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人教课标版(精美教案)(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人教课标版(精美教案)(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 年 月 日课 题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课 型新授课(课时)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能量的观点分析问题应该深入学生的心中,因为这是最本质的分析方法 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能量转化的方向性教 学 方 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 学 手 段教具准备 投影仪、教学录像或课件、玻璃容器、沙子、小铁球、水、小木
2、块教 学 活 动新课导入 师:我们已学习了多种形式的能,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能量形式我们还知道不同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举几个能量转化的例子生:电灯能够发光是因为电能转化为了光能 师:当电灯发光的同时还能感觉到电灯是热的,说明什么问题呢? 生:说明在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同时还产生了热能 生:我举一个例子,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的时候,它们的温度会升高,这个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生:在火箭发射的时候,推进剂燃烧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 生: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汽车内燃机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汽车的机械能 师:刚才同学们分析得都很好,看起来自然界除了我们在上几节学过的机械能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能量
3、,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生: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师:我们看一下下面几种情况下物体所处的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新课教学 一、能量守恒定律 (演示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内放人沙子,拿一个小铁球分别从某一高度释放,使其落到沙子中) 师:大家看这样一个问题: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生: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在小球下落的过程中,除了受到的重力做功之外,还有沙子对它做功,沙子对铁球做负功,铁球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减少的 师:从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外力(除了重
4、力和弹力之外的力)对系统做负功,系统的机械能减少 演示实验:用手提一个物体匀速上升,让学生分析机械能的变化情况(物体可以是身边的物体,例如黑板擦、课本等等) 师:这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如果不守恒,原因是什么,机械能是怎样变化的? 生:这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原因是不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有外力对物体做了功,这个力是人对物体向上的拉力在运动过程中,物体动能没有发生变化,而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所以系统的机械能是增加的 师: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当外力(除了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机械能增加,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外力对物体做的功 师:从这两个
5、例子中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生:物体所处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当外力对物体做功时,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此时外力对系统做的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变化 师:这里的外力是指的什么? 生:这里的外力是指的除了物体本身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力 师:这个结论叫做功能原理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机械能守恒定律并不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守恒定律,当涉及到多个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时,我们应该怎样研究这些能量之间的关系呢? 师:下面大家阅读页中有关能量守恒定律建立的过程,回答相应的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总结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师:导致能量守恒定律最后确立的两类重要事实是什么? 生:导致能量守恒定律最后确立的两类
6、重要事实是确立了永动机的不可能性和发现了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化 师: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生: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师: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人发现的吗? 生:能量守恒定律不是一个人发现的,到了世纪年代前后科学界已经形成一种思想氛围,即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自然,各种不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这预示着,到了把分立环节连成一体的时候了,也就是到了建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时候了,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十几位科学家,以不同的方式,各自独立提出了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
7、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师:看起来能量守恒定律是人类进步的一个必然的结果,那么对能量守恒定律作出贡献比较大的科学家是谁呢? 生:对能量守恒定律贡献比较大的科学家有:德国物理学家和医生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德国物理和生理学家女姆霍兹等人 师:现在看一个科教片: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 (多媒体播放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参考案例) 能量守恒定律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的,从世纪到世纪经过伽利略、牛顿,惠更斯、莱布尼茨以及伯努利等许多物理学家的认真研究,使动力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初步思想
8、,在这一时期已经萌发世纪末和世纪初,各种自然现象之间联系相继被发现伦福德和戴维的摩擦生热实验否定了热质说把物体内能的变化与机械运动联系起来年发明伏打电池之后不久,又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磁效应和其他的一些电磁现象这一时期,电流的化学效应也被发现,并被用来进行电镀在生物学界,证明了动物维持体温和进行机械活动的能量跟它所摄取的食物的化学能有关,自然科学的这些成就,为建立能量守恒定律作了必要的准备能量守恒定律的最后确定,是在世纪中叶由迈尔、焦耳和荄姆霍兹等人完成德国医生迈尔是从生理学的角度开始对能量进行研究的年,他从“无不生有,有不变无”的哲学观念出发表达了对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他分析了种能量的转化和
9、守恒现象,成为世界上最先阐述能量守恒思想的人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从年到年将近年的时间里研究了电流的热效应,压缩空气的温度升高以及电、化学和机械作用之间的联系,做了多次实验,用各种方法测定了热和功之间的当量关系,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在年,当焦耳宜布他的能量观点的时候,德国学者荄姆霍兹在柏林也宜读了同样课题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他分析了化学能、机械能、电磁能、光能等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并且把结果跟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联系起采,他认为不可能无中生有地创造一个永久的推动力,机器只能转化能量,不能创造和消灭能量女姆霍兹在论文里对能量守恒定律作了一个清晰、全面而且概括的论述,使这一定律
10、为人们广泛接受在世纪中叶,还有一些人也致力于能量守恒地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彼此独立地研究,却几乎同耐发现了这一伟大的定律因此,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此时,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得到了科学界的普遍承认这一原理指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能量也有不同的形式,如机械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热运动的内能电磁运动的电磁能,化学运动的化学能等,他们分别以各种运动形式特定的状态参量来表示。当运动形式发生变化或运动量发生转移时,能量也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系统传递给另一个系统:在转化和传递中总能量始终不变恩格斯曾经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称为“伟大的运动基本规律
