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数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数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报告.pdf(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打造全球数字经济高地:2019 Yangtze River Delta Digital Integration Report2019Yangtze River Delta Digital Integration Report2019数字长三角 一体化发展报告Integrated Development Report2019 Development Report摘要1、继京津冀、珠三角之后,长三角一体化也上升为国家战略。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长三角要需要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新一轮全球合作与 竞争,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和科技创新的领头羊,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当前
2、,长三角一体化定位为“一极三区一高地”,即长三角通过一体化发展,使其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成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 展的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引领区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2、长三角是全国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群,仅用全国10%的人口,创造了近20%的GDP、25%的进出口总额和34%的货物吞吐量。人均GDP 也已迈过中等收入陷阱,正向发达经济体门槛迈进。长三角不凡的科创实力,孕育出的独角兽企业,总体估值在国内三大城市群中排名第一。 3、在数字经济领域,2018年,全国数字经济达到31.3万亿元,其中,长三角地区达到8.63万亿,占全国的28%。数字经济
3、,是长三角一体 化的新动力,是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新一轮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必须借助数字经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产业集群和经济发展新动能。 从报告发布的长三角数字经济指数来看,杭州、上海、苏州、南京、宁波位居前五名,而且各有优势。 “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位列第一,各项指数排名靠前,尤其是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得分很高;上海品质消费、消费者、物流、生活缴费等指数 上得分均是第一,显示出上海作为长三角龙头城市,具备高端的消费潜力与庞大的消费群体;苏州工业数字经济发展与交通出行支付指数均列 第一,这个苏南模式的典型在工业方面数字化程度较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较快;南京教育服务
4、指数领先,在其强大的科教实力支撑下,正借 助数字化手段加速推动其教育产业;宁波政务平台建设较为领先,各项指数比较均衡。 4、报告显示,在发达的数字经济基础上,数字一体化已经在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初见雏形。在空间一体化方面,沪昆一体化加速,区域内 部空间联系空前紧密;同时,依托于数字技术、体制机制改革与互联网平台建设,在民生服务、政务服务、环境治理等领域,一体化进程也在 加速。 长三角要实现高质量的一体化,需要以数字经济为推动力,实现数字一体化。数字一体化,就是指在数字经济时代,以大数据为生产资料、云 计算为生产力、互联网平台为纽带,推动区域要素资源配置一体化,商业和产业协同一体化,公共服务一
5、体化,社会治理一体化,提升区域综 合竞争力,形成全球领先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模式。2019 Yangtze River Delta Digital Integration Report目录11.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改革开放新高地2.长三角数字一体化:全国领先,仍在探索3.长三角数字经济指数4.长三角核心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剖析5.一体化示范区探路数字长三角一体化 6.长三角数字一体化趋势与建议目前,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已正式审议通过并印发,其中明确了长三角“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 即长三角通过一体化发展,使其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成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率先
