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手册簿范本(共23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手册簿范本(共23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手册簿范本(共237页).doc(2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专心-专注-专业第一章 概述1 概述1.1 城市概况1.1.1 位置及地理情况概述(见图 1-1)。1.1.2 城市规划1.1.3 给水、排水专业规划及现状(见图 1-2)。1.1.3.1 给水、排水现状1.1.3.2 给水、排水规划1.1.4 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服务人口和服务面积(见图 1-3)。1.2 污水厂概述1.2.1 概况地理位置、设计处理能力(近期及远期)、占地面积和规划控制用地面积、尾水收纳水体及规划水体质量类别排出口、水体的常水位、城市防洪标准的洪水位(50年一遇)等。1.2.2 进水水质设计指标1.2.3 出水水质控制指标1.2.4 污水和污泥处
2、理工艺和工艺流程(见图1-4)。1.3 污水处理厂组织结构污水厂生产运行功能主要由厂部、运行部(包括中心控制室和各工段)、动力维修部(包括电工班和维修组)与化验室实现,由运行部指导各工段的运行工作。污水厂的动力与设备维护体系主要由日常维护, 定期检修,故障维修与改善维修组成。 除污水处理系统运行外,运行部人员亦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 包括日常巡检及简易常规维护,如加润滑油、清洁、清换过滤器、小部件的紧固调整设备等(一般完成工作任务时间约为0.5小时), 具体工作内容详见第四章。动力维修部主要负责设备的定期检修,故障维修及改善维修。实验室行政上由排水公司直属,实际上设在污水厂,并在厂长的协调下与运
3、行部紧密配合进行工作。污水进厂的调度由厂部在运行部协助下与排管处及泵站进行。污水处理厂功能组织结构图如下(图1-5):图例:应急调度隶属关系业务关系图1-5污水处理厂功能组织结构图第二章排水许可和运行考核2 排水许可和运行考核水污染防治法第十三条要求“新建、扩建、改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水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做出评价,规定防治的措施,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经有关环境保护部门审查批准。”按照“水法”第三十四条要求“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应当经过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
4、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必须遵循上述两个法律条文,以取得排水的合法性和受法律的保护。其它适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法规见附录一。2.1 批准文件2.1.1 污水处理厂环境影响评价2.1.1.1 批文单位、文号、日期2.1.1.2 主要内容a) 排放地点b) 受纳水体c) 水体规划类别d) 排放水量e) 排水的主要控制水质指标2.1.2 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批准文件2.1.2.1 批文单位、文号、日期2.1.2.2 主要内容a) 排放口地点b) 受纳水体c) 排放口工程及上、下游工程保护措施d) 排放水量2.2 排水公司对污水厂的监控指标2.2.1 水质监控指标水质监控指标按城镇污水处理
5、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和建厂时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确定的级别执行,各检测项目的检测周期参照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6094执行。即PH值、SS、BOD5、CODcr、NH3-N、TN、TP每日一次,粪大肠菌群数每周一次,其余检测指标每半年检测一次。一般排水公司为确保污水处理厂能够达到环保局要求,会适当提高对污水处理厂的监控标准。2.3 排水公司对污水处理厂业绩考核指标排水公司对污水处理厂的技术考核指标至少应包括以下范围。 1水质出水水质达标率: CODcr、BOD5、SS、NH3-N、TN、TP 每2h采样一次,取24h混合样,以日均值计。粪大肠菌群指标
