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流音变——轻声教案(共9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语流音变——轻声教案(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流音变——轻声教案(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 案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课 程 名 称:普 通 话 语 音课 程 代 码: 专业、年级: 播主专业2013级任 课 教 师: 张国光教师所在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日历课程名称 普通话语音 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专业 播 主 年级 13 课程学期总学时其中上课周数周学时学分考核方式采用教材情况教材名称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讲授实验(践)主编(著)吴弘毅出版社名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5116351342考试出版时间2002年1月第1版周次日期上课节次上课地点每周时数分配教学内容备 注讲授实践合计时数1第五周开课2
2、3459.271-4院40244第一讲:普通话概说及声母大课610.11下同下同44第二讲:韵母大课710.1844第三讲:声调 大课810.2544声母训练小课911.144韵母训练(一)小课1011.844第四讲:语流音变大课1111.1544韵母训练(二)小课1211.2244声调训练小课1311.2944语流音变训练小课1412.644综合训练(一):古诗词朗诵会小课1512.1344综合训练(二):现代诗文朗诵会小课1612.2044综合训练(三):故事会小课1712.2733专业口试 说明:1、教学内容按每次授课内容填写。 2、考核方式分考试与考查两种。3、任课教师在每学期开课以前
3、根据教学大纲编写教学日历,一式四份,经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审阅同意后,一份自存,一份交所在系,一份交所在院(部),一份交学生。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签名: 任课教师签名: 第四讲 语流音变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课型:理论课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语流音变的含义。2、理解轻声的含义和作用;掌握轻声的读音、出现规律;学会辨识常用的“两读”轻声词和易错读的轻声词;掌握“习惯轻声”的分类识记规律;领会轻声的使用原则,初步掌握轻声在朗读中的实际运用,体味轻声在朗读中的听觉美感。3、理解儿化的含义和作用;掌握儿化音变的发音规律;学会辨认常用的“两读”儿化词语;识记常用的“必读”儿化词;领会儿化的使用原则,初步掌
4、握儿化在朗读中的实际运用,体味儿化的听觉美感。4、掌握“上声”、“一”、“不”和“啊”的音变规律。5、理解轻重格式的含义;掌握双音节词、三音节词和四音节词的轻重格式读音规律;初步掌握轻重格式在朗读中的实际运用,体味普通话轻重格式的听觉美感。教学重点:1、轻声的发音;轻声的出现规律;“两读”轻声词和易错读的轻声词的辨识;“习惯轻声”的分类识记。2、儿化音变的发音规律;常用的“两读”儿化词的辨识;常用的“必读”儿化词的识记;3、“上声”、“一”、“不”和“啊”的音变规律。4、双音节词、三音节词和四音节词的轻重格式读音规律。教学难点:1、“两读”轻声词和易错读的轻声词的辨识。2、儿化音变的发音规律;
5、常用的“两读”儿化词的辨识。3、语流中“上声”的音变规律。教学方法:讲授、示范、随堂指导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第一节 语流音变简介与轻声精讲一、导入普通话的学习是分层次分阶段的。声韵调的学习是基础,语流音变则是进一步提高普通话的运用水平,让普通话走向“地道”的必备条件,也是普通话学习的难点之一。有些人说的普通话单个地、片段地听还算规范,但整体地听就总觉得带着奇怪的“腔调”、“味道”,往往就是因为在普通话的语流音变方面掌握得不够好。二、什么叫语流音变?在语流中,由于受到相邻音节的相邻音素的影响,一些音节中的声母、韵母或声调会发生语音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语流音变。普通话中最典型的语流音变包括:儿化、
6、“一”、“不”、“上声”的变调和“啊”的音变。一般把轻声和轻重格式也纳入广义的语流音变的范围当中。三、轻声精讲(一)轻声的定义和历史流变轻声是普通话语音的一种特殊音变。在普通话中,一些音节在一定条件下失去了原有的调值而变得又轻又短,这就形成了轻声。轻声现代汉语的重要特点,据统计, 国家语委编订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 50篇朗读范文后的语音提示里, 一共是815个语音提示音节, 轻声音节360 个, 占提示音节总数的44%。现代汉语词典中,双音节词语32540个,其中轻声词共2164 个, 占双音节总数的6. 65%。轻声在口语、特别是在北方人的口语中十分活跃。在文艺作品中, 轻声音节占全部音
7、节的比重达15- 20% 。现代汉语中, 平均每5- 7 个音节就有一个轻声音节。轻声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轻声的产生原因,一般认为有这么三个方面:一是汉语词语的双音节化;二是人们在口语中为了经济省力;三是语言的节律与美感需要。对于轻声的性质,不同语言学家有不同看法。徐世荣认为轻声是一个独立的调位;罗常培则认为轻声只是一种特殊变调;林茂灿通过声学实验认为轻声不是变调,而实质是一种弱读音节,应该归入语言的轻重音系统。对于轻声的产生时期,目前还没有定论。王力认为在12世纪前(约南宋时期)就出现了语法形式的轻声(助词“了”“着”“的”以及语气词“吗”“呢”已在那时出现)。张树铮根据蒲松龄的聊斋俚曲集中
8、不合曲律声调要求的字今天都读轻声的现象推断,17世纪鲁中地区已经存在轻声。李思敬根据红楼梦早期的七种抄本中的异文(如“搭讪”、“搭闪”、“搭赸”、“搭搧”)来推断,至少在18世纪的北京话中已经出现了轻声。(二)轻声的发音轻声音节的发音都变得又轻又短,但并非音高都相同,而是由前面音节的调值决定。一般认为: 阴平后念半低调(2度),如“妈妈” 阳平后念中调(3度),如“葡萄” 上声后念半高调(4度),如“你们” 去声后念低调(1度),如“意思”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当轻声音节前一个音节的声调是“上声”时,该音节的读音会呈现不同情况。如:喇叭、眼睛、恶心、伙计、使唤、指望、买卖、宝贝、打算、姥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流 音变 轻声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