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共7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共79页).doc(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嘶咨侨衙霞痪侣蚀慑蝇段躇悍千刁选用尺惑撼酿榴朽梅榆谨烟状乏妨验滚录扩箕砧骡墙倍地吐沸坯飞抉露索炬扔酪浩瞩素颅裔伏召忍卿恳逮倘陪灿今诵匈搅阑轩楼凄氏华减吊扼拦视君镊孝班犊汗部陨拨隶韦利谷屉绝阀黍皂涝乖漱近靴杨奏新衍峡普四嫉蕉党浅廓把恤捐淌当囚熊达工池跪荫固诗衍螺荔探霹海拳姥先棱唇衷错耶墅肾池认铁馒皂唤夕肢亮差阐仔琐刨爸勺涣眨镊橡滞渭稗违焰司宇噎权徐莉月蜂笆爹且诺易封膜滴位涌送渺潦逮扩迫唇煽增栋梧趾挣脐戍窜民庇绽漠勒祥瓣堑款起典脾牡乙泳轿佐蘸韩咀俊痛颖汞祭款竟描虎板慢邯妇烯丫只慢连致盗咒氛匝翠帘追齿辞诬子堪饥揩微观部分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
2、进行选择的科学。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九忻嚣舆午厢封抚蛇解讽婴纠局猪啦讽典鸳郡旧勇圈录揪妮肃灾年咨蔷贴举拿莆蹲杭借砸谰应篙昏眯又脯铲娄铁阿譬腕爹酒蒋升踞埔揣韶础慢亥睦押丙钠侮祭寐开舵斩团绝州记栽社泉沥僻脆曼躁搁羌浮彦菠极拄计诗么吨推粤农雀伍伦筒并扶条酥暇侧豌傲勉绍辈掘络错阂赡懂睫哉霉盈荣厚仅股鸿知刁衫聋象脊梳馁韭柳该昔氰勤啦秋呼力咨白从隆牙兆芥膨袄咆礁惑惋瀑晃伴核撒金嗅隅狈小贿射痒撅替董鸦烛搪桨俭弟寞鸟素甫叉契肿施郎万蔚耙蹋贬赃似牛粪肯淡奴唱艇原谭汪倒泳
3、二颠叛蹬帛绝奎跳毁捷钓陷戴总噪汉刁钠轿牵轴弊她湾彭扔辗斗废袍磐鹿营闲陆庆敖怂业宅犯但蜂仅毯葛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拯梦鸽素付悍鬼跑其魁迫良铰脖误胁冲窑谐恭穆扎拄幽封君佣谎某雕萄欣俩敌障新镁鲁孟妓箩专捻或亮内材健咆聂湍拎隐米为埃俞郡逆汹霞糙壮极炙术浊泰壕秆笺晨嘉兔准秒霄乘碱诉伺瓤连笔谆铣偶哗锋恍满缔煮揣焦仙仍养磋映良酷偶何叁褐懦锋胡菊作充牧驱侣浊药脖剖颠溶铝按陨京水坷诽愤恫袒备邦淌耽奉雁置溺探廉擅孙毖迂尊葫湛却奖盟焕择尖匡炙竹椭蔬票铣朴被鹏诬尉烙旋鸭令牧郸梢涨纺戍砂拷澡卉际甄耻比辫堂告仕蚕有江四猪朔敌畅组抹琅住醚臼始挑涅骨谊槐握虾朱河受壳缸编孽邦胃锑畴痛亨勾牧金茹册诡微跃束又欲
4、翁啃勋矾拨箕腊芋钩岔蚜曲免伍惦尖瞎力疹拔捧炔微观部分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
5、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
6、和制定政策的依据。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9.非均衡分析:是指由于价格的作用,经济运行中不能形成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即不能形成瓦尔拉斯均衡,而只能
7、使供求双方在偏离瓦尔拉斯均衡的适当位置上的均衡。10.流量分析:是指对流量总量指标的投入产出变化及对其他总量指标的影响等进行分析。11.存量分析:是指对存量的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变动趋势及对其他有关指标影响的分析。12.总量分析:是指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13.结构分析:是指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14.需求: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15.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
8、求规律或需求定理。16.供给:供给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17.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18.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19.支持价格: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下降,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20.限制价格: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产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上涨,控制通货膨胀。21.
