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哮病-医学精品课件.ppt
《中医内科学——哮病-医学精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哮病-医学精品课件.ppt(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肺系病证哮 病精选课件 一概述: (一)涵义:(一)涵义: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原因是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从解剖角度看,由于气道挛急所致。精选课件 释义: 证候特征:呼吸困难、喉中哮鸣。 反复性突然性、反复性、短暂性。 反复性说明次病可分为发作期、缓解期。 第一个句号后的话是对本病发作期临床表现的进一步描述。 别名:哮吼,呷嗽。精选课件(二)历史沿革(二)历史沿革 1、内经虽无哮病之名,但有关喘鸣的记载与本病相似。 2、金匮要略对哮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论述颇详。“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
2、汤主之。” 3、元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并阐明病理因素“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 4、明虞抟医学正传对哮喘作了明确的区别。精选课件(三)病证范围(三)病证范围 1.本篇所论哮病包括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细胞增多症(或其它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引起的哮喘。 2.若因肺系或其它多种疾病引起的痰鸣气喘症状,则属于喘证、肺胀等病证范围,但亦可与本篇辨证论治内容联系互参。 精选课件二: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 肺 邪客于肺 肺不布津 饮食不当 脾 脾失健运 痰(宿根) 水湿内停 宿痰伏肺 大病久病 肾 肾不主水 肺失宣肃 水饮内停 禀赋不足 肺 气阴耗
3、伤 肺不布津(一)概述精选课件 外感、饮食 肺失宣肃 呼吸困难 哮 七情、劳倦 痰随气动 气因痰阻 痰气搏击 喉中哮鸣 病 发作期 实哮 冷哮(寒痰)热哮(热痰 ) 虚哮 气虚(寒痰)阴虚(热痰 ) 缓 寒痰伤阳 解 损伤肺脾肾三脏 期 热痰 伤阴精选课件 肺虚 肺不布津 痰浊内生 卫气不足 卫外不固 脾虚 气血不足 肺失所养 痰浊壅肺 痰浊内生 上干于肺 肺失宣肃 肾虚 阳虚水泛 上客于肺 虚火灼津 上壅于肺精选课件(二)病机要点: 病位:肺、与脾肾 基本病机:肺失宣肃 痰气搏击 。 病性: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总属正虚邪实精选课件(三)转归: 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疾病
4、。年轻患者,可终止发作;中老年体弱患者,不易根治。精选课件三诊断与鉴别诊断: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一)诊断: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拾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2诱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 3.先兆症状: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 4.有过敏史或家族史,呈反复发作性。精选课件5.辅助检查: (一)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如并发感染可有(一)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如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外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外源性者血清源性者血清IgEIgE值增加显著,痰检有大量嗜酸粒细值增加显著,痰检
5、有大量嗜酸粒细胞。胞。 (二)肺功能检查发作期有关呼吸流速的全部指(二)肺功能检查发作期有关呼吸流速的全部指标均显著下降,重症哮喘气道阻塞严重,可使标均显著下降,重症哮喘气道阻塞严重,可使CO2CO2潴留,潴留,PaCO2PaCO2上升,表现呼吸性酸中毒。上升,表现呼吸性酸中毒。 (三)胸部(三)胸部X X线检查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线检查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呈过度充气状态。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性浸润阴影。加及炎性浸润阴影。精选课件二、鉴别诊断二、鉴别诊断 1哮病与喘证: 相同点:都有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加快)的表现。 不同点: 哮
6、病:哮指声响言,喉中有哮鸣声,伴呼吸气促困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 喘证:喘指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呼吸气促困难时,不伴有喉中哮鸣声。 联系:即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可以说,哮是一种特殊的喘。精选课件 2哮病与支饮 支饮是另一种特殊的喘。虽然也有痰鸣气喘的症状,但多指左心衰,两者发病的解剖部位有显著的不同(哮病从解剖角度看,由于气道挛急所致),但临床上有时不好区别,而且用药截然不同。精选课件 3哮病与肺胀: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脾。肾三脏受累,痰浊、水饮与血瘀互结,以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症见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
