模式的试点应用,为公司全面推广配网自动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中,广州天河区和越秀区、深圳福田区、佛山金融高新区以及东莞、中山、珠海、茂名等中心城区配网线路已全电缆化,且重要用户集中、负荷密度大、供电可靠性要求高,配网自动化建设采用了主站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技术。广州、佛山、中山、珠海、茂名等供电局的城市郊区
5、,配电网网架以架空(混合)线路为主,网架较完善、用户较密集、线路故障高、通信条件差(光纤专网通信尚未覆盖)等,重点应用不依赖光纤通信的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技术。其中中山、茂名、珠海供电局采用了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技术,广州、佛山供电局采用了电压电流型馈线自动化技术。故障自动定位是馈线自动化的有效补充,可在进一步缩小故障查找区域,而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速的优点。目前在佛山、中山的电缆线路和架空(混合)线路中得到广泛应用。2.2 配电自动化主站建设情况配合配网线路配网自动化技术改造,为实现对配电自动化终端采集信息的综合监控和分析,各试点单位均已完成了配电自动化主站的建设。试点经验总结如下:1) 集中采
6、集,分区应用。按照公司配网调度集约化管理的总体部署,根据配电自动化主站运维管理专业化的要求,配电自动化主站设置在地市局系统运行部(调控中心),由自动化专业班组进行运行维护,各县/区局设置远程工作站进行分区监控。2) 信息交互,应用集成。目前全省已完成地、县两级调度自动化、计量自动化、配网GIS、配网生产管理(配网MIS)、营销客户等系统的建设,通过系统间的信息交互与应用集成,配电自动化主站实现了对变电站10kV出线开关和10kV配变的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控,主站系统的配网单线图由配网GIS自动生成及定时更新,有效提高了配网自动化主站动作维护的工作效率。另外,将主站采集的配网故障信息交互给配网生产管
7、理和营销客服系统,也为配电网故障快速复电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3) 电网监控,故障处理。配电网设备点多面广,配网自动化建设尚处于试点推广阶段,配网自动化尚未实现全区域覆盖,全网的电网拓扑模型和潮流分布暂不能获取,电网分析应用功能并不具备应用条件,因此应优先配置包括配电SCADA、WEB浏览、馈线故障处理(DA)等基础应用功能。2.3 配网通信试点情况各试点单位在开展配网自动化建设过程中,结合现场实施条件,相应开展了多种通信技术的试点应用,主要包括光纤通信、中压载波及无线公网等技术的应用,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表1 配网自动化配套通信应用现状序号供电局采用光纤通信(节点数)采用中压载波(节点数)采
8、用无线公网(节点数)1佛山0079772东莞28524183中山127030514珠海1040615茂名8062合计5242411169在配网自动化业务的应用中,实现“三遥”的业务节点以光纤通信为主,载波通信为辅;实现“二遥”、“一遥”的业务节点基本上都是采用无线公网GPRS/CDMA。各种通信技术试点经验如下:1) 光纤通信的主要特点是传输容量大、高速率、传输距离长、抗干扰性强、绝缘性能好等优点,然而,光纤通信的建设受城市区域道路开挖难、建设成本高等因素影响,因此只适宜对通信可靠性要求高的三遥配电节点进行应用,如A、B类供电区域。2) 中压载波通信依赖电缆线路的屏蔽层进行通信,存在通道衰耗变
9、化剧烈、干扰严重等技术难点,造成通信速率低(通信时延长)、通信可靠性不高,且不能自动适应配电网网络拓扑的变化,因此不宜在配电网应用。3) 无线公网具有业务开展快、初期网络成本低等优点,但其受限于信息安全的原因,主要应用于非控制类配电自动化终端。另外部分室内或地下配电站点无线公网信号不强,也影响终端通信的在线率。经统计,目前采用无线公网GPRS通信的配电自动化终端在线率约为90%,采用无线公网CDMA通信的配电自动化终端在线率约为85%,在线率均低于90%。因此在开展配网自动化建设时,需提前进行无线公网信号的检测工作,信号功率达不到要求时,需进行信号放大或重新选点。2.4 试点成效通过配网自动化
10、建设,各试点区域从故障发生到故障定位、隔离和非故障段合环转供的时间大幅减少,已由配网自动化实施前的数小时减少至实施后的30分钟以内。统计2012年1月至9月,试点区域配电自动化终端正确故障定位2032次,不正确动作次数138次(平均 正确率93.6%);故障指示自动定位正确故障定位853起,不正确定位94次(平均正确率90.1%);自动化开关正确动作1298次,不正确动作86次(平均正确率93.8%),试点区域实现了对配网故障的准确定位和快速隔离。另一方面,通过建设集成型配电自动化主站,实现了与营销客服、配网生产管理信息、配网GIS等系统的信息交互和应用集成,为开展配网调度集约化、配网故障快速
11、复电等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切实提高了配网运行管理水平。试点单位通过配网自动化试点建设,在技术路线、设备选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参见附录1),在此基础上,公司形成以下推广技术方案。3 推广技术方案3.1 总体原则1) 配网自动化和配网光纤通信网络建设应在配电网一次规划设计中统筹考虑,并与配电网一次设备的建设、改造同步进行。2) 对于网架结构相对稳定,负荷密度大,且具备负荷转供能力的佛山、东莞市中心城区(A、B类供电区域)电缆线路推广应用主站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模式;其它城市的中心城区(B、C类供电区域)电缆线路推广应用故障指示自动定位技术。3) 重点在佛山、东莞、江
