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滑轮》教案(共4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二节《滑轮》教案(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滑轮》教案(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二节滑轮教案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够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2、 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简单的滑轮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特点。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据信息的重要性。2、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滑轮的实质四、 教学分析1、学生分析:(1)学生已经知道
2、了三种杠杆即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特点。(2)学生基本掌握了杠杆的平衡条件。2、内容分析:“滑轮”是继杠杆之后的又一种简单机械。多数学生虽然见过滑轮,但平时并未仔细观察过,更没有研究过它。因此,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实物,通过创设情境,找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滑轮的作用特点”是本节课中的重点内容,虽然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但对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够,学生只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不理解真正内涵。在教学中让学生独立探索,发现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识思考,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3、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 “滑轮的实质”是变形的杠杆。由于初中学生想象能力和对动态知识理解能力有限,对学生接受这个知识点有一定困难。为此,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很直观地辨认出滑轮就是连续旋转的杠杆,是杠杆的变形。从而利用杠杆平衡条件知识,顺利地解释滑轮的实质问题。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对杠杆的理解得到了升华,实现质的飞跃。教学用具:滑轮 、铁架台、 钩码、 细线 、(学生实验8组、演示实验)弹簧秤、刻度尺。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教学法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从生活中的滑轮引入,提出问题。给出滑轮实物,让学生观察滑轮的构造,认识滑轮。二、新课教学观察课本图9-9甲,乙两图,思考两次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滑轮 第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