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疗法评定学知识点整理(共2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康复疗法评定学知识点整理(共2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疗法评定学知识点整理(共23页).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总论第一节 概述一、概念康复评定,是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提出假设,实施检查和测量,对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解释,最后形成结论和障碍诊断的过程。二、康复评定的三个层面,障碍分为三个层面: 残损 残疾 残障三、康复临床决策模式五个步骤:1.康复评定 2.设定康复目标 3.制定治疗计划 4.实施治疗计划 5.康复疗效评定 四、康复评定的目的: 1.发现和确定障碍的层面、种类和程度 2.寻找和确定障碍发生的原因 3.确定康复治疗项目 4.指导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5.判定康复疗效 6.判断预后 7.预防障碍的发生和发展8.评估投资效益比 9.为残疾等级的划分提出依
2、据第二节 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及内容一、康复评定分为三个阶段: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解释评定结果。采集病史检查、测量量确定存在的问题确定残存功能或能力寻找功能障碍的原因寻找功能性活动障碍的原因确定障碍学诊断检查、测量 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 解释评定结果二、康复评定的时期1.初期评定,是首次对患者进行的评定。2.中期评定,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进行的再次评定。3.末期评定,通常在患者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4.随访,指对出院后回归社区家庭的患者进行的跟踪随访。第三节 检查与测量方法的评估一、信度(可靠性),指测量工具或方法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和精确性。包括:测试者内部信度:同一测试者;测试者间的信度:不同
3、测试者间二、效度(准确性),指测量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即测量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测量目的。效度越高,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出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真正特征。三、信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1.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 2.信度高,效度未必高 3.效度高,也必然高第四节 康复评定的原则与注意事项一、选择评定方法与评定工具的原则1.选择信度、效度高的评定工具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评定方法 3.根据评定目的在同类工具中进行选择4.评定与训练方法的一致性 5.根据障碍的诊断选择具有专科特点的评定内容 6.选择与国际接轨的通用方法 7.考虑时间因素二、康复评定的注意事项1.选择标准化
4、评定方案时需进行严格的培训。2.检查应从筛查开始,如有必要,则应在筛查的基础上进行收入的详查。3.避免滥用检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检查。4.重视和提高交流与沟通能力(包括与患者,患者家属,其他专业人员的沟通)。关节活动度的测量第一节 关节活动度一、关节活动度或关节活动范围,指一个关节的运动弧度,是衡量一个关节运动量的尺度。二、各种关节活动范围及其概念关节活动范围分为:全范围、外侧范围、中间范围、和内侧范围。1.全范围:肌肉收缩从完全伸展位到最大短缩位。2.外侧范围:肌肉收缩从完全伸展位到全范围的中点位。3.内侧范围:肌肉收缩从全范围的中点位到肌肉最大短缩位。4.中间范围:肌肉收缩从外侧范围中点到