7、心悸,面色晦暗等。 哮病:为诱因引动宿痰,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而成,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 联系:哮病反复发作,可向肺胀转化。精选课件 (一)、辨证要点 首辩已发、未发: 已发平静时突发胸部满闷,呼吸喘促,喉中哮鸣,伴咳嗽,咯痰不利,甚则张口抬肩,唇甲青紫,额汗,心悸、烦躁不宁。 未发可无明显的症状与体征;或仅有轻微的咳嗽、咯痰、呼吸紧迫等;日久反复发作,可见气喘、咳嗽、咯痰、呼吸时喉间哮鸣有声、自汗、畏风、神疲形衰、腰酸浮肿。四辨证论治:四辨证论治: 精选课件 发作时以邪实为主、辨其寒热。 冷哮:哮证特征咳痰清稀,痰白,口 不渴,苔白。 热哮:哮证特征咳痰黄稠,胶粘难咯, 口干
8、欲饮,苔黄。精选课件 平时正虚,定其病位 肺自汗畏风、少气乏力 脾纳差、便溏、痰多 肾腰酸耳鸣、动则喘气。精选课件(二)、治疗原则:发作时攻邪治标,缓解时扶正固本。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寒痰温化宣肺热痰清化肃肺风痰为患祛风涤痰寒热错杂温清并施 阳虚温补平时应扶正治本辨其阴阳阴虚滋养区别脏腑补肺健脾益肾精选课件注意事项 反复发作,发时正虚邪实,兼顾治疗,不可拘泥于攻邪。 注意治痰。 慎用辛散,汗出伤正,易致复发。 缓解期补益肺肾,可减轻或减少其发作。精选课件(三)分型施治(三)分型施治 三、证治分类三、证治分类 (一)发作期(一)发作期 1 1冷哮证冷哮证 (1 1)症状)症状 主症:喉中哮鸣如
9、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主症: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胸膈满闷如塞。 兼症: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兼症: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色青晦。色青晦。 舌脉: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舌脉: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精选课件 (2 2)证机概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证机概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升气阻,肺失宣畅。 (3 3)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4 4)主方: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主方:射干
10、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两方皆能温肺化饮、止哮平喘。而前者长两方皆能温肺化饮、止哮平喘。而前者长于降逆平哮,用于哮鸣喘咳,表证不著者,于降逆平哮,用于哮鸣喘咳,表证不著者,后方解表散寒力强,用于表寒里饮、寒象后方解表散寒力强,用于表寒里饮、寒象较重者。射干麻黄汤方歌:射干麻黄亦治较重者。射干麻黄汤方歌: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兼五味。紫菀半夏兼五味。精选课件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精选课件小青龙汤小青龙汤小
11、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精选课件 (5 5)常用药:)常用药: 麻黄、射干麻黄、射干宣肺平喘,化痰利咽;宣肺平喘,化痰利咽; 干姜、细辛、半夏干姜、细辛、半夏温肺化饮降逆;温肺化饮降逆; 紫菀、款冬紫菀、款冬化痰止咳;化痰止咳; 五味子五味子收敛肺气;收敛肺气; 大枣、甘草大枣、甘草和中。和中。精选课件 (6 6)加减:)加减: 表寒明显,寒热身疼,配桂枝、生姜辛表寒明显,寒热身疼,配桂枝、生姜辛散风寒;散风寒; 痰涌气逆不得平卧,加葶苈子、苏子泻痰涌气逆不得平卧,加葶苈子、苏子泻肺降逆,并
12、酌加杏仁、白前、橘皮等化肺降逆,并酌加杏仁、白前、橘皮等化痰利气;痰利气; 咳逆上气、汗多加白芍以敛肺。咳逆上气、汗多加白芍以敛肺。精选课件 2 2、热哮证、热哮证 (1 1)症状:)症状: 主症: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主症: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咳呛阵作。胸高胁胀,咳呛阵作。 兼症:咯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兼症:咯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甚至有好发于夏季者。或有身热,甚至有好发于夏季者。 舌脉: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舌脉: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精选课件 (2 2)证机概要
13、: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证机概要: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肺失清肃。 (3 3)治法:)治法: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4 4)主方: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主方: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两方皆能清热宣肺、化痰平喘。而前者两方皆能清热宣肺、化痰平喘。而前者长于清化痰热,用于痰热郁肺,表证不长于清化痰热,用于痰热郁肺,表证不著者;后者偏于宣肺泄热,用于肺热内著者;后者偏于宣肺泄热,用于肺热内郁,外有表证者。郁,外有表证者。精选课件定喘汤定喘汤定喘白果与麻黄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兼甘草苏杏黄芩兼甘草,外寒痰热哮喘尝。外寒痰热哮喘尝。精
