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水库初步设计报告(完整).doc





《xxx水库初步设计报告(完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水库初步设计报告(完整).doc(1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xxx水库初步设计报告(完整).精品文档.工程设计甲级:工程勘察甲级:xx省xx县 xx河xx溪x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目 录1. 综合说明1-11.1 绪言1-11.2 水文1-31.3 地质1-51.4 工程任务和规模1-71.5 加固设计1-81.6金属结构1-101.7 施工1-101.8 环境保护1-111.9水土保持1-111.10劳动安全与卫生1-121.11 淹没、工程占地与移民1-121.12 工程管理1-121.13 设计概算1-131.14 工程经济评价1-131.15 结论及今后工作意见1-141.16 综合
2、说明附件、附图、附表1-152 水 文2-12.1流域概况2-12.2气象2-12.3水文观测与水文资料2-22.4径流2-22.5设计洪水2-32.6泥沙2-132.7施工洪水2-132.8水情自动测报系统2-143工程地质3-13.2 区域地质概况3-13.4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3-23.5 各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质量评价3-33.6 水库病险类型划分3-53.7 天然建筑材料3-63.8 结论与建议3-74 工程任务和规模4-14.1社会经济概况4-14.2工程任务和规模4-24.3工程现状和存在问题4-34.4工程除险加固的必要性4-44.5正常蓄水位和死水位4-54.6 水库洪水
3、调节4-54.7水库抗洪能力复核4-115 加固工程设计5-15.1 设计依据5-15.2工程等别与建筑物级别5-25.3 安全鉴定主要成果5-25.4 大坝加固设计5-35.5 溢洪道加固设计5-75.6涵管加固设计5-85.7 坝后电站5-85.8 建筑物结构分析与水力学计算5-85.9主要工程量5-286 金属结构6-17 施工组织设计7-17.1 施工条件7-17.2 施工导流7-27.3 主要加固工程施工7-37.4 施工总布置7-57.5 施工进度安排7-67.6 主要技术供应7-78 环境影响评价8-18.1 环境现状8-18.2 加固工程对环境的影响8-28.3环境保护设计8-
4、38.4环境监测8-58.5存在问题和建议8-59 水土保持设计9-19.1编制依据9-19.2项目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9-29.3水土流失特点及预测9-29.4水土流失防治方案9-69.5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进度安排及工程量9-129.6水土流失监测9-139.7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9-149.8方案保证实施措施9-1610 劳动安全与卫生10-110.1设计依据10-110.2工程施工及运行中安全危害因素10-110.3施工中的卫生危害因素10-210.4安全卫生设施10-411 淹没、工程占地与移民11-112 工程管理设计12-112.1管理机构12-112.2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1
5、2-112.3工程管理设施12-212.4工程管理任务12-312.5工程监测12-412.6水情自动测报系统12-413 工程概算13-113.1工程概况13-113.2主要投资指标13-113.3编制原则及依据13-113.4基础单价计算13-113.5工程概算13-214 经济评价14-114.1工程概况14-114.2经济评价依据与条件14-114.3国民经济评价14-1附件:1、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2、三类坝鉴定结果核查意见表图纸目录图序图 名图号1水库现状图xxx初设012副坝、溢洪道现状图xxx初设023主坝除险加固平面布置图xxx初设034副坝、溢洪道除险加固平面布置图xxx初设
6、045除险加固施工总体布置图xxx初设056主坝加固横断面及细部结构图xxx初设067主坝防渗墙纵断面图xxx初设078副坝加固横断面及细部结构图xxx初设089溢洪道结构布置图(一)xxx初设0910溢洪道结构布置图(二)xxx初设1011涵管结构布置图xxx初设111. 综合说明1.1 绪言1.1.1 工程地理位置xxx水库位于南河江二级支流xx河xx溪上游,坝址在xx县xx镇以西约6km处xx溪的支流上,距xx县政府所在地屯城镇14km,距省会xx市约65km。该水库是一宗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供水、养鱼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1.1.2 工程现状和存在问题xxx水库始建于1
7、958年,由当时xx县水利电力局设计并于同年4月开工兴建,1972年竣工投入。电站1979年修建,位于放水涵管尾端,发电尾水直接进入干渠渠首。电站装机容量125kW,厂房为双层结构,单层面积48m2。1980年改建上游浆砌石护坡和维修防浪墙;1982年改建上游干砌石护坡;1983年上游干砌石护坡被台风 破坏(4m0.6m),于1984年获修复;1992年局部维修溢洪道;2004年利用三防应急资金整治主坝上下游坝坡、涵管进出口、涵管启闭机室、进库公路等形成现状规模。水库的管理单位为xxx水库工程管理处,隶属xx县水务局领导。水库现状大坝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设