5、内侧范围中点的部分。三、关节活动度的分类1.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指关节运动通过人体自身的主动随意运动而产生。2.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是指关节运动时通过外力如治疗师的帮助而产生。四、影响关节活动度的生理因素:1.关节的解剖结构,两个关节面弧度差越大,该关节活动度也越大。 2.肌肉力量,主动肌的收缩力量和拮抗肌的伸展力量越大,关节活动度也越大。 3.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性质,关节囊厚、紧,韧带和筋膜多、强,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差、肌肉长度短,关节活动度就小;反之,关节活动度大。五、测量目的物理疗法的测量目的。主要目标:提高和改善粗大生理运动功能1. 确定活动受限的关节部位 2.确定关节受
6、限的程度 3.寻找和确定关节活动受限的原因或因素4.为确定治疗目标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供客观依据 5.保持连续记录,以便治疗前后对比和疗效判定。六、适应症和禁忌症(一)适应症:1.骨关节伤病和手术后患者 2.肌肉伤病及手术后患者 3.神经系统疾病 4.其他原因导致关节活动障碍的患者 5.康复治疗疗效的评定(二)禁忌症:1.关节脱位或骨折未愈合 2.刚刚经历肌腱、韧带、肌肉手术后。(影响愈合)3.骨化性肌炎或异位骨化(多发生在肘关节或膝关节。)第二节 测量方法与步骤一、关节活动度测量的一般原则与注意事项1.测量时被检查者须保持正确体位并给予有效的固定2.根据测量部位选择适当的关节角度测量尺。3
7、.首次测量和再次测量的时间、地点、测量者以及所用测量工具应保持一致。4.被动运动关节时手法要柔和,速度均匀缓慢,尤其对伴有疼痛和痉挛的患者不能做快速运动。5.读取量角器刻度盘上的刻度时,刻度应与视线同高。6.对活动受限的关节,AROM和PROM均应测量。7.观察和记录关节是否存在变形,疼痛,浮肿瘢痕。疼痛时,记录疼痛的范围及程度。8肢体ROM的检查结果应进行健、患侧比较。9.有下列情况存在时,测量操作应特别谨慎:1.关节周围炎症或感染、2.过度活动或半脱位的关节、3.关节局部血肿,尤其在肘、膝、髋关节、4.怀疑存在骨性关节僵硬、5.软组织损伤(肌肉、肌腱、韧带)。10.服用止痛药或肌松药的病人
8、。11.骨质疏松或骨脆性增加。(PROM尤其要注意或不做)第三节 各关节活动度的具体测量 上肢(一)肩肱关节 :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1.屈曲固定臂:腋中线移动壁:肱骨长轴轴心:肩峰参考值范围:0-1802.伸展固定臂:腋中线移动壁:肱骨长轴轴心:肩峰参考值范围:0-603.外展固定臂:通过肩峰与地面垂直的线。通过肘关节,与冠状面垂直的线。移动壁:肱骨长轴轴心:肩肱关节前方或后方参考值范围:0-1804. 内收如肩关节处于20-45屈曲位时,上肢可从前方向内作内收运动。参考值范围:0-455.水平外展固定臂:与肱骨长轴平行并与躯干垂直。移动壁:肱骨长轴轴心:肩峰顶部参考值范围:0-
9、906. 内旋固定臂:通过肘关节,与冠状面垂直的线移动臂:尺骨轴心:尺骨鹰嘴参考值范围:0-707. 外旋参考值范围:0-90(二)肘关节 :屈曲、伸展1.屈曲固定臂:与肱骨纵轴平行,指向尺骨鹰嘴移动臂:与桡骨纵轴平行,指向桡骨茎突轴心:肱骨外上髁参考值范围:0-1502.伸展参考值范围:0(三)前臂 :旋前、旋后1.旋前固定臂:与地面垂直移动臂:与包括伸展的拇指的手掌面一致轴心:中指尖参考值范围:0-902.旋后参考值范围:0-90(四)腕关节 :掌屈、背伸、桡偏、尺偏1.掌屈固定臂:与尺骨长轴平行运动臂:与第五掌骨长轴平行轴心:桡骨茎突参考值范围:0-802.背伸参考值范围:0-703.桡
10、偏固定臂:前臂背侧中线运动臂:第三掌骨背侧纵轴线轴心:腕关节背侧中点参考值范围:0-254.尺偏参考值范围:0-30下肢关节(一)髋关节 :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内旋、外旋1.屈曲固定臂:通过大转子,与躯干腋中线平行运动臂:股骨纵轴轴心:大转子参考值范围:0-1252.伸展固定臂:通过大转子,与躯干腋中线平行移动臂:股骨纵轴轴心:大转子参考值范围:0-303. 外展固定臂: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的垂直线一致移动臂:股骨纵轴轴心:髂前上棘参考值范围:0-454. 内收固定臂: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的垂直线一致移动臂:股骨纵轴轴心:髂前上棘参考值范围:0-305. 内旋固定臂:通过髌骨中心的垂线,与地面
11、垂直移动臂:与胫骨纵轴平行轴心:髌骨中心参考值范围:0-456.外旋固定臂:通过髌骨中心的垂线,与地面垂直移动臂:与胫骨纵轴平行轴心:髌骨中心参考值范围:0-45(二) 膝关节 :伸展、屈曲1. 伸展固定臂:股骨纵轴移动臂:与胫骨纵轴平行轴心:胫骨外侧髁参考值范围:02屈曲参考值范围:0-135(三) 踝关节 :背屈、跖屈、内翻、外翻1.背屈固定臂:腓骨小头与外踝的连线移动臂:第五跖骨长轴轴心:小腿腓骨纵轴线与第五跖骨纵轴线的交点参考值范围:0-202.跖屈参考值范围:0-503.内翻固定臂:与小腿纵轴垂直线一致移动臂:足底面长轴轴心:两臂交点参考值范围:0-354. 外翻参考值范围:0-15