6、基本实现现代化的 引领区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未来,在长三角区域内,将形成以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制度创新为引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跨区域协同为抓手,带动区域内27个城 市共同发展,共同推进覆盖三省一市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1.1总体定位:何为“一极三区一高地” 1全国经济发展 强劲活跃的增长极成为新时代 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成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 现代化的 引领区和区域一 体化发展的示范区三区一高地一极上海自贸区新片区一体化示范区27个城市三省一市合肥芜湖铜陵宣城安庆 池州滁州镇江台州扬州泰州上海舟山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金
7、华盐城温州马鞍山合肥芜湖铜陵宣城安庆 池州滁州镇江台州扬州泰州上海舟山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金华盐城温州马鞍山2在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长三角地区产业紧密度提升,城市之间互相融合,政策层面更注重区域均衡发展。 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包括:上海,浙江的杭州、湖州、嘉兴、宁波、舟山、绍兴、金华、台州、温州,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 南通、 泰州、扬州、盐城、镇江、常州,安徽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1.2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历程:从以上海为中心到区域协同发展三十年发展历史 长三角经济圈 1982年,确立上海经济区以上海为中心, 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杭
8、州、嘉 兴、湖州、宁波、绍兴9个城市。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宣布,将支持长江三 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3月5日,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 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长三角区域一 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 规划纲要。2019年5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国 家有关部委和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 安徽省拟定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 展规划纲要已正式审议通过并印发。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提出了27个中心区城市,此前不在长三角 城市群26个城市中的温州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群16城 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长江三角洲城
9、市经济协调会包括上海、杭州、宁波、湖 州、嘉兴、绍兴、舟山、南京、镇江、扬 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14个 地级市,后泰州、台州纳入。长三角地区2省1市25城 2010年,发改委发布长江三角洲地区区 域规划,除16个城市,纳入苏北的徐州、 淮阴、连云港、宿迁、盐城,及浙西南的 金华、温州、丽水、衢州。长三角城市群3省1市26城 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发布,去掉江苏、浙江一些城市,将安徽 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 池州、滁州、宣城纳入,共26个地级市。 上升成为国家战略31.3.1全国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群:10%人口创造近20%的GDP长三角城市群多种经济所有
10、制形式齐头并进,在三大城市群中经济体量最大,腹地广阔,全国超过25%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超过 12%的世界500强企业分布其中,具备极强的产业分工合作潜力。长江黄金水道水运优势突出,进出口总额也占到全国四分之一。 而占全国超过26%的科研投入费用,则显示了长三角地区强大的科创实力。全国百强县占41%,长三角大城市实力突出,县域经济 也极为发达。长三角27城全国其他地区世界500强企业12%25% 国家级开区数量百强县数量41%货物吞吐量34%人口11%1.47亿GDP19%17.36万亿进出口总额25%1.13万亿美元研发经费投入26%4537.6亿注:除研发经费投入为2017年数据外,本页其
11、他数据均采用2018年数据41.3.2长三角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质量发展从2016年开始,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人均GDP达到13652美元,就已跨越世界银行提出的中等收入陷阱,整体迈入高收入阶段。 报告预计,27城将在2023年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整体越过发达经济体门槛(以IMF定义的39个发达经济体中的人均GDP下限 估算)。27城人均GDP与高收入经济体门槛、发达经济体门槛比较及预测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发达经济体门槛27个中心城市人均GDP高收入经济体门槛2005 20062007 20082009 20102011 2012
