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doc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1.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2. 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3. 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4
2、. 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为异常构造就是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5. 星点:是指大黄根茎中央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6. 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到11个异常维管束环列。7. 菊花心: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8. 过桥:味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9. 晶鞘纤维: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10. 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11. 芦碗: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12. 艼:人参的不定根。13. 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桔梗)14. 蚯蚓头: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15. 狮子
3、盘头: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成凹下圆点状。16. 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17.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胞。18. 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的表皮细胞数)19. 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20. 脉岛: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21. 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22. 萌发孔:3孔沟(金银花);3个突起萌发孔(红花)23. 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如麻黄。24. 方胜纹:蕲蛇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
4、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25. 佛指甲:蕲蛇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角质鳞片一枚。26. 云皮(银皮):麝香中层皮膜棕褐或灰褐,半透明。27. 当门子:麝香大块可挡住囊口的颗粒。28. 冒槽:毛壳麝香用特制的槽针从囊空插入,转动槽针,搓取麝香仁,槽内的麝香仁可逐渐膨胀高出槽面。29. 通天眼:羚羊角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筒状,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无骨塞部分的中心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30. 二杠茸:花鹿茸的据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离锯口约1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31.
5、单门:马鹿茸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两个者习称莲花,3个者习称三岔,4个者习称四岔。四岔茸枝顶端多无毛,称捻头。32. 乌金衣:牛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33. 挂甲:取牛黄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34. 罗盘纹:商陆切面淡黄棕色或黄白色,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纹。35. 朱砂点:苍术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36. 起霜:苍术断面暴露稍久,常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37. 车轮纹:防己断面有稀疏的放射状纹理。38.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能。39. 断口:矿物受力后不沿一定结晶方向断裂,断裂面是不规则和不平整,
6、这种断裂面呈为断口40. 子实体:是高等真菌在生殖时期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结构,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41. 子座:容纳子实体的褥座,是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构成的,是真菌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一种过渡的菌丝体。42. 菌核:是真菌为了度过不良的环境,菌丝相互紧密地缠结成一种坚硬的菌丝休眠体。43. 连三朵:某些花类药材的花序常23朵连生,如款冬花。二:中药鉴定学横向总结道地药材简称:1. 东北产区关药2. 华北产区北药3. 华东产区浙药和部分南药4. 西南产区川药、云药、贵药5. 华南产区广药6. 内蒙古、西北产区西药7. 青藏产区藏药十大广药:阳春砂仁、石牌藿香、新会陈皮、德庆巴戟天和何首乌
7、、雷州高良姜、肇庆芡实、连州玉竹、广佛手、化州橘红。四大怀药:地黄、山药、牛膝、菊花。(河南)浙八味: 浙贝母、玄参、菊花、白芍、麦冬、延胡索、白术、郁金。四大北药:当归、黄芪、党参、大黄。影响中药品质的优劣因素:1. 有效物质群的组成和有效成分的含量;2. 受药用品种(内部因素)的影响;3. 栽培条件和产地(生长环境因素); 4. 采收时间;5. 加工方法;6. 生产工艺;7. 药用部位;8. 贮藏环境;9. 运输条件药材常用的加工方法:1.洗涤与挑选 2.修整与去皮 3.蒸、煮、烫、4.熏 5.发汗 6.干燥 7.挑选分等(干燥法有:晒干、烘干、阴干、焙干、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干燥等。)中
8、药商品变质的形式:1.虫蛀 2.生霉 3.走油 4.变色 5.鼠害 6.自燃 7.升华 8.自然分 9.风化 10.潮解 11.融化或液化 12.气味散失 13.发酵 14.萌发 15.生物孵化 16.断裂或粘连中药鉴定的任务:1.鉴定中药的品种(首要)2.鉴定中药的质量(基本)3.继承和弘扬祖国医药学遗产(历史)4.制订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战略性)5.扩大和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中药鉴定的方法:1. 基原鉴定法即来源鉴定法。是应用植物、动物或矿物形态和分类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中药的来源或原料药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或矿物的名称)或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以保证在应用中品种准确的一种方法。2. 性状