12、第四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一、结果记录1.记录结果以5为单位。2.记录关节运动范围。关节运动范围是指一种运动开始时的角度和运动结束时的角度。3.关节过伸时,用负号表示。4.在正常情况下可做双向运动的关节由于病变而只能进行单向运动时,受限方向的运动范围记录为“无”。二、关节活动受限的原因1、AROM PROM 主动肌肌力减弱,被测试者的意愿、协调性及意识水平。2、PROM 正常ROM 皮肤、关节或肌肉等组织的器质性病变。皮肤:紧张,疤痕增生 。关节:关节炎、关节损伤(骨折)。肌肉:肌肉和肌腱的挛缩徒手肌力检查第一节 肌力一、肌力,指在肌肉骨骼系统负荷的情况下,肌肉为维持姿势、启动或控制运动而产生一定
13、张力的能力。二、肌的分类1.原动肌又称主动肌,指发起和完成一个动作的主动作肌或肌群2.拮抗肌,指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3.协同肌,是配合原动肌并随原动肌一同收缩的肌或肌群。三种类型:联合肌(副动肌),产生与原动肌相同功能的肌、中和肌,限制原动肌产生不必要的运动的肌、固定肌,具有固定功能的肌或肌群 一般来说,当负荷非常小的关节运动时,仅原动肌产生收缩。如果负荷稍增加,固定肌收缩,固定近端关节,随着负荷增加协同肌参与援助,当负荷过大时,拮抗肌也被调动起来固定关节。三、肌收缩类型(一)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肌张力明显增加,但肌长度基本无变化,不产生关节运动,从而有助于固定体位。(二)等张收缩,肌肉收
14、缩过程中,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长度缩短,引起关节运动。1、向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靠近,肌长度缩短,又称为短缩性肌收缩。2、离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远离,使肌长度增加。是对抗关节运动的拮抗肌所产生的收缩,其作用与关节运动方向相反。四、影响肌力的因素1、肌肉的横截面积 2、肌纤维类型 3、运动单位募集率和神经冲动发放频率 4、肌肉的初长度5、肌收缩类型 6、年龄与性别五、评定目的(一)物理疗法评定目的1、确定肌力减弱部位与程度 2、软组织损伤的鉴别诊断 3、协助某些神经肌肉疾病的损伤定位诊断。4、预防肌力失衡引起的损伤和畸形 5、评价肌力增强训练的效果。(二)作业疗法
15、评定目的1、判断肌力减弱是否限制了日常生活活动及其他作业活动。2、从远期目标判定肌力减弱是否需要采用代偿措施或使用辅助具与设备。3、判定主动肌和拮抗肌肌力是否失衡,制定肌力增强训练计划或使用矫形器以预防畸形。4、工伤、运动损伤、事故所致的残疾鉴定和丧失劳动力程度鉴定标准。第三节 各肌肌力的检查方法 看课本P108反射检查第一节 反射一、反射,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反射弧是反射的解剖学基础。第二节 反射的检查方法 一、浅反射 1.角膜反射 :三叉神经,桥脑,皮层,面神经,口轮匝肌。2.咽反射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延髓。3.腹壁反射 :第7-12肋间神经,
16、T7.8 T9.10 T11.12。 腹横肌、腹直肌、腹斜肌。 4.提睾反射 :生殖股神经、闭孔神经皮支,L1-2,生殖股神经、闭孔神经肌支,提睾肌。5.跖反射: 胫神经,S1-2。6.肛门反射: 阴部神经,S4-5。肛门括约肌。二、深反射1.下颌反射 :三叉神经,桥脑,咀嚼肌。2.头后屈反射 : 三叉神经,C1-4,项肌.3.肱二头肌反射: 肌皮神经,C5-6。肱二头肌。4.肱三头肌反射 :桡神经,C6-8,肱三头肌。5.桡骨骨膜反射 :桡神经,C5-8,正中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项肌.6.屈指反射: 正中神经,C6-T1,指屈肌群。7.胸大肌反射: 胸外侧神经、胸内侧神经,C5-T1,胸
17、大肌8.腹肌反射: 肋间神经,T6-12,腹肌9.膝腱反射 :股神经,L2-4,股四头肌。10.跟腱反射 :胫神经,L5-S2,腓肠肌。11.髌阵挛12.踝阵挛 第三节 结果记录与分析一、结果记录1.浅反射 正常为“+”,减弱为“”,消失为“”2.深反射 消失用“”或0表示,轻度减弱则用“”表示正常为“+”。亢进一般分为轻度亢进“+ +”、轻度亢进“+ + +”、重度亢进“+ + + +”。3.病理反射 阳性为“+”,可疑为“”,阴性为“”。肌张力的评定第一节 肌张力 肌张力,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第二节 正常肌张力分类:1.静止性肌张力,肉处于不活动状态下所具