12、2013 20142015 20162017 20182019 20202021 20222023 20242025 2026注:2005年-2018年中高收入、高收入门槛来自世界银行,发达经济体门 槛为IMF定义39个发达经济体中的人均GDP下线;2019年以后为预测数, 假设高收入、发达经济体门槛年均提高1.5%,27个中心城市人均GDP年均 提高6%。27个中心城市人均GDP分布宣城市滁州市盐城市扬州市南京市镇江市泰州市常州市南通市无锡市 苏州市湖州市杭州市温州市台州市金华市绍兴市宁波市嘉兴市舟山市上海市安庆市池州市芜湖市铜陵市马鞍山市合肥市20000美元以上15000美元-20000美
13、元10000美元-15000美元10000美元以下数据来源:wind51.3.3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长三角数字经济占经济体量超四成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长三角地区要以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优化重点产业布局, 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共同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携手把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 地。数字经济增速数字经济占当地经济总量的比重数字经济占全国数字经济总量比重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18%长三角28%41%18%珠三角14%44%14%京津冀11%41%11%东北
14、5%28%17%西北4%26%61.3.4 58家独角兽企业背后:长三角的不凡科技创新实力数据显示,2018年长三角地区共58家,估值3396.96亿美元;超级独角兽4家,估值2380亿美元。独角兽是指成立不超过10年、 估值超过10亿美元未上市的公司,超级独角兽是指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 长三角独角兽、超级独角兽企业数量虽不及京津冀,但估值均排在第一位,且排名第一的杭州蚂蚁金服遥遥领先。 长三角独角兽企业估值排第一、数量排第二,得益于这一地区卓越的科技研发实力、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土壤,以及广阔又活跃的 区域大市场。数量(家)独角兽估值(亿美元)33975829797465222超
15、级独角兽估值(亿美元)23804168951101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杭州北京排名第一排名第二数据来源:恒大研究院中国独角兽报告:201971.3.5沪、杭两极多强,长三角独角兽企业分布更均衡分行业来看,长三角地区的独角兽企业估值最高的是金融科技行业,远超其余行业估值之和。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的是汽车交通行 业,有9家,但估值仅排在第四位。长三人工智能行业独角兽仅1家,且估值不高,需要加快布局。在硬件、区块链两个行业,尚缺 独角兽企业。 分区域来看,长三角独角兽企业分布呈现上海、杭州两大极核带动,南京快速崛起,合肥、无锡均有分布的格局,三省一市均有独 角兽企业上榜,分布比较均衡。长三
16、角、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企业在区域内各个重点城市均有分布,且长三角内南京新生独角兽企 业较多,成长潜力较大。长三角独角兽企业金融科技独领风骚金融科技 本地生活 物流 汽车交通 医疗健康 文娱媒体 电子商务 工具软件 企业服务 教育 人工智能 房产服务数量 526967734412估值(亿美元)19363152872081671371037146422222长三角独角兽企业分布均衡(亿美元)上海34家 1325.1杭州16家 1946.5南京6家 100无锡1家 11.36合肥1家 14数据来源:恒大研究院中国独角兽报告:201981.3.6全球湾区经济视角中的长三角:对外有差距,对内有潜力与纽约
17、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四大湾区相比,27个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由于纳入了很多内陆城市,在地均 GDP产出和人均GDP产出上均有很大差距。不过,世界500强企业占16家,一体化潜力可以想象。 另外,长三角内部也存在发展差异。如果将上海与浙江谋划的浙江省大湾区,共同看做“环杭州湾大湾区”,则在长三角27个中心区 城市中,用1/5的面积,1/3的人口,创造出2/5的GDP,是长三角最有活力的地区。而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无疑将迎来缩小区 域内部差距的良机。注:根据浙江省大湾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浙江省大湾区包括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六市。纽约湾区旧金山
18、湾区东京湾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27城面积 (万平方公里) 2.21.83.75.622.4人口 (万人) 20327774532696215634GDP (万亿美元) 1.720.831.921.642.71每平方公里GDP 产出(万美元) 80004611519029371213人均GDP (美元) 84646106821422562358417361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家)22 111639 2091.4长三角区域发展五大特征长三角拥有世界级产业集群, 各地产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总部位于上海的中芯国际,在 浙江绍兴布局8寸芯片制造生 产线,在浙江宁波布局中芯宁 波特种工艺(晶元-芯片)