9、鉴定法即直观鉴定法。是用感观来鉴定中药性状是否与规定的标准或对照品相符合的一种方法。3. 显微鉴定法是利用显微镜、显微技术及显微化学等方法对中药进行分析鉴定,以确定其真伪、纯度或品质。4. 理化鉴定法是利用中药中存在某些化学成分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化学的、物理的或仪器分析的手段,鉴定其真伪、纯度、内在质量,以及有害物质的有无或含量多少。5. 生物鉴定法即生物检定法或生物测定法。是利用中药或其所含的化合物对的作用强度,以及用DNA特异性遗传标记特征和基因表达差异等来鉴别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的一种方法。(包括生物效应鉴定法和基因鉴定法)中药品种与质量的关系: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
10、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造成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的原因:1. 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2. 本草记载不祥,造成后世品种混乱3. 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4. 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1. 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2. 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3. 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4. 对一些道地药材进行品种考证5. 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6. 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中
11、药真伪优劣、正品与伪品的含义: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材出现伪品、混淆品或掺伪品的原因:1. 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2. 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3. 个别人有意造假,以假充真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1. 栽培条件2. 采收加工3. 产地4. 贮藏时间5. 运输6. 非药用
12、部位超标7. 人为参假8. 个别药材经提取部分成分后再流入市场。中药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的含量。对中药质量的科学评价常以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稳定性、安全性为指标对中药质量的评价方法有:药效学、免疫活性、化学模式识别结合药效学、质纹图谱等方法目前中国药典对中成药鉴定常用的鉴别方法是:显微鉴定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1. 进行全国性药源普查,寻找新的中药资源2. 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药源3. 从民族药或民间药中寻找新药源4.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和扩大新药源。5. 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6. 从古本草中寻找或探索老药新用途7. 以新技术、新方法扩大新药源采收与
13、中药质量的关系:1. 中药品质的好坏,决定于有效物质含量的多少,有效物质的高低与产地、采收时间、采收方法有着密切关系2. 确定适宜的采收期,必须把有效成分的累积动态与药用部位的产量变化结合起来考虑。植物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1. 根及根茎类:秋、冬季采收。2. 茎木类:秋、冬季采。3. 皮类:春末夏初采收。4. 叶类: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采。(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5. 花:含苞待放时或在花初开时采收或花盛开时采。6. 果实类:在自然成熟或近成熟时采收;种子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7. 全草类:在茎叶茂盛时采割。药材举例:薄荷:花蕾期(薄荷油)花盛期(薄荷脑)花后期(叶子)牡丹:5年丹皮酚含量
14、最高,35年含量增加不明显,所以3年是最佳采收期金银花,丁香(含苞待放)洋金花(初开)菊花,番红花(盛开)红花(花冠由黄变红)桑螵蛸:三月,虫卵未孵化时鹿茸须在清明后未骨化时采收全蝎:活动期捕捉哈士蟆油:冬眠时捕捉龟甲:无限制矿物类:无限制中药产地加工的目的1. 促使鲜药材干燥,2. 符合医疗应用要求和商品规格,3. 以保证药材质量,便于包装、贮藏、运输。4. 要求:达到形体完整,含水分适度、色泽好、香气散失少、不变味、有效物质损失少常见的加工方法有:1. 拣、洗:新鲜药材去泥沙杂质技非药用部位2. 切片:大的根及根茎、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趁鲜切成快片,以利干燥3. 蒸、煮、烫4. 熏硫
15、:使药材色泽洁白,防止霉变,如山药、白芷、川贝母5. 发汗:药材在加工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6. 干燥:目的:除去新鲜药材中大量水分、避免发霉、变色、虫蛀以及有效成分分解和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方法:晒干、烘干、阴干三种均可用的,用“干燥”表示;不超过60的,用“晒干”表示;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表示。中药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虫蛀 生霉 变色走油:指某些含油药材在储藏不当时油分向外溢出,或药材在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称为“走油”(如柏
16、子仁、麦冬、天冬、枸杞子)风化(芒硝、明矾、胆矾) 自燃(柏子仁、海金沙、紫苏子、菊花、红花)有效成分自然分解或起化学变化(贯众、樟脑、冰片)。中药的仓管规则:剧毒药与非毒性药材分开,专人管理。容易吸湿霉变的药材注意通风干燥。容易自燃的药材不能堆垛太高,应特别注意通风干燥含淀粉、蛋白质、糖类等易虫蛀的药材,应贮存于容器中贵重药材应与一般药材分开,专人管理。有效成分不稳定的不能久储中药的储藏方法:(储藏准备)经验贮藏冷藏高温处理化学药剂处理气调贮藏(气调养护)除氧剂密封储存60钴辐射灭菌。同批药材包件中取样原则1. 药材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2. 100-1000件,按5%取样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鉴定 重点 整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