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共33页).doc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共3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共33页).doc(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贵州省天柱县辣子坪金矿矿山及地面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三级评估)天柱县生利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八年八月专心-专注-专业贵州省天柱县辣子坪金矿矿山及地面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资质证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乙级证书编号:黔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号发证机关: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报告编写: 报告审核:总工程师:杨宗文队 长:杨安祥提交报告单位:天柱县生利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报告单位: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地质大队提交报告时间:2008年08月30日目 录附图目录图号顺序号图 名比例尺0101贵州省天柱县辣子坪金矿矿区环境地质略图1:20000202
2、天柱县辣子坪金矿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剖面图1:20000303天柱县辣子坪金矿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图1:2000附件目录序号名称备注1天柱县生利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书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等级证书3评审意见第一章 前 言第一节 评估任务由来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促进矿山安全生产,避免矿山井下采掘活动引发、加剧、遭受各种地质灾害,以及避免矿山地面基础设施建设引发、加剧、遭受地质灾害,加强对各种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达到防灾减灾,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天柱县生利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特委托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地质大队(以下简称101地质大队)对其矿山及地面工业场地进行地质灾
3、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第二节 评估工作的依据(一)国务院令第394号及附件“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二)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其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三)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四)天柱县生利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书。(五)贵州省天柱县辣子坪金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一一地质大队2008.7编制)。(六)贵州省天柱县辣子坪金矿(整合矿区范围)开采利用方案(贵州省2008.8设计)。第三节 主要任务和要求一、本次评估工作的主要任务(一)初步查明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初步查明评估区内现状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分布情况、成因、
4、稳定状态等,并对其潜在危险性和危害对象进行现状评估。(二)对矿山地下采矿活动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进行预测评估,对矿山地面设施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进行预测评估。(三)通过对评估区进行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最后进行综合评估,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分级、分区,并对矿山开采的适宜性作出评估。(四)对评估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提出合理的预防、治理措施和建议。二、本次评估工作的要求(一)在详细收集该矿区的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区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人类工程活动、社会环境等进行实地综合调查。(二)详细查明矿区现状地质灾害、并对评估区内分布的
5、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逐一进行现状评估。(三)对矿山地下采矿活动进行详细调查,并对矿山地下采矿活动可能引发、加剧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预测评估。(四)对矿山地面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详细调查,并对矿山地面基础设施建设可能引发、加剧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预测评估。(五)依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结果,综合评估矿山地下开采引发、加剧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对评估范围进行分级、分区;对矿山建设的适宜性作出评估,并对矿山地下开采活动可能引发、加剧的各种地质灾害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与建议。(六)提交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第二章 评
6、估工作概述第一节 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天柱县辣子坪金矿是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黔国土资矿管函2008940号关于调整天柱县黄金矿山资源整合矿区范围的批复由天柱县辣子坪1号金矿、辣子坪2号金矿、辣子坪3号金矿进行整合而成,为金矿整合建设项目,工程总投资30万元。天柱县辣子坪金矿区,最早开采于1997年,为民间采金活动,2001年由三家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对该矿山进行分割办证(即天柱县辣子坪1号金矿、辣子坪2号金矿、辣子坪3号金矿),2008年7月,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审查批准整合,现矿山为股份制民营企业,截至2008年,共投资近150万元,从业人员40人左右。辣子坪金矿位于天柱县城北东平距约32k