14、选课件越婢汤越婢汤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精选课件 (5 5)常用药:)常用药: 麻黄麻黄宣肺平喘;宣肺平喘; 黄芩、桑白皮黄芩、桑白皮清热肃肺;清热肃肺; 杏仁、半夏、款冬、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苏子化痰降逆;化痰降逆; 白果白果敛肺,并防麻黄过于耗散;敛肺,并防麻黄过于耗散; 甘草甘草调和诸药。调和诸药。精选课件 (6 6)加减:)加减: 表寒外束,肺热内郁,加石膏配麻黄解表清里;表寒外束,肺热内郁,加石膏配麻黄解表清里; 肺气壅实,痰鸣息涌,不得平卧,加葶苈子、肺气壅实,痰鸣息涌,不得
15、平卧,加葶苈子、广地龙泻肺平喘;广地龙泻肺平喘; 肺热壅盛,痰吐稠黄,加海蛤壳、射干、知母、肺热壅盛,痰吐稠黄,加海蛤壳、射干、知母、鱼腥草清热化痰;鱼腥草清热化痰; 兼有大便秘结者,可用大黄、芒硝、全瓜蒌、兼有大便秘结者,可用大黄、芒硝、全瓜蒌、枳实通腑以利肺;枳实通腑以利肺; 病久热盛伤阴,气急难续,痰少质粘,口咽干病久热盛伤阴,气急难续,痰少质粘,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当养阴清燥,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当养阴清热化痰,加沙热化痰,加沙参、知母、天花粉。参、知母、天花粉。精选课件 3 3、寒包热哮证、寒包热哮证 (1 1)症状)症状 主症:喉中鸣息有声,胸膈烦闷,呼吸主症:喉中鸣息有声,
16、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急促,喘咳气逆 兼症:咯痰不爽,痰粘色黄,或黄白相兼症:咯痰不爽,痰粘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口干欲饮,大便偏干 舌脉:舌苔白腻、罩黄,舌尖边红,脉舌脉:舌苔白腻、罩黄,舌尖边红,脉弦紧。弦紧。精选课件 (2 2)证机概要:痰热壅肺,复感风寒,)证机概要: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客寒包火,肺失宣降。 (3 3)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4 4)主方: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主方: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汤加减。 前方用于外感风寒,饮邪
17、内郁化热,而前方用于外感风寒,饮邪内郁化热,而以表寒为主,喘咳烦躁者;后方用于饮以表寒为主,喘咳烦躁者;后方用于饮邪迫肺,夹有郁热,咳逆喘满烦躁而表邪迫肺,夹有郁热,咳逆喘满烦躁而表寒不显者。厚朴麻黄汤方歌:杏仁夏味寒不显者。厚朴麻黄汤方歌:杏仁夏味半升量,升麦四麻五朴良,二两姜辛膏半升量,升麦四麻五朴良,二两姜辛膏蛋大,脉浮咳喘此方当。蛋大,脉浮咳喘此方当。精选课件厚朴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厚朴麻黄夏杏膏,更加五味方真妙,厚朴麻黄夏杏膏,更加五味方真妙,宣肺降逆饮咳止,咳而脉浮症对好。宣肺降逆饮咳止,咳而脉浮症对好。精选课件 (5 5)常用药:)常用药: 麻黄、石膏麻黄、石膏散寒解表,宣肺平喘,散
18、寒解表,宣肺平喘,清泄肺热,二药相合,辛凉配伍,外散清泄肺热,二药相合,辛凉配伍,外散风寒,内清里热;风寒,内清里热; 厚朴、杏仁厚朴、杏仁平喘止咳;平喘止咳; 生姜、半夏生姜、半夏化痰降逆;化痰降逆; 甘草、大枣甘草、大枣调和诸药。调和诸药。 精选课件 (6 6)加减)加减 表寒重者加桂枝、细辛;表寒重者加桂枝、细辛; 喘哮痰鸣气逆加射干、葶苈子、苏子祛喘哮痰鸣气逆加射干、葶苈子、苏子祛痰降气平喘;痰降气平喘; 痰吐稠黄胶粘加黄芩、前胡、瓜蒌皮等痰吐稠黄胶粘加黄芩、前胡、瓜蒌皮等清化痰热。清化痰热。精选课件 4 4、风痰哮证、风痰哮证 (1 1)症状:)症状: 主症: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
19、或鸣主症: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 兼症:咯痰粘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兼症:咯痰粘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作。憋塞,随之迅即发作。 舌脉:舌苔厚浊,脉滑实。舌脉:舌苔厚浊,脉滑实。精选课件 (2 2)证机概要: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证机概要: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肺气郁闭,升降失司。 (3
20、3)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4 4)主方:三子养亲汤加味。本方涤痰)主方:三子养亲汤加味。本方涤痰利窍,降气平喘,用于痰壅气实,咳逆利窍,降气平喘,用于痰壅气实,咳逆息涌,痰稠粘量多,胸闷,苔浊腻者。息涌,痰稠粘量多,胸闷,苔浊腻者。精选课件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用紫苏三子养亲用紫苏,配伍白芥与莱菔,配伍白芥与莱菔,老人痰多饮食少老人痰多饮食少,咳喘胸闷一并除。咳喘胸闷一并除。精选课件 (5 5)常用药:)常用药: 白芥子白芥子温肺利气涤痰;温肺利气涤痰; 苏子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莱菔子莱菔子行气祛痰;行气祛痰; 麻黄麻黄宣肺平
21、喘;宣肺平喘; 杏仁、僵蚕杏仁、僵蚕祛风化痰;祛风化痰; 厚朴、半夏、陈皮厚朴、半夏、陈皮降气化痰;降气化痰; 茯苓茯苓健脾化痰。健脾化痰。精选课件 (6 6)加减:)加减: 痰壅喘急,不能平卧,加用葶苈子、猪牙痰壅喘急,不能平卧,加用葶苈子、猪牙皂泻肺涤痰,必要时可暂予控涎丹泻肺祛皂泻肺涤痰,必要时可暂予控涎丹泻肺祛痰;痰; 若感受风邪而发作者,加苏叶、防风、苍若感受风邪而发作者,加苏叶、防风、苍耳草、蝉衣、地龙等祛风化痰。耳草、蝉衣、地龙等祛风化痰。精选课件 5 5、虚哮、虚哮 (1 1)症状:)症状: 主症: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主症: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内科学 医学 精品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