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习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习报告.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 育 研 习 报告(20 13届) 学 院: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 生物科学 班 级: 092班 实 习 生: 吕冰洁 学号: 实习学校: 浙江省嵊州爱德外国语学校 实习带队教师: 竺丽英 研习指导教师: 周阳 研习成绩: 2013 年 1 月 1 日 浙江师大教师教育学院制研习报告学院 生化学院 专业 生物科学 学号 姓名 吕冰洁 实习学校 浙江省嵊州爱德外国语学校 指导教师 周阳 实习年级 高二 题目“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第一课时研究课例引言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获得科学素养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新课程的
2、基本理念之一。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以高二生物学“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第一课时为研究课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正文一、课前思考本节课的内容是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顺序为导入部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部分(包括“活体”+“离体”)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以及实验原理部分,教学重点和难点均是肺炎双球
3、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教学对象为浙江省嵊州爱德外国语学校高二(4)班学生,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这部分内容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且难以理解,因此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在介绍实验时能渗透探究性学习法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主动积极地思考,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形成整体连贯的知识结构。二、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提出问题是探究的首要环节,是探究的起点。这不仅是因为科学的探究活动始于问题,更是因为问题也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并不要求学生亲自去获得直接的知识和经验。探究性学习属于学生的学习过程,知识它模拟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性学习也不同于
4、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所从事的自发的探究活动,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案例1:“实验材料的选择”教学片断师:实验材料的选择对实验的成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有四种生物,分别是水稻、果蝇、羊还有细菌,你们觉得哪种生物更适合作为实验材料?原因又是什么? 生:羊师:羊与我们的生活比较接近。但羊是高级动物,比较复杂,我们进行科学实验是要选择复杂的实验材料好还是选择简单的实验材料好?生:选择细菌更适合师:问什么细菌更适合呢?生:细菌结构简单、细菌繁殖快师:细菌更适合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有两点,第一点,细菌
5、的个体小,结构简单容易看出因为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第二点,细菌繁殖快,可以缩短实验周期,从而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要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就要一步一步遵循科学实验的过程,首先就是实验材料的选择。以往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先介绍两种肺炎双球菌再说明选择细菌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里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学生的第一次回答是在教师意料之外的,也是课堂生成的一部分,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状况。通过思维的碰撞、教师的循循善诱,学生自己得出问题的答案,更好地理解选择细菌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教师也能顺利的过渡到下一部分教学内容两种肺炎双球菌的比较。三、科学素
6、养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显然,学生的科学素养并非只通过探究才能获得,专题讨论、模型构建、角色扮演、个案研究乃至讲授等,都能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探究性学习也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其目标也并非单一指向科学素养的培养。但是,探究性学习模拟科学研究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重演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因此探究性学习无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是探究性学习最主要的目标。案例2:“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分析”教学片断师:我们通过两两对照来分析
7、实验结果。第一个问题,对比第一、二组的实验现象,这说明了什么?生:活的S型细菌使小鼠死亡,活的R型细菌不能使小鼠死亡。 师:对比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生: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不能使小鼠死亡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失去了致死性。所以,总结以上几点,只有什么作用才能使小鼠患病死亡啊?生:活的S型菌师:继续第三个问题,根据我们刚才的结论,第四组小鼠为什么会死亡呢?生:体内有活的S型细菌的作用。师:第四组注入的是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的混合液,结果出现了活的S型菌,这些活的S型细菌是怎么出现的?(杀死的S型菌是不可能死而复活的)生:活的R型细菌变成了活的S型细菌。师:
8、什么使活的R型细菌转变成活的S型细菌?(与第一组对比,区别在于第四组加入了杀死的S型菌)生: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使活的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师:科学家猜测是加热杀死的S型菌使活的R型菌发生了转化,但是S型菌有哪些组成成分啊?生:DNA,蛋白质,多糖师:那这个实验有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呢?实验结论是什么?生: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师:单单这个实验并不能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只能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能使活的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物质,而且我们在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活的R型菌和S型菌,将这些S型菌进行培养,结果后代也是S型菌,说明这种转化能够遗传。科学家当时暂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
9、转化因子”。 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能使活的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物质,引出“转化因子“的概念。其主要教学目标是指向于科学素养中实验的对照分析能力上。案例3:“探究什么是转化因子”教学片断师:假如你是当时的科学家,你怎样设计实验探究S型菌的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呢?实验探究的步骤一般包括提出问题、根据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期结果、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这几步。这里我们提出什么问题?生:DNA、蛋白质和其他物质什么才是转化因子?师:那根据我们的猜测我们做出什么假设?生:DNA是转化因子师: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呢
10、?我们不知道是S型菌体内哪种物质发挥转化作用是因为它们混合在一起,没有单独分离开来,彼此造成了干扰,就像喝五谷豆浆一样,里面可能有黄豆、红豆、黑豆等等,如果单喝五谷豆浆,我们是不是不能知道单独的黄豆浆、红豆浆或黑豆浆是什么味道啊?那为了知道每种豆浆的味道,你们会怎么做呢?生:分别把黄豆、红豆、黑豆等磨成豆浆再喝师:那回到这个实验,我们要怎么操作呢?生:从活的S型细菌中分离,提取出各种成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师:大家都很聪明,我们可以从活的S型细菌中分离,提取出各种成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 ,将它们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观察其后代是否有S型细菌出现。如果我们的假设是正确
11、的,应该得到怎样的结果?生:只有加入S型菌的DNA才能使R型菌转变成S型菌,加入其他物质不能发生转化师:因为我们推测DNA才是转化因子,所以预测的结果应该是只有加入DNA的那一组才能发生转化,如果结果真的是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DNA是转化因子; 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探究实验的几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期结果,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是衡量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开发教材,渗透这一理念。“探究转化因子”正是一个良好的教学契机,通过“五谷豆浆”这个贴近生活的比喻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
12、实验精髓将DNA、蛋白质、多糖等分离出来、单独直接观察作用,相比传统的教师灌输式、讲授式教学,有更好的教学效果。结论综观本研究课例,探究性学习法的运用是基本有效的,具体体现在:探究性学习法的运用是科学的,基本都是必要的;探究性学习法在一节课中运用的“量”基本适宜;探究性学习法和其他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恰到好处地起到了教学内容间的过渡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利用对照原则分析实验的能力,加深其对探究性实验方法步骤的掌握。鉴于生物学科的特点,实验性探究是探究中的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本文列举的案例均为实验探究类型。探究性学习不应只局限于实验探究,探究还
13、应该有更丰富的形式,如资料探究、体验探究等;探究的过程也不必都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也应该可以安排一些探究过程中一个或若干个环节的训练。即便是完整过程的探究,不同的探究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以上所谈的个人教学经验也是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的境界。但探究性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习转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作为教师,应将探究性学习进行推广,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附录参考文献1林祖荣.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二)
14、基于探究性学习的生物课堂教学J.网络科技时代,2007(19):33-36.2陆佳男.构建探究性学习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J.中学生物教学,2005(4):11-12题目优化演示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引言演示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授课时,运用实物或教具,对学生进行展示或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来印证阐明所传授的知识或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有利于克服单纯理论讲授的不足,有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被广泛地采用。正确地运用演示教学手段,有利于几种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呆板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把理性的教学问题感性化,把抽象的教学概念具体化,把复杂的结构简明化,使
15、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新学习的知识。但是,演示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掌握能力,让课堂活跃而有序,生动而井然,让演示起到真正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本文就高二生物学“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一节中关于DNA两条链反向平行的演示教学为例,根据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以及评课和教学反思,就笔者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正文一、 课前思考DNA的分子结构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单纯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难以理解DNA两条链为什么是反向平行排列的。很多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或者模型演示的方法,能将抽象的结构具象化。然而,多媒体演示或者模型演示很难讲课堂气氛活跃以来,始终摆脱不了教