6、每周一次。 出水水质达标率(%)=(月检测指标总合格次数不合格数)*100/月检测指标总数2水量未处理污水溢流率(%)=(进水泵站送水量 污水厂实际处理量)*100/泵站送水量3化验任务完成率化验任务完成率(%)=(实际检测项目数*100)/按项目及频次应检测项目数4设备仪表完好率设备仪表完好率(%)= (考核机组完好台数*100)/考核机组总台数5连续无责任伤亡事故历时(日)随着公司机构的健全与管理经验的提高, 其它指标亦可逐步纳入考核范围。第三章系统初次运行3 系统初次运行3.1 系统初次运行前提条件3.1.1 人员培训工作系统初次运行是污水处理厂投入正常运行前的重要步骤,操作人员在此阶段
7、应为系统以后的正常运行积累经验。在系统进行初次运行前应完成对全体员工的岗位培训和安全培训工作。3.1.2 各单元处理构筑物内的清理、防腐和设备紧固污水处理厂投入正常运行后可能长时间不能停运,故在系统进行初次运行前应清除全部构筑物中的垃圾杂物,同时应仔细检查和修补构筑物和机械设备的油漆、防腐和紧固情况。3.1.3 系统单机调试、构筑物渗水测试系统单机调试和构筑物渗水测试应在系统初次运行前,包括水处理系统和泥处理系统的各工艺水池,工艺设备,辅助设备及闸阀及堰门等。由土建分包商和设备供应商,安装单位分别完成,并提交单机调试和构筑物渗水测试报告。同时注意工艺中有标高要求内容的校核,例如各转刷的标高一致
8、,并与堰门标高协调。 污水处理厂相关人员应参与该项工作,并对单机调试和渗水测试工作进行验收。3.1.4 检验进出水条件系统进行初次运行前,污水收集系统应具备收集和提升污水能力,并能够通过污水收集控制系统控制进水量和进水时段,同时,应确保污水处理厂出水管道与受纳水体连通,以保证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尾水能排入受纳水体中。3.1.5 复核设计负荷时工艺流程的过水能力复核设计负荷时工艺流程的过水能力是指复核自进水提升泵到出水口工艺流程的过水能力能否达到设计负荷。由于已通过单机调试,可以用污水进厂进行复核以节约清水。如出现问题应通知承包商进行改建,直至达到设计负荷。3.1.6 系统联动新建污水处理厂系
9、统联动应由总承包商完成。系统联动试车的目的是检验设备运行、工艺参数监测和调控能力以及检验设备间运行的协调性。 在系统联动过程中应重点调试自动控制和现场控制系统运行情况。3.2 活性污泥培养 3.2.1 接种污泥接种污泥应采用附近城市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减轻运输压力应取脱水干化后的污泥。一般先在一组氧化沟中培养,培养成功后通过回流污泥泵打入第二组氧化沟继续培养活性污泥。3.2.2 活性污泥驯化(以氧化沟为例)第一阶段向氧化沟反应池进水并启动水下推流器。持续进水到氧化沟中水位达到设计有效水深的1/3时,将接种污泥均匀地投入到氧化沟反应池中, 采用鼓风曝气系统开始曝气,同时连续进水至氧化沟反
10、应池中水位达到设计运行水位(采用转刷或转碟曝气系统,在此时开始曝气),在污泥接种完成后的持续进水过程中逐步增加曝气量至曝气量达到最大。 氧化沟水位达到设计运行水位后,持续进水至二沉池中。当二沉池进水2小时后启动沉淀池刮泥机和污泥回流泵,使在二沉池中沉淀的活性污泥在污泥驯化初期能快速地被收集,并回流到生物处理池中。污泥回流率应通过观察回流污泥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污泥回流比,应控制在50100%之间。 当二沉池达到正常运行水位,应观察活性污泥状况,控制进水,直到出现模糊不清的絮状物,这时可适当进水,换水以补充营养物,换水量可控制在氧化沟池容的25%再重复上述操作。当二沉池开始溢流时,启动后续污
11、水处理工艺,如消毒工艺。 在生物处理池水位达到正常运行水位后应随时监控氧化沟中溶解氧(DO)浓度值(通过溶解氧测定仪),以判断曝气量是否足够,并作出相应调整。在活性污泥驯化过程中,溶解氧的浓度应能满足以下三方面可能发生的情况下。a) 进水和回流污泥中溶解氧浓度较低; 需要较多充氧量;b) 进水缺氧,需要有足够的溶解氧将其快速改变成充氧环境;c) 当污水中营养物质丰富,需要大量的溶解氧来满足微生物的生长。 在污泥驯化的过程中,溶解氧的最低浓度应确保氧化沟出水口处溶解氧浓度不小于1.0mg/L。在活性污泥驯化的第一阶段中,由于活性污泥的浓度较低,在曝气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12、,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采用喷洒水滴等措施来去除泡沫。