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古诗词鉴赏(共14页).doc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古诗词鉴赏(共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古诗词鉴赏(共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古诗词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9分)夏日梦伯兄寄江南黄庭坚故园相见略雍容,睡起南窗日射红。诗酒一年谈笑隔,江山千里梦魂通。河天月晕鱼分子,槲叶风微鹿养茸。几度白砂青影里,审听嘶马自搘筇。注 作此诗时诗人与长兄分别已一年。鱼分子:游鱼产卵,散布水中。鹿养茸:雄鹿长出初生之角。搘筇:拄着竹杖。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如梦如幻,动情地回忆了往日里与长兄从容和睦、懒睡醒来红日照射南窗的温暖而短暂的时光。B.第三句的“隔”字无论是本身含义,还是在诗句中的位置,均十分微妙,是时空之“隔”,也是虚实之“隔
2、”。C.颔联手法灵活、情感曲折,一“隔”一“通”的巧妙呼应,使情思在虚实不同的时空中自由穿梭。D.颈联与尾联巧妙衔接,自然无痕,景语情语融为一体。“几度”“审听”的渲染,使尾联尤富情韵。2.尾联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答: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9分)题李愬画像(节选)惠洪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止吞项羽?君得李祐不敢诛,便知元济在掌股。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君看鞬櫜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注 李愬,唐德宗时西平郡王李晟之子,曾生擒叛将吴元济。广武,指广武君李左车,赵国谋士。大梁公,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丞相,唐朝宰相裴度,为平叛
3、之役的最高统帅。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句中,“师”是“请教”的意思,诗句是说韩信破赵,不杀赵国谋士广武君,向其请教攻燕伐齐之计,遂平燕、齐,项羽势孤。B.三、四两句讲的是李愬设计擒获叛将吴元济的手下李祐,李祐不肯投降,李愬便将他诛杀了。C.第五句赞美李愬有其父当年的风范,这里把李愬与西平郡王并提,表明了李愬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D.诗歌刻画李愬的形象特征时,通过议论统摄史实,这使得诗歌在议论的同时又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4.请结合全诗,概括分析李愬的人物形象。(6分)答: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9分)卜算子朱敦儒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
4、两翅垂,独下寒汀立。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注 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本词作于此时。矰缴:矰,一种用于射鸟的短箭;缴,系在短箭上的丝绳。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该词采用象征手法,以南飞失群的孤雁,来象征靖康之变中包括词人在内的广大人民流离艰辛的情况。B.次句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借指如风雨骤来的战争。C.下片第一句,承接上句“寒汀立”,写旅雁独下寒汀后,未获得同情,有鸥鹭难亲之苦。D. 失群的孤雁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李清照的“雁过也,正伤心”。6.本词中的“旅雁”有怎
5、样的特点?结合创作背景,试分析词人通过“旅雁”的形象,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6分)答:答案1.A解析 A项,“回忆了”错,根据诗题“夏日梦伯兄”及第二句的“睡起”一词,可知首联上句是写梦中情景,下句则是写诗人醒来后所见之景。2.答案 尾联描绘了一幅诗人在白沙岸边、绿树影里拄杖而立,审听马儿嘶鸣声,迫切等待长兄到来的画面。(2分)“几度白砂青影里”写诗人在白沙岸边、绿树影里多次寻觅长兄,表达了诗人对长兄思念的时间之久、程度之深;“审听”“搘筇”写出诗人拄杖而立,仔细听马儿嘶鸣声的情状,表达了对长兄到来的迫切期待。(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 解答本题要先将诗句的
6、大概意思翻译出来,再写出表达的情感。尾联描绘了一幅诗人在白沙岸边、绿树影里拄杖而立,审听马儿嘶鸣声,迫切期待长兄到来的画面。“白砂”“青影”都是诗人寻觅长兄的地方;“几度”说明诗人多次寻觅长兄,表达了诗人对长兄思念的时间之久、程度之深;“审听”马儿嘶鸣,说明诗人在仔细听是否有马嘶叫的声音,表达了对长兄到来的迫切期待。原味翻译梦回故园与长兄相见,从容和睦;醒来时,太阳红色的余晖已经照在南窗上了。别离一年无人与我吟诗饮酒谈笑,相隔千里只能梦魂相通。河水映着月晕游鱼正产卵,微风吹动槲叶鹿正养茸。几次在白沙岸边、绿树影里,我拄着竹杖细听是否有归马嘶鸣。3.B解析 B项,“李祐不肯投降,李愬便将他诛杀了