16、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形式。教师精心设计演示方法,让学生的身体模拟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参与到DNA双链的构建活动中,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二、 教学实践和反思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单链的形成方式以及双链的形成方式,我们来看看两条链的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的呢?我请两排同学站起来,大家把右手举起向上弯曲,左手伸直(自己演示),这样可以代表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身体躯干部分是脱氧核糖,向上弯曲的右手代表磷酸基团,伸直的左手代表碱基,现在每一排的同学不动,后面的同学依次把右手放到前面一位同学的左肩上,这样就连接成了两条脱氧核苷
17、酸链,这右手放在左肩上是什么化学键?生:磷酸二酯键师:你们现在都是面朝黑板的,相邻的两个同学能不能手牵手相连啊?生:不能师:我们发现如果两排同学方向相同都面朝黑板,并排的两位同学不能手牵手也就是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不能相互连接,那我请这一排的同学向后转背朝黑板,其他不变,还是右手放到前面一位同学的左肩上,左手伸直,现在相邻两位同学能不能手牵手啊?生:能师:这手牵手又是什么化学键?生:氢键师:我们发现两条链如果方向相反就能相互连接形成双螺旋结构由此总结出DNA双螺旋结构的一个特点,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通过教师示范和指导,学生参与演示,他们
18、能够直观地得出DNA两条链反向平行的结构特点。而且通过同一排前后同学右手搭在左肩上和并排相邻同学之间手牵手的示意,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磷酸二酯键”和“氢键”的理解和掌握。本次演示的确起到了突破难点的作用,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从演示教学法运用的角度看,本次演示是学生参与的,相对于教具而言更能吸引学生,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演示活动中多数学生参与进来,也体现了新课标中“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三、 生物课中的演示教学(一) 演示实验生物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难度较大,有的需要使用复杂的仪器设备,有的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不能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只能由教师做演示实验。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9、:1. 演示材料应该有足够的大小,以保证学生看得清楚。如过小,就应该使用实物投影仪放大或显微镜放大演示。2. 演示物应放在具有一定高度的演示桌上,以便学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3. 复杂的实验应先画好图解,以便学生理解实验的本质,增强演示的直观效果。4.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详细过程、实验现象,学会正确观察。(二) 实物演示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些实物材料难以获得,不能一一分发给学生观察,领悟为使学生具体感知所讲授对象的有关构造和习性,以便获得知识和巩固知识,可以演示实物。实物演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讲授新课时,在课桌间巡回演示,这种方法适用于演示材料简单明了,学生一看
20、就懂的时候。2. 全班轮流观察。有些实物数量较少或者体积过小,由全班学生轮流观察。演示进行时,应同时组织学生做一些其他作业,以免有些学生无事可做造成乱堂。3. 课后的展示。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验证挂图、模型的真实性,下课后可把实物放在教室或楼道的橱窗里,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在下次上课时,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观察质量。(三) 挂图演示挂图是生物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具。挂图演示能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演示挂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出示挂图的时间要恰当。挂图不能在上课之前给学生,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以致讲解新课需要注意挂图时,学生反而不
21、注意了。2. 教师要对学生视图进行指导。演示挂图时要边讲边指图给学生看,这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巩固知识有很大的帮助。3. 要根据需要用辅助图配合主图。挂图中一些细小部分,坐在远处的学生不易看清,此时教师可以在讲授时在黑板上绘图,帮助学生理解。(四) 模型演示模型也是生物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具。它能把实物放大或缩小,能为学生建立立体概念,还能反映生物体或其局部的运动原理。演示模型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1. 结合讲课进行演示。在数量多、模型小时可分发给学生;在数量少、模型大时可在课桌间巡回演示或边讲边用。利用模型教学时,应向学生指出它和实物的比例以及它的颜色是实物的颜色还是表示色等等。2. 课后陈列
22、观察。在课上学生不易看清的模型,可课后陈列,让学生自由观察,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结论演示活动的确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演示结果,就会导致演示浮于表面,不仅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更会让课堂显得混乱无序,因此,在使用演示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多方面的问题。(一)明确演示目的从心理角度分析,学生在观察演示活动时,容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被一些新奇的非重要的方面所吸引,而忽视主要的方面。再者由于高中生的年龄大多十六七岁,观察事物的精确性不及成年人。因此,教师在运用演示教学时,应首先向学生交待演示目的,并要求他们注意观察演示对象的主要特征和主要方
