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语义(共27页).doc
《语言学概论语义(共2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概论语义(共27页).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语言学概论教案 选用教材:叶宝奎语言学概论施用范围:汉语言文学本科厦门大学中文系语言教研室第三章 语 义【教学目的】 理解语义的性质及分类;认识语言义和言语义的区别;掌握理性意义、附加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内容和特点;简单了解语义学的发展;了解语义特征分析法和相关的语义场理论。 【基本概念】 词义 理性意义 附加意义 语法意义 区别性语义特征 义位 义素 语义特征分析法 语义场 上下义关系 同义关系 反义关系 多义关系【基本理论】一、语义的性质二、区别性语义特征三、义素分析法四、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五、义位的组合和聚合六、词义的发展演变【重点难点】 一、语言义和言语义的区别二
2、、怎样进行义素分析三、语义场理论及类型四、词义演变的原因和演变途径【教学方法】 讲授和讨论相结合。【所用课时】 8课时【教学内容】 第三章 语义第1学时 一、语义的内容和性质 (一)语义的定义(将语义与意义、词义区别开来)1、日常生活中,意义的含义很多:“意义”本身的含义“价值”;“作用” 作为学科术语哲学、逻辑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人类学都要探讨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是各种各样的符号所标记的内容(“雨伞”防潮防水;绿灯通行)2、从语言学角度看,语言符号所标记(代表)的意义内容就是语义,也就是具体语言特定符号所具有的内容 其中语言符号包括静态备用单位(语素、词、固定短语)和动态组合体(自由短语
3、、句子、句群、段落)等两大部分,其表示内容都属于语义可见,语义是极其复杂的3、词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句子形式表达的内容句义)词义就是一个词所代表的意义,它是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和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其中,词是最基本的造句单位,而句子是最基本的交际单位,所以句义经常涉及语用问题。 词义和句义是语义研究的核心内容,但研究偏重词义。由此可知,从概念上看,意义语义词义(互相包含关系)语义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人们描写分析语言习惯于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进行重形式,轻意义而语言作为符号系统,首先具有音义结合的二重性语义是重要组成部分;在
4、语言系统中地位重要。(1)语义和语言要素各部门的联系在语言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语音:音义结合,缺一不可。词汇:没有不表达意义内容的词,是形式与内容结合体(形+音+义词汇内容) 语法:语法分析越来越重视语义作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格语法、配价、语义指向)(2)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联系在其他学科领域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反映了人类思维的客观实际)哲学(语义哲学流派)、心理学(语言习得)、逻辑学(概念的外延与内涵)、人类学、社会学、计算语言学等上述学科中关于意义的核心等问题至今尚未解决,答案多,但仍不完美。60年代以来,解释语义学、生成语义学、逻辑数理语义学、格语法等语义研究模式相继出现,但由于语
5、义本身的复杂性,这些问题尚处于探索阶段,语义仍是语言研究的薄弱环节。(二)语义的内容不管是语素义,还是词义、句义,都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理性意义、语法意义、附加意义。1、理性意义/概念意义/逻辑意义/指称意义(1)定义和特点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体现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的那部分内容,概括反映客观对象及其关系的本质属性而形成的一种意义。以客观存在为基础,不涉及人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理性意义是语言符号所表达的最基本的意义要表示客观世界,必须有理性意义(概括反映)各级语言单位都有理性意义词的语音所表示的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词的理性义)(2)讨论:虚词有无理性意义?有争论无(不表示特定概念,只表示