第二阶段 污泥驯化工作进入第二阶段后,监控溶解氧的同时,应开始监测活性污泥的30分钟沉降比(SV)和营养物质参数。在进行监测活性污泥沉降比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在此阶段的前几天泥水混合物的颜色几乎同进水的颜色相同,随着曝气时间的增加,泥水混合物的颗粒变大,沉降性能变好,并且颜色逐渐变为黑褐色。在此阶段中活性污泥沉降比可达到20%。检测营养物质的目的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条件,在活性污泥驯化的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参数BOD:N:P应控制在100:5:1左右,若不能达到此参数应投加营养物质进行调节。 第三阶段 活性污泥驯化工作进入第三阶段后,活性污泥驯化工
13、作基本完成。在此阶段中,应严格按照样表3-1中所列分析计划,对泥水混合物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分析和控制,并保存相关数据供系统正常运行参考。当活性污泥浓度值达到规定范围并相对稳定时,可以认为活性污泥驯化工作基本完成。污水经生化和沉淀处理后,出水SS应达标。在该阶段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进行剩余污泥排放。 第四阶段该阶段的目的是记录运行参数,即活性污泥30分钟沉降比(SV)、生物镜检、污泥回流比和剩余污泥排放量等关键控制参数。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参考。 当进水浓度较低、污泥生长情况较差的情况下应增加污泥回流比, 同时当污泥膨胀等情况发生时应减小污泥回流比。在污泥驯化的该阶段和以后系统正常运行的过
14、程中应严格控制污泥回流比,如果没有保证污泥回流比,可能会出现以下现象:没有足够的活性污泥来处理污染物。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系统启动的前一到两个星期;若污泥回流比较小,导致污泥在沉淀池中停留时间较长,污泥在二沉池中发生厌氧反应,可能会出现上浮和臭味;污泥在二沉池中形成较厚的泥层,可能导致出水悬浮固体浓度较高;当有足够的溶解氧浓度的情况下,活性污泥在生物处理池中将产生硝化反应,可能会导致沉淀池中发生反硝化反应导致污泥量增加。污泥驯化的第四阶段结束后及污泥驯化工作完成后,活性污泥各运行参数都应在设计控制范围内并相对稳定。3.2.3 分析控制参数和计划 在污泥驯化过程有许多影响污泥驯化效果的因素,主要
15、有进水营养物、pH值、温度、溶解氧(DO)等, 所以在污泥驯化的过程中对整个生化系统通过感官判断和化学分析等方法进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监测分析的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整,确保污泥驯化达到最佳效果。现将污泥驯化过程中应加以控制和分析的参数描述如下:温度温度是影污泥驯化的环境因素之一,各种微生物都在特定范围的温度内生长,污泥驯化的温度范围在1040,最佳温度在2030。故建议系统的初次运行不要放在冬天进行。pH值pH值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在污泥驯化和以后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应将系统的进水pH控制在69之间。营养物质良好的营养条件是菌群代谢、生长的前提。在污泥驯化的过程中应将营养物质的参数控制在BOD:
16、N:P为100:5:1左右,为污泥驯化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溶解氧量(DO) DO是污泥驯化过程中的主要控制指标,在污泥驯化过程中应将DO的范围控制在0.52.0mg/L。 (溶解氧浓度测量点为,转碟曝气器水下游4.5米处)。DO可以通过溶解氧测定仪检测,也可以通过人工检测,以了解DO在池中的变化规律。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生物是污泥中有活性的部分,也是有机物代谢的主体,在生物处理工艺中起主要作用,而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的数值可以相对地表示生物部分的多少。活性污泥的浓度 应控制在24g/L。污泥的生物相镜检活性污泥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各类微生物也呈现出不同的比例。细菌承担着分解有机物的
