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氧剂包材的安全性须知(共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脱氧剂包材的安全性须知(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氧剂包材的安全性须知(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脱氧剂包材的安全性须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脱氧剂越来越多的被消费者所熟悉,与我们的健康饮食也有越来越多的交集。脱氧剂可以将包装容器内的氧气脱除,进而避免被保鲜物受氧气影响,发生变色、发霉、氧化、酸败、生虫等问题。其成本较低廉,使用方便,效果显著,但在选择时却大有学问,不仅要考虑型号匹配性(例如30型、50型等)、功能适应性(例如双效、多效、吸放型等),还要重点关注包装材料的安全性(例如直穿孔、防尘、三防等)。现市场上普遍使用的脱氧剂包材主要有:直穿孔、错位孔、防尘、三防4种,其结构、功能、优缺点为:(1)直穿孔包材结构示意图: PET(穿孔) PAP
2、(穿孔) SPE(穿孔) 包材三层复合结构全部一次性直接打穿,工艺简单,但是脱氧剂细粉会从孔里漏出去,而造成食品的污染。按照国际标准规定,该包材不能直接接触食品。(2)错位孔包材结构示意图: PET(穿孔) PAP(穿孔) SPE(穿孔) 重孔处,有漏粉风险,包材的三层结构也需要穿孔,但却分两次打孔,且两次针的分布不一样,相对错开了位置,所以降低了漏粉的风险。但因不可避免的一定几率存在重孔现象,既两次扎孔的位置正好重合为一个点,成为直穿孔,所以还是会有漏粉风险,严格来说,该包材也不能直接接触食品。(3)防尘包材结构示意图: PET(穿孔) PAP(未穿孔) SPE(穿孔)防尘包材结构中间层的纸
3、张没有被破坏,所以不可能存在漏粉现象(纸质纤维具备良好的过滤作用),可直接接触食品,不会有粉尘迁移出去。而且因工艺不同,其热封强度比上述两种好,但不具备防水防油功效。(4)三防包材结构示意图: PET(穿孔) 防油防水剂 PAP(未穿孔) SPE(穿孔)在防尘包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改良,中间的纸层经过防油防水处理,具备了阻止食品中的水分、油分侵蚀的功能。可以直接接触富含水分、油脂的食品,并且不会影响脱氧剂的性能。虽然食品中油脂的含量高低不同,但是少量的油分就会影响脱氧剂的性能,为了满足直接接触食品的需求,日本、美国在1982年就开始全面使用防油防水的包材。由此可见,功能更加全面、安全性更加高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脱氧剂 安全性 须知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