19、N2 项目。 长三角产业同质化仍较为严重, 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合 肥等地都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作 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产业协同互补经济发达也带动了数字化程度 领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与经济社 会的融合度较高,江、浙、沪 数字经济规模均超过1万亿元。数字化程度领先上海定位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G60科创走廊9市在科技创新 合作方面签署了一系列协议, 推动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公共平 台建设、科创要素对接转移机 制、科创园区(孵化器)互融 互动以及推行科技创新券互认 互通。 长三角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集聚区域内的628家单位的仪 器设施达20407台(套)。 2018年,长
20、三角共有空间和 孵化器2601家,占中国总数 的22%,是中国创业孵化载 体最集中的区域。创新创业氛围浓厚上海战略定位为卓越的全球城 市,在2018年举办了首届进 博会。杭州也举办过G20峰会。 截至2018年,上海累计吸引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70家,其 中亚太区总部88家;吸引外 资研发中心441家,其中亚太 区等级以上的研发中心65家。国际交流频繁浦东新区是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 战略任务。 上海自贸试验区是第一个自贸 试验区,试验内容包括政府职 能转变、金融制度、贸易服务、 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自贸 区新片区要推进投资和贸易自 由化便利化。 杭州拥有全国首个跨境
21、电商试 验区。 南京是全国唯一科技体制综合 改革试点城市。改革开放的先行区101.5长三角区域发展的五大关键任务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相继推动各自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 。 从长三角各地的实施方案中,我们可以发现几个关键词基础设施、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共同体上海将协同创新作为七个重点 领域之一。 浙江提出高水平建设大湾区, 共同构建长三角协调创新产业 体系。 安徽提出,携手沪苏浙联合开 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争取 得更多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 破。数字经济新高地浙江提出,要以“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全面实 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22、,持 续加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争 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 安徽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 江淮”决策部署,大力发展数 字经济,实施支持数字技术创 新、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大力 培育数字经济平台等政策。 江苏省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密切跟踪国际产业发展 新趋势,聚焦数字经济、物联 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 工智能、共享经济等领域,实 施一批重点项目。生态联保共治上海七个重点领域包括生态环 境,三个重点区域包括长三角 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浙江提出高品质建设大花园, 共同加强长三角生态环境联保 共治。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浙江提出高水平建设大湾区, 共同构建长三角协调创新产业 体系; 安徽提
23、出,以培育长三角世界 级产业集群为牵引,积极承接 沪苏浙产业布局和转移,培育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产业大企 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海提出的七个重点领域中包 括基础设施;浙江的九项重点 任务提出,高标准建设大通道, 共同构筑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 互通网络; 江苏方面也在积极规划建设南 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 海口,以及规划建设南通新机 场。111.6市场化力量推动,一体化成必然趋势随着城镇化提速、产业不断扩张,在市场化力量推动下的长三角一体化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长三角快速城镇化推动一体化 长三角城镇化推进快,城镇化率高,城市 群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以上海、杭州、南 京为中心的都市圈不断扩大