17、基本和基础的代谢作用,而原生动物也包括后生动物则吞食游离细菌。运行正常的活性污泥中含有钟虫、轮虫、纤毛虫、菌胶团等。当菌胶团片大。钟虫活跃而多,出现轮虫、线虫时,污泥成熟且性质好。污泥30分钟沉降比(SV)活性污泥正常运行时污泥30分钟沉降比应控制在15%-30%之间。样表3-1:活性污泥驯化参数分析计划样表参数采样地点分析频率适用范围DO转碟上游4.5米处每两小时一次0.52mg/LPh进水口每班一次69BOD:N:P进水口每班一次100:5:1MLSS出水口每班一次24 g/LSV (30min)出水口每班一次1530%生物镜检出水口每班一次3.3 系统正常运行在活性污泥驯化工作完成后,系
18、统即可投入正常运行。第四章污水处理厂运行与维护4 污水处理厂运行与维护4.1 运行调度 4.1.1 运行调度概述污水厂内的运行调度主要由运行部通过中心控制室来实现。中控室的运行控制参数主要包括:污泥龄的调整:其主要依据是氧化沟中污泥浓度, 进水悬浮固体浓度(SS)与污泥沉降性能指数(SVI),主要调控手段为调节剩余污泥排放量。 剩余污泥排放是活性污泥工艺控制中最主要的一项操作,它控制混合液浓度,控制污泥泥龄,改变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类和增长速度,改变曝气池需氧量以及改变污泥的沉降性能。污泥龄计算QS=(MLSS*Va)/(Q*SSi)上式中: QS: 污泥龄 (d)MLSS: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19、 (mg/L)Q: 进水流量 (m3/d)SSi: 进水悬浮固体浓度 (mg/L)细胞平均停留时间计算公式:MCRT =(MLSS*Va)/( Qw*SSr+Q*SSe)上式中:MLSS: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g/L)Va: 氧化沟体积(m3)Qw: 日排泥量(m3/d)SSr: 回流污泥浓度(mg/L)SSe: 出水悬浮固体浓度(mg/L)活性污泥QS在15天左右, MCRT一般应稍低于QS, 并在运行的过程中逐步调低。 回流污泥浓度SSr主要由回流比进行控制, 回流比加大则污泥浓度下降, 回流比减小, 则污泥浓度增加, 污泥浓度用来计算F/M。 溶解氧量的调整:其主要依据是氧化沟中溶解氧
20、(DO)浓度,主要手段是曝气强度控制;氧化沟中,污水混合液在氧化沟内循环流动,以转刷、转碟或表嗓机推动和充氧,在曝气装置下游溶解氧浓度从高向低变动,由好氧段逐步过渡到缺氧段,好氧段溶解氧浓度DO宜控制在1 mg/L 3mg/L,缺氧段DO宜控制0.20.5mg/L。 转刷(转碟)曝可以调节出水堰的高度,使转刷(转碟)改变淹没浮度而改变曝气量,若没有变频调速装置,则可改变转速调节曝气量,也可增开或减少转刷(转碟)数量来调节曝气量。如果减少曝气量而影响水在池内的流速(应控制在0.25m/s以上),则应增开水下推流器,以保证池内流速,不致淤积。回流污泥量的调整: 其主要依据是污泥沉降指数与二沉池污泥
21、厚度, 主要调控手段是回流比。 在氧化沟工艺中,剩余污泥合理排放后的二沉池污泥必须全部回流到氧化沟中,才能保证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从而保证其处理能力,回流污泥量的控制就是基于这个要求,其方法有:按二沉池泥位控制,即按设计要求确定的泥位,或使泥层厚度控制在0.30.9m之间,同时使泥层厚度小于泥位以上水深的1/3。如果实际泥位超过设定的泥位,应增大回流量,如果泥位低于设定值应减少回流量,使逐步控制泥位在设定值上,但调节量不宜超过10%,待下一次巡检时检查泥位的变化,再给予适当的调整,当二沉池泥位稳定,在一个值的时候,说明所有的污泥已回流到曝气池,达到了工艺要求,这个回流量与进水量直接有关,进水量
22、增加(或减少),带出曝气池的污泥量成比例增加(或减少),回流量也应成比例的增加(或减少)。因此习惯上用回流比(R),即回流污泥量与进水量之比来控制。运行状态的纠偏:运行状态不理想,通常是由于上述三种调整不能及时引起, 水力负荷(F/M)不适当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也有可能是机械或水力故障和进水水质突变(如非计划性工业污水的冲击负荷)引起。及时的调整须在运行中长期对季节性水质(含水温)水量的趋势分析后得以总结。运行参数的调整具有滞后效应,故应小心调整(单次调整量应小于10%)并耐心观察。 常见的运行故障表征及应对方法详见附录四,系统故障诊断指南, 各厂可依据各自情况增删。在运行状态纠偏的过程中,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污水处理 运行 维护 手册 范本 237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