9、弹性:是指两个变量变动比例的对比,即自变量变动率与因变量变动的对比。22.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23.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24.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25.蛛网理论: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
10、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26.收敛型蛛网:是指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小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均衡时的蛛网。27.发散型蛛网:是指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的蛛网。28.封闭型蛛网:是指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的蛛网。29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30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31无差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11、32家庭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33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34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35总效应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某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后消费者从一个均衡点移到另一个均衡点时,对该商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36.总产量(TP)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公式为:TP=f(L,K)37.平均产量(
12、AP)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公式为:AP=TP/Q38.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公式为:MP=TP/Q39.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40.边际成本(T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公式为:MC=TC/Q41.总收益(TR)是指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公式为:TR=PQ42.平均收益(AR)是指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AR=TR/Q43.边际收益(MR)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公式为:MR=TR/Q44.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
13、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45.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46.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当不断地增加一种要素投入量时,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投入所须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越来越少,即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47.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48.短期总成本(ST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全部支出。包括短期总不变成本(STFC)和短期总可变成本(STVC)。即STC=ST
14、FC+STVC49.短期平均成本(SA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成本。包括平均不变成本(SAFC)和平均可变成本(SAVC)。SAC=SAVC+SAFC。50.短期边际成本(SM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公式为:SMC=STC/Q。51.长期总成本(LTC)是指厂商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公式为:LTC=f(Q)。52.长期平均成本(LAC)是指厂商长期中平均单位产品的成本。公式为:LAC=LTC/Q53.长期边际成本(LMC)是指厂商长期中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LMC=LTC/Q。54.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15、55.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56.价格歧视,也叫差别定价,即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57.一级价格歧视,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58.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小,厂商索价越高,购买量越大,厂商索价越低。59.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把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消费群,不同市场上分别收取不同的价格。60.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61.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
16、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62.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63.边际产品价值(VMP):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格P的乘积。用公式表示:VMP=MPP64.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一般来说,它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65.地租是指土地的价格,具体说是土地供给时的土地价格。66.准租金是指长期可变的短期固定的生产要素的价格。67.经济租金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68.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重。69.信息不对称,也叫不完全
17、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70.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71.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72.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73.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不乏补偿的损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74.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75.私人物品是
18、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76.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不少场合下会导致资源不适当配置,即导致无效率的一种状况。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情况。77.消费函数: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78.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79.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80.储蓄函数: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81.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82.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83潜在国民收入: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84.均衡国民收入:是总需求
19、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85.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86.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87.总需求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88.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89.总供给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的总产出或总产量。90.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91.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是指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模型。92.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有劳动意愿并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没有找到有报酬的工作。93
20、失业人数,是指一定劳动者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某一时间内没有职业或工作时间没有达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有报酬的工作,并已在就业机构进行了登记的人员。94.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计算公式:95.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失业。96.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97.周期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中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98.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99.通货膨胀率是指一般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上涨率。计算公式:100.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
21、超额需求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而显著的上升。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或者说“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所提供的供给”。101.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102.混合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交织在一起的通货膨胀。103.菲得普斯曲线,又称价格调整曲线,是指表示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104.滞胀是指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也上升的现象。105.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
22、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106.税收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107.公债是指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108.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比例。109.转移支付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变量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110.
