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报告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共32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检验报告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共3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报告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共32页).doc(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检验报告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一、血液常规分析项目参考值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WBC)成人3.9-10109/L儿童5-12109/L新生儿15-20109/L增加: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尿毒症、严重组织损伤、传染病、严重烧伤、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手术创伤后、急性出血或溶血、白血病、恶性肿瘤、心肌梗死、肾移植术后排斥等。减少:常见于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自身免疫性疾病、黑热病、再生障碍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等)、黑热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疟疾、极度严重感染、肿瘤化疗后、放射线及镭照射后、非白血病性脾功能亢进、化学物质如铅、苯等中毒、长期服用氯霉素等。
2、淋巴细胞(LYMPH%)0.2-0.4( LYMPH#)0.08-4109/L增多:常见于病毒性感染(如风疹、腮腺炎等)、某些细菌感染(如百日咳、结核等)、白血病(如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肾移植术后等。另外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时,由于中性粒细胞显著降低,淋巴细胞可相对增多。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多见于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严重化脓性感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单核细胞(MONO%)0.03-0.08( MONO#)0.08-0.9109/L增多:常见于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如严重的浸润性和粟粒性肺结核)
3、、某些白血病(如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等)等。减少:临床意义不大中性粒细胞(NEUT%)0.5-0.7 (NEUT#)2-7109/L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或炎症(如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如严重外伤、手术创伤等)、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如汞、铅等的外源性中毒以及尿毒症等内源性中毒)、恶性肿瘤、粒细胞性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等,也可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痛风、严重缺氧、应用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及氯化锂等。减少:主要见于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布氏杆菌病、麻疹、抗癌药物治疗、化学药物中毒、X线及镭照射、再
4、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重度感染、脾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过敏性休克、长期服用氯霉素等。嗜酸细胞(EO%)0.07嗜酸细胞计数 (EO#)0.5109/L增多:最常见于寄生虫病(如肠道钩虫感染、肠外血吸虫等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坏死性血管炎等)、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等)、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直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等)、某些传染病(如猩红热急性期)、风湿性疾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低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减少:临床意义较小。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某些急
5、性传染病(如伤寒极期等)等。嗜碱细胞(BASO%)0.05BASO# 0.03109/L增多:常见于过敏性或炎症性疾病(如荨麻疹等)、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癌转移、铅中毒等。红细胞计数(RBC)男4.0-5.51012/L女3.5-5.01012/L新生儿6-71012/L儿童4.0-5.21012/L增多:见于原发性红细胞增多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性疾病(如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等)、肺疾病(如肺气肿等)、异常血红蛋白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另外,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大量失水(如连续呕吐等)也可引起红细胞增多
6、。减少:最常见于各种贫血,如消化性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血型不合输血溶血反应、蚕豆病、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某些药物的使用(如异烟肼等)、放射照射也可抑制骨髓造血、脾功能亢进、大量失血、肝硬化腹水、严重营养不良、尿毒症、癌症骨髓转移、慢性炎症、结缔组织病、内分泌病、还可继发于某些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血友病等)。血红蛋白(Hb)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升高: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如慢性肺心病、脱水等)降低:常见于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脾功能亢进、肝硬化腹水、严重营养不良、尿毒症、癌症