8、计洪水位112.09m(1956年榆林高程基准,下同),相应库容1177万m3;校核洪水位112.64m,总库容1261万m3。水库枢纽由主坝、副坝、溢洪道和1座输水涵管组成。主坝位于库区右侧,为均质土坝,坝顶长190.5m,坝顶宽5.0m,坝顶高程113.70m,防浪墙顶高程114.80m,最大坝高27.33m,上游护坡为砼面板护坡,下游护坡为草皮护坡,坝脚设有排水棱体。副坝位于库区左侧,坝顶长62m,顶宽4m,最大坝高7m,坝顶高程114.3m,没有防浪墙。上游护坡型式为干砌块石护坡,下游为草皮护坡,没有排水棱体。溢洪道为无闸控制开敞式折线宽顶堰,过流净宽18.0m,堰顶高程110.38m
9、,陡坡段水平投影长58.7m,挑流式消能,鼻坎顶高程94.48m。放水涵1座,为钢筋砼圆形压力管,长60m,内径0.8m,进口底板高程97.86m,出口高程95.9m,最大过流能力5.97m3/s。下接发电机组,水流经过发电机组或灌溉叉管后进入渠道。坝后电站位于高涵尾端,装机1x125kW,双层结构。建于1979年,现正正常并网发电。根据我院专家组安全鉴定成果和水利部大坝中心的核查意见,xxx水库存在以下问题:主、副坝顶坝顶高程不满足规范要求,主坝下游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坝体填土压实度不足,渗透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且排水棱体出水量较大;主、副坝坝顶宽度不足;溢洪道堰体和侧墙渗水
10、严重;输水涵管闸门漏水、启闭机设备较陈旧、锈蚀严重;水库进库公路路况差;安全监测设施不完善。大坝存在白蚁危害现象;管理所房屋老化,已属危房,工程管理条件落后。1.1.3 工程除险加固的必要性xxx水库位于xx江上游,是一宗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8.73km2,加上xxx水库引水工程3.21km2,水库实际集雨面积11.94km2,坝址以上河长5.65km,总库容1261万m3。水库设计灌溉面积2.16万亩,现实际灌溉面积0.8万亩。水库溃坝将影响下游xx镇沙田、下沙两个村委会,2950人口、2.0万亩农田和国道中线和一条省级公路的安全。水库
11、大坝一旦出险,势必给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基础设施造成重大破坏和损失。xxx水库已于2007年2月由我院做了大坝安全鉴定,并于2007年5月由省水务局专家组评审通过。2008年12月13日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委托水利部珠江委员会核查确认为三类坝,水库需要进行除险加固。1.1.4 勘测设计情况x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由我院承担,已于2007年4月完成, 2008年2月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核查确认为三类坝,水库需要进行除险加固。受xx县水务局的委托,我院为xxx水库的除险加固进行前期工作,包括坝址地形图测量、地质勘察等工作。我院于2007年11月12月组织了相关专业人员完成了水库的地形图测量、地
12、质测绘、勘察、勘探、料场调查、土工试验等工作。于2008年2月中旬收到大坝中心的核查意见后,以省水务局专家组的审查意见作为主要的设计依据,组织设计人员认真细致全面深入地对大坝各安全性状做了进一步分析计算与论证,找出问题,提出方案,采取措施,完成了除险加固的初步设计,并编制完成了x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送审稿。本次初设采用1956年榆林高程基准,独立坐标系统。1.2 水文1.2.1流域概况xx河发源于xx县的长旦岭,向北流经xx县的x村、老x村、x训、xx县的x炳、至九岭转向东北流经xx县新竹的x桥、xx等地,在xx村附近汇入xx河,是南河江的二级支流。河流长度29km,流域面积147
13、.89km2,河流多年平均流量4.4m3/s,河床平均坡降3.89,主河道天然总落差126m。坝址以上集雨面积8.73km2,加上xx岭水库引水工程3.21km2,水库实际集雨面积11.94km2。坝址以上河长5.65km,河床比降1.45%。流域地势自南向北倾斜,大部分分水岭高程在100150m之间,属山区向丘陵过度区。多年平均气温23.5C,多年平均风速2.1m/s,多年平均10分钟最大风速21.6m/s,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4%。台风暴雨是本地区主要的气象特征之一,是本流域的主要降雨形式,也是本流域洪水的主要雨源。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905mm,多年平均径流深980mm,多年平均径流系数0
14、.51,多年平均来水量1170万m3,多年平均流量0.371m3/s。本流域暴雨常发生在411月,较集中于510月,一年内的暴雨次数与降雨的丰枯有关,丰水年达811次,枯水年仅12次。一次连续的降雨过程为35天,最长可达15天;暴雨多为12天,最长为3天,一天雨量占三天雨量的40100%。形成本流域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为热带气旋(包括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和台风)、冷空气及热雷雨,其中尤以热带风暴和台风所产生的暴雨强度大,覆盖面广,时空分布均匀,易产生较大洪水。本流域洪水来自短期降雨的汇集,洪水发生较集中于510月,洪水峰形以单峰居多,复峰较少。1.2.2 洪水标准及成果xxx水库原设计标准为100