23、面,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对所演示的知识技能形成鲜明而深刻的印象。(二)重视解说指导 演示教学不是单纯的操作表演,教学过程中要边演示边讲解,要告诉学生观察什么、注意什么,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观察重点,避免注意力分散。解说词要生动、形象、准确、恰当,以唤起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形成表象,并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实现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基本认识过程,从而为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形成理论和技能创造良好条件。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意:当语言在先时,语言描述应主要起动员和揭示作用;当语言和食物同时或交错在演示中运用时,这时的语言描述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另一方面语言直观和模象直观要能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当语言
24、在后时,一般要起到总结或概括作用。(三)讲究演示方法教师在演示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 做好单元分解。一个过程是由若干个不同动作组成的,如果一股脑儿地教给学生,其中细微之处容易被忽视,学生难以全面掌握。因此,教师要把操作分解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再分解成最基本、最简单的单元动作,教师从单元动作教起,学生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学,由局部到整体,由静态到动态,循序渐进,直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这样,学生容易学,教师也容易发现学生操作时的错误动作,并能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2. 控制演示速度。操作技能通常是个连续操作过程,假如教师只做一般性的示范然后让学生简单地模仿,学生往往只能是比比划划未能真正地掌握技能
25、。但如果改进演示方法,借助“慢镜头”把操作过程按顺序逐一展开,学生就易于观察从而掌握要领。演示教学过程中教师放慢动作,并辅以相应的解说词,把动作顺序和概念交代清楚,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了。3. 操作要规范。教师在演示中动作一定要注意前后一致、规范、科学,以免误导学生,影响教学质量。附录参考文献 1王少中. 谈生物课中的演示教学J.生物学杂志,1997(1):39-40研习工作总结自我总结:随着教育实习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是教育研习,大家一起分享的实战经验。如果说教育实习是将我们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教育研习就是对我们的实践当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从而更好地与教育教学理论知
26、识相联系。对于教育研习的界定,它是指师范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对教育实习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等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以提高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而开展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其本质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以研究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活动,其课程价值在于促进师范生的专业发展。因此,教育研习总体而言是为了师范生的进步所进行的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这次的教育研习我们主要分两块进行。一、 文本研习文本研习涉及到与教育实习工作任务相关的各种文档,包括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堂观察报告,班主任工作和习题课。老师把全班同学分为五组,每组以一个生物学家的名字命名,选择其中一个内容进行讨论,我们
27、小组是“巴斯德”小组。一开始的两天里,大家先分享了自己在实习过程中一些比较难忘、感人或者有趣的事,分享了自己的实习班主任经验,包括如何管理班级,如何处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待比较特别的学生等等。看得出来,经过这次教育实习的考验,大家都有了很深刻的体会,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嘉栋同学讲到了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心理学当中的两个效应:“鲶鱼效应”和“禁果效应”。“鲶鱼效应”的应用主要是在课堂中给学生一定的危机感,而“禁果效应:则是教师用一些略带“挑衅”的语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点让我受益匪浅。我们组选择的文本材料是教学设计,我选择的是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第一课时,与
28、大家分享了我的教学设计后,同学和老师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点评。其中,课堂探究活动的设计是比较好的,但周老师指出我的教学设计写的太具体了,学生的回答只是一个预设,教师课前是无法预知的,对于这点,我以后会加以改正。课后,我也查阅了很多关于课堂探究活动的文献,由此形成我的文本研习报告。二、 视频研习在视频研习中,每个小组从语言表达技能、板书板画技能、导入技能、结束技能、讲解技能、强化技能、提问技能、实验演示和操作技能、课件制作与使用技能等方面选择一到两个点来分析自己在教育实习期间所拍摄的教学视频。视频真实地再现了课堂教学过程,也更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从大家的视频中的确可以看到经过了一年的学习师范技
29、能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各学校的教学进度相差不大,所以基本上同学们上的课都集中于必修一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因此也有更多可交流的经验。对于相同的一节课,各有各的处理方法,也是各有千秋,这正是印证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取他人所长补己之短正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很多人都提高了“如何活跃课堂气氛”的问题,也列举了很多方法,有课外知识的延伸,小故事的应用,演示活动等等,我在讲授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时,为了突破“DNA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排列”这一教学难点,采用了一个学生参与的课堂演示活动,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总体来说效果是很不错的。只要教师用心思考,生物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可以挖掘出来的演示活动,这对有很大的吸引力,也是教师提高个人魅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一个多月的教育研习,我们以一个准老师的角色分享着自己为数不多但真真切切的教学经验。也许肤浅又单薄,但却具体而真实。在这分享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终将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好老师。研习评议研习教师考核意见(客观评价研习中的态度、表现等):研习成绩考评考评等级:A等 B等 C等 D等研习指导教师(签名): 20 年 月 日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