7、”错误,原意应该是李愬俘获李祐而不加诛,从此吴元济的命运已落股掌之中,胜利可期。4.政治远略,大将风度。李愬俘获李祐而不杀,从此吴元济的命运已落股掌之中,胜利可期。气度非凡。李愬有他父亲一样的仪容风度,又像当年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政治远见,赤胆忠贞。李愬在大获全胜后背着弓箭拜见丞相,表现了他不居功自傲、善识大体的品质。(每点2分)原味翻译淮阴侯韩信向广武君请教攻燕伐齐之计,并采纳了他的建议灭了燕、齐,这种气概难道只是消灭了项羽吗?李愬俘获李祐而不诛杀,从此吴元济的命运就在李愬的掌握之中。画像中的李愬着锦袍玉带,俨然有其父的仪容风度;身上佩着拄颐长剑,又正像当年的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你看李愬
8、背着弓箭袋拜见丞相裴度,(可见)李愬忠于朝廷之志始终不渝。5.D解析 D项,李清照该词句中的“雁”并非“孤雁”。6.旅雁的形象:失群孤独;饥寒交迫;心忧迷惘;凄苦哀鸣。(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画面:风雨中大批民众仓皇逃难;人们饥寒交迫,衣食无着;前途渺茫,无所寄托;亲人失散,哭声不断。(每点1分,与“形象”的三点对应即可)原味翻译远行的大雁向南飞翔,风雨中与雁群失散。饥渴辛苦的大雁双翅无力地下垂,只好独宿于清冷的小洲。在地上,苦于沙鸥和白鹭难以亲近;在天上,时刻担心被弓箭射杀。茫茫云海中找不到归宿,有谁来听鸿雁的声声哀鸣!二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灞上秋居马戴灞原风雨定,晚
9、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绘了傍晚时分,灞原之上风雨停歇,雁群急急飞过的萧瑟画面。B.诗人看到他乡树木落叶纷纷,想到自己滞留于外地,顿生落寞漂泊的伤感之情。C.尾联写诗人感慨自己寄居灞上多时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间接写出怀才不遇的苦闷。D.这首诗写景不假浮词雕饰,写情不做无病呻吟,具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2.这首诗的颈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赏析。(6分)答: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送路六侍御入朝杜甫童稚情亲四十年, 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 忽漫相逢是别
10、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 生憎柳絮白于棉。剑南春色还无赖, 触忤愁人到酒边。注 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两人重见,杜甫已51岁。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生憎:犹言偏憎、最憎。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既写出了与儿时朋友分别时间之久,又表明两人童年时代的友情之深。B.颔联写久别重逢之欢,又写乍逢又别之愁,还猜想再相聚之地,慨叹人事难料。C.诗的前四句由过去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其中第三、四句颠倒次序,用上句带动下句,这样的逆挽如天外奇峰,化板滞为飞动。D.诗人恼怒剑南春色无赖,是因为后会无期,离怀难遣
11、,加重了诗人的离愁别感。4.本诗颈联“不分桃花红似锦, 生憎柳絮白于棉”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答: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河湟杜牧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注 河湟,指青海东部黄河支流湟水流域一带,安史之乱后,吐蕃占领了河湟地区。宪宗曾锐意收复河陇,却不及西征,猝然而逝。诗人有感于晚唐的内忧外患,主张讨平藩镇割据,抵御外族进扰。元载,唐代宗时宰相,对西北边防多所筹划,后因事被捕下狱, 诏令自杀。晁错针对削藩提出很多好的建议,汉景帝却听信谗言错杀了他,
12、“衣朝衣,就东市”。水经注中有“山上有黄帝冢故也。帝崩,惟弓剑存焉”之句。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以异族占领的土地“河湟”为题目,十分醒目,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B.元载与晁错的主张和遭遇颇为相似,诗人叙其事,表达对他们的推重和惋惜之情。C.“忽遗弓剑”,以黄帝乘龙升仙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流露出诗人对其猝然而逝的嘲讽之意。D.河湟百姓身着异族服装,处境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却没有被征服,他们白发丹心,永为汉臣。6.本诗尾联颇受称道,请简要赏析。(6分)答:答案1.C解析 并非“间接写出”,而是直接写出。2.答案 使用烘托的手法。露珠滴落的声响烘托出环境的寂静,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届高三 二轮 复习 专题 古诗词 鉴赏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