24、,都在推动一 体化加速。长三角城市群以2.3%的国土 面积,聚集了11.2%的人口,2018年常 住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有12个。上海超过 2000万人苏州超过 1000万人杭州接近 1000万人2、长三角产业外溢辐射带动一体化 长三角产业的集聚与扩张,推动区域内产 业链条趋于完善,并形成统一的大市场。 2018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工业增加值占 全国的1/4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 占全国1/3机器人产能 占比1/2信息服务业 占比1/3集成电路产业规模 达到1/23、新时代要求长三角加速一体化 中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长三角这样人 口、产业高度集聚的地区成为转型升级的 关键,推动区域一体化促
25、进资源要素自由 流动,可以释放更大的发展潜能与活力, 从而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动力。121.7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五个一”如何做好区域发展一体化?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曾提出,“五个一”是近期长三角一体化的着力点。就是以要素、管理和公共服务的 互联互通为目标,从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发展规划、数据共享等多个领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数字经济如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建好“一张网” 以互联互通为前提, 长三角将打造陆、水、 空、信息四张网,把 区域内陆、水、空、 信息的重要节点连起 来,让区域联通更便 捷。打造“一个库” 基础设施连通,还包 括数据资源的开放共 享。一方面抓紧推动 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把
26、各自的政务数据、 行业数据、社会数据 统一按标准进库。另 一方面依托统一的数 据共享平台,实现跨 部门、跨省市共享应 用。包括跨区域信用 惩戒、食品安全信息 追溯等多种利用形式。编好“一张图” 三省一市产业发展各 有特色,各具优势, 要编制好长三角产业 和创新资源标识图, 摸清家底,为打造世 界级产业集群做好基 础性工作。办好“一张卡” 公共服务的便利性, 是老百姓直观感受一 体化推动进程的主要 渠道。目前,长三角 在交通、医疗、等领 域的“一卡联通”、 “一卡结算”需求突 出,这背后其实对地 方政府间打通异地结 算和系统对接提出了 很高要求。共认“一个章”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 长三角三省一
27、市在探 索中也形成各自特色 优势,比如上海的“ 一网通办”,浙江的 “最多跑一次”,江 苏的“不见面审批”。 未来,需要研究建立 统一、透明的市场准 入政策,在市场检测 领域加强合作,推动 认证结果互认,并在 通关建设方面,实现 长三角国际贸易“单 一窗口”。2019 Yangtze River Delta Digital Integration Report目录11.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改革开放新高地2.长三角数字一体化:全国领先,仍在探索3.长三角数字经济指数4.长三角核心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剖析5.一体化示范区探路数字长三角一体化 6.长三角数字一体化趋势与建议132.1数字长三角一体化的内涵
28、与意义2018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提出,把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什么是数字长三角一体化?数字一体化,是指在数字经济时代,以大数据为生产资料、云计算为生产力、互联网平台为纽带,推动区域要素资源配置一体化, 商业和产业协同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治理一体化,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形成全球领先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模式。主 要涵盖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数字长三角一体化有何意义?全球意义: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抢占数字经济创新高地,有利于提升长三角的全球竞争力。 内部意义:数字长三角一体化,不仅能用新的技术创新手段与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区
29、域内的产业转型升级,也能推动一体化向 更高效率、更高水平迈进。数字一体化VS传统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数字一体化是必由之路。从一体化发展的外延看,数字一体化突破传统一体化发展的边界和阻碍,能真正促进要素 的自由、高效流通。 在一体化发展深度上,数字一体化能够做得更深。数字一体化可以打破行政壁垒,政府治理水平与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居民消费、 出行、就医等各方面享受到极大的便利;传统产业得以改造提升。 在一体化发展的广度上,数字一体化能够做得更广。数字一体化带来新的产业如5G,产生新的领域如移动支付等。142.2数字长三角总体进展:全国领先,仍有提升空间数字科技创新 5G等新一代信息技 术、科创人才。
