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讲稿(彭旭军)(共14页).doc
《自然辩证法讲稿(彭旭军)(共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讲稿(彭旭军)(共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讲 绪论案例一1819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779-1851年)在讲课演示时偶然发现通电导线使附近的磁针发生了偏转,他无法用理论对此做出合理解释。奥斯特的发现引起了英国科学家法拉第(1791-1867)的极大兴趣,1822年他在日记中写下“转磁为电”的研究课题。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其中经历了四次重大失败),法拉第于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为发电机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请问: 1. 法拉第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来选择研究课题的?简述之。 2. 在法拉第近十年的研究中,你认为他应运用哪些方法来获取科研资料和数据? 3. 这个案例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内在矛盾运动
2、?(用案例中的文字予以说明) 案例二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年)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他发现,在某一元素之后(除氢之外),每隔几个元素便有一个元素与该元素在性质上十分相似,如钠与锂、钾与钠等。他将性质相似的元素排成横行,编制成第一张元素周期表。1871年,它通过比较和计算预言了11个尚未被发现的“缺位”元素的性质及其原子量、密度。他还按照从简单元素到复杂元素再到化合物的顺序,编写了化学原理教材。请问: 1. 门捷列夫在科学思维加工阶段运用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 2. 他在理论体系建构阶段运用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 3. 从科研选题的角度看,门捷
3、列夫从事元素周期律研究,是否符合需要性原则的要求?为什么? 4. 你认为门捷列夫提出化学元素周期定律的模式是什么?并简述其特征。导 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一门概括层次最高的学科What is Ph. of ST?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以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图表含义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地位:最高性2、自然辨证法的涵义:狭义传统习惯 广义科学技术哲学3、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中介 桥梁4、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性质和地位原名: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现名:科学技术哲学(PH.of Science & Tec
4、hnology)又名:科学技术学(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学问,以及研究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地位和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介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具有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新理解(据钱学森)应用案例: 自然辩证法是从整体上看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寻求自然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发现科学发展的趋势:如图所示十六-二十世纪科学发展曲线示意图:三次高峰:17世纪、19世纪中叶、20世纪20年代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
5、象及内容体系系统自然观:对自然界的总看法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的一般方法及具体方法;科学技术发展观: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存在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具体科学技术哲学:各门具体科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第一、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自然观人们看待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基本观点:自然界:非人的自然界 人化的自然界 人自己(个体和群体)人类社会:思维:起源存在的形式基本范畴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人之间的关系第二、自然辩证法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方法论实际上是回答:人类如何认识和改造自然? 如何认识自然:即正确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应当是什么样的,侧重于哲学层次上对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 如何
6、改造自然:即正确的技术方法应当是什么样的,同样侧重于对技术方法的哲学认识和把握。第三、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人们看待科学和技术的基本观点 科学和技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成果,具有多重品质(经济的、精神的、生态的、社会的、伦理的等品质) 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四、自然辩证法是各门具体科学技术哲学的总和:分论。 前三者称之为:总论 科学哲学 技术哲学如: 物理哲学 化学哲学 经济哲学 管理哲学 社会哲学 地质哲学 军事哲学 农业哲学 医学哲学 研究对象的不同说法“两”对象论 直接研究对象是:自然科学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的辩证法; 间接研究对象就是:自然