7、m处,行政区划属天柱县江东乡辣子坪村,地理坐标:东经1093014-1093055,北纬270043-260121。有天柱-江东-辣子坪公路进入矿区,交通方便(图1)。矿区东西宽约1142m,南北长约1170m,呈一较规整的四边形,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东起金竹坝,西抵白岩坡,南抵白岩坡一线,北到金竹坝以北200m,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黔国土资矿管函2008940号关于调整天柱县黄金矿山资源整合矿区范围的批复文件,矿区面积1.3304Km2。矿区拐点直角坐标见表1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该矿区产品方案为金矿,矿山可采矿石量7.1150万吨,金属资源量142.90公斤。其中(333)矿石资源量3.77
8、22万吨,(333)金属资源量106.83公斤;(334?)矿石资源量3.3428万吨,(334?)金属资源量142.90公斤,设计生产规模矿石量1.5万吨/年,矿山服务年限3年以上。矿区面积1.3304km2,开采标高600150m。表1 辣子坪金矿矿区范围拐点直角坐标 拐点 坐标 坐标1.00.002.00.003.00.004.00.00开采标高600m150m面积1.3304Km2注:因地面工业场地在矿区范围内,故在此未单独列出地面工业场地征地范围及拐点坐标。矿区呈四边形展布,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平硐+斜井开拓,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矿山采用分期开采,现开拓系统有主平硐(SPD3)一口、
9、副平硐(SPD1)一口、回风斜井一口,开采巷道若干条,采矿巷道高度1.52.0m。回风布置于斜井内,回风斜井与斜坡道通过中段运输巷相连,形成完整的开采系统。开拓井口位置及特征如下表2:表2 井口坐标及井筒特征表井 筒名 称井口坐标井口标高(m)方位角()坡度井筒长度(m)断 面(m2)xy净掘主平硐(SPD3)+48832731904.85.8副平硐(SPD1)+48528332183.64.5回风斜井+570141401134.25.4天柱县辣子坪金矿由天柱县辣子坪1号金矿、辣子坪2号金矿、辣子坪3号金矿组成,并且都分别建有地面工业广场(即1号地面工业广场、2号地面工业广场、3号地面工业广场
10、),但通过本次整合1号地面工业广场已停止使用,2号地面工业广场、3号地面工业广场保留,根据、号矿体资源量较丰富,初期投资风险稍小,因此作为首采区开采。其余的为后期开采。故目前只有2号地面工业广场在使用(2号地面工业广场以下简称地面工业广场)。天柱县辣子坪金矿为已建矿山,其工程建设、地面工业广场及井下工程,已全部建成。 地面工业广场设施布置在主平硐附近,建筑物为1-2层,为低层建筑,均为临时征地。建于辣子坪冲沟中,建筑总面积约440m2,分别包括食堂、l0kv变电所、职工宿舍、炸药库房等建筑设施,属一般建筑。建筑设施砖混或木质结构。井下工程有主平硐(SPD3)、副平硐(SPD1)及回风斜井各一及
11、井底车场、大巷、采区及巷道等。 第二节 以往工作程度该区采金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就有民间采金活动。1、19301941年,喻德渊、王文青等地质老前辈对区内的金矿作过概略调查,著有贵州天柱锦屏两县之金矿等论文。2、1956年,西南地质局555队在该区作过金矿普查,著有普查检查报告。3、19561971年,贵州省多个地质队对该区的金、煤矿作过踏勘和矿点检查工作。4、19701971年,湖南省区调队在该区进行1:20万会同幅区域地质及矿产地质调查。5、1995年贵州省地质矿产局103地质大队作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1:5万水系化探,6、2000-2008年101地质大队和贵州有色地质勘查局六
12、总队在该区作过地质勘查和资源储量核实工作上述工作为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基础地质资料。第三节 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一、工作方法按照“目的任务”与“评估依据”,并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本次评估工作主要采用收集现有资料,并进行实地地面调查、测量,室内综合分析评估的工作方法。(一)开展工作前,项目有关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统一认识,熟悉了工作程序,明确了本次工作的重点。(二)在调查前,详细收集并阅读了与该矿有关的各种地质报告,并较强细的了解了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和建设工程规模。(三)对矿区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人类工程活动、社会环境等
13、进行实地综合调查。(四)本次评估工作,底图采用110000地形图,并将各种地质观查点、灾害点及类型标示图上,最后在电脑上成图。(五)在综合分析研究已有资料和本次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及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工作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对该矿山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并编制了贵州省天柱县辣子坪金矿矿山及地面工业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二、完成工作量我单位于2008年7月初接受委托后,在充分搜集已有的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文献等资料的基础上,并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野外实地调查测量及
14、相邻片区金矿山进行了现场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最后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室内综合整理,并编制了本报告编制。具体完成工作量见表3:表3 工作量完成一览表 项目单位工作量评估面积km21.6调查线路条7泉点处3井下测量m2500矿山地质灾害剖面测量m4942收集已有资料份10最终成果报告份1第四节 评估范围与评估级别的确定一、评估范围的确定评估范围原则上为整个矿区范围,并结合矿区地形地貌特征及地质环境条件,在矿区附近可能发生或遭受地质灾害范围基础上向外适当扩展。原则上以矿区外围地表分水岭和次一级分水岭或沟谷为界,结合采矿影响范围,综合确定评估范围,面积约1.6km2(附图01)
15、。二、评估级别的确定天柱县辣子坪金矿年生产矿石量1.5万吨,为小型矿山。根据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按建设项目重要性的分类标准及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分级标准,确定该项目属一般建设项目,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后述),评估级别确定为三级评估。第三章 地质环境条件第一节 气象水文本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1,极端高温37,极端最低气温-2;年平均降雨量1279mm,雨季多集中在69月。平均相对湿度79%。全年无霜期275天。评估区内地表水体不发育。仅南西有辣子坪季节性冲沟,地表水属长江流