6、某种语法关系);有(客观存在的关系也是一种理性义,如“和”表示一种连接关系)从历史上看,大部分虚词由实词虚化而来(和:唱和;应和,从口禾声)(3)理性意义与概念理性意义是语义标记功能和交际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处于核心的地位(基本意义收录在词典中)它属于语言范畴,职能是交际人们相互理解,抓住区别性特征即可;但理性意义不等于概念。概念是思维范畴,它用来认识反映客观世界全面深刻 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体现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的那部分内容,词义来源于客观现实,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即使是像反映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的“地狱”、“鬼魂”、“玉帝”等词,其意义的产生也有客观基础,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一种
7、歪曲的反映。词义中这种反映客观现实现象的部分就是理性意义。2、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是对理性意义再概括而得到的类型意义以及根据该意义在语言中的作用再概括得到的功能意义。其概括程度大大高于理性意义。它不是事物属性的反映,而是各类语言单位在组合搭配时表现出的语法作用和功能特点方面的内容。对词而言,它总是以特定的语法形式(造句规则)进入句子其语法意义就是词的语法特点和语法作用经过类聚之后所产生的那种意义。概括性如“人”、“树”概括了所有“人”或“树”的本质特点理性意义二者有共同点表示客观对象的名称类型化意义(名词)语法特点和功能共同点可作主语和宾语“伟大”的语法意义:形容词,可作谓语、定语。“并且”的语
8、法意义:连词,连接并列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小句。3、附加意义/色彩意义/附属意义附加意义是词义中词的理性意义以外的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它是附着在理性意义之上的语义内容,通常体现语言单位的某种倾向、韵味、格调等方面的意义,它是在长期使用中固定下来的社会约定俗成的语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给词义加入一层附加色彩。常见的有:感情意义、形象意义和风格意义。(1)感情意义:语义中所包括的语言社团对客观对象所作的主观评价或态度方面的内容。主要有褒义和贬义两个方面, 如:赞扬、喜爱、尊敬、厌恶、讨厌、轻蔑、亲昵等。“乖乖”:对小孩的称呼(+“可爱”、“亲切”的感情色彩) 商店、商
9、品的名称(“诚达”“好又多”“全聚德”)A、不同语境、不同使用者用同一个词语,感情意义不同。如“老头子”(老伴:亲昵、喜爱;年轻人:厌恶,不尊重) B、有的感情意义渗透于理性意义之中,而不是游离于理性意义之外,成为理性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喜欢”、“讨厌”本身的理性义暗含褒义;“放肆”(+轻率、任意)则带有“厌恶”的感情倾向。 C、虽然是主观态度或评价,但须在理性意义的基础上产生。个人不能随意改变 社会公认的语义成分:“老大爷”尊称;“臭老汉”憎恶(2)形象意义:语义中所包括的人们对客观事物所作的联想而产生的意义内容。 它是由客观事物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方面的感性反映。A
10、、 附加视觉形象意义:仙人掌、金钱豹、蘑菇云、灰不溜秋、白花花、丁字路口、爬山虎B、 附加听觉形象意义:乒乓球、呱嗒板儿、响当当、霹雳舞C、 附加味觉形象意义:香喷喷、臭烘烘、甜丝丝、辣乎乎、酸不溜丢D、 附加触觉形象意义:冰凉、火热、硬邦邦、麻嗖嗖 有时候附加两种形象意义:水汪汪(明亮+灵活) 胖墩墩(胖+矮+结实) (3)风格意义:特定语言单位在具体运用中形成的个性特点使用范围不同造成的 使用语言时,场合、对象、目的、文体不同适合特定语境的语言造成某种气氛或格调,包括口语的、书面语的、方言的、行业的、俚语的等方面交际场合或文体的语言特点 口语:爸、妈、脑袋、撒野、害臊、黑咕隆咚、深更半夜随