7、骨髓转移、慢性炎症、结缔组织症、内分泌疾病等。红细胞压积(HCT)男性0.40-0.50女性0.35-0.45增高: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大面积烧伤、失血等)、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降低:见于各种贫血。也见于正常孕妇,应用干扰素、青霉素、吲哚美辛、维生素A等药物时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2-95 fl增高: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降低:常见于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等)。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1pg增高: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如恶性贫血等)。降低:常见于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如缺铁性贫血等)。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红细胞分布宽度_CV(RDW_CV)0-15%降低:常见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等)。增高:见于缺铁性贫血、球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非轻型)、HbH病、混合型营养缺乏性贫血、部分早期铁缺乏、血红蛋白病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某些肝病性贫血等。红细胞分布宽度_SD(RDW_SD)37-54fl临床意义同RDW_CV血小板计数(PLT) 100-300109/L 增多:急性失血、溶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术后(2月内)、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
9、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大手术后(2W内)等。减少:遗传性疾病。获得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贫血。以及脾、肾、肝、心脏疾患。另有阿斯匹林、抗生素药物过敏等。血小板比积(PCT)男0.108-0.272女0.114-0.282增高: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骨髓纤维化、脾切除等;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肿瘤化疗后等。平均血小板体积(MPV)9.4-12.5fl增高:常见于巨大血小板综合征、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纤维化、脾切除、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镰状细胞性贫血等;减小: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
10、肿瘤化疗后等。大血小板比率(P-LCR%)反映大血小板所占血小板总数的比例。血小板分布宽度(PDW)15.5-18.1%增大: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脾切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血栓性疾病等。网织红细胞(RET%)0.008-0.019增多: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后、红系无效造血时、妇女月经后及妊娠期。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急慢性中毒、铅中毒、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及多次输血后等。网织红细胞计数(RET#)24-84109/L同网织红细胞未成熟网红比例(IRF%)未成熟网织红细胞
11、所占网织红细胞总数比例幼稚网织红细胞百分比(HFR)1%中等成熟网织红细胞百分比(MFR)7.16-15.44%成熟网织红细胞百分比(LFR)81.33-90.87%C-反应蛋白(CRP)0-10mg/L增高:常见于化脓性感染、菌血症、心肌梗死、大手术、严重创伤、烧伤、恶性肿瘤、重症肺结核、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肾移植等。(同免疫室C反应蛋白)红细胞大小异常小红细胞: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大红细胞: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等。巨红细胞:最常见于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
12、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大小不均;常见于严重的增生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尤为明显。红细胞血红蛋白异常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增高:主要见于铅、汞、铋等金属中毒及硝基苯、苯胺等中毒,以及各类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等)、白血病、恶性肿瘤等。豪焦小体: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也可见于脾切除术后、无脾症、脾萎缩、脾功能低下、红白血病和某些贫血等。卡波环:可见于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增生性贫血、铅中毒或脾切除后。红细胞形态异常球形细胞:主要见于遗传性和获得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偶尔见于小儿。椭圆形细胞: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大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巨幼细胞性贫血、镰形细胞性贫血。靶形细胞:常见于各种低色素性贫血
13、,尤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C症,也见于阻塞性黄疸、脾切除后状态。口形细胞:常见于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小儿消化系统疾患引起的贫血,也可见于酒精中毒、某些溶血性贫血及肝病患者等。镰形细胞;常见于镰状细胞贫血。棘形细胞:多见于遗传性或获得性-脂蛋白缺乏症,也可见于脾切除后、酒精中毒性肝脏疾病、尿毒症。疟原虫查到:疟原虫感染丝虫查到:丝虫感染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中性粒细胞大小不均、含有中毒颗粒或空泡、退行性变、甚至出现D?hle小体:常见于严重传染病(如猩红热等)、化脓性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棒状小体:只出现于急性白血病(
14、如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等)。Pelger-Huet畸形:为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Alder-Reilly畸形:为遗传性疾病。May-Hegglin畸形:为遗传性疾病;也可见于严重感染、中毒等。增多: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等异常淋巴细胞%二、血液生化项目参考值临床意义总胆红素(TBIL)0-19mol/L增高:主要见于肝胆疾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肝外疾病(如溶血性黄疸、胆石症、输血错误等)。降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炎引起的继发性贫血。直接胆红素(DBIL)0-6.8mol/L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阻塞性黄疸(如原