7、界演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 前者只是手段,而后者才是最终目的(参见古祖雪.自然辩证法原理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三”对象论 这种观点认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就是: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由此形成下述观点: 自然观是人类利用科技手段,对自然界辩证法的揭示和研究所形成的总的看法和一般观点; 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 科学技术观是对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的研究所形成的。 目前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占大多数。2、自然辩证法的体系结构其体系结构即是对上述各研究对象内容所作的深入而具体细致的展开。 本课程教学体系参
8、考提纲 Word文件三、自然辩证法与其他科学的关系1、与哲学的关系:个别与一般 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它与社会辩证法、思维辩证法共同成为哲学发展的基础,相对于哲学而言,自然辩证法是个别的和具体的,而哲学则是一般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思维领域)的共同的规律。2、与具体科学技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具体科学技术发展中共性的理论、方法、趋势是自然辩证法所关心的,自然辩证法就是将这些总的、带有共性的东西提炼出来,形成理论,丰富和发展自己,同时指导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四、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 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史,我们要从自然、认识或逻辑,以及学科等层面来理解和把握。自然史是
9、自然界自身演化发展的历史,对此有各门自然科学史的专门研究以及本学科的综述。 以下主要阐述其认识史和学科发展史。1、自然辩证法的前史自然辩证法前史(古希腊19世纪40年代初): 恩格斯创立自然辩证法之前人类关于自然界演化发展、研究自然界的方法及其研究成果的历史。 包括: 古代科学思想与朴素自然观和方法论 中世纪“新工具”的萌芽 近代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内容(1)古代科学思想与朴素自然观和方法论原始自然观: 主要表现为“物活论”或“万物有灵论”。 认为万物皆有生命、灵魂、活力,神灵主宰着万物。古代朴素自然观和方法论: 古代人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极为有限的知识,提出世界本原、构成元素、世界模型及
10、其演化等观点,并初步探究了认识自然的简单方法等。 古代朴素自然观有:有限说;无限说;地心说(阿拉克西曼德、希帕克、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地动说;混沌说等。 特征为:自然界客观存在,并是物质的; 统一于一或数种具体物质形态; 一切皆变、万物皆流; 事物内在着矛盾; 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 从形式到内容是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一种原始“融合体”。古代认识论和方法论:关于古代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成果主要产生于古希腊时期。其中德谟克里特和亚里士多德是最为突出的代表人物。 德谟克里特 其认识论思想:认识对象是物质世界,来源于同物接触;人能达到真理性认识;认识过程包括感性、理性初高级两阶段。 其方法论
11、和逻辑学:运用归纳、类比、假说等方法,使经验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以求得原因的解释。Aristotle(亚里士多德) 其在哲学、历史、政治、美学、动植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方面造诣深厚。基于对古代哲学和科学的总结,详细阐述了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和逻辑学。 其思想与方法对近现代科学发展都有重大影响。自然观 运动观与时空观:运动是潜能向现实、质料向形式的过渡;有本质、数量、性质和位置的运动且永恒;其与物体、时间、空间不可分;空间有限,是围绕与被围绕物体间的界限;时间是运动的度量。 宇宙说:土水气火四元素组成地球及地球(月太金水火木土)中心说,以太构成天体。 生物阶梯说:整个生物界按灵魂的高低等级形成一个
12、阶梯:由低到高依次为植物(营养,消化吸收/生殖)、动物(营养/感觉,除上外有知觉/快乐痛苦欲望)、人类(营/感/理性或智慧,除上外有理性能力)。认识论 感觉:认识通过感官感觉客观外物而得到;感觉是认识的起源,有知觉能力;感觉、记忆、回忆形成经验。 理性思维:能产生具有“用”的价值的技术和“美”的价值的艺术,既而能认识事物一般和必然的本质,产生并以逻辑证明的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的抽象理论知识,即科学和哲学。 灵魂:有高低贵贱等级之分,包括营养、感觉、理性或智慧的灵魂,并各具不同能力及发挥不同作用。方法论和逻辑学 逻辑学又称分析学,是获取可靠知识的方法和工具,是进行科学和哲学研究的前提,故其被称为哲
13、学的导论。它与方法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主要内容有:“十范畴说”是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范畴篇);前分析篇分析篇后分析篇系统阐述了其逻辑学三大基本规律,以及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形式,首创了三段论推理的格和规则的学说。 其中前分析篇研究了演绎证明的工具 三段论推理,并涉及归纳推理;分析篇是关于演绎科学的方法论,研究了从公理或定理出发进行演绎证明的基本方法;后分析篇阐明演绎证明条件、种类、方法、要素、逻辑定义,以及演绎证明间的关系。 Euclid几何原本是以该方法构建体系的典范。归纳-演绎法 是从长期经验中概括出来的科学研究两阶段程序方法,即研究是从观察上升到一般原理然后再回到观察的过程: 观察(1