16、域元江水系清水江上游。第二节 地形地貌评估区地处贵州高原东部苗岭山区,总体地势中西部低,东西两侧高,缓坡坡度为1-15,陡坡坡度为40-80,属构造侵蚀剥蚀中高山地貌,地形切割较大,沟谷纵横,山脉及沟谷走向多为北东向。最高海拔667m,最低462m,相对高差100205m。区内植被发育,以人工丛林为主,局部为丛林与杂草、杂木等组成混生林。植被发育地段浮土较厚。第三节 地层岩性评估区广泛出露的地层为青白口系清水江组及第四系松散残坡积层。本区含金地层为青白口系清水江组。地层岩性特征由老至新描述如下:清水组(Qb3q):分两个岩性段:第一段(Qb3q 1):图区内大面积出露,岩性为浅灰至灰色变余细砂
17、岩、变余凝灰质粉-细砂岩及变余沉凝灰岩组成。未见底,厚度1000m。第二段(Qb3q 2):位于图区北西,岩性由浅灰至灰色凝灰质板岩、砂质板岩、绢云母板岩、条带状或“马尾丝”状变质沉凝灰岩组成。未见顶,厚度800m。第四系(Q):由粘土、亚粘土、砂、砾石、碎块、腐质土和采矿弃渣等组成,厚0-20m。直接覆盖于清水江组地层之上。第四节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一、地质构造评估区位处华南褶皱带西南端稳江复式背斜北东段之南东翼,区域褶皱主要为北东向的背斜和向斜,断裂构造主要为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的断层。1、褶皱构造评估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仅在地层中见小型绕曲现象。2、断裂构造评估区内断裂构造较发
18、育,主要为北东向的断层,在评估区内自北西向南东有F1 、F2、 F4、 F3共四条断层,下面就其特征分别进行叙述:F1断层:位于图区北西部,走向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40。断层破碎带由碎裂岩和石英脉组成,图区内长660m,两端延伸出图,破碎带宽0.60-0.80m,断层两盘均为青白口系清水江组,为区内含矿正断层。F2断层:位于图区中部,走向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37-40。断层破碎带由碎裂岩和石英脉组成,图区内长1390m,两端延伸出图,破碎带宽0.70-0.90m,断层两盘均为青白口系清水江组,为区内正断层。F3断层:位于图区南东部,走向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42-43。断层破碎带由碎裂岩和
19、石英脉组成,图区内长1880m,两端延伸出图,破碎带宽0.70-1.00m,断层两盘均为青白口系清水江组,为区内含矿正断层。F4断层:位于图区南东部,走向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42。断层破碎带由碎裂岩和石英脉组成,图区内长350m,南西端交于F3,破碎带宽0.50-0.70m,断层两盘均为青白口系清水江组,为区内含矿正断层。区内断层及节理裂隙构造, 为区内含矿构造,此类构造使矿层局部变薄、增厚。局部破坏了矿层顶底板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降低了矿层顶底板岩石的强度。对矿层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产生了不利影响。综上所述,矿总体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二、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
20、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本区历史上没有破坏性地震记录,区域地壳较稳定。综上所述,评估区区域地壳处于稳定状态。第五节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评估区地层岩性组合特征,按岩土工程地质组合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软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和硬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 一、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主要由粘土、亚粘土、砂、砾石、碎块、腐质土和采矿弃渣等组成,结构松散,力学强度差,稳固性差。二、软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清水江组第二段绢云母板岩,岩石力学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弱,稳固性较差。三、硬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清水江组第一段和第二段凝灰质板岩和
21、变余砂岩,岩石力学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稳固性好。四、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评述1、第四系:残坡积物及地表土层,含砾石、粉砂质、砂质粘土、亚粘土和采矿弃渣。一般呈可塑状,厚度变化大,属细粒土,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整个评估区低洼地段及开阔平地上均有分布,其质地松散,孔隙度大,易产生滑坡、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工程地质性能较差。2、清水江组第二段绢云母板岩组成。属软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其结构较疏松,抗风化能力较弱,易风化呈鳞片状、土状,遇水易软化而使物理力学性能变低,易产生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工程地质性能较差。3、清水江组第一段和第二段凝灰质板岩和变余砂岩。岩石坚硬致密、完整,物理力学性能好,
22、抗风化能力较强,属硬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岩石力学强度高,稳固性较好,岩石工程地质性能良好。4、金矿体直接顶底板为变余砂岩,属硬质工程地质岩组,厚度大于50m,稳固性好,利于坑采,当岩石中有裂隙穿插时,岩石结构较松散,稳固性差,引发冒顶的可能性大,对坑采不利,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综上,评估区岩土工程地质性能总体中等复杂。第六节 水文地质条件一、地下水类型、含水岩组及富水性根据矿区地层岩性及含水介质特征、地下水动力条件,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基岩孔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三种类型。(一)、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包含断层构造裂隙水)清水江组第二段,该类岩组岩性主要绢云母板岩。含基岩裂隙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灾害 评估 报告 3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