12、门、中山、惠州、珠海、茂名、汕头、肇庆、韶关、清远、梅州等城市的中心城区、郊区(B、C、D类供电区域)以及其它城市的城区(C、D类供电区域)供电用户较多或存在重要用户、负荷较重、线路较长、故障率较高的架空/混合线路主干线推广应用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技术,在线路的第一级分支线重点推广应用故障指示自动定位技术。4) 配电自动化主站建设采用“集中采集、分区应用”模式,满足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要求。3.2 配电自动化主站技术方案3.2.1 总体技术要求1) 配电自动化主站采用“集中采集、分区应用”模式。在地市供电局调控中心部署配电自动化主站,集中采集、处理地区范围内所有配电网设备的运行状
13、况。在各区/县供电局部署远程工作站,实时监控所管辖区域配电网设备的运行状况;2) 配电自动化主站是调配一体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遵循SOA架构体系,基于统一的信息通信(ICT)基础设施,在统一的模型及服务接口标准基础上,满足配电网运行系统一体化支撑平台及运行服务总线(OSB)的构建要求;3) 配电自动化主站建设应首先满足配网SCADA、馈线故障处理、WEB浏览、综合数据交互等基本功能。分析应用功能应根据配网自动化建设情况以及配网生产业务的需求分期进行建设;4) 配电自动化主站应遵循IEC61970/IEC61968标准,实现与调度自动化、配电网地理信息(配网GIS)、配网生产管理信息(配网M
14、IS)、计量自动化和营销管理等系统的信息交互与业务集成;5) 主站的关键硬件设备采用冗余配置,确保单点故障时不会引起系统功能丧失和数据丢失,设备配置应充分考虑容量、结构和功能设计的可扩性,主站硬件配置要求详见附录3。3.2.2 系统架构技术要求3.2.2.1 南方电网一体化总体架构图1 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OS2)总体架构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OS2)遵循SOA架构体系,基于统一的信息通信(ICT)基础设施,在统一的模型及服务接口标准基础上,构建一体化支撑平台及运行服务总线(OSB)。按照南方电网二次系统一体化框架中“网、省、地(含配)”的整体结构,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定位
15、于地区级调度控制中心,是未来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体化支撑平台及运行服务总线(OSB)实现与调度自动化、计量自动化、配网GIS、配网生产信息管理、营销管理等系统的信息交互和应用集成。3.2.2.2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架构南方电网一体化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从逻辑上划分为智能数据中心、智能监视中心、智能控制中心及智能管理中心四大应用中心。系统通过统一的基础支撑平台为各类应用提供支撑,并通过配电网运行综合驾驶舱(IOC)实现综合的信息展示及操作控制,各级主站间通过广域服务总线实现数据共享和应用交互,具体划分如图2所示。图2 一体化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模块划分3.2.3
16、硬件配置技术要求系统硬件平台的选择充分考虑目前和今后硬件计算机水平的发展,以及配电网发展对配电网运行监控系统提出的要求。结构和功能上均应实现分布式部署、冗余配置,单点故障不会引起系统功能丧失和数据丢失,并达到在关键服务器硬件检修情况下的N-1冗余配置要求。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根据不同的功能,服务器可分为采集服务器、SCADA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分析应用服务器、OSB总线服务器和WEB发布服务器等;工作站可根据运行需要配置,如调配工作站、维护工作站、报表工作站、远程工作站等。图3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硬件结构图计算机网络结构采用分布式开放局域
17、网交换技术,双重化冗余配置,由主干局域网交换机及工作组边缘交换机的二层结构组成。各种应用服务器分别接入I区、II区和III区主干网交换机,I区内的应用工作站采取工作组边缘交换机接入主干网。整个硬件平台的选择应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1) 公网数采与专网数采前置服务器满足N-1冗余配置,应用分组集群并行方式运行,具备单组和单机接管能力。2) SCADA应用满足N-2冗余配置,其中两台SCADA服务器互为主备运行,并在前置服务器上部署SCADA应用,作为SCADA应用的热备用节点。3) 配电网分析应用服务器满足N-1冗余配置,互为主备运行。4) I区配置2台数据库服务器,以集群方式运行。5) I区和I
