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纲要(共1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纲要(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纲要(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纲要(2008-2020)第一章 总 则第1条 编制背景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两个率先(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融入武汉城市圈)”的目标,建设鄂州宜居宜业组群式大城市,促进鄂州两型社会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第2条 规划理念“三个转变”:转变一从优先关注可建向优先关注不可建转变;转变二从优先关注空间布局向优先关注公共政策转变;转变三从优先关注静态结果向优先关注动态监控转变。 “三个结合”:结合一战略性与战术性相结合;结合二长远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结合三刚性控制与弹性引导相结合。第3条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鄂州市整
2、个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593km2。第二章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城乡发展战略第4条 城市性质鄂州是国家“两型社会”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华中地区生态旅游休闲胜地,绿色制造基地,区域创新高地,武汉城市圈区域性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第5条 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将鄂州建设成为“两型社会”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城市,以科技创新和钢铁绿色制造为龙头,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建设为纽带,以滨湖滨江优质环境景观塑造为特色,全面融入武汉城市圈,构建最具活力的宜居宜业组群式大城市。第6条 城市职能(1)发展冶金及钢铁深加工工业;(2)发展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
3、术产业;(3)发展新型建材、轻工机械、服装等轻型加工业;(4)发展区域性物流产业;(5)发展服务于武鄂黄的区域性房地产业;(6)建设区域性旅游、会议、培训、体育基地;(7)建设武汉城市圈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第7条 城乡发展战略(1)区域统筹发展战略:通江达海,沟通中部;主动对接,融入武汉;竞合共生,联手黄石。(2)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整合市域,强化城市中心;组群拓展,培育专业新城;保育生态,优化南部片区。(3)城镇化战略:以新型工业化拉动新型城镇化,以组群式城市空间创造新的就业增长点,以制度创新推动农村人口城镇化。(4)城乡产业发展战略:农业现代化,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工业集约化,建设
4、创新力强的产业园区;服务多元化,打造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5)农村建设战略: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整合农村居民点,促进农村地区的集约化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村交通,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服务设施水平,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第一节 远景城乡结构控制规划第8条 远景城乡空间结构规划市域空间结构为“两区互动,城乡融合;一主三新,组群集聚;一带两轴,空间拓展”。(1)两区互动,城乡融合北部发展区依靠长江航道和高速公路发展第二产业,建设功能完善的主城区和新城。南部生态区利用现有生态资源,打造环梁子湖生态发展区,重点发展第一、三产业。通过城乡交
5、通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式,推进北部发展区与南部生态区城乡空间融合。(2)一主三新,组群集聚落实一主三新城镇体系,形成主城区、葛华新城、红莲湖(梧桐湖)新城和花湖新城组群式空间结构,各新城依托自身优势条件和城乡生态保护要求集聚发展。(3)一带两轴,空间拓展沿江城镇发展带以“葛华新城主城区花湖新城”为核心,若干个城镇、产业节点为重点,构建沿长江的城镇、产业综合发展带。葛湖城镇发展轴由“葛华新城红莲湖(梧桐湖)新城长港梁子沼山太和”构成,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武黄高速发展轴以武黄高速为依托,重点发展沿线的城区和城镇产业。分别以“鄂州主城区、武汉高新区、黄石城区”为核心,沿轴带有序拓展,形成
6、组群式空间格局。第9条 远景生态空间结构规划市域生态空间结构为“一带、两廊、多节点”。(1)一带:百里长港生态示范带:位于鄂州市域中部,是梁子湖入江的唯一通道,示范带由主城区樊口至梁子磨刀矶。(2)两廊:水廊、山廊水廊:鄂东南湖泊湿地的构成部分,位于武鄂交界地带,以梁子湖为核心,由南向北串联起梧桐湖、红莲湖、紫菱湖、武四湖、七迹湖至长江。山廊:鄂东南山地森林的构成部分,位于鄂黄交界地带,以天平山(麻羊垴)为核心,由东北向西南串联起葛山、白雉山、沼山等山体。(3)多节点:区域内多个生态节点,是区域生态体系的关键点,主要包括湖泊、山体、城镇组团隔离带等要素。第10条 远景产业空间结构规划顺应“一带