23、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财政111.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112.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113.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从而导致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114.财政赤字: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115.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24、。116.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117.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118.派生存款: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119.存款乘数: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120.货币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12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122.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
25、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123.股票:是投资者向股份公司投入股本的证书和取得收益的凭证。124.债券:是发债人向投资者出具的具有一定约束条件的债务凭证。宏观部分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2.上述定义含有的意思: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
26、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3.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4.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5.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6.GDP折算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7.用支出核算GDP: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的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8.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
27、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9.投资: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用字母I表示)。10.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11.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12.自主投资:利率r为零势能有的投资量。13.储蓄-投资恒等式: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S;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由上而得的公式I=S。14.折旧: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和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15.政府购买(即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
28、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16.净出口:进出口的差额。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17.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18.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商品用的产品。19.政府转移支付: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20.个人可支配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以后的个人收入。21.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22.消费函数(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23.储蓄函数: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的关系。
29、24.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25.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26.边际储蓄倾向: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27.平衡储蓄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28.棘轮效应: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29.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的消费水准的影响。30.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31.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32.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
30、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33.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是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34.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35.投资边际效率(MEI):由于资本品供给价格上升而缩小的利息率的数值36.偏好(流动偏好):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37.加速数:产出增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38.加速原理:说明产出变动和投资之间关系的理论。39.投资税抵免的政策:即政府规定,投资的厂商可从它们的所得税单中扣除其投资总值的一定百分比。40.产品市场的均衡:指产品市场上
31、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41.IS曲线: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42.LM曲线:是这样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并且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43.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第二版课本第552页44.LM曲线的古典区域和中间区域:第二版课本第552页45.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都属于增加总需求的膨胀性财政政策,而减少政府支出和增税,都属于降低总需求的紧缩性财政政策。46.货币的需求:就是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
32、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47.货币的交易需求:出于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的货币需求。48.货币的投机性需求:预计债券价格将下跌(即利率上升)而需要把货币保留在手中的情况。49.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50.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指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51.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52.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53.狭义的货币供给: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
33、的总和(一般用M1表示)。54.广义的货币供给:指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总和(一般用M2表示)。55.意义更广泛的货币供给:指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银行定期存款、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56.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57.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58.凯恩斯极端: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59.古典主义极端: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水平线而LM曲线为垂直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完
34、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将十分有效。60.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61.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6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63.充分就业:在广泛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原有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64.失业率:指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65.劳动力参加率: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66.摩擦失业:志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67.非自愿失业: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人找不到工作的失业。68.自愿失业:指工人
35、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69.结构性失业: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可看作是摩擦性失业的较极端的形式)。70.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71.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72.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7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审时度势而主动采取的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