18、有的紧张度 (弹性、抵抗)2.姿势性肌张力,人体在维持一种姿势时肌肉所产生的张力(翻身)3.运动性肌张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 第三节 异常肌张力一、 肌张力增高,指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有痉挛和僵硬两种状态。(1) 痉挛,是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折刀现象最常见,常由锥体系病变所致,上肢主要是屈肌,下肢主要是伸肌。(2) 僵硬,亦称强直。无论做哪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对同一肌肉,运动的起始和终末的抵抗感不变,即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同时增加。齿轮样强直的特征是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存在持续的、始终如一的阻力感。帕金森病患者常出现有阻力和无
19、阻力反复交替出现的情况,被称为齿轮样僵硬。 常为锥体外系的损害所致,帕金森病是僵硬最常见的原因。 二、肌张力底下,指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对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时感觉到阻力消失的状态。1. 原因:小脑病变或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休克期)、 脊髓休克 、末梢神经损伤(下运动神经元损害)。2. 轻度肌张力低下的特征:关节固定时表现出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时收缩较弱 、具有短时间抗肢体重力的作用 、能完成功能性动作 三、评定的目的和意义:1.依据评定结果确定病变部位、预测康复疗效 2.根据肌张力的表现特点制定治疗计划 3.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第四节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钟摆实验,是一种在肢体自抬高位沿重力
20、方向下落过程中,观察肢体摆动然后停止的过程。痉挛越重,摆动受限越显著,钟摆实验常用于下肢痉挛评定,尤其是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发育性反射与反映的评定第一节 反射的发育一、反射,是对特定刺激的不随意、固定刻板的反应。二、反射与反应的分类1.脊髓水平的反射,一般在妊娠28周至出生后2个月内出现并存在,包括屈肌收缩反射、伸肌伸张反射以及交叉性伸展反射、抓握反射等。2.脑干水平的反射,在出生时出现并维持至出生后4个月,包括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阳性支持反应、阴性支持反应等。3.中脑水平的反射,是出生时或出生后4-6个月出现并终身存在的较高水平的反射,包括调整反
21、应和自动运动反应。4.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在出生4-21个月后逐渐出现并终身存在。三、评定目的1.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 2.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情况 3.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第二节 评定方法一、 脊髓水平反射(一)屈肌收缩反射 检查体位:仰卧位,头部中立位,双下肢伸展。 检查方法:刺激一侧足底。 反应:受到刺激的下肢出现失去控制的屈曲反应,足趾伸展,踝关节背屈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消失时间:出生后12个月(二)伸肌伸张反射检查体位:被检者仰卧位,关呈中立位,一侧下肢伸展,另一侧屈检查方法:刺激屈曲位的足底。反应:被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地呈伸展位出现时间:妊娠28周。消失时间:出
22、生后2个月(三)交叉性伸展反射方法一检查体位:被检者仰卧位,头部中立位,一侧下肢伸展,另一侧屈曲。检查方法:将伸展位的下肢做屈曲动作。阳性反应:伸展位的下肢一屈曲,屈曲位的下肢立即伸展出现时间:妊娠28周。消失时间:出生后2个月方法二检查体位:仰卧位,头部中立位,两下肢伸展。检查方法:在一侧大腿内侧给予轻轻叩打刺激反应:对侧下肢表现出内收,内旋,踝关节跖屈(典型的剪刀状体位)出现时间:妊娠28周。消失时间:出生后2个月(五)莫勒反射检查体位:被检者取半卧位,检查者一手置于被检者颈后部。检查方法:将头部和躯干突然向后放下。反应:上肢外展外旋,伸展(或屈曲),各手指伸展并外展,吓哭后双上肢屈曲、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康复 疗法 评定 知识点 整理 2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