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部分答案(共7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部分答案(共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部分答案(共7页).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15 p16 岩石力学P522-15支承压力与矿山压力的区别。3-3644-12. 试分析周期来压的形成原因及表现形式。形成原因: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在基本顶初次来压以后,裂隙带形成的岩体结构将始终经历“稳定失稳再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呈现周而复始的过程。由于岩体结构的失稳,导致工作面顶板的来压,这种来压将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周期性地出现。因此,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称之为工作面顶板的周期来压。表现形式: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增加;顶板的下沉量变大,支柱所受的载荷普遍增加;有时伴随煤壁片帮、支柱折损、顶板发生台阶下沉等现象。755-1P128采煤
2、工作面支柱的特性有几种?试比较其优缺点?答:目前所使用的支柱的工作特性有三种。分别为:急增阻式、微增阻式、恒阻式。从支柱工作阻力适应顶板压力的特点进行分析,显然,恒阻性能的支柱较为有利。恒阻式:支柱安装后,很快达到工作阻力,随支柱的下缩,工作阻力保持不变。急增阻式性能比较差,可缩量小,初期支撑力低。微增阻式介于恒阻式和急增阻式之间10P1251012、简述采场支架与围岩关系特点?P149答:1、支架与围岩时相互作用的一对力;2、支架受力的大小及其在回采工作面分布的规律与支架性能有关;3、支架结构及尺寸对顶板压力的影响。6-11 简述岩层移动引起的采动损害与煤岩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答:岩层移动引起
3、的采动损害是:(1)形成矿山压力显现;(2)形成采动裂隙;(3)岩层移动发展到地表引起地表沉陷绿色开采技术研究主要针对煤矿中土地、地下水、瓦斯以及矸石排放等问题而开展。绿色开采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水资源保护形成“保水开采”技术;(2)土地与建筑物保护形成离层注浆、充填于条带开采技术;(3)瓦斯抽放形成“煤与瓦斯共采”技术;(4)煤层巷道支护技术与减少矸石排放技术;(5)地下气化技术。2关键层:将对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称为关键层。关键层的特点:1 几何特性,相对其他同类岩层单层厚度较厚。2 岩性特性,相对于其他岩层较坚硬,即弹性模量大,强度较高。3 变形特
4、性,关键层下沉变形时,其上覆全部或局部岩层下沉量同步协调。4 破断特性,关键层的破断将导致全部或局部上覆岩层的同步破断,引起较大范围内的岩层移动。5 承载特性,关键层破断前以板的结构形式作为全部岩层或局部岩层的承载主体,破断后则成为砌体梁结构,继续成为承载主体。关键层的意义:关键层理论的提出实现了矿山压力,岩层移动与地表沉陷、采动煤岩体中水与瓦斯流动研究的有机统一,为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采动岩体活动规律与采动损害现象奠定基础,为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平台。46简述控制岩层移动的技术?答:岩层移动控制技术可分为三类:(1)留设煤柱控制岩层移动(2)充填法控制岩层移动(3)调整开采工艺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山压力 岩层 控制 部分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