15、年一遇设计,1000年一遇校核。正常蓄水位110.38m,相应库容1175万m3,死水位97.86m,相应库容80万m3。设计水位111.76m,相应库容1329万m3,校核水位112.28m,相应库容1435万m3。xxx水库的防洪标准按山区、丘陵区确定,为了跟原有的资料保持一致,水库仍按100年一遇设计,1000年一遇校核进行工程设计标准复核。xxx水库没有入库流量观测资料及实测洪水资料,流域内也没有时段实测雨量资料。故入库设计洪水的计算按无资料地区采用xx省水文图集(1991年版)查测暴雨资料,用xx省综合单位线和推理公式(1988年修订)两种方法计算坝址设计洪水,选择其中较合理的坝址设
16、计洪水作为入库设计洪水。在两种方法经过合理协调,使设计洪峰流量比较接近以后,采用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方法的计算成果作为本次洪水复核的最终成果。1.2.3 泥沙xxx水库无实测泥沙资料,采xxx站悬移质输沙量的多年平均侵蚀模数91.6t/km2按面积比拟进行推算。xxx水库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1094t,推移质输沙量为219t,年泥沙淤积量为1313t,根据泥沙干密度=1.3t/m3,转换为泥沙体积为1010m3/年,建库47年来沙总量为6.17万t,相当于4.75万m3,按水库使用年限考虑,对现有库容影响不大。1.2.4 施工洪水每年11月份以后,雨量明显减少,进入枯水季节,至次年4月以后,雨量渐
17、增,因此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是水利工程施工的最佳时期,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工期的安排,施工洪水按114、123月两个时段,采用白糖雨量站19611988年不同时段的降雨量资料推算。根据除险加固工程设计要求,输水涵管不需要拆除重建,因此当水位低于涵管进口高程时,进入水库的水将全部被拦截在水库内,而水位在涵管进口高程以上的,涵管将作为施工期间的排水设施,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施工时水库水位只能放至输水涵管进口高程97.86m,施工期间放水涵管作为仅有的排水设施,根据不同施工期期间洪水过程进行调算,其成果为:在时段114月,P=10%时,洪水流量为23.8m3/s,不使用涵管排水时施工洪水位为
18、99.80m,使用涵管排水时洪水位为99.30m;P=20%时,洪水流量为19.76m3/s,不使用涵管排水时施工洪水位为99.35m,使用涵管排水时洪水位为98.95m。在时段123月,P=10%时,洪水流量为17.85m3/s,不使用涵管排水时施工洪水位为99.32m,使用涵管排水时洪水位为98.94m;P=20%时,洪水流量为14.82m3/s,不使用涵管排水时施工洪水位为98.98m,使用涵管排水时洪水位为98.68m。1.2.5水情自动测报系统xxx除险加固工程之前,xx县已安排xxx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在该工程的除险加固设计中已列有中心站,因此,xxx水库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只需要建设
19、库区测站即可把数据发送到水情测报中心。x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需投资73.44万元。1.3 地质1.3.1 区域地质库区地貌属于丘陵地貌单元,地形稍有起伏,库区内植被良好,坝址处河床高程约88.0m。水库区地层主要为大面积出露的二叠纪三叠纪的花岗岩(PTg)和晚白垩纪的花岗闪长岩(K2g),零星出露白垩系下白垩统鹿母湾组砂砾岩(K1l),库区北部大面积出露白垩系下白垩统鹿母湾组砂砾岩(K1l)。库区地表均为砂砾岩全风化的砂质砾质粘性土覆盖,厚度为25m。工程场区北部发育有近东西向的xxxx构造带,相距约22km,南部发育有近东西向的xxxx构造带,相距约27km。库区西部分布有次
20、级的北东向的xxxxx构造带,相距约9km。上述构造带在近期活动不明显,或其活动目前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据区域地质资料,坝址区未发现断裂构造线穿越。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度。1.3.2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库区属于丘陵地貌单元,地势稍有起伏,库区地表多为砂砾岩风化的砂质砾质粘性土覆盖,厚度大于25m,属弱透水性岩土层。库区周围丘陵连绵起伏,植被发育,外围无大型邻谷存在,地形封闭较好,不存在库水向周边渗漏的地形地质条件。查阅区域地质资料可知,库区无大断裂带穿越,也未发现明显的新构造差异活动迹象及不良地质作用。经多年
21、水库蓄水运行验证,库岸稳定,不存在渗漏、坍塌和诱发地震等工程地质问题。1.3.3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坝基为全强风化砂砾岩。全风化砂砾岩在坝址区坝基均有分布,其渗透系数较小,是坝基的相对不透水层;强风化砂砾岩在坝址区坝基均有分布,岩石极破碎,透水率较大,属于中等透水性岩体。安鉴阶段和本阶段的地质勘察均未发现坝基有明显的渗漏情况,本水库坝址区坝基不存在渗漏问题。输水涵洞未发现渗漏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运行状况良好。坝体土质量不均匀,质量变化较大,大部分填土土料含水量偏大,压实度低,局部存在微弱渗漏现象。溢洪道未发现不良工程地质问题。1.3.4 建筑材料本工程拟从大坝左岸山包取土,原大坝施工即从此土料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x 水库 初步设计 报告 完整

限制150内