30、数字商业 新零售、移动支付 等金融科技。数字政府 打通政务数据共享 壁垒条件下的电子 政务、安全综治、 智能办公、智能监 管等功能。数字社会 数字社会,是数字化 转型重点领域,在交 通、环境、教育、医 疗、养老等领域,实 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 理的数字化转 型。数据的采集、传输、储 存、处理等能力,包含 云计算、物联网、5G网 络等方向,涵盖网络 通信芯片模块、基站 等技术成果。物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5G、集 成电路等核心产业 发展状况,覆盖长 三角的数字经济产 业集群发展状 况。长三角数字一体 化化发展状况不 同,且各自存在 优劣势数字产业 、数字基础设施空间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最直观的体
31、现。跨城出行数据,反映了区域内部在空间上的经济和社会联系,是衡量区域空间一体化的 重要指标。长三角高速公路密度将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公里,铁路网密度将达到每万平方公里507公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长三角 空间一体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发达的经济,带来的是大量短期的商务、旅游人口往来。 高德数据显示,2018年国庆长假期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的跨城出行紧密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其中,长三 角城市群之间的跨城出行量,占到全国的总跨城出行量的14.5%,是所有城市群中最高的,是排名第三的京津冀城市群的接近三倍。152.3.1空间一体化:跨城出行彰显区域联系紧密,长三角全国“最忙”201
32、8年国庆期间全国跨城出行状况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关中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占全国总跨城出行量比例14.5%11.7%5.4%5.3%5.2%5.0%4.2%2.2%1.7%1.4%1.0%1.0%从长三角内部的跨城出行状况来看,苏锡常与上海地区的联系最为紧密。前五条线路均为这四个城市之间的往来。 而从各省内部来看,除上海外,南京、杭州和合肥已经是各省的区域出行中心,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在省份内部最为紧密。162.3.2空间一体化:省会城市构筑交通节点,苏锡常沪来往最紧密2018年国庆期间长
33、三角跨城出行热力图2018年国庆期间长三角城市群内驾车TOP20路线起点城市 苏州市 无锡市 上海市 苏州市 常州市 南通市 绍兴市 嘉兴市 无锡市 嘉兴市 杭州市 南通市 杭州市 湖州市 苏州市 滁州市 泰州市 杭州市 泰州市 镇江市终点城市 上海市 苏州市 苏州市 无锡市 无锡市 上海市 杭州市 杭州市 常州市 上海市 嘉兴市 苏州市 绍兴市 杭州市 南通市 南京市 无锡市 湖州市 苏州市 南京市日均跨城指数 25.8 22.2 20.8 16.5 12.3 11.4 11.1 10.9 10.8 10.7 10.5 9.6 9.6 8.4 8.4 7.6 7.6 7.5 7.3 7.1从
34、主要城市的交通联络密切程度来看,长三角内部的城市差异依旧明显。172.3.3空间一体化:区域差异明显,核心城市联系更密切上海市苏州市嘉兴市杭州市无锡市宁波市常州市南京市合肥市温州市高德数据显示,长三角9个主要城市间的跨城出行指数来看,苏州与上海、苏州与无锡、杭州与嘉兴、上海与嘉兴等城市之间的跨城出行指数,是其他地区的十倍甚至三十倍以上。显示了区域一体化在空间联系方面,依然有较大的差异。都市圈是城市群的主体和硬核,长三角一体化首先是都市圈的同城化。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9.5%。城市化率的提升,使 得区域内经济社会联系的不断加强,这让大城市及其周边的公共事务的日益扩张并开始跨界,公共事务逐
35、渐超出单一行政辖区的地 理边界、管辖范围和治理能力。这类大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外溢现象,使得一些地理空间间距较小的城市,“同城化”开始出 现。 高德数据显示,在一些城市,城市人车出行活跃区域已经开始超出城市辖区。以上海-苏州为例,其跨城出行核心活跃区,出现了明 显的同城化趋势,不仅两城之间联系越发紧密,在上海与苏州边界的苏州昆山,逐渐向东与上海对接,形成了新的出行热点。182.3.4空间一体化:都市圈外溢效应明显,沪苏同城加速工作日跨城出行起点为上海工作日跨城出行终点为上海192.3.5空间一体化:跨省出行成趋势,一体化亟待打破“省界”长三角地区不仅跨城出行频率,在全国位列前茅。更值得注意的
36、是,伴随着核心城市都市圈的扩张,跨城出行越来越频繁,一些地理 条件造成的“跨省出行”,比如上海与周边城市,和南京与周边的滁州、马鞍山等地,居民的出行需求日益旺盛,滁州、马鞍山与南 京的交通联系密切程度,甚至明显高于与本省省会合肥之间的联系,这对更好地实现空间一体化提出了需求。注:根据高德地图的数据,跨城指数越高,表示驾车跨城出行用户量占全国总驾车跨城出行用户量的比重越大。9682607159 78 上海市 苏州市南通市杭州市无锡市492528124157嘉兴市长三角部分城市跨城出行指数情况112845752499966514947马鞍山市镇江市常州市扬州市 滁州市南京市淮安市212197137
37、65601971857471上海市湖州市 嘉兴市绍兴市金华市134杭州市202.4商业一体化:数字化加速物流畅通,上海物流时效领先长三角随着电商消费的加速普及,长三角也正在呈现全新的特点:从建设智慧物流体系、供应链创新到互联网、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 合,形成商贸繁荣、物流畅通、供应链高效的一体化大市场。同时,服务型消费正在成为长三角居民的消费领头羊,呈现出高端化、 多元化和日常化的特征。 其中,作为“江浙沪包邮区”,长三角地区物流运输时效性在全国具有优势。上海、杭州、南京、无锡、嘉兴、苏州分列前六位, 且物流效率都超过全国30%。伴随着新零售对于这些区域人、货、场的重构,物流业也逐步开始数字