14、) (2)原理 观察(3) (2)原理 1)归纳法 a.简单枚举法: a1 具有性质 pa2 具有性质 p a 具有性质 p(a a1 a2 a3 ) b.直觉归纳法:运用洞察力从感觉材料中解释事物本质的方法。如观察到月球发亮的一面总朝着太阳由此推论月球发亮是因太阳光反射所致。 2)演绎法:比归纳更重要,因科学目的在于解释。 Barbara式三段论推理:大小前提与结论均系全程肯定判断的推论。(2)新方法的萌芽 新方法是指以培根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所创立的经验归纳法。 在培根创立该方法之前(中世纪后期)已经有一些学者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歪曲Aristotle,强调演绎法是科学研
15、究的唯一方法,关于自然界的一切可靠结论都必须从宗教教义中演绎出来。 但后期的一些“异端”分子发展了其归纳-演绎法,成为“新方法”的萌芽。邓斯斯各脱的求同法 (Duns Scotus 1265-1308 ) “Method of agreement”是指对引起若干事例出现同一结果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如果有一个因素都存在于这些事例中,则该因素就是这一结果的原因。它可以下式表示: 事例因素结果 1 ABCDe 2 ACEe 3 ABEFe A是e的原因 例如,某些人都患某种疾病,他们都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未能吃到新鲜水果和蔬菜,而饮食、居住条件、种族等其他方面 均不相同,则缺乏新鲜水果和蔬菜就是
16、造成这种疾病的原因。William Ockam(1280-1347)的差异法 (method of difference)这种方法是指在分析发生某一结果的两个或更多事例时,如果某一因素存在时出现这个结果,反之相反,那么这一因素就是引起该结果的原因。以公式表示如下: 事例 因素结果 1 ABCe 2 AB C是e的原因 例如两块完全一样的铁锭,在碳炉中加热,并以同样方法锤打成形,唯一的不同在于一块在最后加热后浸入水中,另一块则未经这样处理。结果前者比后者更硬。因而将热铁浸入水中就是前者超量硬度的原因。 上述两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其归纳出来的只是可能的因果联系,而不具有必然性。Grossetesl
17、e(1168-1253)的否定法 格罗斯代斯德的否证法是一种演绎法,它把多种前提排除掉而只留下与结论有关的一种可能。用公式表示如下: 若 H则C非C 非H Euclid曾经用这种方法证明不存在最大的素数。 以N表示,设N=(235711)+1,则证明如下: 若 N是最大的素数,则N就不是素数 但 N是一个素数(因N被任何素数除都余1) N不是最大的素数Roger Bacon(1214-1292)的实验法 罗吉尔培根的method of experiment要求用实验检验通过归纳获得的原理。 他认为归纳法的成功应用取决于所获得的事实知识是否精确和广泛,而实验可以增加事实知识的精确性和广泛性,特别
18、是他认为Aristotle归纳-演绎法的两阶段是不够的,应当补以第三阶段即归纳出来的原理要经受经验的检验。 14世纪初狄奥多里克(Theodoric)曾经成功地用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他从虹的观察中得出了日光被雨滴折射和反射而引起虹的结论。 为了证明这个假说,他用中空的水晶球注满水,作为雨滴的模型,结果复制出了两条虹。Galileo作为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17世纪科学革命的先驱之一,Galileo (1564-1642)的贡献是多方面且是巨大的。撇开其科学贡献,他在科学认识论方面提出了: 科学与非科学解释的分界标准问题; 在方法论上创立了抽象和理想化归纳法。伽利略与抛物运动伽利略 G
19、alileo Galilei (意大利)生平科学与非科学解释的分界标准 他首先指出,像Aristotle那样用目的论来解释机械运动(如固体由于其本性趋向地球中心运动等)不是真正的科学解释,应该从科学中剔除出去。由此提出了科学与非科学解释的分界标准问题。 而且认为,在科学解释内部还要分清可接受的解释和不可接受的解释,进而又提出可接受性标准。分界标准非科学解释可接受性标准(如下图)Galileo的抽象和理想化归纳法 其“真空中的自由落体”、“理想摆”等并不是现实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而是从这些现象外推出来的。一个物体在空气中从高处坠落,空气具有一定的密度,若我们设想密度不断减少,就可外推出“真空中的自
20、由落体”。而从理想化的自由落体原理中可以近似地推演实在的落体运动。理想化原理的获得却既不能用简单枚举归纳法,又不能用求同法和差异法,而需要科学家创造性的想象力。 Galileo强调应该从原理中演绎出新的结论,即作出新的预见。 例如Copernicus(哥白尼)学说预言金星像月球一样有盈亏、恒星有视差,但当时许多人用肉眼无法看到和证实,在经过几十、几百年之后 Galileo用望远镜证实了这一预见。(3)经典自然科学与机械论自然观和方法论 以牛顿力学体系为基础的17、18世纪自然科学,称为经典科学。它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15、16世纪伽利略、弗培根提倡实验科学以来,引起了对科学认识方
21、法的热烈讨论,以及经验论与理性论的长期论战。 它们对尔后的科学观和方法论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促使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加速了其前进步伐。 适应社会生产需求而产生的机械力学在18世纪达到“黄金时代”,并作为科学代名词来解释一切,同时在哲学世界观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了18世纪机械论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方法。Francis Bacon的归纳法 培根(1561-1626)认为,经院哲学家或理性主义者像蜘蛛一样,只用自己的物质来织网(排斥感性物质材料);炼金术士和经验主义者,则像蚂蚁一样只知道不加选择地搜集材料,储存起来而不做丝毫加工;而真正的科学家的工作则像蜜蜂,从自然界采集原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 辩证法 讲稿 彭旭军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