11、便、通俗 书面语:令尊、令堂、步伐、对抗、覆盖、公允正式、文雅 以上三大方面构成语义内容的整体,三者统一于语义之中,缺一不可。其中理性意义可以使我们认识语言;语法意义可以使我们理解语言;附加意义可以使我们运用语言;三者不仅统一表现于词义中,也表现于短语义、句义等每一级语义单位之中。第2学时(三)语义的性质由上可知,语义内容十分复杂,以存在状态分两大类:静态语言义和动态言语义(具有不同的性质)1、语言义与言语义的区别和联系语言义:静态语言系统中语言符号(语素、词、固定短语)所具有的意义内容,是语言体系中固有的内容。言语义:动态语言系统中语言符号(自由短语、句子、句群、段落、篇章)所具有的意义内容
12、;特定语境中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的内容。二者的区别语言义:客观对象在人们头脑中抽象概括的反映抽象概括性特点 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体系固有的,不受任何语境的影响规定性、稳定性言语义:语言符号意义的个别体现和具体运用具体性、个别性 受语境的强烈制约,渗透主观意愿而产生临时意义临时性、灵活性、不稳定如“动物”的语言义:生物中的一类,以有机物为食料,有神经和感觉,能运动 言语义:人人都要保护“动物”(稀有)/他们简直不是人,是“动物”对句子而言,言语义更复杂,如“我今晚没空”不同的深层义二者的联系相互依存A、语言义来自言语义从言语义中概括出来的,存在于具体、个别的言语义之中。B、语言义是言语义的
13、基础,言语义是具体体现和运用,是语言义在动态使用中产生的无数变体。C、言语义可以转化为语言义某些具体个别用法不断重复使用社会认可固定为语言义2、语义的性质(1)语言义的性质(包括词义、固定短语义)A、客观性:词义反映客观存在(客观事物实词及其关系虚词),其理性义、语法义、附加义都具有客观基础。如“鸟”(带翅,著羽毛,卵生,带有角质两足的生物)以鸟的客观特征为依据概括出来的词义只能反映客观存在,而不完全等于它。词义与客观事物不完全对应(人们认识的局限全面/不全面;正确/错误)其具体对应情况:第一种:词义等于客观存在词义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容相符合。第二种:词义不完全等于客观存在词义不完全反映客观事
14、物。天、地、月等自然现象的认识都是不断深入的;“水”(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过去的词义第三种:词义不等于客观存在词义错误地反映客观事物 B、概括性:词义是对客观存在的抽象的、概括的反映客观事物无限复杂 词义是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例如“苹果”这个词的意义,就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的色彩、形状、味道等的苹果的共同特征。词义的概括性特点具体表现在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三个方面。 概括一类客观对象的共同特征,舍弃某些个别事物的特点 概括的程度有时表现不同(种概念属概念:杨树树) 单独概念也是概括的,如专有名词“
15、黄河”(发源、流量、流域、水文特点) 词义是概括的,但在具体语言中,其反映的内容又是具体的概括对应性特点C、社会性:语言是社会现象词义具有社会性特点 从词的形成看,词义是使用同一语言的全体成员共同确定的约定俗成性 “寒酸”:穷困潦倒硫酸 从词的使用看,词义的运用受社会制约,全体成员对同一个词的意义都要有一定的认识,否则就影响交往。 这个酸秀才(讥讽文人的迂腐) 方言“有”(动词前)特定方言区有社会性D、发展性:词义形成后相对稳定,但也是发展变化的社会发展,客观事物变化,人们认识深入 不同时代词义有发展:兵:兵器战士;走:跑行走;江:长江江的总称 同一时代词义也有发展:污染(空气、水源等具体事物
16、精神等抽象事物) E、民族性:词义是一个系统,受到特定民族的制约民族特点和民族色彩同样的客观对象,不同语言系统中的词义不同。“伯父、叔父、姨父、姑父”uncle(汉族重视社会关系) F、模糊性:词义反映事物是概括的,明确的词义所包含的概念的外延是模糊的 表现为事物的范围不确定,界限不分明。反映客观事物的标准不明确:“大、小”“高、低”“美、丑” 模糊性是相对的,任何词义都是精确与模糊的统一在特定语境中,其范围和界限是明确的。 外延比较确定的词的意义一般比较明晰。如“人、地、天空”以及数词。 交际中模糊性很重要只要区别事物,指代大致范围就行了,不必太模糊。G、全民性:词义对于具体语言社团的全体成