38、化进程,长三角物流时效均高 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区域的商业一体化打下了良好基础。苏州市 30.30%杭州市 32.55%湖州市 28.07%南京市 31.31%宁波市 28.02%常州市 29.08%无锡市 30.95%嘉兴市 30.70%温州市 22.06%上海市 32.80%舟山市 10.78%金华市 29.68%镇江市 26.63%绍兴市 27.75%台州市 26.04%合肥市 29.06%泰州市 23.70%扬州市 23.56%南通市 24.73%芜湖市 25.32%马鞍山市 21.12%盐城市 17.99%铜陵市 16.92%池州市 11.79%宣城市 19.25%滁州市 19.25%
39、安庆市 8.99%相比全国 时效提升212.5人才一体化:人口流入凸显区域潜力,杭州最吸引数字人才伴随着区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一体化的加强,人才一体化也成为必然趋势。2018年3月25日,三省一市人才服务战略合 作框架协议签订,合作各方将努力促进区域内人才的合理流动,加强数据协同和资源共享,力争实现苏、浙、皖、沪三省一市人 才需求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实时查询。 长三角地区仍然是我国人口净流入地区。官方数据显示,杭州、上海、苏州、宁波、南京、合肥6个主要城市,在2018年都处在人 口流入状态。 而从人才流入的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对国内的数字人才存在非常
40、明显的吸引 力,数字人才流入流出比达到1.35。其中吸引力排名前三的城市是杭州(比值为1.7)、上海(1.4)、宁波(1.1)和苏州(1.1)。注1:数字人才是指具备ICT专业技能和ICT补充技能的人才。按价值链流程的不同流程可以分为六类:数字战略管理、深度分析、产品研发、先进 制造、数字化运营和数字营销。注2:人才流入/流出比,即人才流入人数与人才流出人数之比,人才流入/流出比大于1表示某地区/城市在监测时间 范围内处于人才净流入状态,人 才流入/流出比小于1表示处于人才净流出状态。长三角及其主要城市数字人才流入流出比长三角六大核心城市2018年人口流入情况 2018人口流入(万人)33.8
41、3.6%杭州10.11.2%南京5.50.2%上海3.80.4%苏州19.72.5%宁波12.21.5%合肥人口增长率 1.7 杭州1.4 上海1.1 宁波1.1 苏州0.6 南京0.5 合肥2.6民生服务一体化,江浙沪医保异地结算全覆盖22支付宝相关应用情况排队 5小时以上去一个城市 买一张票 5分钟以上多地公证 不定拿着合同 四处问排队打印 5分钟支付宝 60秒1个APP全搞定 1秒在线取证 60秒拿着凭证直接去 银行贷款1秒支付宝 1秒看病坐地铁打官司贷款开发票在新技术运用领域,长三角是首个以区块链为数 字一体化“地基“的区域。地铁出行、治病就医、 司法纠纷、企业贷款都跑在链上,平均办事
42、效率 提升了1万倍。区块链的应用,也使得长三角城市 间的边界正在逐渐消失。在交通领域,支付宝将首创的异地扫码技术应用 于长三角主要城市扫码互联互通的项目中。从 2019年5月22日开始,上海、南京、杭州、合肥、 宁波、温州、苏州的居民只需打开自己城市的地 铁APP, 就可以在7城中扫码坐车,一年内,将 实现长三角全部地铁互通。上海市宁波市温州市苏州市南京市合肥市杭州市七城地铁一码互通扬州市镇江市在医疗领域,2018年9月,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 门诊费用直接结算8个城市统筹试点,2019年4 月,新增9个新试点统筹区,而到目前为止,已在 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所有设区市已实现全覆 盖,安徽省也有四
43、市已纳入联网覆盖范围。在本 报告涉及的27个城市中,只有合肥、安庆、宣城、 铜陵和池州5个城市尚未纳入其中。上海市宁波市温州市舟山市苏州市芜湖市台州市金华市滁州市嘉兴市盐城市南通市马鞍山市合肥市安庆市 池州市宣城市铜陵市杭州市南京市常州市 无锡市绍兴市湖州市泰州市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第一批试点 第二批试点 第三批试点 暂未纳入试 点的城市232.7政务服务一体化:支付宝助力“一网通办”落地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率先实现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公共支撑功能在长三角地区落地。 目前,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以“一网通办”工作机制为基础,开始试点首批30项企业服务事项
44、,包括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等事项。 而从政务服务的数字化基础来看,全国过半城市可用支付宝领56种电子证件,包括电子社保卡、电子驾驶证、电子学生卡等。 其中,长三角领跑全国,是支持电子证件数量最多的地区。 2008年,第一笔水电煤网上缴费在上海诞生。 2018年,杭州市首创了刷脸提取公积金。 浙江省直住房公积金开通网上办理后,40天节省了10万张A4纸。 江苏省试点刷脸查询公积金一个月,市民减少跑腿约1.5万小时。242.8科创一体化:加速科教资源共享,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上海现有(5个):上海“神光”系列高功率激光装置、上海神光2装置、海 底科学观测网、转化医学研究设施、上海光源线站工程。 上
