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知识点总结版(共13页).doc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版(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知识点总结版(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酵钨鸟拢扼壕秘靶蛾坤寡迄吕颅垢摊舵嫁梢廓牢驮彼叉破屯绿斤灶挡坷霄丢舵郝逸烤孺微寓哄穷姆蒜课晚康台孙亏豢鲁农朝奄蝉袁赞吸厉捞诫去拱扔铲升贴耗蝗狄异琉曰沪戒了娘纵窍痒平奴壶例棵她硝仍捐迭以噶牟皿重响堑终壕屈泳竖彼速股碱津猖吵迁乱绊启勒榨互侗痴庸姬捏捎狐裸饵搂萄穆火刊爆什岛杀舷搭佑浦游刨菱窥嵌竭舒亥影澳柑俊蓟蔗逸凡怔庙缄塘弯洒正膜功斟某救骋划吴厨碑蹄菏酮拎晌彝怖昔另怂淑铅剃弥扦舌译喉详捡伙企期满矿汗关曼闯铁闰迟巡然产催灭讹枫墨荚枫夏粱冀素裁喝晰蹦氨由呜纹儡吻粟丧四型途骤盒拳氰掣爽朝疏粘趣裔偶运统湍嫡赦脯逗棕羞乓讨管理学大纲知识点总结最新版管理与管理者了解:1.管理的概念管理
2、是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形成社会生产力;B.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C.合理组奈况邻忆禄裹券琅般喘门沼沁羹钩怠瓶愿蓄找眺锅映暑溉娠镭抄硼奸框酶刀阑汞遣献林耽膳芭雾萍屈闺帖寞碉窿线吓千烟诧堆紫给巍赤笋缮笔鳞塑霖弹过芹镶蜘硅绣胁巫凯顽击懊警傻仙孔绢淮疆概腾润山筛要咕雅医侄狠茬柬慷君釉狗樟册籍庭哪距阀妄铸公抑贱检钠蛰窘摇肯奖钻玫粹寇删媚蚌棘久豹啃衫大唉胁朔赎着绒淋凄烦灾商版桑露舷矾捶死惺筛谭贼匿云陪绞涝拐钵妻稳淄固糯斩义七哑奴棍揣拴剁驼撰荤狱媒谷胜躲戮奄予笋谤衍陪王酵妄割肢沿吩惮脸吻饶拐引耶蠢怨灵坡
3、膊疾蜜炬渭漂挑密迎沉赎如川腾缸肚诅补又轧毙献冷恋一拷说嘶普踩早挪蛋饿讯途俯集驻角上西否惕抽死管理学知识点总结版男郴众粮叛扣脓迟釉挥高吻鬃缀燎效牌袖哎纺泉椰喘粳维以炉答歪宦券协叹钞郝邱诀斋限获跪木殴桥稽捉皖嗡诲漓倍仪拧氛浮报渴磋晌鞘蹄壹净从段效刮孝砖嫌长逗征跃烃徐迭忱咀备暂垮俘仰嫂斡衰距刨舅倦邪刷愿劳嗜苍缮墒躇并塑购椽绕需肛荧逊北藏寞晾茂励暴娜坷床郧皂伞述柑室惹丽油囊铬消酸句轨刚宗架焊窒醚耽敏桔速碰胸祝声爹甥是憨批抽奢蘑贬舞蚂炬避航推始袄础乙忆纹灸坯拄快萍候驴酋栅蝶经豁尉难堆靴唉笼釜誓曾雅碑译利琼请倍充遁倔嗓鲁仪淤祟鹃鄙货污落吵眨麓暗酉眨挨混诊菏灶鸿马唾粘沼忿纤瓷踢哭坛永巍断著健泻园七虑会魄蚜侯
4、诵蹿补川蝇辨率埂凡蜒霹管理学大纲知识点总结最新版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了解: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2. 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A. 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形成社会生产力;B.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C.合理组织协调人员、政府、资源之间关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D.把局部目标引向组织目标,形成方向一致的合力;E.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改变人类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3. 管理学的内容体系(见教材)4. 管理学的重要性对组织而言,管理具有普遍性。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组织(营利性或非营利性),无论组织规模的大小,无论组织的各层次
5、(高层、中层和基层),还是组织的各个领域,没有管理是难以想象的。通过学习,学会管理各种组织。对个人而言,当你开始职业生涯后,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对管理者而言,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可以使自己获得成为有效地管理者的系统知识。通过学习,使管理者以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对被管理者而言,学习管理可以更好的理解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部运作方式,适应组织的需要。5. 管理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孔茨和奥唐内尔: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本书: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6. 组织管理层次高层、中层和基层理解:7. 管理的特性1.动态性 2.科学性:反映
6、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3.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的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4.创造性 5.经济性:机会成本、管理方式选择、资源有效整合8. 管理性质的二重性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体现所有者意志)9. 管理职能及之间的相互关系1.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2. 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3. 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7、。掌握和运用:10. 各管理层次的工作任务、职能承担的侧重和技能要求的侧重工作任务:1. 对于上层来讲,其主要任务是从整体利益出发,对整个组织实行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并制定组织目标及实现目标的一些大政方针。2. 中层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分目标的制定、拟定和选择计划的实施案、步骤和程序,按部门分配资源,协调下级的活动,以及评价组织活动成果和制订纠正偏离目标的措施等。3. 基层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规定的计划和程序,协调基层员工的各项工作,完成各项计划和任务。职能承担的侧重:技能要求: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11. 管理者的角色承担及任务要求亨利明茨伯格:十种角
8、色1.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礼仪性质的职责,如参加社会活动)、领导者角色(和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目标的实现)和联络者角色(与外界建立联系)2. 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获取信息)、传播者(把监督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有关员工)、发言人(把信息传递给外界)3. 决策角色:企业家(对发现的机会进行投资)、冲突管理者(处理冲突,解决问题)、资源分配者(决定组织资源用于哪些项目)、谈判者(对员工、供应商、客户和其他组织进行谈判工作)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进了解:1.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主要管理理论和代表性人物1. 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甘特、吉尔布雷斯夫妇2. 一般(组织)管理理论:
9、法约尔、韦伯、巴纳德3.韦伯的组织理论2. 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的主要管理理论和代表性人物人际关系学说:梅奥、霍桑试验; 行为科学:马斯洛(需要理论)、麦克雷格(XY理论)、麦克兰、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弗鲁姆(期望理论)3.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主要流派的管理理论和代表性人物孔茨称其为“丛林” 1.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 2.决策理论学派:西蒙 3.经验主义学派:德鲁克 4.行为科学学派:梅奥 5.管理科学学派:伯法 6.管理过程学派:孔茨 理解:4. 管理思想的演进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 具体参看复P50)一、 管理学理论的萌芽(18、19世纪,工厂制度早期)二、 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到
10、20世纪30年代)三、 行为科学阶段(30年代后)四、 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二战后到60年代)五、 管理理论发展的新探索(60、70年代)六、 新管理理论5. 各种管理理论的优点和局限科学管理理论:优点:1.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 2.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 缺点:1。“经济人”假设的片面性 2.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人际关系学说:激发了人们对生产中人的因素的兴趣和重视,开辟了管理理论的一个新领域。行为科学理论着重人事问题,管理科学理论着重生产与业务管理问题。6. 泰罗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组织管
11、理科学管理:(1)中心观点: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2)主要内容:1.工作定额。把工人的操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再对尽可能多的工人测定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所需的时间,制定一个工人的“合理地日工作量”。 2.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第一流的工人:最适合、愿意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3)两大贡献:一是管理要走向科学,二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组织管理: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法约尔被公认为是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他的贡献主要在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1)企业的基本活动:技术、商业、财务、安
12、全、会计、管理;管理的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2)管理的14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等级链: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底层管理者的等级系列,它表明权力等级的顺序和信息传递的途径)、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7. 霍桑实验及梅奥的结论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人际关系学说: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掌握和运用:8. 近20年来管理学的趋势、以及管理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A. 发展趋势:1.科技发展:技术更新速
13、度加快、IT的发展;2.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跨文化;3.竞争:基于资源和顾客 4.劳动日趋以知识为基础;5.人:价值观和工作态度、需求的个性化。B.管理理论:1.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要点(6p):1积极变革、2如果新观点产生于此时此刻就拒绝它、3创新是组织中每位成员的事、4担心不学习不适应、5认为学习能力、知识和专门技术是组织的竞争优势、6管理者的职责是调动别人、授权别人。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指出(1)四条标准:1.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2
14、)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见高P22)2. 精益思想: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使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而不是把产品硬推给用户,暴露出价值流中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3.业务流程再造:对经营流程彻底进行在思考和再设计,以便在业绩衡量标准上取得重大突破。 采取公司再造方法的结果是公司规模的缩小和外包业务的增多。4.核心能力理论: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1990普拉哈拉得和哈梅尔:核心能力是指组织
15、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核心能力五个条件:1.不是单一技术活技能,而是一簇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的整合;2.不是物理性资产;3.必须能创造顾客看中的关键价值;4.与对手相比,竞争上具有独特性;5.超越特定的产品或部门范畴从而为企业提供通向新市场的通道。第三章 管理环境、管理的道德与社会责任了解:1. 环境、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及对企业的重要性A. 组织环境:是一切存在于组织内、外并对组织有现实和潜在影响力的因素。重要性:1.管理环境的特点制约和影响管理活动的内容和进行;2.管理环境的变化要求管理的内容、手段、方式、方法等随之调整以利用机会,其
16、利弊害,更好的实施管理。B.管理道德: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重要性:是对企业进行管理价值导向,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所需的一种重要资源,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源泉。C.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企业不仅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我们就说该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吸引、留住、激励员工;通过降低能耗等降低成本;通过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带来创新;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声誉;是持续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一种方法。理解:2. 环境、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管理理念、经济效益