17、员具有全民性。具体语言社团有阶层、性别、年龄、社会分工的不同,对同一个词的词义作出各自独特的理解,这一现象表现一定阶级性,而词义却是全民性,保留着全社团“约定俗成”的、普遍认可的东西。第3学时(四)语义学把语义作为语言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析平面进行研究的学科就是语义学。语义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但语义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学科20的世纪的事。语义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1、语文学时期(19世纪前)早期的语义工作是注释古书(文字注解),语文学时期的语义研究就是伴随这项工作逐步产生发展的。欧洲:古希腊为哲学典籍作注解研究典籍的语法,同时考订意义目的是让后人读懂我国:语文学时期的语义研究训诂学 (1)春秋
18、战国时期注释春秋公羊传谷梁传(2)汉代提倡读经,古籍注释之风兴起。郑玄诗周礼礼记注,专门释义的工具书尔雅(3)晋代语文学重点转到了音韵方面,训诂工作并未结束。(4)清代训诂学到了顶峰。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愈樾等大家。中外语义学研究存在不同:古希腊、罗马、印度重语法、也重语音,轻语义(希腊语、拉丁语梵语曲折语,形态丰富)中国重视字义孤立语,很少形态变化成就与不足:积累了大量材料;但限于注释古书,疏通文字(通经的需要)词义研究不全面、不科学、不系统2、传统语义学(19世纪20世纪二三十年代)19世纪初,语言学独立为一门学科从语文学进入语言学发展步伐加快,领域扩大这时的语义研究成为语言学的
19、一个分支词汇学的一部分(传统语义学时期)(1)语义学的独立。1938年德国学者莱西希主张把词义研究建成一个独立学科“意义学”未引起重视1893年,法国语言学家布雷阿尔首先使用了semantique(语义学)这个术语,并出版了语义学探索渐渐从词汇学中独立出来由传统语义学时期进入现代语义学(2)主要理论方法理论:在哲学、逻辑学影响下,以具体语言的语义研究为基础,吸收语文学时期的成果而形成的。研究问题:词义、语音、客观事物三者的关系;词义与概念的关系;词义的色彩;同音词、多义词、同义词;词义的发展演变等(3)主要贡献和不足语义研究从语文学、训诂学到传统语义学是一次飞跃。不足:A、研究方法是原子主义的
20、。不象语音学、语法学那样整理并研究系统,没有从关系着眼考察语义系统,把系词看作孤立的个体去研究对语义的分析是原子主义的。 B、研究范围囿于词义。语音学从最小的语音单位一直到最大的单位。语法学也是这样。传统语义学只关注词义。A、 把词义作为囫囵的整体,未对语义单位作微观分析(语音、语法把单位分解成因素进一步研究) 3、现代语义学(20实际20、30年代至今)20世纪初,语义学从词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学科。20世纪20、30年代,语义学研究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现代语义学阶段,其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传统语义学(1)现代语义学的内容:深入语义的微观层次,研究语义结构和语义单位之间关系 扩大语义的
21、研究范围,研究语素、词、词组和句子的语义内容。 重视语义的系统性考察,注意挖掘特定语言中的语义系统。(2)现代语义学流派(语义研究模式)A、结构语义学:受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影响,采用结构主义的理论方法研究语义 把语言的意义看作系统,进入语义系统研究,并提出语义场理论理论与方法的重大突破 代表人物:德特里尔 英乌尔曼 50年代后期,地位上升B、解释语义学:60年代初,受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的影响,认为转换生成语言学不只要研究句法,还要对句子的深层结构作出语义的解释;(乔姆斯基接受并补充开始注意研究语义)用符号和规则对语义进行形式化描写和微观分析,检验句子的搭配,解决歧义问题。 代表人物:美
22、卡兹 福德C、生成语义学:60年代后期,乔的学生莱可夫、卖考莱、罗斯波斯塔等,提出不以语法为基础而以语义为基础的语言理论模式(乔认为语法是基础,可以独立于语义之外进行研究)认为语法和语义不能截然分开,语义是基础,具有生成性不必假定纯语法的深层结构存在,通过一次转换就从语义直接产生句子的语音形式。这可从儿童学习语言中找到证据。 D、菲尔墨的语义理论:菲尔墨是乔的学生,1968年发表格的理论,提出一整套用来说明句子语义的理论格语法理论:该理论是对生成语义学的进一步休正,提出“语义深层结构”,认为句子由情态和命题构成,任何命题都可扩展为一个动词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语义格(名词中心说)通过转换,将语义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言学 概论 语义 2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