15、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Dubin-Johnson综合征、Rotor综合征等)。间接胆红素(IBIL)0-12.2mol/L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肝细胞性黄疸(如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等)、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如Gillbert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等)。谷丙转氨酶(ALT)2-50U/L增高:常见急性肝炎、慢性肝病(如慢性迁延性肝炎等)、胆道疾病(如胆道梗阻等)、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等)、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溃疡病、结缔组织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疟疾、血吸虫病、外伤、严重烧伤、休克、外科手术、麻醉、剧烈运动后、妊
16、娠等。异烟肼、水杨酸、氯霉素丙嗪、奎宁等也可引起ALT升高。谷草转氨酶(AST)2-50U/L增高:常见于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癌、肝硬化、药物性肝细胞坏死、胆道梗阻、胆管炎、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炎、慢性心肌炎、心脏手术后、骨髓肌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肾病、胸膜炎、肺炎、多发性肌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疟疾、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胰腺炎、肺栓塞、坏疽、溶血性疾病、心包炎、口服避孕药。总蛋白(TP)64-83g/L增高:常见于血液浓缩如腹泻、呕吐、持续高热、失水性休克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蛋白异常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降低:常见于血液稀释(如大
17、量输液等)、营养不良(如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等)、消耗增加(如严重结核等)、合成障碍(如慢性肝脏损害等)、蛋白丢失(如严重烧伤等)等。白蛋白(ALB)35-55g/L增高:常见于血液浓缩(如腹泻、呕吐等)。降低:常见于营养不良(如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消耗增加(如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合成障碍(如急、慢性肝脏疾病等)、蛋白丢失(如慢性胃肠道疾病等)、遗传性缺陷(如无白蛋白血症)等。球蛋白(G)20-30g/L增高:常见于炎症或感染性疾病(如黑热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某些恶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等)、慢性肝脏(如慢性活动性肝炎等)等。降低:多见于低球蛋白血症、使
18、用免疫抑制剂、烧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也可见于出生后至3岁的正常幼儿。碱性磷酸酶(ALP)50-172U/L增高:常见于胆道梗阻、胆道结石、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肝脓肿、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炎、肝结核、胰头癌、骨髓疾病(如变形性骨炎等)、白血病等。降低:见于服用氯贝丁酯(安妥明)、硫唑嘌呤、摄入高钙或高蛋白饮食等。转肽酶(GGT)50U/L增高:常见于原发性肝癌、阻塞性黄疸、胆道梗阻、急性胰腺炎、胰腺癌、胰头癌、胆汁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急性肾炎、心肌梗死、前列腺肿瘤等。乳酸脱氢酶(LDH)60-240U/L增高:急常见于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等)、溶
19、血性疾病、肝脏疾病(如伴有黄疸的中毒性肝炎等)、肾脏疾病(如肾小管坏死等)、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肿瘤(如肝癌等)、肺梗塞、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胆碱脂酶(CHE)4.2-15KU/L降低:常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肝脏的实质性损害(如急性肝炎等)、恶病质、烧伤、白血病等。肌酸激酶(CK)15-195U/L增高:见于心肌梗死、心脏手术、严重的心肌炎、充血性心力衰竭、骨髓肌疾病(如各种类型的营养不良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急性脑外伤等)、全身性惊厥、心包炎、癫痫、甲状腺功能低下等。CK-MB(CK-MB)1-25U/L增高:见于心肌梗死、严重的心肌炎和充血性心衰竭。-羟丁酸脱氢酶(
20、HBDH)72-182U/L增高:主要见于心肌梗死、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肌营养不良及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等。肌红蛋白(Mb)0-85ng/ml增高:见于阵发性肌红蛋白尿、肌肉局部缺血(如心肌梗死等)、创伤(如挤压综合征等)、原发性肌肉疾病(如皮肌炎等)、行军性肌红蛋白尿(非习惯性过度运动)、中毒性肌红蛋白尿(如酒精、化学药物中毒等)。尿素(UREA)2.9-7.5mol/L增高:见于肾前因素(如长期腹泻、严重灼伤等)、肾性因素(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等)、肾后因素(如前列腺肥大、膀胱肿瘤等)。降低:见于肝脏疾病、蛋白质摄入不足、乳糜泻、严重营养不良等。肌酐(C
21、REA)45-110mol/L增高:常见于急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纤维化、多囊肾、肾移植排斥反应、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肾损害等。降低:主要见于严重肝病、肌营养不良。尿酸(URIC)150-430mol/L增高:见于痛风,急或慢性肾小球肾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有机物中毒等。降低:见于Fanconi综合征、肝豆状核变性、严重的肝细胞病变、过度使用别嘌呤醇、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阿司匹林等。血糖(GLU)3.9-6.2mmol/L增高:主要见于糖尿病。也可见于垂体前叶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的疾病(如肢端肥大症等)、肾上腺髓质功能亢进(如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枢
22、性疾病(如颅内疾病等)、脱水、缺氧窒息、情绪紧张、妊娠、运动后等。降低:见于胰腺B细胞瘤、功能性胰岛素分泌过多、倾倒综合征、胰岛素等降血糖药物用量过多、皮质类固醇激素分泌不足(如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如呆小症等)、血糖来源减少(如严重肝炎等)等。胆固醇(CHOL)3.0-6.0mmol/L增高:见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肾病综合征、类脂性肾病、胆石症、胆汁淤滞、绿色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长期高脂饮食、精神紧张等。降低:见于原发性低胆固醇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严重贫血、严重肝功能衰竭、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结核等)。甘油三酯(TR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检验 报告 参考值 临床意义 3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