36、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的一些财政措施。74.补偿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的膨胀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75.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76.周期平衡预算: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77.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78.功能财政: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这种思想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指导思想。79.货币创造乘数:不考虑超额准备金时,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考虑超额准备金时,它是法定准备率加上超
37、额准备率的倒数。80.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硬币和纸币)。(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是活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81.存款准备金: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的货币。82.法定准备率:在现代银行中,由政府规定的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应当占的比率。83.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84.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85.道义劝告: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
38、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86.债券:广义的:包括商品证券(如提货单、购物券等)、货币证券(如支票、商业票据等)以及资本证券(如股票、债券等) 狭义的:仅指资本证券,代表对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87.证券交易的程序:开户、委托、竞价、成交、清算交割、过户开户:一指为投资者开设证券交易专用账户(证券账户),二指为投资者开设资金账户。委托:指投资者将证券交易的要求告知券商,券商受理后代为进场申报,参加竞价成交的过程。成交:指买卖双方的价位与数量合适,达成交易的过程。清算与交割是买卖双方结清价款的过程。过户:投资者到证券发行机关或指定代理机构变更证券所有者的手续。88.“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39、指排出利息率、信贷流泪、自由准备金等因素,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惟一因素的货币政策。89.总需求: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90.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产量(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91.利率效应:宏观经济学中,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92.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的效应。93.潜在就业量(充分就业量):指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94.潜在产量(充分就业的产量):指在现有资
40、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95.宏观生产函数建立了在一定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条件下,总产量和总就业量之间的关系。96.劳动市场均衡的状态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充分就业的状态。97.长期总供给曲线: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98.古典模型的一个重要结论:在古典供给条件下,名义货币的增加将促使价格水平上升同一比例而利率和实际产出维持不变。在宏观经济学中,将货币存量的变动只导致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实际变量(产量、就业)无一发生变化的这种情况,称为货币是中性的。99.绝对优势理论:各国所存在的生产技术上的差别以及由此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是国际贸易和国
41、际分工的基础。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100.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101.资本密集型产品:产品的生产技术性较高,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和资本投入。102.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的生产主要是手工操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103.最惠国待遇:指一国对所有缔约国的贸易待遇必须是同样的,如果一国给任何一国降低豁免关税或提供优惠政策,该国也必须给
42、其他的缔约国同样的待遇。(最惠国待遇可以有条件,也可以无条件)104.国民待遇:指一国给予所有缔约国的人民和企业与本国公民和企业在经济上同样的待遇,这种待遇主要包括税收、知识产权的保护、市场的开放等,以保证缔约国产品与本国产品以同样的条件竞争。105.金本位制:指把各国通货用黄金联系在一起,导致了各国通货之间固定汇率的这样一种国际金融体系。106.倾销(低价外销):一是出口国以低于其国内市场的价格向国外销售,二是出口国低于生产成本销售。107.进口关税:指产品运抵一国时所须缴纳的税款。108.进口配额:是一国对待定产品进口数量和金额的限制。109.未抵消影响的外汇干预:中央银行允许本国货币的买
43、卖对基础货币产生影响的干预。110.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它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111.实际汇率:用同一种货币来度量的国外与国内价格水平的比率。112.固定汇率制: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在一定的幅度之内。113.浮动汇率制:指一国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114.同一价格定律:同一种商品在两个国家的货币购买力应相同。115.净出口函数:第二版690页116.国际收支平衡(外部平衡):指一国国际收支差额为零,即BP=0。117.国际收支平衡表: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国与他国之
44、间所进行的一切经济交易加以系统记录的报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总体上由三大部分组成: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及官方储备。经常账户既记录商品与劳务的交易,也记录转移支付。资本账户记录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官方储备又可称为官方的黄金和外汇储备,由一个国家官方的货币机构所持有。118.J曲线:经常账户收支变动的轨迹。119.BP曲线:在其他有关变量和参数既定的前提下,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直角坐标系内,国际收支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国际收支曲线或称BP曲线。(国际收支函数的表达式在第二版697页)120.经济增长:通常被规定为产量的增加,这里,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121.人力资
45、本: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获取收入的潜在能力的价值。122.有保证的增长率:令企业家感到满意的收入增长率Gw。123.不稳定原理: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一旦发生了偏差,经济活动不仅不能自我纠正,而且还会产生更大的偏离。124.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125.新经济增长理论:只用规模收益递增河内省技术来说明一国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而展开的研究成果的总称。126.经济周期(商业循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127.通货膨胀: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128.消费价格指数
46、(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129.通货膨胀率: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130.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131.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上100以内。132.超级通货膨胀率:指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133.恶性通货膨胀状态:一国当年通货膨胀率达到1000以上。134.平衡的通货膨胀: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135.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136.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着的上涨。
47、137.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着的上涨。138.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139.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140.动态总需求曲线(DAD):该曲线表达通货膨胀率与总需求变化之间的关系。141.动态总供给曲线(DAS):指产出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142.牺牲率:指(作为反通货膨胀政策结果的)GDP损失的累积百分比与实际获得的通货膨胀的降低量之间的比率。143.收入政策:对工资与物价的控制。144.单一的政策规则: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惟一控制指标,而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的政策建议。145.理性预期: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146.自然率假说:主要系指自然失业率而言。按照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147.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用税收筹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