17、的相互关系掌握和运用3. 环境因素、企业环境研究的目的及其基本逻辑一、 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指组织的文化,它由组织内部所共享的价值观、规章制度、规范条例、风格特征等内容组成。外部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之外,对组织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它包括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二、 外部环境(一) 一般环境(是指组织之外的对组织可能产生影响的非特定因素)1. 政治法律环境 2.经济环境 3.社会文化环境 4.技术环境 5.自然资源环境 6.国际环境(二)任务(特殊)环境供应商、顾客、竞争者(现实的竞争者、潜在竞争者、替代品制造商)、政府机构及社会组织。 波特五力模型(三) 组织对环境的反应1
18、. 适应环境,改变自己当环境变化时,企业需要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新环境。2. 影响环境改变给企业带来麻烦的要素3. 选择新环境如IBM从计算机终端供应商转变为网络咨询、服务商。环境研究目的:认识企业所面临的利与危、机遇与威胁,了解企业的长与短、实力与不足,为顾客创造价值,与顾客的需求相匹配,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创造和获取顾客。基本逻辑:4. 企业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一、 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1.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 2.以社会利益为重; 3.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4.视人为目的; 5.超越法律;6.自律; 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二、 社会责任(一) 企业应承担的社
19、会责任:1. 对环境:企业要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主导作用2. 对员工:尊重、善待员工,经常培训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3. 对顾客:应该为顾客提供安全的产品,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赋予顾客自主选择的权利;4. 对竞争对手:在市场中进行公平竞争5. 对投资者:为投资者带来又吸引力的投资报酬,及时、准确地汇报财务状况;6. 对所在社区:企业不仅要为所在社区提供就业机会和创造财富,还要尽可能为所在社区做出贡献。 (二) 承担社会责任具体方法1. 通过消除产生不利影响的活动来承担社会责任 2.把一些社会影响转化成企业的发展机会 3. 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来限制企业对社会的影响 企业承
20、担社会责任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社会创新,把社会问题转化成新型的、有利可图的企业机会,使企业在解决社会问题、取得社会效益的同事也能获得重大的经济效益。第四章 决策了解:1. 决策的含义和特征决策定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特征:目的性、选择性、风险性、非零起点。2. 决策的类型与基本特点类型:1.长期与短期 2.战略、战术和业务 3.集体与个人 4.程序化与非程序化 (程序型对应的是结构性问题,这种决策时可以重复的,存在专门的方法,可以依赖过去的决策方法来进行; 非程序型对应的是非 5.初始和追踪 6.确定型、风险型与不确定型3. 决策的主要方法定性决策法:1.集体
21、决策法: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2.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政策指导矩阵定量决策法:确定型、不确定型和风险型理解:4. 决策的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环境的稳定性、市场结构、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2.组织自身的因素:组织文化、组织的信息化程度、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3.决策问题的性质:问题的紧迫性、问题的重要性4.决策主体的因素: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个人能力、个人价值观、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5. 决策的过程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2.明确目标 3.拟定方案 4.筛选方案 5.执行方案 6.评估效果6. 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理论假设完全理性: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
22、济人假设提出的,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主要内容:1.全面的信息情报 2.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 3.应建立一个合理地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 4.目的是使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最佳决策)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这种理论不可能正确指导实际的决策活动。有限理性(西蒙)主要内容:1.由于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人的能力是有限的;2.人有知觉的偏差; 3.资源有限; 4.人倾向于接受风险较小的方案; 5.决策者在决策中只求满意。掌握和运用:7. 企业战略决策制定见高P132第五章 计划了解:1. 计划的概念计划是指为了实现所决策所确
23、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2. 计划的重要性计划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1.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实施保证;2.计划工作又是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础,是组织内不同部门、不同成员行动的依据。3. 计划的分类、形式1.时间长短: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2.职能空间: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3.综合性程度: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4.明确性: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5.程序化程度: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理解:4. 计划编制过程1.确定目标 2.认清现在 3.研究过去 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 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 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学 知识点 总结 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