11、”,认为它的发现是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另两个发现是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师:通过学习能量守恒定律,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生: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的飞跃,是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发展和进步的结果它是最普遍、最重要、最可靠的自然规律之一,而且是大自然普遍和谐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和谐美是科学的魅力所在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美是无处不在的,物理学中更是处处存在着美,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注意发现,注意体会,这样我们的学习将会更加的丰富多彩 课堂训练 下列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 。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 。某个物体的能减少必然有其他
12、物体的能增加 。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动力而持续对外做功的机器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石子从空中落下,最后惨止在地面上,说明机械能消失了 解析;能量守恒定律是指能量的总量不变,但更重要的是指转化和转移过程中的守恒在不同形式的能量间发生转化,在不同的物体间发生转移不需要任何外界动力而持续对外做功的机器是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是永远不可能制成的机械能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而不能消失,能量是不会消失的 选项是指不同形式的能量间在转化,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选项是指能量在不同的物体间发生转移,转移过程中是守恒的这正好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两个方面转化与转移任何永动机都是不可能制成的,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正确选项中
13、石子的机械能在变化,比如受空气阻力作用,机械能可能要减少,但机械能并没有消失,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故是错的 说明:此题考查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对水动机的认识,凡是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永动机是永远不能制成的二、能源和能量耗散 师:大家下面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能量是守恒的,我们为什么还要节约能源带着这个问题大家阅读课本第页到页有关能量和能量耗散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类应用能源的历程,能源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人类在利用能源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师:什么是能量耗散? 生:然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它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
14、新利用,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又通过灯泡转化成内能和光能,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后变为周围环境的内能,我们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 师:能量耗散与能量守恒是否矛盾,该怎样理解? 生:能量耗散和能量守恒并不矛盾,能量耗散表明,在能源利用的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没有减少但是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变为不便于利用了 师:这说明什么问题? 生:这说明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师:我们为什么要节约能源呢? 生:正是因为能量转化的方向性,能量的利用受这种方向性的制约,所以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 生:节
15、约能源同时开发可再生能源 师:通过下面材料的阅读。加深你对能源的理解 (多媒体播放世界能源的解决途径)(参考案例) 世界能源问题的解决途径是什么?能源,是人类敕以生存和进行生产的不可缺少的资源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能源消费的增长能源问题已被列为世界上研究的重大问题之一解决世界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广泛开源,其二是认真节流所谓开源,就是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在继续加紧石油勘探和寻找新的石油产地的同时,积极开发丰富的煤炭资源,还要大力开发水能,生物能等常规能源,加强核能、太阳能,风能、沼气,海洋能,地热能以及其他各种新能源的研究和利用,从而不断扩大人类的能源资源的种类和来源
16、所谓节流,就是要大力提倡节约能源节能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甚至有人把节能称为世界的“第五大能源”,与煤、石油和天然气、水能、核能等并列在节能方面,在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重点要发挥先进科学技术的优势,提高各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如果世界各国家和各地区都能改进各种用能设备,不断提高能源的质量标准和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加强科学管理,适当控制生活能源的合理使用,就能使能源更加有效地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从而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问题小结 新课程更多地与社会实际相联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本节“思考与讨论”对能源问题做了讨论,这是一个质疑的范例它引导我们考虑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从物理学的角度研
17、究宏观过程的方向性,在现阶段只需用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初步地体会一下就可以了例如:摩擦力做功的过程,要损耗机械能而生热,产生的热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功在其他的宏观过程中也是如此,例如:两种气体放到一个容器内,总会均匀地混合到一起,但不会再自发地分离开来通过实例说明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但能量的品质却降低了,可被人直接利用的能在逐渐减少,这是能量耗散现象所以,能量虽然守恒,但我们还要节约能源对功能关系的理解例一小滑块放在如图所示的凹形斜面上,用力沿斜面向下拉小滑块,小滑块沿 斜面运动了一段距离。若已知在这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的大小(绝对值)为,斜面对滑块的作用力所做的功的大小
18、为,重力做功的大小为,空气阻力做功的大小为。当用这些量表达时,小滑块的动能的改变(指末态动能减去初态动能)等于多少?,滑块的重力势能的改变等于多少?滑块机械能(指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的改变等于多少?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动能的改变等于外力做功的代数和,其中做负功的有空气阻力,斜面对滑块的作用力的功(因弹力不做功,实际上为摩擦阻力的功),因此;根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重力做的功,因此;滑块机械能的改变等于重力之外的其他力做的功,因此学 生 活 动作 业布置作业 教材第页问题与练习,板 书 设 计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一、能量守恒定律 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
19、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建立过程二、能源和能量耗散 内容: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教学后记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下面是板报网为大家分享的有关激励人的名言,激励人心的句子,希望能够在大家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起到鼓励的作用。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的心作怪,这会令你思考发生短路。如果你不是步步踏实,学习确是件困难的事,但不怕不会,就怕不学,有谁生下来就是文学家,任何一件事情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学习同样如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但如果不经历这样的磨练,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沙漠里的脚印很快就消逝了。一支支奋进歌却在跋涉者的心中长久激荡。 我长大有写东西我们无能为力于是最后躲避最后的最后面对也只能面对,因为我们要活着。活着就不能被打败。这个季节梧桐大片大片的飘落花渐渐的凋零,没有声音。好象在编织着一个诱人的梦。也许是金榜题名的美梦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