18、II区配置OSB总线服务器,对于III区OSB总线功能可以视需要部署在单台服务器中或集成在III区虚拟化服务器中。6) WEB发布服务器满足N-1冗余配置,互为主备方式运行。7) 综合运行驾驶舱服务器可根据需要选择单独配置或部署在虚拟化服务器中。8) 系统主干网交换机、主干网延伸交换机、公网/专网数采交换机、III区交换机采用双网冗余配置。9) 配备2套时间同步系统。硬件设备根据各地区的配电网规模合理配置,服务器和工作站的功能可任意合并和组合,具体配置方案与性能约束和功能要求有关,推荐配置见图4所示,配置方案见附录3。3.2.4 软件配置技术要求1) 操作系统采用Linux/UNIX平台,关键
19、应用功能的主服务器,以及网络边界处的通信网关、WEB发布服务器等,应该使用安全加固的操作系统。2) 采用中间件技术,实现平台和应用跨不同硬件平台、操作系统的功能。3) 关系数据库软件支持集群方式运行,宜具备分区功能,支持遵循工业标准的数据库结构化查询语言SQL。4) 对支持硬件虚拟化的服务器,宜配置主流通用的虚拟化套件。5) 系统应配置运行服务总线用于集成主站系统各应用功能模块。6) 系统通过支撑平台软件实现统一的公共服务和系统管理功能,为应用软件提供即插即用的软件平台。7) 系统应根据需要配置各类应用软件,所有应用软件应在统一的支撑平台上实现,具有统一风格的人机界面和数据库界面,并使用遵循C
20、IM标准的公共电力系统模型及数据库。8) 主站系统应用软件配置按“附录5.4 软件配置指导方案”配置。3.2.5 信息交互技术要求为实现应用服务的智能化集成与管理,需同步建设主站运行服务总线OSB。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信息集成建立在数据中心基础上,各类数据信息的交互通过OSB总线或Web Service方式实现。图5 配电自动化主站OSB总线结构图与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有数据交互需求的系统包括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电网GIS系统、配电网生产管理(MIS)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营销管理系统等。1) 与调度自动化系统接口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采用标准的CIM/CIS接口和符合IEC61968总线标
21、准接口方式从调度EMS系统获取主网图形、模型及变电站10kV出口开关状态、保护等信息。2) 与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接口采用标准的CIM/CIS接口和符合IEC61968总线标准接口方式或Web Service方式与配电网地理信息GIS系统实现数据交互,获取馈线单线图、地理图形文件、环网图、设备数据以及电气拓扑信息、模型信息等信息。3) 与配电网生产管理系统接口通过通用服务总线或Web Service方式实现数据交互,接受配电网设备参数信息、配电线路图形信息、网络拓扑信息、生产计划数据等信息。4) 与计量自动化系统接口通过通用服务总线或Web Service方式实现数据交互,接收计量自动化系统中的
22、用户信息、负荷数据、电能量数据并进行检测、分析、统计处理,其中的负荷数据可以作为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一个实时(准实时)数据源使用。5) 与营销管理系统接口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与营销管理系统接口互连可通过通用服务总线或Web Service方式实现数据交互。3.2.6 安全防护技术要求图8 配网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配置图系统安全要求严格遵循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和配电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的规定,按照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标准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和广东电网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实施规范的要求配置安全防护设备。具体要求如下:1) 主站端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之间通过正反向物理隔离装置实现非
23、网络方式隔离。2) 安全区I和安全区II之间通过硬件防火墙实现逻辑隔离。3) 配网自动化系统通过主站安全防护装置、终端安全防护装置实现配网数据的加密传输。4) 安全区III通过防火墙实现与上级营销管理系统的纵向互联。3.2.7 配电自动化主站建设方案3.2.7.1 初期建设方案遵循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智能运行系统规范,新建配电自动化主站应首先建设一体化支撑平台和运行服务总线OSB。在统一模型、数据接口标准和应用服务规范的基础上,对智能数据中心进行整体建设,部署前置运行环境。配电SCADA及WEB发布等基础应用功能应在建设初期应整体建设,支撑相关功能的各类应用软件在统一的支撑平台上实现。在智能监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 电网 公司 自动化 推广 技术 方案 7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