7、两轴”城乡空间结构,形成相对应的“一带一轴”的产业空间布局。(1)沿江产业发展带:通过多条通道的联接,形成西联东湖高新区、北湖化工区,东接黄石老工业基地的葛店开发区、华容创业园、三江港经济区、鄂州经济开发区、城东港口物流园区、花湖工贸园区“一线串六园”的沿江综合产业走廊。(2)葛湖生态休闲产业发展轴:结合市域西部南北向生态空间廊道,形成“红莲湖(梧桐湖)新城环梁子湖”的西部南北向旅游休闲、高端居住、体育健身、教育科研和现代农业为主导的葛湖产业走廊。第11条 远景交通空间结构规划1、公路交通:规划空间结构为“三横二纵”高速公路、“一横二纵”快速公路、“一横一纵”国道公路和多个方向交通走廊。(1)
8、“三横二纵”高速公路网:三横包括汉鄂高速,武黄高速,华冈高速;二纵包括疏港高速,大广高速。(2)“一横二纵”快速公路网:一横包括武冶快速;二纵包括三六(三江到六十)快速和燕大(燕矶到大冶)快速。(3)“一横一纵”国道公路网:一横包括316国道;一纵包括106国道。(4)交通走廊:建设8条高快速路、2条国道、14条区域城乡主干道组成多个方向的交通走廊,引导城市空间拓展。2、轨道交通:轨道交通线九条,分别为武九铁路线、武九京九连接线,武汉到黄石城际铁路放射线,武鄂冈城际铁路支线,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环线,梧桐湖到咸宁城际铁路线和京九(北京到九江)客专,武九(武汉到九江)客专,武杭(武汉到杭州)客专。
9、专用铁路支线8条,分别为武钢鄂州球团厂铁路专线(现有)、鄂州电厂铁路专线(现有)、鄂州电厂二线及上行疏解线、武汉化工新城专用线、三江港区专用线、武钢鄂州球团厂二线及上行疏解线、燕矶港专用线及鄂州西至三江站三线。3、港口:沿江港口葛店港、三江港、城区港、五丈港、燕矶杨叶港。 内河港口樊口港、长农(六十)港、东沟港、长岭港、梁子岛港磨刀矶港、港口桥港、大城垴港。4、跨江大桥:鄂黄长江大桥(现状)、鄂东长江大桥(在建)、鄂黄长江二桥(规划)和燕矶长江大桥(规划)。同时预留泥矶跨江公路桥选址。5、管道运输:石油管道:现有仪(征)长(岭)管道,规划的有兰(州)郑(州)长(沙)管道,均为过境石油管道。天然
10、气管道:已建的有忠(县)武(汉)管道黄石支线、川气二线、鄂(州)黄(冈)线三条高压管道。规划的有黄(冈)大(冶)线和泽(林)杜(山)葛(店)线两条管道。第三章 远期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第一节 人口与城镇化第12条 城镇化水平预测远期(2020年)鄂州市域城镇化水平为75%。远景(2030年)鄂州市域城镇化水平为80%。第13条 城乡人口规模控制远期(2020年)鄂州市域总人口约为16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为131.2万人、农村人口约为34.8万人;户籍人口约为116万人,外来人口约为50万人。远景(2030年)鄂州市域总人口约为19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为160万人、农村人口约为30万人;户籍
11、人口约为123万人,外来人口约为67万人。第14条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远期(2020年)市域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约为222.4km2(不包括武汉新港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及武汉30万人居住新城建设用地规模)。其中: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约为25km2,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为197.4km2。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在市域分配如下:主城区60km2;葛华新城38km2;红莲湖(梧桐湖)新城29km2;花湖新城16km2;特色中心镇合计28.4km2;市域其它建设用地26km2。另外,规划确定武汉新港地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为29km2,其中:三江港区建设用地规模21km2,葛店港区建设用地规模8km2;规划确定武汉3
12、0万人口居住新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为15km2。远景(2030年)市域建设用地总规模为255km2。第15条 城乡体系规划(1)城乡等级规模引导城乡等级划分:建立“主城区新城特色镇中心村(新社区)”四级体系。城乡规模引导:主城区城镇人口约为52.7万人,新城城镇人口约为15-21万人,特色镇城镇人口1-4万人,中心村(新社区)人口约为2000人。(2)城乡职能引导鄂州主城区是全市行政、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中心;葛华新城为科技新城;红莲湖(梧桐湖)新城为旅游、生态新城;花湖新城为工贸新城。(主城区、新城、特色镇和中心村职能引导详见后文)(3)城乡空间体系组织按照城乡等级划分,形成“一主、三新、
13、十特、百中心村(新社区)”的城乡空间体系。第二节 城乡综合交通规划第16条 交通发展目标充分依托鄂州市的区位与交通优势,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的优化,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高效衔接,构建“安全便捷、内通外畅、公平有序、低耗高效、舒适环保”综合交通系统,促进区域交通、城乡交通协调发展。具体目标为: 区域交通发展目标: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高快速交通网络,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际轨道、区域性快速公交为主体,依托交通换乘枢纽,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建立安全、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综合交通体系,与铁路、水路等其它运输方式发展相协调,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城乡交通发展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鄂州市 城乡 总体规划 纲要 1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