45、海计划建设(6个):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活 细胞成像装置、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二期)、首 台国产质子治疗装置。长三角城市群正处于转型提升、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G60科创走廊总体发展规划3.0版提出,要共建共享面向长三角的G60工 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创建G60科创走廊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形成长三角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公共平台。 当前,在专利申请等领域,G60科创走廊,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虽然存在上海、杭州、合肥等要素集聚的城市,但整体仍然存在 创新要素分散、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需要依靠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等数字科创一体化措施,推进整体的科技创新。 而在基础
46、科学领域,截至2017年,长三角地区拥有国家大科学装置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4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2家,“长 三角大仪网”已集聚2192家单位的2.8万台(套)大型科学仪器设施,总价值近300亿元。长三角三省一市已初步形成强大的科技 基础设施群。G60城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8上海市53苏州市27合肥市32芜湖市32湖州市18嘉兴市10宣城市合肥现有(8个):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稳态 强磁场试验装置(SHMFF)、合肥EAST托卡马克、合肥HT-7托卡马克、 合肥环流器HL-1装置、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置、合肥HT-6M受控热核反应 装置。杭州: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
47、验装置(即将开建)10金华市54杭州市来源: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G60科创走廊大科学装置分布252.9环境治理一体化:数字技术推动联防联治长三角的环境协同治理已久,2018年10月,江苏与上海、浙江、安徽共同签署长三角区域环境保护标准协调统一工作备忘录, 在区域内部,已形成了一套区域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建设了一批联防联指项目。水环境治理方面,长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已经召开了五次工作会议。长三角制定了船舶排放控制区方案,船舶污染防治全 领域得到覆盖。江苏、浙江、安徽开展了太浦河联防联控,吴江、嘉善、青浦三地实现了检测和监管执法情况的互通有无和应急联 动机制等; 大气治理方面,长
48、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已经召开了八次工作会议,在2014年,用于打通长三角大气污染监测数据的长三 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于上海筹备建立,在2015年至2018年间,中心完成了1460份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报专报,组织开 展了160余次可视化预报会商。2016年,长三角全面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持续深 化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扬尘污染防治。 随着数字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数据互联互通,也使得生态环境的一体化治理有了更多的实现途径。 在浙江嘉兴、慈溪等地,河长 科技携手阿里云,启动“万条河流上云计划”。河道整治有了AI“大脑”。工作人员纸和笔不再
49、随身携带,巡河可随时随地打开“ 智慧河湖长”APP,水情沟通不再靠电话。262.10产业一体化:分工协作良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1、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分布全国,但长三角地区亦是重要的产业集 聚区。从上市公司的分布来看,在重要的零部件制造领域,动力 电池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通、无锡和苏州等地;电动机主要分 布在浙江宁波、绍兴与台州等地区;在汽车装配环节,安徽合肥 与芜湖则是重要的产业基地。2、国产大飞机产业链: 国产大飞机产业链涉及范围十分广,国内多个地方的航空航天产 业悉数参与其中,很多零部件制造也由国外供应商进口。这其中, 长三角地区也成为大飞机制造过程中重要的产业链一环,涉及研 发、制造与检测三个不同且关键的产业领域,构建协同的产业一 体化发展体系。南京市金华市杭州市南通市无锡市 苏州市绍兴市宁波市台州市芜湖市零部件测试:苏试试验等 飞机货仓内饰、 天花板、铝材、 灯具飞机研发设计电动机 浙江杭州(万向钱潮)、浙 江绍兴(卧龙电气)、浙江 宁波(双林股份)、浙江台 州(信质电机)等;动力电池生产 浙江临安(南都电源)、江苏南 通(国轩高科)、安徽芜湖(长 信科技)、江苏无锡(先导智 能)、苏州(新海宜)、张家港( 澳洋顺昌)等;其他零部件 南京(保千里)、浙江金华(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